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872-2023 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技术规程

DB64/T 1872-2023 Specification for Crack and Leakag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Residential Engineering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4/T 1872-2023
标准类型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2-21
实施日期
2023-05-21
发布单位/组织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40

CCSP30

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64/T1872—2023

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技术规程

2023-02-21发布2023-05-21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64/T1872—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规定............................................................................3

4.1一般规定........................................................................3

4.2建设单位........................................................................3

4.3设计单位........................................................................3

4.4施工单位........................................................................3

4.5监理单位........................................................................4

4.6其他............................................................................4

5地基基础工程........................................................................4

5.1设计............................................................................4

5.2施工............................................................................4

6地下室防水工程......................................................................6

6.1设计............................................................................6

6.2施工............................................................................7

7墙体及装饰工程.....................................................................11

7.1设计...........................................................................11

7.2施工...........................................................................15

8楼(屋)面板工程...................................................................20

8.1设计...........................................................................20

8.2施工...........................................................................23

9楼(地)面工程.....................................................................23

9.1设计...........................................................................24

9.2施工...........................................................................25

10门窗工程..........................................................................26

10.1设计..........................................................................26

10.2施工..........................................................................27

11屋面工程..........................................................................28

11.1设计..........................................................................28

11.2施工..........................................................................29

12建筑节能工程......................................................................32

12.1设计..........................................................................33

12.2施工..........................................................................33

I

DB64/T1872—2023

13建筑给排水及暖通工程...............................................................35

13.1设计...........................................................................35

13.2施工...........................................................................36

14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的验收.......................................................37

14.1工程资料.......................................................................37

14.2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的验收...................................................38

附录A(规范性)专项设计检查记录表...................................................39

附录B(规范性)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检查记录表......................................40

附录C(规范性)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验收记录表......................................41

II

DB64/T187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程》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总站、宁夏第五建筑有限公司、宁夏建设投资

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建投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宁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宁夏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中宁、李晓棠、周丽娟、马义飞、王雁、王文杰、杨旭良、魏裕超、马玉锋、

汪生东、孟淑慧、强忠财、刘新奕、王泰刚、高喜军、郭文娟、马让军、胡斌、樊俊琴、董妙玲、侯发

义、刘洁、丁少梅、王治杰、马少奇、宗源、吴磊、董亚磊、金进、段建渝、缪慧、刘峻宏、赵珉、张

华、祁晓英、余亚婷。

III

DB64/T1872—2023

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的基本规定、地基基础工程、地下室防水工

程、墙体及装饰工程、楼(屋)面板工程、楼(地)面工程、门窗工程、屋面工程、建筑节能工程、建

筑给排水及暖通工程、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的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行政区域内住宅工程(不包括修缮及农村自建

房)裂缝与渗漏问题的防控,其它房屋建筑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可参照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00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

GB/T15762蒸压加气混凝土板

GB/T18173.2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

GB/T18173.3高分子防水材料第3部分:遇水膨胀橡胶

GB/T31433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20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4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

GB50496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GB50574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0693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500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

GB5500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

1

DB64/T1872—2023

GB5500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

GB55007砌体结构通用规范

GB5500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JC/T881混凝土接缝用建筑密封胶

JC/T1075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

JG/T366外墙保温用锚栓

JGJ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102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T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JGJ1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4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JGJ14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

JGJ155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T212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

JGJ/T220抹灰砂浆技术规程

JGJ298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317建筑工程裂缝防治技术规程

DB64/266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住宅Residential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工程(含与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中的住宅部分)。

3.2

渗漏Leakage

建筑物的屋面、楼(地)面、墙面及管线外表面,出现漏水和渗水的现象。

3.3

裂缝Cracks

建筑构件受内应力、外部冲击或环境条件等的影响而在其表面或内部所产生的宽度大于国家规范要

求规定限值时的缝隙。

3.4

基体Substrate

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或围护结构。

3.5

休止期InterruptingPeriod

桩基或地基处理后,桩身质量和地基处理结果不明需等待检测的间歇时间,也是地基土、孔隙含水

量趋于稳定恢复的等待时间。

2

DB64/T1872—2023

3.6

湿陷性黄土CollapsibleLoess

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4基本规定

4.1一般规定

4.1.1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4.1.2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措施,应根据住宅建筑的特点和使用要求确定并实施。

4.1.3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规程规定。

4.2建设单位

4.2.1建设单位是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的首要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

4.2.2建设单位应依法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施工图审查

机构承担工程有关业务,签订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责任和奖罚措施。

4.2.3确认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方案和措施》,并将裂缝与渗漏质量常见问题

列入工程检查验收内容。

4.2.4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或者工程例会,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与渗漏质量常见问题。

4.2.5住宅工程在保修期内发生裂缝与渗漏质量常见问题投诉的,建设单位应负责组织有关责任单位

进行维修。

4.2.6应根据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措施完善《房屋质量保修书》、《房屋使用说明书》。

4.3设计单位

4.3.1住宅工程设计图纸中应提出裂缝与渗漏质量常见问题防控相应的设计措施。对易发生住宅工程

裂缝与渗漏质量常见问题的部位和环节进行细化设计,绘制节点构造详图。

4.3.2设计单位应编制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设计专篇,并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4.3.3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应选用国家和宁夏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对设计中

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明确施工要求、构造措施和验收标准。

4.3.4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其使用功能及外观要求,对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进行受力裂缝宽度

验算。

4.3.5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值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50010执行。

4.4施工单位

4.4.1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和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加强施工过程质量

控制。施工单位不应擅自修改设计文件,不应使用未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免

审工程图纸除外)。

4.4.2工程开工前,施工总承包单位、专业分包单位应编写《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措施和方案》,

经施工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报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确认后实施。

4.4.3施工单位应根据批准的《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措施和方案》,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实施样板引路制度。

4.4.4施工单位应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

3

DB64/T1872—2023

备,均应有通过专项技术鉴定验收合格的证明文件。

4.4.5记录、收集、整理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措施、施工方案、技术交底、隐蔽验收记录等相关

资料。

4.4.6工程竣工验收前,应编写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情况总结报告。

4.5监理单位

4.5.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措施和方案》,并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

实施细则》。

4.5.2做好隐蔽工程和工序质量验收,上道工序质量合格时,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4.5.3分项和分部工程验收、分户验收、预验收、竣工验收时,应对裂缝与渗漏质量常见问题防控措

施进行检查。

4.5.4工程竣工后,应对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情况进行评估。

4.6其他

4.6.1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将住宅工程裂缝与渗漏防控设计措施列入审查范围,审查报告应说明住宅工

程裂缝与渗漏防控技术措施复核情况。

4.6.2物业管理单位应对住宅工程二次装修或改造提出要求,不得破坏原有承重结构和防水构造;对

已经破坏的,应要求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恢复。

4.6.3物业管理单位应对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在运行期间进行维护检修。

5地基基础工程

5.1设计

5.1.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不宜部分采用多种类型的地基基础设

计方案。

5.1.2高层建筑地下室不宜设置变形缝。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每隔30m~40m设置

贯通顶板、底部及墙板的施工后浇带或设置膨胀加强带。。

5.1.3当采用新型的复合地基、复合桩基设计方案时应组织专门的技术论证,技术论证通过后方可实

施。

5.1.4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明确有关地基与基础沉降变形监测内容,明确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等预警值

指标,并对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时的应急措施提出指导意见。

5.1.5桩周围较厚的软弱土层产生的沉降大于基桩的沉降时,应计算桩侧软弱土层的负摩阻力对基桩

的影响。

5.1.6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应严格按照GB50025进行设计。

5.2施工

5.2.1基坑(槽)开挖及回(换)填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基坑毗邻既有建筑物或设施时,应采取支护措施,确保毗邻建筑物及设施不受损伤;应按开

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施工;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回填;

4

DB64/T1872—2023

b)基坑(槽)采用机械开挖时,应在基底保留200mm~300mm厚的原土,采用人工清除,开挖

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组织验槽,验槽合格后,及时浇筑垫层,基底不宜长时

间暴晒;

c)填土前,应清除沟槽内积水、杂物、腐质土等,并填实沟槽内局部坑道;

d)填土应按规范要求做干密度和击实试验,填方土料和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分层厚度和

压实遍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方土料种类、密实度要求、施工条件等,确定填方土料含

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

2)分层厚度和夯实遍数宜按表1选用:

表1填土施工时的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

夯实机具分层厚度(mm)每层压实遍数

平碾250~3006~8

振动压路机250~3503~4

柴油打夯机200~2503~4

人工打夯<2003~4

e)地基基础施工期间,应采取防止基坑灌水以及地下水位突然升高造成基础底板上浮产生裂缝

的措施;

f)雨期施工时,应防止雨水浸泡地基土;当地基土已被浸泡或扰动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

g)冬期施工时,应采取基底的防冻措施;回填土方时不应将冻土、冻块(粒径大于等于50mm)

填入基底。

5.2.2桩基及地基处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基桩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

如发现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对毗邻建筑物或设施进行加固、改造或暂停使用等处理;当周边

环境特别复杂时,应组织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

b)采用桩基和地基处理缺乏地区经验时,应在开工前打试验桩和地基处理施工工艺试验。设计

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或地基处理后承载力特征值应按规范根据

静载荷试验确定。试验桩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c)桩基工程施工应保证有效桩长和进入持力层深度。当以桩长控制时,应有计量措施保证;当

以持力层控制时,预制桩、沉管灌注桩等应严格控制贯入度、锤击数或压力值,确保进入持

力层和进入持力层深度;灌注桩应对持力层岩土性质进行鉴别验收,在清孔时,孔底沉渣厚

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应及时封底和浇筑混凝土;

d)桩基或地基处理施工后,砂土、粘性土、饱和软土的休止期应分别不少于14d、21d、28d。

当采用强夯时,各类地基的休止期宜适当延长;

e)桩基或地基处理工程验收前,应进行桩身质量或地基承载力检验。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

应扩大检测范围并分析原因,按设计单位核算出具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

5.2.3湿陷性黄土地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

DB64/T1872—2023

a)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筑物及附属工程施工,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设计要求,采取防止

施工用水、场地雨水和邻近管道渗漏水渗入建筑物地基的措施;

b)施工准备应统筹安排,应先进行场地平整、施工道路和防排水设施、施工用电设施等工作,

并应处置场地内影响施工的地上和地下管线及其他障碍物;

c)宜先施工地下工程,后施工地上工程。对体形复杂的建筑物,先施工深、重、高的部分,后

施工浅、轻、低的部分;

d)地下工程施工至超出设计地面后,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室内外土方回填,设计无要求时,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或压实,虚铺厚度及压实遍数参考本规程5.2.1表1;

e)室外敷设管道时,宜先施工排水管道,并保证其畅通。水暖管沟穿过建筑物基础时,不得留

施工缝。穿过外墙时,应一次施工至室外的第一个检查井,或距基础3m以外。沟底应有向

外排水的坡度。施工中应防止雨水或地面水流入地基,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清理、验收、加盖

和回填;

f)建筑场地的防洪(防涝)工程应提前施工,并应在汛期前完成;

g)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作业层用水、雨水、雪水应有组织排放,不得流入建筑底层室内回填土、

变形缝、混凝土后浇带、管沟或管井、基坑或基槽内。

6地下室防水工程

6.1设计

6.1.1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根据地表水、地下水、毛细管水等的作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

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确定。单建式的地下工程,宜采用全封闭、部分封闭的防排水设计;附建式的

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

6.1.2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6。

6.1.3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钢筋保护层厚度

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使用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GB/T50476的规定。

6.1.4地下工程种植顶板防水等级应为I级。其防水设计应包括主体结构防水、管线、花池、排水沟、

通风井和亭、台、架、柱等构配件的防排水、泛水设计;地下工程种植顶板的防水构造层次中必须设置

一道耐根穿刺层。

6.1.5地下工程种植顶板宜采用结构找坡,坡度宜为1%~2%。

6.1.6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除满足上述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GB50108及JGJ155等其他现

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根据工程情况选用合适的排水措施。

6.1.7工程细部构造应包括防水措施及技术要求、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和截水系统及工程各

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等。

6.1.8高层建筑地下室外墙设计应满足水土压力及地面荷载侧压作用下承载力要求,其竖向和水平分

布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水平分布钢筋宜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

6.1.9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采取控制混凝土收缩的措施,对地下室外墙、

基础筏板、防水底板、防水顶板等进行抗裂验算。

6.1.10应合理设置加强带、后浇带、变形缝和施工缝等措施,并注明构造详图。

6.1.11大体积防水混凝土设计要求:

a)混凝土中水泥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水泥性能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规范GB/T200的要求;

6

DB64/T1872—2023

b)混凝土中粗骨料宜采用5mm~31.5mm连续级配破碎石,细骨料宜采用中粗砂;碎石、中粗砂

的质量应满足现行行业规范JGJ52中抗渗混凝土用砂、石的要求;

c)混凝土中应掺入矿渣、粉煤灰等降低水化热,根据需要掺入膨胀剂、抗裂纤维、减水剂等防

裂材料。

6.1.12地下室变形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b)用于沉降的变形缝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c)穿墙管(盒)必须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

d)结构上的埋设件应采用预埋或预留孔(槽)等。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的混凝土厚

度不得小于250mm。预留孔(槽)内的防水层,应与孔(槽)外的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

6.1.13施工缝的留置原则: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墙体

不宜留垂直施工缝。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

小于300mm的墙体上。

6.1.14后浇带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后浇带的构造详图;

b)地下室基础底板(基础梁)后浇带下设置抗水压垫层,地下室外墙后浇带外侧设置附加保护

层构造;

c)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的混凝土局部加厚,并应增设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

d)设计文件应明确后浇带封闭条件;

e)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

6.1.15地下室外墙防水收口位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下室外墙防水收口做法应出具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国标图集要求的节点详图;

b)窗井内的底板,应低于窗下缘300mm。窗井墙高出地面不得小于500mm。窗井外地面应做散

水,散水与墙面间应采用密封材料嵌填;

c)严禁地下室外墙防水卷材在外立面饰面层或非结构构造层进行收口。

6.1.16地下室顶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下室顶板结构体系宜优先选用现浇梁板体系;

b)地下室顶板结构应充分考虑景观覆土、施工车辆、消防车道等荷载及其不均匀性,在设计图

纸中对地下室顶板覆土时的施工总荷载、施工车辆总荷载和荷载的均匀性提出限制要求,并

应做好施工交底工作;

c)为防止无梁楼板发生连续倒塌破坏,应沿纵横两个主轴方向贯通柱截面设置通长暗梁。暗梁

钢筋应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6.1.17附属机电设备的基座或支架,以及相关连接件和锚固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6.2施工

6.2.1防水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防水混凝土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208的规定;

b)防水混凝土施工期间,必须保持地下水位稳定且在基底500mm以下。严禁在有积水的基坑、

基槽内浇筑混凝土;

7

DB64/T1872—2023

c)防水混凝土施工时,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超振,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

性。板面应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排除泌水,浇筑面应及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防水混凝土

浇筑时应分层连续浇筑,不得出现冷缝;

d)固定模板的螺栓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宜采用工具式止水螺栓。拆模后,应将留下的凹槽用密

封材料封堵密实,具体做法详见7.2.2条款的相关内容;

e)大体积防水混凝土施工的温度裂缝控制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炎热季节施工时,应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措施,使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大于30℃;

2)防水混凝土坍落度应符合要求,预拌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20mm~160mm,坍落度经时

损失不应大于20mm/h,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3)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使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表面温度与

环境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温降梯度不得大于2℃/d。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4)当底板混凝土为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时,宜采用跳仓法施工,跳仓法的最大分块单向尺寸

不宜大于40m,跳仓间隔施工的时间不宜小于7d,跳仓接缝处应按施工缝的要求设置

和处理。

f)防水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防止暴晒,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地下室底层和上部结

构首层柱、墙混凝土带模养护时间不宜少于3d;带模养护结束后可采用洒水养护方式继续养

护,必要时也可采用覆盖养护或喷涂养护液方式继续养护。冬期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

应低于5℃,并应采取保湿保温养护措施。

6.2.2柔性防水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柔性防水材料及配套材料应进行进场检查和复试,其外观质量和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设计和

现行标准的规定;

b)基层处理剂、胶粘剂、密封材料等均应与铺贴的卷材相匹配。密封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水密性、

耐腐蚀性、防霉性以及符合接缝设计要求的位移变形能力;

c)防水层铺贴前,基层表面应平整、密实、清洁、干燥、无油污,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45°坡

角。当基层潮湿时,应涂刷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d)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等部位应铺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500mm;

e)防水层施工期间,必须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底最低高程500mm以下;

f)防水卷材铺贴时不得扭曲、皱折,应平整、顺直,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搭接宽度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GB50208的规定。外墙及顶板的防水卷材铺贴施工应采用满粘法;

g)涂料防水层施工时,按配合比准确计量并搅拌均匀。涂料应分层涂刷或喷涂,涂层应均匀,

涂刷应待前遍涂层干燥成膜后进行。涂膜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h)防水层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及时做好成品保护,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重物、尖锐物品碰撞,

不得随意在上面行走;

i)地下室侧墙的柔性防水层与侧墙和外墙的保护层应粘贴牢固、结合紧密,地下室四周回填土

过程中不得损坏防水层及保护层;

j)集水坑和排水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水施工,并进行蓄水试验。

6.2.3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施工使用的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等材料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GB/T18173.2,GB/T18173.3的要求;

b)变形缝:

8

DB64/T1872—2023

1)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应浇捣密实;

2)缝内密封材料嵌填时,其两侧基面应平整干净干燥,并应刷涂与密封材料相容的基层处

理剂;

3)密封材料嵌填密实连续、饱满,并应粘结牢固。

c)施工缝:

1)施工前,应将钢筋表面浮锈(浆)、疏松混凝土、杂物清除干净,表面应涂刷混凝土界

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对施工中踩踏变形、移位和松扣的钢筋进行

调整;

2)当采用止水条(带)时,安装位置应正确、固定牢靠、接头严密。遇水膨胀止水条(胶)

与混凝土表面粘贴紧密平顺。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具有缓胀性能,7d的净膨

胀率不宜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宜大于220%;

3)当采用金属止水带时,宜选用折边止水带,连接接头宜采用搭接焊,焊缝严密,距离拐

角1m以外进行搭接焊接。

d)后浇带:

1)后浇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沉降完成前无法保证持续降水或施工现场场地狭小情况

下,可采用超前止水后浇带。可按图1、图2进行施工,后浇带混凝土应采用补偿收缩

混凝土;

2)后浇带混凝土应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不宜大于胶凝材料总量

12%;

3)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凿除两侧混凝土浇筑时流入后浇带内的水泥(砂)浆及疏松混

凝土,清除后浇带内的杂物及钢筋表面的锈斑;

4)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应

少于14d。

图1超前止水侧墙后浇带

9

DB64/T1872—2023

图2超前止水底板后浇带

6.2.4地下室外墙防水收口位置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下室外墙防水收口宜采用机械固定。收口部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收口位置处基层表

面坚实、平整,防水材料粘接牢固。设计如无规定,可按图3和图4节点图施工:

图3外墙防水收口节点一

10

DB64/T1872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