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288-2020 烟道式余热锅炉定期检验规程
DB37/T 4288-2020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060.30
CCSJ98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288—2020
烟道式余热锅炉定期检验规程
2020-12-30发布2021-01-30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288—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余热电站锅炉以外的锅炉定期检验.....................................................2
6余热电站锅炉定期检验...............................................................3
7缺陷处理...........................................................................3
8检验结论...........................................................................5
9检验结论复议.......................................................................5
附录A(资料性)常见余热介质的特性...................................................1
附录B(规范性)余热电站锅炉以外的锅炉定期检验.......................................1
附录C(规范性)余热电站锅炉的检验...................................................9
附录D(规范性)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22
参考文献.............................................................................24
I
DB37/T4288—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特种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济宁分院、济
宁华德环保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淄博分院、平度市检验检测中心、国家
管网集团榆济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群峰、曹颖、安娅琳、赵昆、许洋、谭兆强、张明贤、柳长磊、杨轲、王云
鹏、高晓哲、矫恒杰、蓝浩杰、刘德明、李以善。
II
DB37/T4288—2020
烟道式余热锅炉定期检验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烟道式余热锅炉的内部检验、外部检验的项目、内容及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特种设备目录》规定范围内的以水为介质的各类烟道式余热锅炉定期检验工作,对
于补燃型余热锅炉除燃烧系统外的部件和设备按本文件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900.48电工名词术语锅炉
GB/T16507.4水管锅炉第4部分:受压元件强度计算
NB/T47013(所有部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TSG08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G0001—2012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G5001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
TSGG5002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规则
TSGG5003锅炉化学清洗规则
TSGG7001—2015锅炉监督检验规则
TSGG7002—2015锅炉定期检验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4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烟道式余热锅炉gaspassheatrecoveryboiler
利用余热介质(各种工业过程中的废气、废料或废液)中含有的显热或(和)可燃物质燃烧后产生
的热量(必要时可加补燃),与烟道(布置在烟道中)的受热面进行热交换,将工质加热输出用于生产
或发电的锅炉。
3.2
蒸发受热面evaporativeheatingsurface
将工质加热并产生饱和蒸汽的受热面
3.3
热管heatpipe
依靠自身内部工作液体相变来实现传热的传热元件
3.4
热管失效failure
热管运行后传热能力或等温性能不能满足规定要求。
1
DB37/T4288—2020
4总则
本文件针对烟道式余热锅炉的特点,按照TSGG7002—2015的有关要求,对其检验项目、检验内容
和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定期检验的周期、使用单位的义务、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职责、监督管理、检
验基本要求按参照符合TSGG7002—2015相关规定。
4.1准备工作
4.1.1使用单位的准备工作
使用单位内部检验和外部检验的准备工作,按照TSGG7002—2015的规定,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a)提供余热介质的主要特性,了解烟气对设备的影响(如磨损、腐蚀、积灰等),常见余热介
质可以参考附录A;
b)内部检验时,对烟道进出口应进行可靠隔离,对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锅炉,应将有毒、有
害物质清理干净,并对检验人员进入的区域进行检测,确保其环境符合检验要求。
4.1.2检验机构的准备工作
检验机构的准备工作,按照TSGG7002—2015的规定,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a)确定检验人员,确定外协人员或分包单位,保证各项检验工作能顺利完成。
b)检验人员应当按照TSGG7002—2015要求对锅炉的资料进行查阅。对于按照TSGG7002—2015
规定,需要制定检验方案的,应制定检验方案,并告知使用单位。
c)确定使用单位在检验开始前依据检验方案应完成的现场准备工作,并及时与使用单位进行沟
通,确认现场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
4.2现场配合以及安全监护
4.2.1内部检验开始前,对检验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4.2.2内部检验过程中,做好现场配合以及安全监护工作;检验人员进入烟道、锅筒(壳)、水冷壁进
口环形集箱等受限空间进行检验时,进行可靠通风,必要时应进行有关气体检测。
4.2.3检验过程中,派专人做好现场配合及安全监护工作。
4.3检验方法
4.3.1内部检验应当根据锅炉的具体情况,一般采用宏观检(抽)查、壁厚测量、几何尺寸测量、无损
检测、理化检测、垢样分析和强度校核等方法进行。受压部件无损检测方法应符合NB/T47013(所有
部分)的要求。
4.3.2外部检验一般采用资料审查、宏观检(抽)查、见证功能试验等方法进行。
5余热电站锅炉以外的锅炉定期检验
5.1技术资料的查阅
技术资料的查阅按照附录B中表B.1的要求执行。
5.2内部检验的基本要求
余热电站锅炉以外的锅炉内部检验的基本要求:
2
DB37/T4288—2020
a)内部检验的受压部件包括锅筒、水冷壁、蒸发受热面、热管、集箱、过热器、省煤器、外置
式汽水分离器、导汽管、下降管和锅炉范围内管道等;分汽(水、油)缸一般随一台锅炉进行
同周期的检验;
b)内部检验主要是检查锅炉受压部件是否存在裂纹、起槽、过热、变形、泄漏、腐蚀、磨损、
结垢等影响安全的缺陷;对于首次内部检验的锅炉还应当增加如下的检验项目:
1)锅炉各部件、各部位的应力释放情况、膨胀协调情况;
2)制造、安装过程中遗留缺陷的变化情况;
3)当运行与设计存在差异时,锅炉的适应情况。
c)对于上次检验存在缺陷的部位以及缺陷修复的部位,应当采用相同的检验方法进行复查,必
要时增加其他检验方法。
5.3内部检验的内容以及要求
受压部件的检验、非受压部件的检验按照附录B中表B.2、表B.3的要求执行,对有过热器的A级蒸汽
锅炉,内部检验内容以及要求按照本文件6.2条执行。
5.4外部检验的内容以及要求
锅炉房和锅炉本体、安全附件、仪表和安全保护装置的检验按照附录B中表B.4、表B.5的要求执行,
有过热器的A级蒸汽锅炉,外部检验内容以及要求按照本文件6.3条执行。
6余热电站锅炉定期检验
6.1资料的查阅
按照附录B中表B.1的要求进行查阅。对于高压及以上余热电站锅炉,还应当查阅金属技术监督、热
工技术监督、水汽质量监督等资料,了解锅炉存在的问题及状况。
6.2内部检验内容以及要求
6.2.1对于首次内部检验的锅炉还应当增加如下的检验项目:
a)锅炉各部件、各部位的应力释放情况、膨胀协调情况;
b)制造、安装过程中遗留缺陷的变化情况;
c)当运行与设计存在差异时,锅炉的适应情况。
6.2.2锅炉本体部件、锅炉范围内管道和主要连接管道、其他部件的检验按照附录C中表C.1、表C.2、
表C.3的要求执行。
6.3外部检验内容以及要求
按照附录C中表C.4的要求执行。
7缺陷处理
7.1处理基本原则
检验过程中发现的缺陷,按照合于使用的原则进行以下处理:
a)对缺陷进行分析,明确缺陷的性质,存在的位置,以及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危害程度,以
确定是否需要对缺陷进行消除处理;
3
DB37/T4288—2020
b)对于重大缺陷的处理,使用单位应当组织进行安全评定或者专家论证,以确定缺陷的处理方
式。
7.2内部检验中发现缺陷的处理
7.2.1余热电站锅炉缺陷处理
电站锅炉部件存在以下缺陷,应当对相关部件及时安排进行更换:
a)管子减薄较大,采取其他处理措施不能保证安全运行到下一次检修;
b)碳钢受热面管胀粗量超过公称直径的3.5%,低合金钢受热面管胀粗量超过公称直径的2.5%,
9%~12%Cr钢受热面管胀粗量超过公称直径1.2%,奥氏体不锈钢受热面管胀粗量超过公称直
径的4.5%,管道胀粗量超过公称直径的1%;
c)高温过热器管和高温再热器管表面氧化皮厚度超过0.6mm,而且晶界氧化裂纹深度超过3~5
个晶粒;
d)集箱、管子腐蚀点深度大于壁厚的30%;
e)碳钢、钼钢的石墨化程度达到4级以上;
f)已经产生蠕变裂纹或者疲劳裂纹;
g)热管失效数量较多已经影响到锅炉的安全运行(如蒸汽温度异常)。
7.2.2余热电站锅炉以外的锅炉缺陷处理
缺陷处理按如下原则进行,对有过热器的A级蒸汽锅炉缺陷处理,按照本文件7.2.1条的要求进行。
a)裂纹或者开裂。受压部件内部拉撑件存在裂纹或者开裂时,应当进行更换;受压部件上发现
的所有裂纹应当进行消除,必要时进行补焊。对于以下裂纹只能采用挖补或者更换部件的方
式进行处理:
1)封头扳边圆弧的环向裂纹长度超过周长的25%;
2)多条裂纹聚集在一起的密集裂纹;
3)管板上呈封闭状的裂纹;
4)管孔上向外呈辐射状的裂纹;
5)连续穿过四个以上孔桥的裂纹;
6)管板上连续穿过最外围二个以上孔桥的裂纹,或者最外一排孔桥向外延伸的裂纹;
7)因苛性脆化产生的裂纹;
8)因疲劳产生的裂纹。
b)变形。受压部件的变形满足以下规定时可以予以保留监控,否则应当进行修理(复位、挖补、
更换):
1)筒体变形高度不超过原直径的1.5%,并且不大于20mm;
2)管板变形高度不超过管板直径的1.5%,并且不大于25mm;
3)碳钢受热面管胀粗量不超过公称直径的3.5%;合金钢受热面管胀粗量不超过公称直径的
2.5%,并且局部鼓包高度不大于3mm;
4)水管管子直段弯曲变形量不超过其长度的2%或者管子公称直径,烟管管子直段弯曲变形
量不超过公称直径;
5)管子直段变形量超过上述范围,但已查明产生弯曲变形的原因,其材质未发生恶化,与
其连接的焊缝没有裂纹等缺陷,并且不会对相邻其他锅炉元件造成不利影响。
c)过烧组织。受压部件的材质出现过烧组织,应当判定其范围,并且进行挖补或者更换。
d)腐蚀或者磨损减薄。受压部件严重腐蚀或者磨损减薄,应依据GB/T16507.4进行强度校核计
算,最小实测壁厚小于最小需要厚度时,应当进行修复(堆焊后磨平、挖补、更换)。
4
DB37/T4288—2020
e)渗漏。受压部件上的渗漏部位应当修理。
f)结垢。锅炉内部的结垢,采用化学清洗时应按照TSGG5003进行。
g)热管失效。热管失效数量较多已经影响到锅炉的安全运行(如蒸汽温度异常)时,应进行更
换。
7.3外部检验中发现缺陷的处理
锅炉外部检验存在以下缺陷,应告知使用单立即停炉,并签发意见通知书,报送监察机构,并根
据缺陷情况,确定是否进行内部检验:
a)承压部件出现严重变形、泄漏及其它危及安全运行的严重缺陷时;
b)安全附件、仪表和安全保护装置部分或全部失灵,严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时;
c)承重装置、支吊架损坏严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时;
d)炉墙、炉拱损坏严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时;
e)管道、阀门及辅助设备等发现严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缺陷时。
8检验结论
8.1出具检验意见通知书
现场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机构应及时汇总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
知书1》并下发给受检单位;对检验中发现锅炉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还应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
知书2》,并报送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1》和《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
知书2》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
8.2问题和缺陷的整改时限
《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1》中必须明确使用单位的整改期限,检验机构在确定整改期限时应综
合考虑缺陷处理的难易程度和使用单位的停炉检修时间。
8.3检验结论
检验机构根据检验情况,结合使用单位对缺陷和问题处理或者整改情况的书面回复,参考附录E,
做出以下检验结论:
a)符合要求,未发现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问题或者对问题进行整改合格;
b)基本符合要求,发现存在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问题,采取了降低参数运行、缩短检验周期或
者对主要问题加强监控等有效措施;
c)不符合要求,发现存在影响锅炉安全运行的问题,未对问题整改合格或者未采取有效措施。
9检验结论复议
使用单位对检验结论有异议,可以向锅炉登记机关或者上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提请复议。
5
DB37/T4288—2020
附录A
(资料性)
常见余热介质的特性
余热介质特性见表A.1。
表中数值为参考值,实际因工艺、设备和运行会有差异,以设计说明书和运行情况为准。
表A.1烟道式余热气体特性示例
含灰量余热气体温度
来源示例腐蚀性气体备注
g/Nm3℃
干熄焦焦化厂CO23~6800
焦炉焦化厂SO2、SO3较少280
碳素煅烧炉碳材料厂SO2、SO3较少900
硫铁矿、铅锌矿、
沸腾煅烧炉SO2、SO3100~300800~900
铜精矿
窑头/30350
水泥窑水泥制造
窑尾CO280330
燃料为天然气:CO2
镀锌炉镀锌厂/500
燃料为煤气SO2、SO3
燃煤石灰窑石灰厂SO2、CO26~20300~500
1
DB37/T4288—2020
A
B
附录B
(规范性)
余热电站锅炉以外的锅炉定期检验
技术资料查阅见表B.1。
表B.1技术资料的查阅
序号查阅项目检验内容及要求备注
1锅炉使用登记证审查锅炉使用登记证的内容,了解、记录登记相关信息及使用单位和管理人员情况。
按照TSGG0001—2012第4.6.1条要求,查阅以下资料:
(1)锅炉图样(包括总图、本体图、安装图和主要受压部件图);
(2)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书或者计算结果汇总表;
(3)安全阀排放量的计算书或者计算结果汇总表;
锅炉出厂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4)锅炉质量证明书,包括产品合格证(含锅炉产品数据表)、金属材料证明、焊接质量证明和水(耐)压
2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以及制造监督检验证书试验证明等;对于首次检验
或者进口特种设备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5)锅炉安装说明书和使用(设计)说明书;的锅炉,应当
(6)受压元件与设计文件不符的变更资料;对资料进行全
(7)热水锅炉的水流程图及水动力计算书或者计算结果汇总表;面查阅;对于
产品合格证上应当有检验责任工程师和质量保证工程师签章和单位公章。非首次检验的
对照TSGG7001—2015附件D的要求,查阅监检证书,了解、记录制造相关信息及存在问题。锅炉,重点查
按照TSGG0001—2012第5.5条要求,查阅以下竣工资料:图样、工艺文件、施工质量证明文件;阅新增加和有
3锅炉安装竣工资料以及安装监督检验证书;
对照TSGG7001—2015第3.1.11条及附件D的要求,查阅监检证书,了解、记录安装相关信息及存在问题。变更的部分。
如果存在改造和重大修理,按照TSGG0001—2012第5.5条要求,查阅以下竣工资料:图样、工艺文件、施
锅炉改造和重大修理技术资料以及监督检验
4工质量证明文件;
证书;
对照TSGG7001—2015第3.1.11条及附件D的要求,了解、记录改造和重大修理相关信息及存在问题。
锅炉历次检验资料,包括检验报告中提出的缺
查阅历次内部、外部、耐压检验资料,锅炉安全附件及仪表校验、检定资料,气体报警检测装置的检定、校
5陷、问题和处理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安全
准资料(对有毒有害易燃的余热介质),了解历次检验中存在问题。
附件及仪表校验、检定资料等;
1
DB37/T4288—2020
表B.1技术资料的查阅(续)
序号查阅项目检验内容及要求备注
6锅炉历次检查、修理资料;查阅历次检查、修理资料,了解历次检查、修理中存在问题。
对于首次检验的锅炉,
锅炉日常使用记录和锅炉及其系统日常节能检查阅锅炉日常使用记录、水汽化验记录和锅炉及其系统日常节能检查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应当对资料进行全面查
7
查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了解锅炉使用中出现过的问题,以便作为检验重点。阅;对于非首次检验的
锅炉,重点查阅新增加
了解余热锅炉用加热介质(烟气、尾气等)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含量,主要是了解加热介质是否
8余热介质的主要特性;和有变更的部分。
会对受热面造成的磨损、腐蚀,排烟温度、受热面壁温对受热面的腐蚀的影响。
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需要设置时)和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2)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
(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锅炉能效测试申请实施管理制度;
(4)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9锅炉使用管理制度外检时查阅
(5)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制度;
(6)特种设备采购、安装、改造、修理、报废等管理制度;
(7)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8)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9)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管理制度。
10锅炉作业人员和锅炉相关管理人员的资格证件是否符合TSG08的要求,是否持证上岗。外检时查阅
11其他技术资料。检验人员认为需要查阅的其他技术资料。
2
DB37/T4288—2020
锅炉受压部件的检验见表B.2。
表B.2锅炉受压部件的检验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内容及要求备注
(1)抽查内外表面和对接焊缝以及热影响区,是否有裂纹;
(2)抽查人孔圈、手孔圈、下降管等处的角焊缝表面,是否有裂纹;
(3)抽查锅筒底部、管孔区、水位线附近、进水管与锅筒或者集箱连接处、排污管与锅筒或者集箱连接处、集箱内外表面,是
否有明显腐蚀、磨损减薄;
(4)从锅筒内部检查水位表、压力表等的连通管,是否有堵塞;
(5)抽查受高温辐射和存在较大应力的部位,是否有明显变形或者裂纹;
宏观检查(6)抽查胀接口是否严密,胀接管口和孔桥是否有裂纹或者苛性脆化;
(7)抽查受高温辐射热或者介质温度较高部位的受热面,是否有明显过热、胀粗、变形,是否有结垢现象,对结垢的区域检查
其结垢厚度;
(8)抽查锅筒、集箱介质侧,是否有结垢;
1锅筒、集箱(9)抽查热管和套管与集箱的角焊缝、热管与筒体的角焊缝,以及集箱或筒体孔桥是否有裂纹、腐蚀、泄漏或者其他超标缺陷;
(10)对于锅筒内采用热管冷凝器作为换热装置的,抽查气管和液管管座以及角焊缝,是否有裂纹或者其他超标缺陷;抽查锅
筒内冷凝器管子是否有裂纹或者其他超标缺陷。
几何尺寸测量对锅筒变形部位和集箱变形、胀粗进行测量。
壁厚测量对锅筒和集箱的表面磨损、腐蚀的区域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判断腐蚀、磨损的情况,对减薄严重的部位应进行强度校核。
强度校核必要时,根据腐蚀或磨损部位的最小实测壁厚,进行强度校核。
无损检测(MT、PT)对宏观检查怀疑有裂纹的地方,尤其是结垢严重的区域,进行无损检测,予以进一步确认。
金相检测根据过热、胀粗、变形部位的状况,确认是否进行检测,确认材质状况。
3
推荐标准
- GB/T 3260.7-2000 锡化学分析方法 铝量的测定 2000-08-28
- GB/T 3260.11-2000 锡化学分析方法 镉量的测定 2000-08-28
- GB/T 3260.9-2000 锡化学分析方法 铅、铜、锌量的测定 2000-08-28
- GB/T 3260.2-2000 锡化学分析方法 铁量的测定 2000-08-28
- GB/T 18183-2000 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 2000-08-28
- GB/T 3260.6-2000 锡化学分析方法 砷量的测定 2000-08-28
- GB/T 3260.4-2000 锡化学分析方法 铅量的测定 2000-08-28
- GB/T 3260.10-2000 锡化学分析方法 硫量的测定 2000-08-28
- GB/T 3260.3-2000 锡化学分析方法 铋量的测定 2000-08-28
- GB/T 3260.5-2000 锡化学分析方法 锑量的测定 200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