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834-2011 标点符号用法

GB/T 15834-2011 General rules for punctuation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5834-2011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12-30
实施日期
2012-06-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
本标准适用于汉语的书面语(包括汉语和外语混合排版时的汉语部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大学
起草人:
沈阳、刘妍、于泳波、翁姗姗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4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

01.140.10

A​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5834―2011

代替

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

General

rules

for

punctuation

2011­12­30

发布

2012­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5834―2011

目次

前言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标点符号的种类

1

4

标点符号的定义、形式和用法

2

5

标点符号的位置和书写形式

1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标点符号用法的补充规则

1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标点符号若干用法的说明

19

GB/T​

15834―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GB/T

15834―1995,与

GB/T

15834―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编写规则(GB/T

1.1―2009),对本标准的编排和表述做了全面

修改;

——更换了大部分示例,使之更简短、通俗、规范;

——增加了对术语“标点符号”和“语段”的定义(2.1/2.5);

——对术语“复句”和“分句”的定义做了修改(2.3/2.4);

——对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的定义做了修改,更强调句末点号与句子语气之间

的关系(4.1.1/4.2.1/4.3.1);

——对逗号的基本用法做了补充(4.4.3);

——增加了不同形式括号用法的示例(4.9.3);

——省略号的形式统一为六连点“……”,但在特定情况下允许连用(4.11);

——取消了连接号中原有的二字线,将连接号形式规范为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

“~”,并对三者的功能做了归并与划分(4.13);

——明确了书名号的使用范围(4.15/A.13);

——增加了分隔号的用法说明(4.17);

——“标点符号的位置”一章的标题改为“标点符号的位置和书写形式”,并增加了使用中文

输人软件处理标点符号时的相关规范(第

5

章);

——增加了“附录”: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主要说明标点符号不能怎样使用和对标点符号

用法加以补充说明,以解决目前使用混乱或争议较大的问题。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对

功能有交叉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做了区分,并对标点符号误用高发环境下的规范用法做了说

明。

本标准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阳、刘妍、于泳波、翁姗姗。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现代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

本标准适用于汉语的书面语(包括汉语和外语混合排版时的汉语部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标点符号

punctuation

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

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

注:​数学符号、货币符号、校勘符号、辞书符号、注音符号等特殊领域的专门符号不属于标点符号。

2.2

句子

sentence

前后都有较大停顿、带有一定的语气和语调、表达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

2.3

复句

complex

sentence

由两个或多个在意义上有密切关系的分句组成的语言单位,包括简单复句(内部只有

一层语义关系)和多重复句(内部包含多层语义关系)。

2.4

分句

clause

复句内两个或多个前后有停顿、表达相对完整意义、不带有句末语气和语调、有的前

面可添加关联词语的语言单位。

2.5

语段

expression

指语言片段,是对各种语言单位(如词、短语、句子、复句等)不做特别区分时的统

称。

3

标点符号的种类

3.1

点号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3.1.1

句末点号

用于句末的点号,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

3.1.2

句内点号

用于句内的点号,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3.2

标号

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

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

4

标点符号的定义、形式和用法

4.1

句号

4.1.1

定义

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

4.1.2

形式

句号的形式是“。”。

4.1.3

基本用法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

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

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示例

2:​(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

示例

1:​请您稍等一下。

示例

2:​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4.2

问号

4.2.1

定义

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

4.2.2

形式

问号的形式是“?”。

4.2.3

基本用法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号主要根

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

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示例

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示例

3:​(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

精神。

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

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

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示例

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示例

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示例

3:​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大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

的?

示例

4:​(他看着我的作品称赞了我。)但到底是称赞我什么: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什么都敢画?抑

或只是一种对

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而知。

示例

5:​这一切都是由客观的条件造成的?还是由行为的惯性造成的?

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

最多叠用三个问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

示例:​这就是你的做法吗?你这个总经理是怎么当的??你怎么竟敢这样欺骗消费者???

问号也有标号的用法,即用于句内,表示存疑或不详。

示例

1:​马致远(1250?―1321),大都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

示例

2:​钟嵘(?―518),颍川长社人,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

示例

3:​出现这样的文字错误,说明作者(编者?校者?)很不认真。

4.3

叹号

4.3.1

定义

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感叹语气。

4.3.2

形式

叹号的形式是“!”。

4.3.3

基本用法

用于句子末尾,主要表示感叹语气,有时也可表示强烈的祈使语气、反问语气

等。使用叹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感叹语气和语调或带有强烈的祈使、反

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

示例

1:​才一年不见,这孩子都长这么高啦!

示例

2:​你给我住嘴!

示例

3:​谁知道他今天是怎么搞的!

用于拟声词后,表示声音短促或突然。

示例

1:​咔嚓!

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

示例

2:​咚!

咚咚!

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表示声音巨大或声音不断加大时,可叠用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叠用叹号

,最多叠用三个叹号。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

示例

1:​轰!!

在这天崩地塌的声音中,女娲猛然醒来。

示例

2:​我要揭露!

我要控诉!!

我要以死抗争!!!

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

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

示例

1:​这么点困难就能把我们吓倒吗?!

示例

2:​他连这些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还敢说自己是高科技人材?!

4.4

逗号

4.4.1

定义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4.4.2

形式

逗号的形式是“,”。

4.4.3

基本用法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用分号(见

),一般都用逗号。

示例

1:​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示例

2:​学历史使人更明智,学文学使人更聪慧,学数学使人更精细,学考古使人更深沉。

示例

3:​要是不相信我们的理论能反映现实,要是不相信我们的世界有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

用于下列各种语法位置:

a)

较长的主语之后。

示例

1:​苏州园林建筑各种门窗的精美设计和雕镂功夫,都令人叹为观止。

b)

句首的状语之后。

示例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c)

较长的宾语之前。

示例

3:​有的考古工作者认为,南方古猿生存于上新世至更新世的初期和中期。

d)

带句内语气词的主语(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带句内语气词的并列成分之间。

示例

4:​他呢,倒是很乐意地、全神贯注地干起来了。

示例

5:​(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白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

e)

较长的主语中间、谓语中间或宾语中间。

示例

6:​母亲沉痛的诉说,以及亲眼见到的事实,都启发了我幼年时期追求真理的思想。

示例

7:​那姑娘头戴一顶草帽,身穿一条绿色的裙子,腰间还系着一根橙色的腰带。

示例

8:​必须懂得,对于文化传统,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抛弃,也不能不管精华糟粕全盘继承。

f)前置的谓语之后或后置的状语、定语之前。

示例

9:​真美啊,这条蜿蜒的林间小路。

示例

10:​她吃力地站了起来,慢慢地。

示例

11:​我只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用于下列各种停顿处:

a)复指成分或插说成分前后。

示例

1:​老张,就是原来的办公室主任,上星期已经调走了。

示例

2:​车,不用说,当然是头等。

b)

语气缓和的感叹语、称谓语或呼唤语之后。

示例

3:​哎哟,这儿,快给我揉揉。

示例

4:​大娘,您到哪儿去啊?

示例

5:​喂,你是哪个单位的?

c)

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示例

6:​为什么许多人都有长不大的感觉呢?原因有三:第一,父母总认为自己比孩子成熟;第二,父

母总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第三,父母出于爱心而总不想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弯路。

示例

7:​《玄秘塔碑》所以成为书法的范本,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其一,具有楷书点画、构体的

典范性;其二,承上启下,成为唐楷的极致;其三,字如其人,爱人及字,柳公权高尚的书品、人品为后人所

崇仰。

示例

8:​下面从三个方面讲讲语言的污染问题:首先,是特殊语言环境中的语言污染问题;其次,是滥

用缩略语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再次,是空话和废话引起的语言污染问题。

4.5

顿号

4.5.1

定义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

4

4.5.2

形式

顿号的形式是“、”。

4.5.3

基本用法

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示例

1:​这里有自由、民主、平等、开放的风气和氛围。

示例

2:​造型科学、技艺精湛、气韵生动,是盛唐石雕的特色。

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示例:​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示例

1:​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

示例

2:​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

宜用顿号。

示例

1:​飞机在

6

000

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示例

2:​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示例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

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

号。

示例

1:​“日”“月”构成“明”字。

示例

2:​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示例

3:​《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示例

4:​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示例

5:​办公室里订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和《时代周刊》等报刊。

4.6

分号

4.6.1

定义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

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

4.6.2

形式

分号的形式是“;”。

4.6.3

基本用法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

示例

1:​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示例

2:​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内容没有分量,即使写得再长也没有用。

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

顿。

示例

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

示例

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的,所以总是受压的;但是由于革命的力量代表历史发

展的方向,因此本质上又是不可战胜的。

示例

3:​不管一个人如何伟大,也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因此,个人的见解总难免带有某种

局限性。

示例

4:​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以为可以凉快些;谁知没有凉快下来,反而更热了。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示例:​特聘教授的岗位职责为:一、讲授本学科的主干基础课程;二、主持本学科的重大科研项目;

三、领导本学科的学术队伍建设;四、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4.7

冒号

4.7.1

定义

句内点号的一种,表示语段中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的停顿。

4.7.2

形式

冒号的形式是“:”。

4.7.3

基本用法

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示例

1:​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示例

2:​她高兴地说:“咱们去好好庆祝一下吧!”

示例

3:​小王笑着点了点头:“我就是这么想的。”

示例

4:​这一事实证明:人能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创造人。

表示总结上文。

示例:​张华上了大学,李萍进了技校,我当了工人: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示例

1:​(本市将举办首届大型书市。)主办单位:市文化局;承办单位:市图书进出口公司;时间:8

15

日―20

日;地点:市体育馆观众休息厅。

示例

2:​(做阅读理解题有两个办法。)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

文。办法之二:直接读原文,读完再做题,减少先入为主的干扰。

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示例

1:​广平先生:……

示例

2:​同志们、朋友们:……

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在列举式或条文式表述中,如不得不套用冒号

时,宜另起段落来显示各个层次。

示例:​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4.8

引号

4.8.1

定义

标号的一种,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