DB63/T 012-1986 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DB63/T 012-1986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86年1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备案号:DB63DB63
准标方地省海青
DB63/T012—1986
青海省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1986-12-16发布1986-12-25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3/T012—1986
前言
本标准由青海省种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青海省种子公司、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海宁王龙骧王汉中强中发
I
DB63/T012—1986
青海省蚕豆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生产单位和种子部门从事蚕豆育种、品种比较试
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原(良)种生产时对品种的观察记载。
2品种名称及来源
2.1品种名称:原代号、曾用名,现定名,国外引种原名、译名。
2.2种、变种
2.3品种来源
3记载项目和标准
3.1生育期
3.1.1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3.1.2出苗期:全田50%的幼苗露出地面的日期。
3.1.3分枝期;全田50%的植株叶腋内露出分枝的日期。
3.1.4现蕾期:全田50%的植株出现花蕾的日期。
3.1.5花期:分为三个时期记载。
始花期:全田1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
开花期:全田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
终花期:全田90%的植株停止开花的日期。
3.1.6结荚期:全田50%的植株出现嫩荚的日期。
3.1.7成熟期:全田75%的荚色变黑的日期。
3.1.8收割期:实际收割的日期。
3.2生育天数及积温
3.2.1播种期至出苗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3.2.2出苗期至分枝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3.2.3分枝期至开花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3.2.4开花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3.2.5生育期:出苗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3.2.6全生育期:播种期至成熟期的天数及期间日平均气温≥0℃、≥5℃、≥10℃的积温。
3.3形态特征(本条各项除有专门要求者外,均取有代表性植株20株以上观察,计平均值,以“平
均数±标准误”表示。)
3.3.1幼苗
3.3.1.1幼苗形态:分枝到现蕾前观察,分三种。
匍匐形:分枝与地面的角度30度以下。
半直立形:分枝与地面的角度30~60度。
直立形:分枝与地面的角度60度以上。
3.3.1.2幼茎颜色:分紫、浅紫、绿、浅绿色等。
1
DB63/T012—1986
3.3.2茎和分枝
3.3.2.1茎秆颜色:开花期观察主茎颜色,分紫、浅紫、绿、浅绿色四种。
3.3.2.2茎型:成熟期观察主茎基部第三节中部形状,分长方形、方形两种。
3.3.2.3茎粗:成熟期测定主茎基部第三节中部的长、宽(厘米),用长×宽表示。
3.3.2.4株高:成熟后测定主茎基部至顶端的长度(厘米)。
3.3.2.5茎节数:成熟期测定主茎全部节数。
3.3.2.6节间长度:按下式计算。
节间长度(厘米/节)=株高茎节数
3.3.2.7单株有效分枝数:成熟期观测有一个以上有效荚的分枝。
3.3.2.8单株无效分枝数:与上项同时进行,计不结荚(包括无效荚)的分枝。
3.3.2.9总分枝数,单株有效分枝与无效分枝之和。
3.3.2.10有效分枝率:按下式计算。
有效分枝率(%)=有效分枝数总分枝数
3.3.2.11株型:开花期观察分枝与主茎的荚角大小,分二种。
松散型:分枝与主茎之间45度以上。
紧凑型:分枝与主茎之间45度以下。
3.3.3叶
3.3.3.1初生叶形:出苗后观察第一对真叶展开后叶片的形状,分卵圆形、倒卵圆形,
3.3.3.2叶色:开花期记载,分绿、浅绿、深绿色。
3.3.3.3托叶颜色:开花期记载主茎托叶的颜色,分绿、浅绿、深绿色三种。
3.3.3.4叶形:开花期观察主茎中部叶片的形状,分卵圆形、长椭圆形、阔椭圆形、椭圆形。
3.3.3.5叶片大小:开花期取主茎第四层复叶,测定小叶的长、宽(厘米)。
3.3.3.6复叶小叶数:和上项同时进行,统计每片复叶的平均小叶数。
3.3.3.7叶姿:开花期观测植株中部复叶长相,按叶片与主茎之间荚角大小,分上举、平伸和下倾三
种。
3.3.4花
3.3.4.1始花节:观测主茎第一朵花所在节位。
3.3.4.2终花节:观测主茎最末层花所在节位。
3.3.4.3始花高度:主茎第一层花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
3.3.4.4末花高度:主茎最高一层花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
3.3.4.5总花节数:全株开花的总节数。
3.3.4.6最多小花数:主茎花簇中最多小花个数。
3.3.4.7花色:开花期观察旗瓣、翼瓣、龙骨瓣的实际颜色。
3.3.4.8花序长度:开花朗测定主茎中部花簇长度(厘米)。
3.3.5荚
3.3.5.1始荚高度:主茎第一层荚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
3.3.5.2末荚高度:主茎最高层荚距茎基部的长度(厘米)。
3.3.5.3结荚层数:成熟期观测主茎结有一粒以上种子荚果的层数。
3.3.5.4主茎荚数:和上项同时进行,观测主茎的有效荚总数。
3.3.5.5单株荚数:单株有效荚与无效荚的总和。
3.3.5.6单株有效荚数:成熟期测定单株结有一粒以上的荚的总数(荚/株)。
3.3.5.7实荚率:按下式计算。
2
DB63/T012—1986
有效荚数
实荚率(%)=×100
总荚数
3.3.5.8荚果着生状态:成熟期观测主茎中部荚果与茎秆的夹角大小,分直立形、
推荐标准
- DB12/T 736-2023 大型活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性检验规范 电梯 2023-04-07
- DB36/T 1572-2023 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指数 2023-04-24
- DB11/ 1201-2023 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3-04-24
- DB53/T 1161-2023 幼儿园教育装备规范 2023-02-23
- DB36/T 916-2023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规程 2023-04-24
- DB53/T 1159-2023 水文资料在线整编规范 2023-02-23
- DB53/T 1158-2023 坡耕地免耕深松培肥技术规程 2023-02-23
- DB12/T 1183-2023 农田生态沟渠建设技术规范 2023-04-07
- DB11/ 1227-2023 汽车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023-04-24
- DB53/T 1160-2023 水文监测资料汇交规范 202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