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0110-2006 液压传动 零件和元件的清洁度 与污染物的收集、分析和数据报告相关的检验文件和准则

GB/T 20110-2006 Hydraulic fluid power—Cleanliness of parts and components—Inspection document and principles related to contaminant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data reporting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0110-2006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6-02-16
实施日期
2006-09-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起草人:
李方俊、刘新德、赵曼琳、陈宇朕
出版信息:
页数:27页 | 字数:4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3.100.60

J20(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110-2006/ISO18413:2002

液压传动零件和元件的清洁度

与污染物的收集、分析和数据报告

相关的检验文件和准则

Hydraulicfluidpower-Cleanlinessofpartsandcomponents-

Inspectiondocumentandprinciplesrelatedtocontaminant

collection,analysisanddatareporting

(ISO18413:2002,IDT)

2006-02-16发布2006-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0110-2006/1S018413:2002

目次

前言·········4··················································4·,,·············································……工

引言···············································································································……n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I

4检验文件·······································································································……2

5污染物收集方法······························································································…·…3

6污染物分析方法················································,,···············,·,···························…·…5

7数据报告,····。。‘···,·····,·“】·甲甲,··,·······,···,·,,··········,,,甲,·】·····-,,,···……5

8选择指南·····························································································,,········……6

9验收准则·····································································································,·……6

10标注说明(引用本标准》·····················································。·,··························……””6

附录A(资料性附录)污染物收集方法晃动法······································,··················……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污染物收集方法压力冲洗法····,·········································……n

附录C(资料性附录)污染物收集方法超声波振动法····················,··························……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污染物收集方法最终使用模拟法.·15

附录E(资料性附录)污染物分析及数据报告方法············································,,,······……17

附录F(资料性附录)最终使用模拟试验台设计指导,19

附录G(资料性附录)复杂封闭表面的等效圆球面积················································……22

GB/T20110-2006/ISO18413:2002

月明吕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8413:2002((液压传动零件和元件的清洁度与污染物的收集、分析和数

据报告相关的检验文件和准则))(英文版)。

为了便于使用,依据GB/T1.1-2000对ISO18413:2002做了必要的编辑性修改。具体修改

如下: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部分ISO标准转换为相应的国家标准;

—对F.2.2.5的叙述做了适当修改,使其与图F.1一致;

—删除原文中的“参考文献”,但将正文中涉及到的参考文献(标准)列人“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的附录A至附录G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方俊、刘新德、赵曼琳、陈宇联。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GB/T20110-2006八SO18413:2002

引言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能量的传递与控制是通过封闭回路中的受压液体来实现的。循环工作液体中

存在的污染物将引起系统性能的下降。减少系统中这些污染物数量的方法之一,是在最终的总成之前

清洗零件和元件。正确评价零件和元件的清洁度等级,需要两方面的文件内容,即清洁度要求和污染物

收集、分析及数据报告采用的方法。

GB/T20110-2006/ISO18413:2002

液压传动零件和元件的清洁度

与污染物的收集、分析和数据报告

相关的检验文件和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检验文件的内容,该检验文件既包括指定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要求,又包括用于评价

其清洁度等级的检验方法。清洁度要求和检验方法应由相关各方共同确定和认可。

注1:本标准不涉及确定特定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等级要求。

注2;在本标准中,经过认可的工作液体被认为是元件。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流体传动系统零件或元件的湿表面。本标准不包括外观缺陷和液体或气体污

染物。

本标准不涉及危险材料、操作、设备及其使用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建立完善

的安全与健康实施规范,并在使用前确定其所限定的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446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GB/T17446-1998,idtISO5598:1985)

GB/T17489液压颗粒污染分析从工作系统管路中提取液样(GB/T17489-1998,idtISO

4021:1992)

GB/T18854液压传动液体自动颗粒计数器的校准(GB/T18854-2002,ISO11171:1999

MOD)

GB/T20082液压传动油液污染用光学显微镜计数法测定颗粒污染(GB/T20082-2006

IDT,ISO4407:2002)

ISO4405液压传动油液污染用称重法测定颗粒污染

ISO11500液压传动利用遮光原理自动计数测定颗粒污染

ISO11943液压传动在线液体自动颗粒计数系统校准和验证的方法

ISO12103-1猫路车辆讨波器性能试盼粉夫第1部分Arizona试睑粉来

3术语和定义

GB/T1744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元件清洁度componentcleanliness

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得的元件湿表面或受控表面上收集到的污染物数量或特征。

3.2

污染物contaminant

呈现在零件或元件内,或在它们的湿表面或受控表面上,游离的或可分离的固体物质。

注:本标准中所指的污染物包括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物质,但不包括液体和气体。本定义与GB/T17446中还包

括液体和气体的污染物定义不同。

I

GB/T20110-2006/ISO18413:2002

3.3

受控表面controlledsurface

具有清洁度要求的零件或元件的湿表面。

3.4

受控容积controlledvolume

具有清洁度要求的零件或元件的湿容积

3.5

终点样本end-pointsample

一系列重复样本中的最后样本,其对先前样本结果总和的影响不大于10%.

3.6

检验文件inspectiondocument

对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要求及认可的检验方法的书面描述。

3.7

检验方法inspectionmethod

污染物收集、分析和数据报告的实施步骤,用于评价检验文件所规定的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

3.8

零件清洁度partcleanliness

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得的零件湿表面或受控表面上收集到的污染物数量或特征。

3.9

买方purchaser

规定机器、设备、系统、零件或元件的要求,并判断产品是否满足这些要求的一方。

3.10

代表性样本representativesample

收集到的能代表零件或元件内部或外部所含有的污染物数量和特征的物质。

3.11

供货商supplier

根据合同为满足买方的要求而提供产品的一方。

3.12

试验液testliquid

用来从零件或元件中去除、悬浮和收集污染物的合适液体。该液体初始污染度已知,且应与被测零

件或元件及使用的仪器相容。

3.13

验证validation

用试验方法评价污染物去除过程效率或确定实验室分析仪器工作正常的证实过程。

3.14

湿表面wettedsurface

零件或元件接触到系统液体的表面。

4检验文件

4.1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检验文件的内容,而不是格式。检验文件既能以单独文件的形式存在,也能以一系列

相关文件的形式存在。不论文件的形式如何,检验文件应清楚地注明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要求和认可

的检验方法

GB/T20110-2006/ISO18413:2002

42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要求

检验文件应规定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要求。清洁度要求应与零件或元件已知的或期望的功能或应

用场合相适应。在考虑并确定某一特定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要求时,典型的参考资料有:原始数据;现

行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零件或元件的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同类零件或

元件的数据。

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要求应由相关各方共同确定和认可

注:本标准不涉及确定特定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等级要求.

4.3检验方法

4.3.1检验文件应规定评价零件或元件清洁度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应由相关各方共同确定和认可,

且应与零件或元件的结构和清洁度要求相适应。

4.3.2检验文件应规定污染物收集、分析和结果报告的合适参数。在考虑确定认可的检验方法时,典

型的参考资料有:以前所使用的有关污染物收集、分析和结果报告的方法;现行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

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零件或元件的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同类零件或元件的数据。建议依次选

择使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4.4有效性

检验文件应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生效,双方都应持有检验文件的文本

4.5一致性

4.5.1除非在检验文件中另有说明,否则应遵守4.5.2和4.5.3

4.5.2在使用认可的检验方法进行评价时,所有零件或元件都应满足规定的清洁度要求。

4.5.3可能不要求对所有的零件或元件都进行检验。有些零件或元件要求满足规定的清洁度等级,而

另一些零件或元件则没有清洁度要求。

注:鼓励将有成本效益的清洗方法作为正常生产过程的一部分进行开发、合作。通常检查程序常用于监控尺寸、清

洁度和功能要求的一致性

4.6一致性的验证

4.6.1零件或元件清洁度要求的一致性验证既可以通过工业中采用的统计取样方法进行,也可以通过

检验过程中在供货商和买方的监控下进行

4.6.2测试结果的验证需要特别仔细,因为不同的污染物收集与分析方法将影响从同一个零件或元件

得到的测试结果。此外,由于污染物收集过程导致被试零件或元件的清洗,因此同一被试件不应再次用

于后续的一致性验证。

4.7附加资料

4.7.1除非供货商与买方另有协议,否则应遵守4.7.2-4.7.50

4.7.2检验文件应规定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等级要求及其适用范围。检验文件中应写明实施清洁度

要求的检测点。由于零件或元件长期或不当的贮存可能会带来新的污染物(如氧化物),使用的检验文

件应针对这些因素做出说明

4.7.3检验过程不包括对临时性的装运包装物的检验。但是,由这种包装物所导致的任何污染物都应

包括在零件或元件清洁度的评价中。

4.7.4诸如刻痕、瑕疵和污点这样的缺陷所促成的污染物,应包括在零件或元件清洁度的评价中

4.7.5在适用的场合,可以将允许的残余磁场强度的要求作为检验文件的一部分。

注:残余磁力会引起污染物在零件或元件表面的滞留和结块,两者都将影响污染物的收集和分析

5污染物收集方法

5.1综述

污染物收集方法应经过协商,取得一致赞同意见,并在检验文件中写明。测得的零件或元件的清洁

3

GB/T20110-2006/ISO18413:2002

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所采用的收集污染物的程序。如果收集到的污染物不能直接进行分析,则

应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收集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污染物提取或收集过程的有效性可通过终

点样本的概念进行确认。测试人员应遵循检验文件中规定的污染物收集方法,检验设备应清洁到不会

对零件或元件清洁度的检测产生影响的程度。

5.2概要

污染物收集有多种方法,用于从零件或元件的受控表面清除污染物并将污染物悬浮在适当的试验

液中,再收集试验液和悬浮污染物以便进行分析。本标准描述了四种基本的污染物收集方法:晃动法、

压力冲洗法、超声波振动法及最终使用模拟法。在供货商和买方一致同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方法,

这些方法应经过适当的验证

5.3晃动法

5.3.1简单封闭表面所含污染物,通过向被测零件或元件中注人适当种类和适量体积的试验液,并将

开口密封好,晃动零件或元件使污染物从受控表面上脱离并悬浮在试验液中。晃动后应立即排出所有

在测试中使用的试验液,并将其收集以便分析。具体要求参见附录A

5.3.2需要控制的主要过程变量有:试验液及其相关性能,试验液的体积和温度,晃动的类型和周期,

包括终点样本在内的样本收集次数,收集到的用于分析的试验液体积。

5.3.3应考虑零件或元件的尺寸和质量,需用的吊具或卡具,以及为便于污染物收集而需要的任何辅

助设备

5.4压力冲洗法

5.4.1通过向安放在适当的液体收集设备上的零件或元件的受控表面定向喷射试验液,使裸露表面上

或可接触表面上的污染物剥离。冲洗后所有在测试中使用的试验液应立即收集起来以便分析。具体要

求参见附录B

5.4.2需要控制的主要过程变量有:试验液及其相关性能,试验液的压力和流量,试验液的体积和温

度,零件或元件的冲洗顺序,包括终点样本在内的样本收集次数,收集到的用于分析的试验液体积。

5.4.3应考虑受控表面的总体可冲洗性,零件或元件的尺寸和质量,需用的吊具和卡具,以及为便于污

染物收集而需要的任何辅助设备。

5.5超声波振动法

5.5.1通过将零件或元件浸没在试验液中并施加超声波振动,使超声波振动可达到的表面上的污染物

剥离。零件或元件一旦从超声波清洗槽中取出,所有在测试中使用的试验液应立即收集起来以便分析

具体要求参见附录C,

5.5.2需要控制的主要过程变量有:试验液及其相关性能,试验液的体积和温度,设定的设备功率,在

超声波中的暴露时间,包括终点样本在内的样本收集次数,收集到的用于分析的试验液体积,从零件或

元件表面剥离可分离污染物的效果和从超声波清洗槽中收集用于分析的样本效果。

5.5.3应考虑零件或元件的尺寸和质量,它们和超声波清洗槽的容量有关。同时还应考虑零件或元件

的形状,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超声波清洗槽的清洗效果。

5.6最终使用模拟法

5.6.1不易接触的内表面上的污染物,通过将零件或元件安装在模拟其最终使用的试验台上进行收

集试验液通过试验台进行循环的同时,使零件或元件动作。模拟循环一旦结束,应立即收集用于分析

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液样本。具体要求参见附录De

5.6.2产品试验台可用来进行最终使用模拟试验当产品试验台被用于最终净化过程(例如:在管路

中安装净化过滤器)时,供货商和买方可以协商,由零件或元件下游某一合适取样点收集到的样本来分

析确定零件或元件的清洁度

5.6.3需要控制的主要过程变量有:试验液及其相关性能,试验液的体积和温度,模拟循环过程,循环

周期,收集样本的大小和数量,以及控制先前试验遗留物影响的程序

4

GB/T20110-2006/ISO18413:2002

5.6.4应慎重选择模拟循环(例如:伴随着零件或元件的跑合会产生污染物的循环)及确定液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