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112-2014 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指南

DB13/T 2112-2014 Red Tourism Scenic Spot Evaluation Guidelines

河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3/T 2112-2014
标准类型
河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4-12-24
实施日期
2015-01-15
发布单位/组织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

A12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112—2014

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指南

StandardGuideforEvaluatingtheRedTourismScenicSpots

2014-12-24发布2015-01-15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2112—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旅游研究会、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旅游研究会、河北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海生、张葳、路源、陈胜、杨春生、郑瑞爽、从佳琦、龚玥芳、聂学东、蒋

清文。

I

DB13/T2112—2014

引言

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指南主要是为红色旅游景区在功能发挥、服务提升、资源保护上提供量化

依据。

发展红色旅游,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红色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准旨在为红色旅游景区(点)实施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和技术规范,确定评定红色旅游景区(点)

的基础指标及细分指标。

II

DB13/T2112—2014

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评定模型。

本标准适用于对红色旅游景区(点)进行管理、考核和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16153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5971导游服务规范

LB/T002旅游汽车服务质量

SB/T10421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

DB13/T1614红色旅游景区(点)服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色旅游资源revolutionarytourismresources

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涵盖自1840年以来中华

民族百折不挠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遗迹、遗址,及其所承载的革命文化、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

3.2

资源完整性(integrityoftourismresources)

旅游资源在结构和形态方面的完整程度或残缺损坏程度。

注1:资源完整性是旅游资源价值的外在表现,是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的重要因素。

注2:旅游资源在结构和形态上保持的越完整,则其观赏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越高,其旅游功能也就越丰

富。

4总则

1

DB13/T2112—2014

4.1红色旅游景区(点)建设应遵循社会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从资源价值和文化挖掘、景区设

施建设和服务提供、开发效果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

4.2本标准将红色资源、景区服务、建设效果作为基础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级分类,再细分成

三级指标,逐级构建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模型。

4.3对红色资源基础指标从红色资源的价值、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的保护三个二级指标分类。

4.4对景区服务基础指标从景区规划、景区游览的服务提供、景区管理的服务支撑、景区环境的服务

保障四个二级指标分类。

4.5对建设效果基础指标从政治影响、文化传承、经济带动和民生发展四个二级指标分类。

4.6开展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定工作可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细分、量化,确定评分权重。

5评定模型指标

5.1红色资源

5.1.1资源价值

5.1.1.1资源影响力

景区所承载的革命事件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涵盖:

a)历史作用:有承载历史事件的载体,能准确和完整反映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和革命事迹,有明

确记载;

b)当代价值:具有教育和传承价值,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促进改

革开放和社会进步。

5.1.1.2客观真实性

强调旅游客体的真实性,按照景区(点)所承载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最初的、真实的、独特的性

态)进行资源发掘,不加主观偏见。主要涵盖:

a)物质文化真实性:景区(点)历史遗址、古建筑的历史久远性、合理的古建筑规模、区域内视

野所触及范围风貌基本一致,视觉环境良好;

b)行为文化真实性:原居民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生活状态保留完整。布展、风俗表演能反映

真实的成分,表演的曲目和舞蹈的动作都反映着当地人的生产生活;

c)精神文化真实性:景区(点)独特的人文环境,包括宗教信仰、宗法礼制、血缘地缘、民族精

神等,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和行为活动能够真实地表现出来。

5.1.1.3资源完整性

景区红色旅游资源在结构和形态方面保存完整,无残缺损坏。主要涵盖:

a)结构完整性:景区(点)红色旅游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的组合状况良好,其与人文资源之间

的相互关系协调共生,能够表现一定的历史风貌,资源分布空间结构清晰,资源禀赋良好,资

源开发内涵和延伸兼顾,资源利用可持续;

b)形态完整性:景区(点)红色旅游资源的表现形式符合相应的历史条件,能够表现一定的历史

风貌,资源开发和规划以史为线、以物为本、脉络清晰。

2

DB13/T2112—2014

5.1.1.4内容完整性

景区红色文化在传承、保存和传播的过程中,内容完整,无篡改。主要涵盖:

a)全面准确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客观实际反映历史本来面貌,能够激发爱国情怀,传承优

秀文化;

b)杜绝绯闻、传闻和不健康封建迷信等内容,不应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内容。

5.1.2红色文化建设

5.1.2.1文化主题

通过对景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景区的历史作用开发设计相应的一个或多个主题的红色旅游产

品,有自身特色,与地方文化和谐,连贯统一、完整系统。

5.1.2.2文化产品

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结合景区(点)自身的资源条件,将红色主题文化渗透到景区食住行游娱购的各

个环节,旅游活动具有参与性。适度开发红色文化相关的附加主题文化产品。

5.1.2.3文化氛围

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置身于红色文化主题环境,景区的人工建筑符合景区的主题文化,在其外观

形式上能有效地展现主题。景区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场景布置(景区的装饰物、色彩、灯光、背

景音乐、气味以及员工的服装等要素)能够烘托主题。

5.1.3红色资源保护

5.1.3.1有形资源保护

景区内可见的能被开发利用的自然的和人文的各种资源保存状态良好,无人为破坏。包括可移动红

色旅游资源和不可移动红色旅游资源。有形资源保护主要包括:

a)规划保护:保护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保护规划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正确处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景区建设、经济发展的关系,达到既保护文物和资源的风貌特色,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有利于景区建设和发展的目的;

b)保护措施: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

环境。革命遗址遗迹、领袖旧居,以及各类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烈士陵园等不可移动或

体量较大以群体形式遗存的文物本体有明确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革命人士使用过或相关的

实物、文献、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可移动资源保护措施完善;

c)档案建设:摸清底数,加强档案建设工作。藏品征集制度规范,馆藏文物的保护严格遵守国家

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文物入藏手续齐全,背景信息、资料完整,记录规范、档案要素完备;

d)环境治理:保护景区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历史建筑与传统空间,文物本体周边无超高度或体

量过大的障碍建筑,历史肌理明晰,整体环境优美。景区建筑物的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