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473-2021 农业大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DB37/T 4473-2021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4473-2021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21-12-29
实施日期
2022-01-29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标准化协会。
起草人:
任万明、浦碧雯、曹建、毛向明、杜鹏飞、韩雪梅、马忠建、蔡柯鸣、黄莎、宁亚飞、郑霞、赵中涛、陈祥伟。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040.10

CCSL71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473—2021

农业大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Classificationandcodingstandardsofagriculturalbigdata

2021-12-29发布2022-01-29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47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

DB37/T4473—2021

农业大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业大数据的分类原则和方法,标识符的构成和编码、维护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农业大数据的分类和编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业大数据agriculturalbigdata

融合了农业地域性、季节性、多样性、周期性等自身特征后产生的来源广泛、类型多样、结构复杂、

具有潜在价值的数据集合。

3.2

农业大数据标识符agriculturalbigdataidentifier

用于标识农业大数据的唯一一组字符。

3.3

编码coding

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

[来源:GB/T10113—2003,2.2.1]

3.4

代码code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

注:这些字符可以是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或便于人和机器识别与处理的其他符号。

[来源:GB/T10113—2003,2.2.5]

3.5

代码表codetable

编码对象集和代码元素集的映射关系列表。

[来源:GB/T10113—2003,2.2.8]

4分类原则及分类

4.1分类原则

1

DB37/T4473—2021

4.1.1系统性

将选定的农业大数据的特征(或特性)按其内在规律系统化地进行排列,以形成一个逻辑层次清晰、

结构合理、类目明确的分类体系,代码结构应与分类体系层次相匹配。

4.1.2可扩充性

在类目的设置或层次的划分上,留有适当的余地,以保证农业大数据增加时,不打乱已建立的分类

体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类目扩充,扩充的类目应分别符合类目的设置规则。

4.1.3兼容性

依次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相似相近的其他标准选择分类方法。

4.1.4可关联性

数据指标同维度间的数据无交叉,不同维度的数据间有关联,实现数据来源标准化、规范化、可操

作。

4.2分类方法

依据农业行业进行分类,包括:农作物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其他。具体应按

附录A执行。

5标识符的构成和编码规则

5.1标识符的构成

农业大数据标识符由十三位阿拉伯数字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包含行政区划代码、一级代码、二

级代码和三级代码。

图1农业大数据标识结构图

5.2编码规则

5.2.1第一段:第1~6位为行政区划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于标识农业信息资源所属的行政

2

DB37/T4473—2021

区划,采用GB/T2260规定的行政区划代码。

5.2.2第二段:第7~8位为一级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于标识农业信息资源所属一级代码分

类,编码范围01-99,起始编码为01,其后编码顺序递增。

5.2.3第三段:第9~10位为二级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于标识农业信息资源所属二级代码

分类,编码范围01-99,起始编码为01,其后编码顺序递增。若二级代码不存在则编码00。

5.2.4第四段:第11~13位为三级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于标识农业信息资源所属三级代码

分类,编码范围001-999,起始编码为001,其后编码顺序递增。若三级代码不存在则编码000。

5.3标识符的维护规则

5.3.1概述

农业大数据标识符应由农业农村厅依据编码规则统一管理和分配。

5.3.2新增类别的编码

新增农业大数据类别应按5.2规定的编码规则进行编码。

5.3.3类别失效后标识符的处理

某一农业大数据类别取消后,其标识符不再使用,只作为历史记录,可供查询、追溯使用。

5.3.4变更类别后标识符的处理

农业大数据类别发生合并、拆分或其他原因导致信息资源发生变化,变更后的农业大数据类别视同

新增类别,变更前的农业大数据类别视同失效类别,分别按5.3.2和5.3.3的规定处理。

3

DB37/T4473—2021

A

A

附录A

(规范性)

农业行业分类代码表

第7~13位代码应按表A.1要求。

表A.1农业行业分类代码表

代码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

01种植业产品

0101粮食及其副产品

0101001稻

0101002小麦

0101003玉米

0101004薯类(粮食)

0101005禾谷类杂粮

0101006干豆类杂粮

0102油料及其副产品

0102001大豆

0102002油菜

0102003花生

0102004芝麻

0102005向日葵

0102006棉籽

0102999不另分类的油料

0103果品

0103001仁果类

0103002核果类

0103003浆果类

0103004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