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320-2017 智慧社区 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理通用规范

DB42/T 1320-2017 Smart Community Smart Home Service Access Management General Specification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320-2017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1-29
实施日期
2018-03-01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可选服务
1,提供正版标准批量采购服务,为企业合规性保驾护航,提供标准文件翻译服务,专家翻译,权威可靠
2,标准数据定制化,可定制企业云端标准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下载以及更新推送服务,实时了解标准时效更新动态
3,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依托最新最全的标准数据库为您提供在线标准时效性核查服务,并开具权威性的标准时效性核查报告(点击查看详情
4,服务定制咨询联系电话:15102855502(微信同号),QQ:469517676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DB42/T 1320-2017 智慧社区 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理通用规范-第1页
DB42/T 1320-2017 智慧社区 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理通用规范-第2页
DB42/T 1320-2017 智慧社区 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理通用规范-第3页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01

L67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320—2017

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理通用规范

Generalspecificationforserviceaccessmanagementofsmartcommunitysmarthome

(报批稿)

2017-11-29发布2018-03-01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2/T1320—2017

目次

前言..................................................................................................................................................................III

引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及定义....................................................................................................................................................1

4业务分类及编码............................................................................................................................................2

5系统要求........................................................................................................................................................2

5.1系统组成.................................................................................................................................................3

5.2业务汇聚平台.........................................................................................................................................3

5.3业务接入网关.........................................................................................................................................4

5.4清分结算中心.........................................................................................................................................4

5.5业务节点平台.........................................................................................................................................5

5.6业务门户.................................................................................................................................................5

5.7系统安全性.............................................................................................................................................6

5.8信息安全性.............................................................................................................................................6

6业务接入........................................................................................................................................................6

6.1信息模型.................................................................................................................................................6

6.2接入方式.................................................................................................................................................6

6.3第三方接入.............................................................................................................................................7

6.4系统接口.................................................................................................................................................7

6.5业务流程.................................................................................................................................................7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业务分类.....................................................................................................................8

附录B(资料性附录)系统信息模型...........................................................................................................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业务汇聚平台管理要求...........................................................................................19

附录D(规范性附录)业务节点平台管理要求...........................................................................................29

附录E(规范性附录)系统接口规范............................................................................................................33

附录F(资料性附录)第三方业务审核发布流程........................................................................................39

附录G(资料性附录)业务流程...................................................................................................................42

I

DB42/T1320—2017

II

DB42/T1320—2017

前言

《智慧社区智慧家庭设施设备通用规范》和《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理通用规范》等系列

地方标准共同构成支撑湖北省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的基础性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武汉光谷数字家庭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湖北省电子信息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单位:武汉烽火信息集成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武

汉钢铁工程技术集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广电网络云数传媒有限公司、

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凡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物联传感

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恒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菲旺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深圳通网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武汉开源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武汉光谷光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壁虹广播电视新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百络优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兴火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东日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丰天鼎业

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广东国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太川云社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东讯科

技有限公司、武汉新新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庆华、黄青、刘校平、陈晓、蓝海、李庆林、刘波涛、刘德明、刘飞、张

新、牛德斌、喻明江、张焕荣、邹黎、陈应、朱峰、孙良军、邵卫、陈永洲、廖可堂、黄飚、周红林、

田广礼、崔小武、付敏、刘笑愚、王军、杨秋昊、周子凌、黄勇、邬艳婷、杨俊。

III

DB42/T1320—2017

IV

DB42/T1320—2017

引言

近年来,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的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滞后于技术和产品发展。为此,湖北省政府《加

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行动方案(2015-2017)》中提出了“标准入手,联合推进;综合示范,跨界融合;

技术创新,业务支撑;产业升级,规模发展”的整体发展思路。为了适应湖北省这一发展需要,亟需编

制《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理通用规范》和《智慧社区智慧家庭设施设备通用规范》等系列标

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规范湖北省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的建设要求,使相关的设施设备和业务更

好的融合、互通。

V

DB42/T1320—2017

VI

DB42/T1320—2017

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理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接入的业务分类及编码、系统要求和业务系统接入。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新建、改建项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845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GB/T2845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评估要求

GB/T28455信息安全技术引入可信第三方的实体鉴别及接入架构规范

GB/Z28828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DB42/T1226智慧社区智慧家庭设施设备通用规范

3术语及定义

DB42/T1226的术语及定义和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业务接入网关serviceaccessgateway

智慧业务接入业务汇聚平台的前置平台。

3.2

清分结算中心sortingandsettlementcenter

对接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业务过程中支付、结算和清分的能力系统。

3.3

信息模型informationmodel

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各相关系统共用的信息间关联模型,包括空间域、客户域、用户域、帐户域、产

品域、通用域等。

3.4

空间域spatialdomain

满足家庭各数据源对家庭地址不同空间层级的设备、业务管理和应用要求的信息模型。

3.5

1

DB42/T1320—2017

地址address

指标识家庭的层次化、结构化的地址资源,是支撑来自业务网关的用户业务活动识别、汇聚的主要

维度。

3.6

地址元素addresselement

描述地址构成中不可拆分的最小单位。

3.7

地址层级addresshierarchy

描述地址元素在地址中的位置,依据地址的结构而抽取并标准化。

3.8

第三方平台third-partyplatform

通过业务网关接入到业务汇聚平台、为智慧家庭提供业务的他方业务平台。

3.9

系统接口systeminterface

指业务汇聚平台与第三方平台间、业务汇聚平台与业务节点平台间、业务汇聚平台与清分结算中心

间、业务节点平台与业务门户间的业务接口。

3.10

业务流程serviceflow

表述各系统平台之间以及与用户/客户之间的业务操作动作和流程关系。

4业务分类及编码

4.1业务分类

业务的分类可参照附录A。

4.2业务类型编码

4.2.1业务类型的编码为7位,前2位为地域代号,第三位为固定代号B(专指该编码为业务类型编

码),后4位为业务类型代号。

4.2.2业务类型代号为4位,前三位为业务分类号,第4位为业务类型的细分序号。业务设备的分类

见表1。

4.2.3业务类型编码示例

示例:“42B2211”

“42”表示湖北省行政区划缩写代号;“B”表示业务类型编码;“221”表示业务分类:如家庭

服务类业务、入户类服务、入户保洁服务;“1”表示该服务类型的细分序号。

5系统要求

2

DB42/T1320—2017

5.1系统组成

5.1.1系统应能实现对业务的接入、管理,通过业务门户将业务推送到家庭用户。系统应能支持接入

业务的运营。

5.1.2系统组成应包括业务汇聚平台、业务节点平台、业务接入网关、清分结算中心、业务门户等。

系统组成的结构框图如图1。

社区医疗业业务汇聚平台清支付平台

健康养老务分.

接合作伙伴管理业务管理产品管理结.

旅游服务入算

家政服务网客户管理账务管理计费管理中

.关心银行系统

.

业务节点平台智慧家庭用户

业务支撑门户管理业务门户PC电脑

.智能电视

运营管理./机顶盒

智能手机

.

..

.

图1系统组成的结构框图

5.1.3业务汇聚平台是系统的核心平台。系统可采用云架构。业务汇聚平台应能为业务运营提供统一

的接入、管理。业务汇聚平台可按覆盖区域进行部署。

5.1.4业务接入网关是业务汇聚平台的前置平台。各类社区相关的智慧业务应能通过业务接入网关接

入到业务汇聚平台,为业务节点平台提供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的相关业务,如社区养老、家政服务、旅

游服务、家庭教育、社区电商等。

5.1.5社区业务节点平台是智慧社区的业务展示和运营平台。业务节点平台应能将接入到社区的系统

和业务通过业务门户提供到智慧家庭用户。智慧家庭用户可通过PC电脑、机顶盒/智能电视、智能手

机等智能终端访问各类智慧业务和应用。业务节点平台可按社区或小区进行部署。

5.1.6清分结算中心应能对接多种第三方的支付平台,提供业务过程中支付、计费、结算和清分的系

统能力。

5.1.7社区的信息服务类应用如电子政务、小区物业管理等可不通过业务汇聚平台接入,直接由业务

门户向家庭用户提供服务。

5.1.8系统的基本数据模型可采用附录B的信息模型。

5.2业务汇聚平台

5.2.1应能通过业务接入网关提供智慧家庭业务的接入能力,通过清分结算中心提供业务过程中的支

付、清分结算能力。

5.2.2对社区业务节点平台提供统一的运营管理和业务支撑。

5.2.3应为大数据分析平台、综合网管平台和客户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接口。

3

DB42/T1320—2017

5.2.4系统应包括业务管理、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计费管理、账务管理、合作伙伴管理、系统管理

等功能模块。

5.2.5平台的功能架构如图2,各功能模块系统要求见附录C。

业务汇聚平台

务业务管理客户管理

能业

力务业务分类管理业务信息配置客户信息管理用户信息配置

业务审核发布业务状态管理账户信息管理业务服务开通

产品管理计费管理社

产品目录管理产品创建订购管理详单管理区

产品上线产品退出计费处理异常处理务

合作伙伴管理账务管理点

清资质管理账单管理账务处理结算管理平

分台

结信息管理对账管理账务审核账务报表

算业务管理

中系统管理

心考核管理操作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备份管理

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地址资源库

数据接口

客户服务平台综合网管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

图2业务汇聚平台的功能架构

5.3业务接入网关

5.3.1是业务汇聚平台向外提供前置服务的接口平台。业务接入网关应能将智慧业务系统与业务汇聚

平台进行逻辑隔离,保证核心业务平台的安全性、稳定性、适配性和可扩展性。

5.3.2系统功能应包括合作伙伴信息上传、业务资料上传、产品和客户信息同步等。

5.3.3应能提供业务访问过程中的认证、鉴权服务,通过转发或重定向将用户界面定位到第三方业务

系统。

5.3.4应能支持第三方业务使用过程中的在线订购,生成业务使用详单、实现支付、提供业务账单统

计查询数据。

5.4清分结算中心

5.4.1应能对接多种第三方支付平台,将支付接口封装成业务汇聚平台的核心业务能力,提供给第三

方业务系统调用。

5.4.2可根据业务分层模式,对业务使用支付信息进行分账处理,提供给业务汇聚平台作为业务结算

依据。

5.4.3可对接银行系统的清分结算平台,支撑清分结算中心的业务能力。

4

DB42/T1320—2017

5.5业务节点平台

5.5.1与业务汇聚平台共同构成社区和家庭业务的核心系统。

5.5.2应能接入电子政务、街道社区、小区物业管理等服务平台。

5.5.3应能通过业务门户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顶盒、PAD、PC电脑和智能终端屏用户提供接入

访问,应能根据家庭地址对用户的各种行为和活动进行综合管理。

5.5.4应能为家庭客户、用户、社区管理和业务管理人员等提供统一的业务支撑和管理。

5.5.5应能提供客服管理功能,也应能通过业务汇聚平台接入第三方客服平台,为家庭客户提供专业

化的客户服务。

5.5.6系统应包括业务门户、管理门户、终端UI管理、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账务管理、服务管

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5.5.7平台的功能架构如图3,各功能模块的系统要求见附录D。

家庭客户/用户/社区管理员/业务运营人员

业务

智能手机/PAD智能TV/机顶盒PC电脑智能终端屏

门户

电业务节点平台

子管理

业务管理产品管理用户管理订单管理

政门户业

务务

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账务管理服务管理

系汇

统客户信息管理产品创建客户订单管理客服受理聚

账户信息管理产品上线账务处理投诉处理平

物台

业客户积分管理产品退出结算管理故障处理

管黑白名单管理产品目录管理对账管理客服信息统计

系客户信息视图账务报表

终端UI管理系统管理客

桌面模板管理UI组件管理操作权限管理系统日志管理户

其布局编排UI发布系统备份管理信息管理

他务

系UI预览UI版本升级任务管理平

统台

...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地址资源库

图3业务节点平台的功能架构

5.6业务门户

5.6.1可包含智能手机、PAD、机顶盒/智能电视、PC电脑及其他智能终端屏门户多种形式。服务范

围应能覆盖:

a)由业务汇聚平台接入的业务和信息;

5

DB42/T1320—2017

b)由业务节点平台直接接入的业务和信息,包括电子政务相关业务和信息、物业管理相关业务和

信息、由业务节点平台直接接入的其他业务。

5.6.2应按照业务和功能合理布局,操作菜单不宜超过3级。

5.6.3接入的基本业务应能由系统直接推送和卸载。

5.6.4接入的增值业务可由系统分别推送和卸载,也可采用应用商城方式由用户选择下载导入和删

除。

5.6.5机顶盒的业务门户应能实现与多个视听门户间的相互切换。

5.6.6基本功能应满足附录D的总体功能要求。

5.6.7基本数据模型可采用附录B的信息模型。

5.6.8与业务节点平台的接口应符合E.1的要求;与系统的通信应按照6.5业务流程的要求。

5.6.9注册流程可采用密码+短信的身份认证方式,格式应按照E.1.1的要求。

5.6.10用户桌面可由业务节点平台终端UI管理动态生成、通过动态门户实现业务产品展现和访问入

口认证,数据格式应按照附录E的要求。

5.7系统安全性

5.7.1应包括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与运营管理、访问控制、系统开发与维护、业务连续性管理等。

5.7.2应满足GB/T22239、GB/T28450、GB/T28453、GB/T28455的相关要求。

5.8信息安全性

5.8.1应包括用户数据安全、个人的隐私保护、防止用户的信息泄露等。

5.8.2应满足GB/Z28828的相关要求。

6业务接入

6.1信息模型

6.1.1系统的信息模型可分为空间域、客户域、用户域、帐户域、产品域、通用域。

6.1.2系统中业务汇聚平台、业务节点平台等的信息模型可参考附录E的要求。

6.2接入方式

6.2.1业务汇聚平台应能通过业务接入网关为第三方业务平台:

a)提供直通方式的接入服务,该类接入方式可不记录或简单记录业务过程;

b)提供收入分成方式的接入服务,该类接入方式需记录业务过程并形成业务详单。

6.2.2业务汇聚平台应能针对接入的多个第三方业务平台业务和产品创建:

a)推送的打包产品;

b)家庭客户定制的打包产品。

6.2.3业务节点平台应能:

a)接入业务汇聚平台6.2.1和6.2.2提供的各项服务;

b)按照6.2.1.a)的方式接入:

——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业务;

——电子政务、街道社区等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和服务;

——周边商圈、家政服务等具有区域特征的第三方业务平台。

6.2.4业务节点平台应能接入业务门户,为家庭客户提供6.2.1、6.2.2和6.2.3接入的业务。

6

DB42/T1320—2017

6.2.5业务汇聚平台应能对接清分结算中心,为系统提供对接入业务的清分结算能力。

6.3第三方接入

6.3.1业务汇聚平台应能审核接入的第三方平台,对平台和业务允否接入进行相应处理。

6.3.2业务汇聚平台应能管理已接入的平台和业务。

6.3.3业务汇聚平台应能对下述产品进行管理,包括创建、发布和退出等:

a)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产品;

b)业务汇聚平台创建的包含多家第三方平台提供的产品。

6.3.4业务汇聚平台应能对6.2.3.b)、c)、d)方式接入的业务和产品进行授权管理。

6.3.5业务汇聚平台应能提供新创建产品的试运营环境。

6.3.6第三方业务审核、发布流程应按照附录F的要求。

6.4系统接口

6.4.1按照图1的系统组成结构,系统间的接口至少应包括:

a)业务门户与业务节点平台间的接口;

b)业务汇聚平台与业务节点平台间的接口;

c)业务接入网关与第三方业务系统间的接口。

6.4.2系统的接口规范应满足附录E的要求。

6.5业务流程

6.5.1业务流程应能表述多业务平台节点之间以及与用户(客户)之间的业务操作动作和流程关系。

6.5.2系统的业务流程可按照附录G的要求。

7

DB42/T1320—2017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业务分类

A.1总体要求

A.1.1应能满足系统分类运营和管理的要求。

A.1.2业务类型代号为4位,前三位为业务分类号,第4位为业务类型的细分序号。

A.2业务分类

业务分类表的示例见表A.1。

表A.1业务的分类

1级分类2级分类3级分类

111.咨询服务平台

112.设施设备(入户)接入管理

11.健康监测咨询类业务113.公用健康监测、体检

114.健康咨询师坐席(按专业分)

119.其他

121.咨询服务平台

122.设施设备(入户)接入管理

12.养老护理类业务123.老人公共活动设施设备管理

1.健康养护类业务124.老人护理

129.其他

131.社区管理平台(对接医疗机构)

132.设施设备(入户)接入管理

133.公用医疗检测设备

13.医疗康复类业务134.社区医疗站服务

135.病人监视及应急服务

136.保健康复服务

139.其他

8

DB42/T1320—2017

表A.1业务的分类(续)

1级分类2级分类3级分类

21.综合信息服务211.信息咨询及综合服务平台

221.入户保洁服务

222.入户保姆服务

22.入户类服务223.月嫂服务

224.入户烹饪等服务

2.家庭服务类业务229.其他

231.电商类配送集中管理服务

232.周边商圈配送服务

23.配送类服务233.餐饮类配送服务

234.委托采办类服务

239.其他

241.学生接送类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