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427-2017 豇豆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DB46/T 427-2017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cowpea

海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6/T 427-2017
标准类型
海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17-09-05
实施日期
2017-12-05
发布单位/组织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海南省农业厅
适用范围
范咏梅、李鹏、王萌、马叶、柳志强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海南大学、海南省植物保护总站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202.20

B31

备案号:55973-2017DB46

海南省地方标准

DB46/T427—2017

豇豆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2017-09-05发布2017-12-05实施

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6/T427—2017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给出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海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大学、海南省植物保护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范咏梅、李鹏、王萌、马叶、柳志强。

2

DB46/T427—2017

豇豆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豇豆(Vignaunguiculata)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主要病害及其发生条件、主要害

虫形态特征及其危害特征、防治原则、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药剂防治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豇豆病虫害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23416.1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23416.7蔬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规范第7部分:豇豆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3416.1-2009所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GB/T23416.1-2009

中的部分术语定义。

3.1

农业防治

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控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使其免遭生物及非生物危害的方法[GB/T23416.1

-20093.1]。

3.2

物理防治

根据农业有害生物对某些物理因素的反应规律,利用物理措施、器械设备及现代化工具等干扰、减轻、避

免或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方法[GB/T23416.1-20093.2]。

3.3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天然的代谢产物和基因产品等防治病虫害的方法[GB/T23416.1-20093.3]。

3.4

化学防治

3

DB46/T427—2017

应用化学农药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GB/T23416.1-20093.4]。

3.5

安全间隔期

从最后一次施用农药至收获允许的间隔天数,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日期[GB/T23416.1-20093.8]。

3.6

生物源农药

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物或由生物体中提取的用于防治有害生物的农药或调节植物生长的制剂[GB/T

23416.1-20093.9]。

3.7

微生物源农药

利用微生物活体及代谢产物制备的防治有害生物的药剂[GB/T23416.1-20093.10]。

3.8

植物源农药

天然植物中提取制备的农药[GB/T23416.1-20093.11]。

4主要病害及发生条件

主要病害及发生条件见附录A。

5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危害特征

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危害特征见附录B。

6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考虑豇豆的栽培环境、影响豇豆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

素以及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规律,因地制宜有选择和协调地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等技术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将病虫害的为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7农业防治

7.1选用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GB/T23416.7-20095.3]。

7.2宜与非豆科作物进行2年轮作或水旱轮作,尽量避免套种、连作。

7.3精细整地,可选择生石灰消毒土壤。

4

DB46/T427—2017

7.4高垄栽培,合理密植,及时进行植株调整。

7.5平衡施肥,重施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

7.6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清沟。

7.7病株与健康植株分开管理,防止人为传染病害。

7.8在枯萎病病穴及四周撤生石灰消毒。

7.9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7.10采收后及时清洁田园。

8生物防治

使用微生物源农药及植物源农药,保护利用天敌等生物防治病虫害。

9物理防治

9.1温汤浸种:播种前用55℃温水降温到30℃温水浸种,捞出播种[GB/T23416.7-20096.1]。

9.2推荐畦面覆盖银灰色薄膜,有条件可选用绿色防虫网覆盖栽培,防治蚜虫、潜叶蝇、蓟马等害虫。

9.3色板诱杀:挂黄板、蓝板混配诱杀斑潜蝇、蓟马等害虫,每公顷450-600张,挂于棚架的中上部。

9.4灯光诱杀:采用黑光灯等诱杀豆野螟等鳞翅目害虫。

9.5糖醋酒液诱杀:可在豇豆田四周距地面1m~1.5m挂细口瓶,每公顷600-750个,糖:酒:醋:水的比

例为3:1:3:80,加入敌敌畏等杀虫剂,定期收回,重新放置。

10化学防治

按照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的农药的原则,按NY/T1276的规定安全使用农药,按GB/T8321

(所有部分)规定合理使用农药,参考GB/T23416.1、GB/T23416.7的原则,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注意农药

轮换使用。严禁使用海南经济特区禁止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的农药名录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详

见附录C。

11药剂防治

推荐使用药剂见附录D。

5

DB46/T427—201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海南豇豆主要病害及发生条件

表A.1海南豇豆主要病害及发生条件

病害名称/病原发病时间症状发病条件发病原因

白粉病栽植过密,肥水不当,绑蔓

全生育期均叶片被害,初为褪绿斑块,后生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幼叶感病后常透气性不好有利于诱

Sphacerotheca不及时,造成通风透光不良,

可发病。出现邹缩、扭曲,缓慢。发白粉病大发生。

fuliginea过于荫蔽。

锈病发病初期,在叶片散生或聚生苍白色小凸起,叶背面更明显,后变黄褐色,隆起时最适温度为日均气温氮肥施用过多,地势低洼,

生长中后期

Uromycesvignae呈小脓疱状,扩大后病斑上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发病后期叶片,特别是叶25℃,多阴雨高湿度排水不良及种植过密、田间

发病严重。

Barclay柄和茎上长出暗褐色椭圆形凸起的较大病斑。表皮破裂,露出黑色粉质粒点。发病严重。郁闭的田块病情较重。

豇豆病毒病病原种类较多,症状较复杂,主要症状有叶片脉间褪绿,叶变厚、变脆,引种不规范,检疫不

病毒病生长期均可多数豇豆病毒可通过蚜虫等

叶缘下卷。植株矮化或生长衰弱,叶片斑驳、变形,皱缩,节间短。有的叶片表现到位,造成病毒病的

CABMV,BICMV,CMV,BBMV侵染、发病。昆虫传播。

黄化或斑驳。远距离传播。

又称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及荚,染病后叶片干枯脱落。植株叶片自下而上

煤霉病

生长中后期逐渐发病,叶两面初生赤褐色小点,后扩大成直径1cm~2cm近圆形或多角形褐色病在栽培上播种过密,冬季阴雨、潮湿是病情严重

Pseudocercospora

发病严重。斑,病健交界不明显。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灰黑色霉层,尤以叶片背面明显,严重发病较重。的主要因素。

cruenta(Sacc.)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