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64-2001 男西服、大衣

GB/T 2664-2001 Men's suits and coat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2664-2017 |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664-200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1-08-28
实施日期
2002-0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归口单位
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北京市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一站
起草人:
许鉴、徐云宝、胡丽玲、姜言香、林月梅、叶庆来、戴增慧、陆惠平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3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26642001

前言

本标准是GB/T2664-1993((男西服、大衣》的修订本本标准在修订中,参照采用了日本工业标准

]IS1,4208--1992《成品男西服》。

本次修汀将适用范围扩大为男西服、大衣等毛呢类服装,取消了5.3系列等内容,增加了甲醛含量

的限定、色牢度规定、起毛起球规定、成分和含量规定等主要内容,对缺陷判定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在其

他技术内容上也做了较大的改动。

本标准的附录A缝“口脱开程度试验方法”部分采用FZ/T20019-1甲9((毛机织物缝口脱开程度试

验方法》中的条文。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2002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2664--1993.

本标准由原国家纺织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国家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北京市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一站负

责起草,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法派服饰设计研究所、宁波罗蒙集团、庄占集团有限

公司、江苏大仓集团等单位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鉴、徐云宝、胡丽玲、姜言香、林月梅、叶庆来、戴增慧、陆惠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64一2001

男西服、大衣

代替GB/I'26611993

Men'ssnitsandcoat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男西服、大衣的要求、检验(测试)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全部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以毛、毛混纺、毛型化学纤维等织物为原料,成批生产的男西服、大衣等毛呢类服装。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50-19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13251--199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I3门’1335.1-1997服装号型男子

G13/T291。一199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GB/T2911-1997纺织品三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

(;B/'F2912.1--1998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I封F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4802.1-1997纺织品织物起球试验圆轨迹法

G135296.4-1998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13门'571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

FZ/T20019-1999毛机织物缝口脱开程度试验方法

FZ/T24002--1993精梳毛织品

FZ/T24003--1993粗梳毛织品

FZ/T24004--1993精梳低含毛混纺及纯化纤毛织品

FZ/T240081998精梳高支轻薄型毛织品

FZ/"C80002一1991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FZ/F80007.1-1999使用粘合衬服装剥离强度测试方法

FZ/T80007.3-1999使用粘合衬服装耐干洗测试方法

3要求

11使用说明规定

使用说明按GB5296.4规定执行。

3.2号型规定

12门号型设置按GB/T1335.1规定选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f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8一28批准2002-02-01实施

GB/T26642001

12.2成品1'-要部位规格按(;B/T1335.1有关规定自行设计。

13原材料规定

I11而料

按FZ/T24002,FZ/T24003,FZ/T24004,FZ/T24008或有关纺织面料标准选用。

13.2'1!料

采川与面料性能、色泽相适合的里料,特殊需要除外。

I13辅料

I13门衬布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衬布,其收缩率应与面料相适宜。

I13.2热肩

采用棉或化纤棉等材料

II13缝线

采用适合所用面辅料、里料质量的缝线。钉扣线应与扣的色泽相适宜;钉商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

宜(装饰线除外).

I13.4钮扣、附件

采用适合所用面料的钮扣(装饰扣除外)及附件。钮扣、附件经洗涤和熨烫后不变形、不变色。

3.4经纬纱向技术规定

3.4.1前身:经纱以领口宽线为准,不允斜。

3.4.2后身:经纱以腰节下背中线为准,西服倾斜不大于。.5cm,大衣倾斜不大于1.0cm,条格料不允

余华

3.4.3袖子:经纱以前袖缝为准,大袖片倾斜不大于1.0cm;小袖片倾斜不大于1.5cm(特殊工艺除

夕卜)

3.4.4领面:纬纱倾斜不大于0.5cm,条格料不允斜。

3.4.5袋盖:与大身纱向一致.斜料左右对称。

3.4.6挂面:以驳头止口处经纱为准,不允斜。

15对条对格规定

15.1面料有明显条、格在1.0cm及以上的按表I规定。

表1

部位对条对格规定

左右前身条料对条,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3cm,

手巾袋与前身条料对条,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0.2cm

大袋勺前身条料对条,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0.3cm,

袖与前身袖肘线以上与前身格料对横,两袖互差不大于。.scm。

袖缝袖肘线以下,前后袖缝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3cm

背缝以上部为准,条料对称,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2cm,

背缝与后领而条料对条,互差不大于0.Zcm

领f.驳头条格料左右对称,互差不大于0.2cm

樱缝袖窿以「10cm处,格料对横,互差不大于0.3cm

袖r一条格顺直,以袖山为准,两袖互差不大于0.5c,

71特别设i1不受此限。

15.2而料有明皿条、格在0.5cm及以上的,手巾袋与前身条料对条,格料对格,互差不大于0.1cm

GS/T2664一2001

15.3倒顺毛、阴阳格原料,全身顺向一致(长毛原料,全身上下顺向一致)。

15.4特殊图案面料以主图为准,全身顺向一致

I6拼接规定

大衣挂面允许两接一拼,在下一至二档扣眼之间,避开扣眼位,在两扣眼距之间拼接。西服、大衣耳

朵皮允许两接一拼,其他部位不允许拼接。

37色差规定

袖缝、摆缝色差不低于4级,其他表面部位高于4级。套装中上装与裤子的色差不低于4级。

83外观疵点规定

成品各部位疵点允许存在程度按表2规定。成品各部位划分见图1。每个独立部位只允许疵点一处

优〔等品前领面及驳头不允许出现疵点),未列人本标准的疵点按其形态,参照表2相似疵点执行。

表2

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

疵点名称

了号部位2号部位3号部位

粗于一倍粗纱0-3--1.0crn1.0-2.0cm2.04.0cm

l

大肚纱〔根)不允许不允许1.0-1()cm

毛粒(个)246

GB/T2664一2001

表2(完)

各部位允许存在程度

疵点名称

1号部位2号部位3号部不仓

€l

1

1.(1~20亡m2.0一4.Oc山

条乡良(折痕)不允许

不明显不明欣

斑疵一不大f。,3cm!

}不允许

(油、锈、色斑)

{

一刁明、;一

39缝制规定

3.9门针距密度按表3规定

表3

项目针距密度备注

明暗线3crn12~14针特殊需要除外

包缝线3cm不少于9针

}3cm不少于7针肩缝、袖窿、领子不低下9针

}

手拱止口

3cm不少于5针

机拱止口

三角针3crn不少于5针以单面计算

细线IcmlZ~14针机锁眼

锁目尺

粗线Icm不少于9针手工锁眼

细线每孔不少于8根线

乍T宁日缠脚线高度与止口厚度相适应

粗线每孔不少于4根线1

3,9.2各部位缝制线路顺直、整齐、平服、牢固主要表面部位缝制皱缩按男《西服外观起皱样照矛规定,

不低J二4级

3,9.3L下线松紧适宜,无跳线、断线。起落针处应有回针

3,9.4领子平服.领面松紧适宜。

39.5徜袖圆顺,两袖前后基本一致。

3.96滚条、压条要平服。宽窄一致。

3.9.了袋布的垫料要折光边或包缝。

3,9.8袋口两端应打结,可采用套结机或平缝机回针。

3.99袖窿、袖缝、底边、袖口、挂面里口、大衣摆缝等部位叠针牢固

3.9.10锁眼定位准确,大小适宜,扣与眼对位,整齐牢固。钮脚高低适宜,线结不外露

3.911商标、号型标志、成分标志、洗涤标志的位置端正、清晰准确。

3.9门2各部位缝纫线迹3Ocm内不得有两处单跳和连续跳针,链式线迹不允许跳针。

3.10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极限偏差

按表」规定

GB/T2664一2001

表4

序号部位名称允许偏差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