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304-2017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DB42/T 1304-2017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engine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6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T 1304-2017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0-13
实施日期
2018-02-01
发布单位/组织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6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40.99

P46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304—2017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

2017-10-13发布2018-02-01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1

DB42/T1304-2017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程勘察..........................................................................................................................................................4

5可行性评价......................................................................................................................................................7

6地埋管换热系统..............................................................................................................................................7

7地下水换热系统............................................................................................................................................10

8地表水换热系统............................................................................................................................................12

10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16

11监测与控制..................................................................................................................................................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岩土热响应试验.............................................................................................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计算......................................................................20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埋管阻力损失计算.....................................................................................22

附录D(资料性附录)地埋管外径及壁厚.........................................................................................24

附录E(规范性附录)地源热泵系统水压试验..................................................................................26

附录F(资料性附录)地下水换热系统总取水量的确定..................................................................27

附录G(资料性附录)地源热泵系统能效计算与评价.....................................................................28

本规范用词说明................................................................................................................................................30

条文说明............................................................................................................................................................31

II

DB42/T1304-2017

前言

根据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鄂质监标[2012]55号文件的要求,由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

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经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了当前湖北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的工程应用经验,吸

收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制定了本

规程。

本规程共分10章和7个附录,涵盖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与监测环节。主要

内容是:总则,术语和定义,工程勘察,可行性评价,地埋管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地表水换热

系统,建筑物内系统,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及监测与控制。

本规程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对条文的解释,由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武汉市江岸

区四唯路8号,邮政编码:40014)。

本规程主编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地质局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本规程参编单位:浙江陆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台佳机电(集团)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风神净化空调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卓成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在线开科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克莱门特捷联制冷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武汉制冷学会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地源热泵专业委员会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陈焰华刘红卫於仲义陈继文李海峰丁雷胡平放段新胜雷建平

张银安胡志高胡元平黄可华吴建秋肖飞吴梅梁刘伯州胡先芳

胡磊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符永正郭旭晖文远高官善友赵福云

程旦熊成建

III

DB42/T1304-2017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与监测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的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

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制冷或加热生活热水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设

计、施工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366《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02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296《管井技术规范》

GB/T19409《水源热泵机组》

GB/T13663《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

GB/T19473.2《冷热水用聚丁烯(PB)管道系统》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5080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

GB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9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101《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CJJ13《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15《建筑室内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274《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50《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50275《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地源热泵系统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热泵机房辅助设备组

成的冷热源系统。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

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3.2

水源热泵机组water-sourceheatpumpunit

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机组。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

1

DB42/T1304-2017

3.3

浅层地热能资源shallowgeothermalresource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3.4

传热介质heat-transferfluid

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器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

防冻剂的水溶液。

3.5

地埋管换热系统groundheatexchanger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也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3.6

地埋管换热器groundheatexchanger

供传热介质与岩土体换热用,由埋设于地下的密闭循环管组构成的换热器。根据管路埋置方式不同,

分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和水平地埋管换热器。

3.7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verticalgroundheat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竖直钻孔内的地埋管换热器。

3.8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horizontalgroundheatexchanger

换热管路埋置在水平管沟内的地埋管换热器。

3.9

地下水换热系统groundwaterheatexchangesystem

与地下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3.10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directclosed-loopgroundwaterheatexchange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

热系统。

3.11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indirectclosed-loopgroundwaterheatexchangesystem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与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

系统。

3.12

地表水换热系统surfacewaterheatexchangesystem

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分为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

3.13

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open-loopsurfacewaterheatexchangesystem

2

DB42/T1304-2017

经处理的地表水在循环泵的驱动下,直接流经水源热泵机组或通过中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3.14

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closed-loopsurfacewaterheatexchangesystem

将封闭的换热盘管按照特定的排列方法设置于具有一定深度的地表水体中,传热介质通过换热管管

壁与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系统。

3.15

环路集管circuitheader

连接各并联环路的集合管,通常用来保证各并联环路流量相等。

3.16

中间分、集水器middlemanifold

直接连接某个区域单个地埋管换热器或环路集管的水流量分配和汇集装置。

3.17

含水层aquifer

导水的饱和岩土层。

3.18

成井工艺wellcompletiontechnology

钻井、换浆、安装井管、填砾、封堵止水以及洗井、抽水试验、采集水样等工序的总称。

3.19

抽水井production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

3.20

回灌井injectionwell

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

3.21

热源井heatsource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

3.22

抽水试验pumpingtest

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的试验,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

取水文地质参数。

3.23

回灌试验injectiontest

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并通过计量注水、记录水位变化来测定含水层渗透性、注水量和水文地质参

数的试验。

3.24

岩土体rock-soilbody

3

DB42/T1304-2017

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如杂填土、粘土、砂砾石、砂岩、泥岩等。

3.25

勘探孔prospectingholes

用于查明岩土体分层及其热物性、地下水特征的钻孔,包括取芯鉴别地层的钻孔、岩土温度测试孔、

热响应测试孔、地下水位观测孔等。

3.26

岩土初始平均温度initialaveragetemperatureoftherock-soil

从自然地表下10~20m至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岩土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

3.27

岩土热响应试验rock-soilthermalresponsetest

为获取岩土热物性参数,通过测试仪器,对项目所在场区的测试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持续加热试

验。

3.28

岩土综合热物性参数parameteroftherock-soilthermalproperties

是指不含回填材料在内的,地埋管换热器深度范围内,岩土的的综合导热系数、综合比热容。

3.29

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制冷能效比heatingcoefficientofperformance(coolingenergy

efficiencyratio)ofheatpumpunit

热泵机组的制热量与机组耗电量之比/制冷量与机组耗电量之比,单位:kW/kW。

3.30

系统制热性能系数/制冷能效比heatingcoefficientofperformance(coolingenergy

efficiencyratio)ofheatpumpsystem

地源热泵系统的总制热量与系统总耗电量之比/总制冷量与系统总耗电量之比,系统总耗电量包括

热泵机组、各级循环水泵的耗电量,单位:kW/kW。

3.31

复合式冷热源系统combinedheating&coolingsourcesystem

是指地源热泵系统需要辅助散(加)热设备时,采用冷却塔或与水冷冷水机组及其他冷热源设备组

成的系统。

4工程勘察

4.1一般规定

4.1.1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进行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并应对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勘察。

应根据地源热泵系统形式,搜集利用附近已有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表水水文资料,制定合理的工程

勘察方案。

4.1.2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

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4.1.3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含以下内容:

1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

2场地内及场地周边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分布及占地面积;

4

DB42/T1304-2017

3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

4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

5场地内已有水井的位置;

6水源类型及条件、水源地与拟使用建筑物的距离及两者之间地形状况、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分布

情况。

4.2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

4.2.1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应包含以下内容:

1岩土体的结构;

2岩土体的热物性;

3岩土体温度;

4不同含水层地下水静水位、水温、水质及分布;

5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

6冻土层厚度;

7岩土体的破碎程度。

4.2.2水平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工程场地勘察宜采用槽探、坑探方法,勘探深度应大于地埋管埋设深度

1m。

4.2.3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工程场地勘察宜采用钻探方法,勘探深度宜大于地埋管拟埋设深度5m。

4.2.4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不大于3000m2时,宜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用建筑面积

大于3000m2时,应进行岩土热响应试验;应用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时,应进行不少于两个测试孔或探

槽的岩土热响应试验。

4.2.5勘探孔数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个工程地质单元应至少有1个勘探孔;

2埋管区域面积小于等于2500m2时,勘探孔数量不少于1个;

3埋管区域面积大于2500m2、小于等于10000m2时,勘探孔数量不少于2个;

4埋管区域面积大于10000m2时,每增加10000m2应增加1个勘探孔。

4.2.6勘探孔孔数为1个时,宜布置在埋管区域的中部;2个以上时,应根据埋管区域平面形态和场

地状况合理布置。

4.2.7勘察过程中应采取取芯钻进的钻探方式,钻探回次进尺不大于2m,终孔孔深误差不大于0.5%。

4.2.8岩土热响应试验方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测试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期内的检验合格证、校准

证书或测试证书。

4.2.9勘察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概况;

2勘察工作概况;

3工程场地状况;

4岩土体特征及分布;

5场地水文地质特征;

6岩土体热物性特征;

7岩土体硬度等级、可钻性;

8环境影响分析

9结论与建议。

4.3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

4.3.1水文地质勘察可根据相应设计阶段的要求采用测绘、物探、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动态监测等

手段进行,分阶段实施。

4.3.2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含以下内容:

1地下水类型;

2含水层的数量、岩性、分布、埋深、厚度及不同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3含水层的富水性和渗透性;

4地下水径流方向、速度和水力坡度;

5

DB42/T1304-2017

5地下水水温及其分布;

6地下水水质;

7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

4.3.3地下水换热系统勘察应进行水文地质试验,试验应包含以下内容:

1抽水试验;

2回灌试验;

3测量含水层温度;

4取分层水样并化验分析分层水质;

5水流方向试验;

6渗透系数、影响半径计算;

7干扰井试验。

4.3.4一级阶地松散含水层地区抽水试验降深不宜大于5m且不应低于含水层顶板,既有建筑、采用桩

基的建筑、对沉降要求不同的建筑物的主楼和裙楼等,应分别进行评价。

4.3.5岩溶发育地区应对可能引起的地面塌陷等进行重点评述。

4.3.6水文地质勘察井应根据以下情况进行设置:每个水文地质单元应至少有1个勘探井;空调冷负

荷小于500kW时,设勘察井2个;空调冷负荷小于2000kW时,设勘察井2~3个;空调冷负荷大于等于

2000kW时,勘察井不少于3个。

4.3.7勘察试验井的施工要求应与热源井一致,具体要求见本规程6.4节的规定。

4.3.8当地下水换热系统的勘察结果满足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求时,应采用成井技术将水文地质勘探

井孔完善成热源井加以利用。成井过程应由水文地质专业人员进行监理。

4.3.9勘察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概况;

2勘察工作概况;

3工程场地状况;

4场区水文地质条件;

5水井成井工艺;

6水文地质特征和参数;

7群井取(回灌)场地水力特征和温度场影响预测;

8取(回灌)水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评价;

9取(回灌)水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评价;

10结论与建议。

4.4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

4.4.1地表水换热系统的工程勘察应进行地表水水文勘察和取水建(构)筑物工程地质勘察。

4.4.2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应包含以下内容:

1地表水水源性质、水面用途、深度、面积及分布;

2地表水水体与建筑物的距离;

3地表水水位、不同深度的水温动态变化;

4地表水流速、流量动态变化;

5地表水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6地表水利用现状与规划;

7开式系统地表水取水与退水的适宜地点和路线,或闭式地表水换热器适宜布置区域;

8河(湖)床的地形和淤积情况,岸线的稳定性。

4.4.3勘察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项目概况;

2勘察工作概况;

3工程场地状况;

4地表水资源条件;

5取水建(构)筑物地基基础分析与评价;

6取(退)水对防洪、航道的影响评价;

6

DB42/T1304-2017

7取(退)水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评价;

8结论与建议。

5可行性评价

5.1依据专项勘察结果评估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及经济性,编写可行性评价报告。

5.2可行性评价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包括工程项目的地理位置、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及地貌特征、项目建设规模

等;

2专项勘察:包括工程场地状况调查、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条件、项目建设对区域内的影响、地

源热泵换热系统勘察结论与建议等;

3建设方案:对浅层地热能资源条件和影响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适宜的地源热泵系

统建设方案;

4技术经济分析:对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和运营费用、增量投资回收期和项目费效比等相关指标进

行技术经济分析,提出评价意见;

5效益与风险分析:根据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

境效益,预测和评估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对建设方案进行合理优化;

6结论与建议。

6地埋管换热系统

6.1一般规定

6.1.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前,应查明拟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准确位置及埋深,并预留

以后地下管线所需的敷设空间及埋管区域内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6.1.2在现场工程勘察结果的基础上,综合现场可用地面积、岩土类型、桩基形式和施工成本等因素,

确定地埋管换热系统的埋管方式。

6.1.3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岩土体热物性、建筑物负荷特性、管材、回

填料、地下水等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6.1.4地埋管换热器宜结合冷热源机组的设计方案进行分区设置,以便于地埋管换热系统各换热环路

的间歇运行。

6.1.5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状态,水平环路集管敷设坡度不应小于0.002。地埋换热器

环路两端应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或中间分、集水器)相连接,且宜同程布置。

6.1.6当利用桩基埋管或在建筑物的底板基础下埋管时,应与有关专业协调衔接,考虑基础沉降、安

全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当埋管穿越建筑底板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

6.1.7地埋管换热器宜以机房为中心或靠近机房设置,其埋管敷设位置应远离水井及室外排水设施。

6.1.8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自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地埋管换热器循环回路上应设置排气、定压、

膨胀、自动补水及水过滤装置。

6.1.9地埋管换热系统应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应不低于工作流量的2倍。

6.1.10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真空脱气设备来有效排除系统中的空气。

6.1.11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应设置地温场监测系统。

6.1.12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时,应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各施工方协调衔接,严禁损坏既有地

下管线及构筑物。

6.1.13施工完毕的地埋管换热系统,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现场的2

个永久目标进行定位。

6.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计算

6.2.1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最小计算周期不得小于1年,在此计算周期内,

地源热泵系统总释热量宜与其总吸热量相平衡。

7

DB42/T1304-2017

6.2.2最大释热量和最大吸热量相差不大的工程,应分别按供冷与供热工况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

计算,并取其较大者确定地埋管换热器的长度;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宜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通过增加辅

助热源或增加冷却塔辅助散热的措施来解决。

6.2.3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宜根据现场热响应试验实测的岩土体及回填料的热物性参数,采用专用

软件进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也可按附录B的方法进行计算。

6.2.4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热器长度内。

6.2.5当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建筑面积在5000m2以上,或实施了岩土热响应试验的项目,应利

用岩土热响应试验结果进行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且宜符合以下要求:

1夏季运行期间,地埋管换热器出口最高温度不宜高于32℃;

2冬季运行期间,不添加防冻剂的地埋管换热器进口最低温度不宜低于4℃。

6.3水平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6.3.1空调负荷较小、可利用地表面积较大、地质条件适宜的工程项目,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水

平地埋管换热系统。

6.3.2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敷设。最上层埋管顶部距地面不宜小于0.8m。供暖为主时,单层

管埋设深度宜为1.2~2.0m,双层管宜为1.6~2.4m,其他埋深以经济挖掘深度为宜。

6.3.3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宜进行分组连接,并应在各环路的总接口处设置检查井,井内设置相应的阀

门和仪表。

6.3.4水平地埋管换热器铺设及回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

101的要求。

6.4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6.4.1地质条件适宜但可利用的埋管区域面积较小的工程项目,宜采用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

6.4.2具备条件时可结合建筑桩基进行地埋管换热器设置,宜将换热管捆扎在桩基的钢筋网架上,然

后浇灌混凝土,使换热管固定在桩基内。

6.4.3竖直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50m,小于120m;单U形管钻孔孔径宜大于110mm,双U形管

钻孔孔径宜大于150mm;钻孔间距宜为4~6m;水平环路集管距地面宜大于1.5m,且应在冻土层以下0.6m。

6.4.4为保持紊流状态,单U形管内的流速不宜小于0.6m/s,双U形管内的流速不宜小于0.4m/s。

6.4.5地埋管换热器可通过水平供、回水环路集管分组连接,也可采取多个单孔分组并联连接到中间

分、集水器的方式。每组集管连接的竖直地埋管数不宜超过8个。

6.4.6为平衡各环路的水流量和降低其压力损失,每对水平供、回水环路集管(或中间分、集水器)

连接的竖直地埋管环路数宜相等。水平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宜小于0.6m。

6.4.7桩基埋管换热器应根据桩基埋管长度,考虑与竖直埋管换热器的水力平衡。

6.4.8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应低于钻孔外岩土体的

导热系数。

6.5地埋管换热系统水力计算

6.5.1地埋管换热系统宜采用变流量设计。

6.5.2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水力特性进行水力计算,地埋管阻力损

失可参照附录C计算。

6.5.3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系统最不利点工作压力应控制在

1.5MPa以内。若建筑物内系统压力超过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时,应设中间换热器,将地埋管换热

器与建筑物内系统隔离。

6.5.4地埋管换热器的承压能力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PP0gh0.5Ph(6.5.4)

式中P——管路最大压力(Pa);

P0——当地大气压力(Pa);

ρ——地埋管中流体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8

DB42/T1304-2017

h——地埋管承压最不利点与闭式循环系统最高点的高度差(m);

Ph——水泵扬程(m)。

6.5.5地埋管换热器的环路压力损失宜控制在30~50kPa/100m,最大不超过50kPa/100m。

6.5.6地埋管侧循环水泵的扬程应按地埋管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加上热泵机组、平衡阀和其它设

备管件的压力损失,并考虑一定的安全裕量来确定。

6.6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6.6.1地埋管及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家的合格证。

6.6.2地埋管管材及管件应符合以下条件:

1地埋管应采用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导热系数大、流动阻力小的管件及管材,管材寿命不小

于50年;

2宜采用聚乙烯管(PE80或PE100)或聚丁烯管(PB),不宜采用聚氯乙烯(PVC)管;

3必须采用同种材质的管材、管件;

4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的公称压力(大于等于1.0MPa)及使用

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5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附录D的规定选用。

6.6.3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符合以下要求的其他介质:

1安全、无毒、腐蚀性小、与地埋管管材无化学反应;

2导热系数高、摩擦阻力低;

3具有较低的冰点;

4便于购买、运输及储藏。

6.6.4在有可能冻结的管道系统中,传热介质应添加防冻剂。防冻剂的类型、浓度及有效期应在充注

阀处注明。

6.6.5添加防冻剂后的传热介质的冰点宜比设计最低运行水温低3~5℃。选择防冻剂时,应考虑防冻

剂对管道及管件的腐蚀性,防冻剂的安全性、经济性及其对换热的影响。

6.7地埋管换热系统施工

6.7.1地埋管换热系统施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