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222-2020 闽北水仙茶栽培技术规范
DB35/T 1222-2020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Minbei Xianxian tea are standardized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1年12月
 - 
                            2020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建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瓯市茶厂、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建瓯市龙兴茶叶有限公司、福建御壶春茶叶有限公司、建瓯市鹭苑茶业有限公司、建瓯市成龙茶厂、建瓯市苑北茶叶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瓯市龙山茶叶有限公司、福建省沙县宏苑茶业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邱荣健、沈瑞完、郭雅玲、吴族良、余荣清、严林华、吴光兴、刘成龙、胡守久、吴振群、林忠平。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4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222—2020
代替DB35/T1222—2011、DB35/T1223—2011、DB35/T1224—2011
闽北水仙茶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ultivationofShuixianTeainNorthFujian
2020-09-29发布2020-12-29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1222—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品种来源..........................................................................1
5苗木培育..........................................................................1
6茶树栽培..........................................................................4
7低产茶园改造......................................................................9
8茶鲜叶采摘........................................................................9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11
I
DB35/T122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5/T1222—2011《闽北水仙苗木培育技术规范》、DB35/T1223—2011《闽北水
仙栽培技术规范》和DB35/T1224—2011《闽北水仙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规范》。本标准以DB35/T1223
—2011为主,整合了DB35/T1222—2011、DB35/T1224—2011的内容,与DB35/T1223—2011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低产茶园”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删除了“气候条件”(2011版的3.1.1);
——修改了“梯壁防护和维修”(见6.1.2.5,2011版的3.2.5);
——删除了“培育目标”(2011版的第4章);
——修改了“病虫害防治”(见6.2.6和附录A,2011版的5.5.4);
——修改了“采摘方法”(见8.3.2,2011版的6.3.2);
——修改了“机械采摘”(见8.4,2011版的第7章)。
本标准由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J/TC2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建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瓯市茶厂、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建瓯市龙兴茶叶
有限公司、福建御壶春茶叶有限公司、建瓯市鹭苑茶业有限公司、建瓯市成龙茶厂、建瓯市苑北茶叶
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瓯市龙山茶叶有限公司、福建省沙县宏苑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荣健、沈瑞完、郭雅玲、吴族良、余荣清、严林华、吴光兴、刘成龙、
胡守久、吴振群、林忠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5/T121.3—2001、DB35/T1222—2011;
——DB35/T121.4—2001、DB35/T1223—2011;
——DB35/T121.5—2001、DB35/T1224—2011。
II
DB35/T1222—2020
闽北水仙茶栽培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闽北水仙茶的品种来源、苗木培育、茶树栽培、低产茶园改造和茶鲜叶采摘。
本标准适用于闽北水仙茶的苗木培育、茶树栽培、低产茶园改造和茶鲜叶采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1767茶树种苗
NY/T225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9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产茶园low-yieldteaplantation
茶园水、土、肥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缺株断行,树势衰老、茶根裸露,树冠矮小、枝条稀疏,
树枝多白化枝、枯枝、病虫害枝、鸡爪枝,茶树绿叶层薄、育芽能力弱、芽头细小、鲜叶合格率低的
茶园。
4品种来源
适制闽北水仙茶的茶树品种为国家级茶树良种(GS13009-1985)福建水仙,属无性系品种。
5苗木培育
5.1育苗目标
5.1.1苗木质量分级
苗木分级以1年生苗高、茎粗、根长为主要依据,着叶数、一级分枝数作参考指标,分Ⅰ、Ⅱ、Ⅲ
三级。Ⅰ、Ⅱ级为合格苗,Ⅲ级苗为不合格苗。
1
DB35/T1222—2020
5.1.2扦插苗质量
一足龄扦插苗质量指标见表1。
表1一足龄扦插苗质量指标
苗高茎粗着叶数一级分枝数侧根数侧长度品种纯度
级别危险性病虫害
mmmm片个条cm%
Ⅰ>35>8.0>81~2>3>15100无茶根结线
Ⅱ25~352.5~8.05~80~12~310~1599虫、茶饼病、
Ⅲ<25<2.5<50<2<10<98茶根蚧。
5.2母树选择与培育
5.2.1母树的选择
品种纯正的优良母树、生长健壮,无检疫性病虫害的茶树。
5.2.2母树的培育
5.2.2.1秋末冬初结合深耕改土每666.7m2施有机肥1000kg~1500kg,拌施过磷酸钙25kg~50kg。
5.2.2.2夏秋插的母树在春茶萌动前轻修剪,供冬插或翌年春插的母树在秋茶萌动前轻修剪,剪去树
冠上部的细枝、病虫枝。
5.2.2.3幼龄茶树和重修剪、台刈更新复壮的茶树,结合树冠培养进行定型修剪。
5.2.2.4定型修剪后施追肥,每666.7m2施尿素20kg~30kg。
5.2.2.5结合喷施农药,以0.5%~1%的尿素溶液进行根外施肥,每次每666.7m2用尿素1kg~2kg。
5.2.2.6冬季清园、修剪、喷射0.5度波美浓度的石硫合剂,剪枝扦插前,喷1次长效低毒农药,防
止病虫带入苗圃。
5.3苗地准备
5.3.1苗地选择
5.3.1.1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易于排灌,避风,交通方便的农地或水田。刚种植过
烟草、麻类、蔬菜的不作苗地,苗地应轮作。
5.3.1.2土壤结构疏松、保水、透水与通气性良好,土层厚,微酸性的沙质壤土或粘质壤土。
5.3.2苗床制作
5.3.2.1苗地经深翻、碎土、耙平后,制成畦高10cm~15cm、宽110cm~120cm的苗床,长度依
地势而定,以10m~15m为宜,东西走向为好。
5.3.2.2苗床间沟宽30cm~40cm。
5.3.2.3苗地的两端设贮水坑,深长各80cm~100cm,宽50cm,苗地四周设排灌沟。
5.3.2.4施基肥:每666.7m2施腐熟厩肥1000kg~1500kg或已发酵饼肥100kg~150kg,均匀
撒在苗床上,与土壤充分拌和,平整、压平。
5.3.2.5铺培养土:每666.7m2用15m3左右的红黄壤心土,经碎土过筛后均匀撒在苗床上,厚4cm~
5cm,压实。
2
DB35/T1222—2020
5.3.3遮荫棚设置
5.3.3.1苗床两边隔1.5m~1.6m打桩,在横纵向的木桩上,捆扎好作为棚架,架高30cm~50cm
(低棚)或100cm~120cm(高棚)。
5.3.3.2遮荫物可因地制宜选择茅草、杉树枝、竹帘等。苗床上盖长帘,长3.0m~3.1m,沟上盖
草帘,长1m~1.2m,宽0.8m。苗地四周围短帘,秋插或冬插可插铁芒箕或遮阳网作为遮荫,铁芒
箕枝叶离地25cm以上,在插苗的同时,铁芒箕2~3支为1束,隔2~3行直插在行间。
5.3.3.3遮荫物疏密均匀,见光不见日,遮光率夏插70%~80%,冬插为50%~60%。
5.4剪穗扦插
5.4.1插穗选择
选择茎枝红综色或黄棕色半木质化、粗壮、叶大、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枝梢。
5.4.2剪穗
5.4.2.1新梢出现浅棕色、半木质化时进行剪穗。
5.4.2.2剪取的枝条及时运回,摊放在阴凉避风处,喷水湿润,即可剪成插穗。
5.4.2.3插穗不重压、日晒、风吹,防止发热、萎凋、损伤。
5.4.3插穗
5.4.3.1插穗应带有1片叶1个腋芽,叶片下短茎长2.0cm~2.5cm。
5.4.3.2剪口平滑,斜面与叶向相同,上端剪口距叶柄处3mm~4mm,应随剪随插。
5.4.4扦插
5.4.4.1扦插时期
春插在3月,夏插在5月底至6月下旬,秋插在8月至9月,冬插在11月至12月;较寒冷茶区,以夏扦
插为宜。
5.4.4.2扦插方法
5.4.4.2.1发现花蕊应小心摘除。
5.4.4.2.2将苗床充分喷湿,待稍干不粘手时,按划好的行距扦插。
5.4.4.2.3行距9cm~10cm,株距4cm左右,叶缘叶尖不重迭为宜。
5.4.4.2.4直插或将叶片稍翘起斜入土,叶面应顺风向,叶柄、芽应露出土面,叶片不粘土,插后即
遮荫,喷水至培养土湿透。
5.5苗圃管理
5.5.1浇灌水与排水管理
5.5.1.1插穗愈合发根期,勤浇水,保持苗床湿润状态。晴天,高温干燥天气,土壤保水性差的,插
后10d以内,每天早、晚各浇1次;阴天,低温,高湿天气,土壤保水性好,2d~3d喷1次水。
5.5.1.2发根后,晴天隔天浇1次,或隔数天沟灌1次,沟灌3h~4h,苗床湿透应即排干。
5.5.2遮荫管理
5.5.2.1愈合发根期,管护好遮荫物。
3
DB35/T1222—2020
5.5.2.2发根后应提高透光度,逐步疏去遮荫物。
5.5.2.3待根系发育健全,选择阴雨天去除遮荫物,春夏扦插当年10月间去除遮荫物。去除遮荫物
后应注意防旱,及时浇水。
5.5.3施肥管理
5.5.3.1插穗第一轮根长出后,施第一次肥。每666.7m2用0.5%尿素、0.5%过磷酸钙的混和液300kg
喷施,以后间隔15d~20d追肥1次,逐次增加施肥量,每年施肥3~4次,每666.7m2施尿素8kg~
10kg,钙镁磷肥6kg~8kg,复合肥6kg~10kg。
5.5.3.2每次施肥后,应喷浇清水淋苗。
5.5.4防治病虫害
按6.2.6的规定执行。
5.5.5除草摘蕾
及时拔除杂草,发现花蕾应及时小心摘除。
5.6苗木出圃规格
按5.1.2的规定执行。
5.7起苗、出圃要求
5.7.1选择阴雨天起苗,土壤干燥时应喷水、湿润后起苗。
5.7.2起苗时应保护好根系。
5.8苗木的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按GB11767的规定执行。
6茶树栽培
6.1茶园的选择和规划
6.1.1茶园的选择
6.1.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ZS 0561-2023 建筑弱电工程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2023-12-14
 - T/TAF 077.5-2022 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 第5部分:设备信息 2022-09-15
 - T/ZZB 2654-2022 5G前传通信用室内外光缆 2022-03-28
 - T/CASME 1298-2024 无人车管所自助终端通用技术要求 2024-01-31
 - T/CEC 337.1-2020 2MHz~12MHz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系统 第1部分:总则 2020-06-30
 - T/ZZB 2425-2021 铁基电磁波吸收复合材料 2021-09-02
 - T/CCSA 340-2022 基于IPv4/IPv6的IPTV系统的兼容性技术要求 2022-03-31
 - T/SIAA 000004-2019 超高清有线电视智能机顶盒技术要求 2019-12-02
 - T/CSMPTE 5-2018 基于4K超高清图像和环绕声/三维声的家庭影院配置规范 2018-05-23
 - T/ZZB 041-2015 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 B6.a2 201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