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360-2014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等级划分
LY/T 2360-2014 Hazardness classification of terrestrial wildlife-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机构和实施单位掌握主要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的危害性等级。
发布历史
-
2014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
- 起草人:
- 宋玉双、孙贺廷、李永成、吴长江、初冬、刘枫、彭鹏、苏宏钧、耿海东、解林红、徐钰、张晓田、黄北英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2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LYT23602014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等级划分
Hazardnessclassificationofterrestrialwildlife-borneinfectiousdiseases
ㅤㅤㅤㅤ
2014-08-21发布2014-12-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LYT23602014
目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划分原则和方法…………………………2
5危害性评估指标的解释…………………3
6危害性评估总分值计算方法……………4
7疫病病种名录制定………………………5
()…………
附录A规范性附录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评估指标体系及量化细则6
()、、……………
附录B规范性附录ⅠⅡⅢ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名录8
参考文献……………………15
ㅤㅤㅤㅤ
/—
LYT23602014
引言
本标准涉及的范围包括可感染或者潜在感染我国境内陆生野生动物的疫病。
,、
本标准可指导基层分类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解决监测疫病对象不清重点不
突出等问题。
、、。
本标准收录种类种类种类共计种陆生野生动物疫病
20Ⅰ90Ⅱ68Ⅲ178
、,,
为便于掌握应用和强化工作指导并考虑到不同用户的应用习惯本标准给出了陆生野生动物疫
,、,、
病对应的英文名称同时给出了部分疫病的中文别名俗名和英文缩写明确了其所属的人兽共患病潜
、,、、、
在外来病虫媒病等疫病特点以及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农业部门出入境检疫部门卫生计生部门相
应疫病名录中的等级划分情况。
ㅤㅤㅤㅤ
Ⅱ
/—
LYT23602014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等级划分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评估指标体系等级划分原则等级划分方法和具体病种的
划分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管理机构和实施单位掌握主要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的
危害性等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动物防疫基本术语
GBT18635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分类与代码
LYT1959
3术语和定义
//ㅤㅤㅤㅤ。
和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35LYT1959
3.1
病原体athoen
pg
,、
由陆生野生动物携带的或能引起陆生野生动物发病的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包括细菌病
、。
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3.2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terrestrialwildlife-borneinfectiousdiseases
、,
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者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
传染性疾病。
3.3
致病性athoenicit
pgy
病原体感染或寄生使机体产生病理反应的特性或能力。
3.4
易感宿主suscetiblehosts
p
、。
某种病原体可感染的一系列饲养动物陆生野生动物和其他生物物种的类群或种类
3.5
危害性hazardness
、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发生与流行对野生动物及公众生命健康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所产生的影响
或危害程度。
3.6
病例case
(、)。
患有某种疾病的个体人饲养动物或陆生野生动物
1
/—
LYT23602014
3.7
发病率morbidit
y
,。
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种群中出现特定疾病病例的数量与同期种群数量之比值常以百分率表示
3.8
死亡率mortalit
y
,。
在一定时间内某一种群中因特定疾病死亡病例总数与同期种群数量之比值常以百分率表示
3.9
病死率fatalitrate
y
,,
在一定的时间内患某病的病例中因该病而死亡的病例数与患该病病例总数之比值常以百分率
表示。
3.10
水平传播horizontaltransmission
疫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传播。
3.11
()
纵向垂直传播verticaltransmission
,、。
母体所患的疫病或所带的病原体经卵胎盘传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3.12
生物性传播bioloicaltransmission
g
,、
节肢动物作为中间寄主病原体在其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或繁殖再感染陆生野生动物饲养动物
或人的一种传播方式。
3.13ㅤㅤㅤㅤ
Ⅰ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listAofter
restrialwildlife-borneinfectiousdiseases
、,、
对人饲养动物和陆生野生动物具有重大危害性且可能造成生态社会和经济重大损失的陆生野
生动物疫病。
3.14
Ⅱ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listBofterrestrialwildlife-borneinfectiousdiseases
、,、
对人饲养动物和陆生野生动物具有较大危害性且可能造成生态社会和经济较大损失的陆生野
生动物疫病。
3.15
Ⅲ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listCofterrestrialwildlife-borneinfectiousdiseases
、,、
对人饲养动物和陆生野生动物具有一般危害性且可能造成生态社会和经济较低损失的陆生野
生动物疫病。
4划分原则和方法
4.1划分原则
(),、
4.1.1采用定量评估和定性分析专家综合评定相结合以定量评估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原则对陆
;估结果对其危害性划分等级。
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进行评估依据评
、,
根据病原体致病性疫病流行特征和疫病潜在危害个级指标以及其细化指标对陆生野生
4.1.23Ⅰ
动物疫病进行定量评估。
,()、()
4.1.3依据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的功能定位疫病对人社会饲养动物畜牧业和陆生野生
2
/—
LYT23602014
()。
动物生态类对象的危害被纳入定量评估
3
、,
4.1.4新发疫病潜在外来疫病和有复发风险的疫病在定量评估的基础上其划定等级提高至上一等
()。
级最高至类
Ⅰ
4.2划分方法
、、,;
建立级级级和级评估指标体系逐级细化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的评估依据并
4.2.1ⅠⅡⅢⅣ
(),。
通过对级指标量化指标的量化赋分实现危害性的定量评估
Ⅳ
()。
4.2.2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评估指标和量化细则见附录A
,。
4.2.3依据危害性评估总分值将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划分为三个等级危害性评估总分值大于或等于
,;,
分的确定为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评估总分值大于或等于分小于分的确定为类
75Ⅰ5075Ⅱ
;,。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评估总分值小于分的确定为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
50Ⅲ
5危害性评估指标的解释
()
病原体致病性以表示
5.1P
(,)
5.1.1对人致病性以PH表示赋分权重约为20%
对人个体层面的致、、,
5.1.1.1病性差异分为发病且死亡发病但不死亡仅轻微感染三种形式将其作为
,、、。
Ⅲ级指标分别以PH1PH2PH3表示
、、。
以大于或等于小于大于或等于小于共个区间反映
5.1.1.2PH130%30%15%15%3
(),、、
对人群体层面的致病性差异即人间水平传播能力以表示通过强中低个水平
5.1.1.3PHT3
ㅤㅤㅤㅤ
反映。
与或或间具有完全加和性。、、及其下级的量化指标间具
5.1.1.4PHTPH1PH2PH3PH1PH2PH3
有排他性。
(,)
对饲养动物致病性以表示赋分权重约为
5.1.2PL15%
()()。
5.1.2.1包括易感宿主以PLS表示和病死率以PLM表示个级指标
2Ⅲ
、、、()、(、)、()
5.1.2.2易感宿主中的类别表述是指禽类反刍类猪类犬猫类马驴骡等类其他如兔类等
个类别。“”,“”,
6级指标中的单一类别是指类中的任意一类两类是指类中任意两个类别的组合
Ⅳ66
。
“”个或更多类别的组合
三类以上是指类中任意
63
、、。
病死率以大于或等于小于大于或等于小于共个区间反映感染
5.1.2.360%60%30%30%3
,;,
范围涉及两个以上类别时以病死率最高者计同一种疫病涉及多种临床表现形式时以病死率最
高者计。
,。
级指标间具有完全加和性级指标间具有排他性
5.1.2.4ⅢⅣ
(,)
5.1.3对陆生野生动物致病性以PW表示赋分权重约为10%
()(),
包括易感宿主以表示和死亡率以表示个级指标本级指标间具有完全加
5.1.3.1PWSPWM2Ⅲ
和性。
“、、、”。“”
5.1.3.2易感宿主的表述是以脊椎动物分类层级中的纲目科属作为衡量指标非常广是指可
“”;“”“”;“”“”
感染两纲以上的陆生野生动物广是指可感染两目以上的陆生野生动物窄是指可感染两科
;“”“”。
以上的陆生野生动物非常窄是指仅可感染同一属的单一或多种陆生野生动物
、、。
死亡率以大于或等于小于大于或等于小于共个区间反映易感宿主
5.1.3.320%20%10%10%3
,。
涉及多种陆生野生动物时以死亡率最高者计
,。
级指标间具有完全加和性级指标间具有排他性
5.1.3.4ⅢⅣ
3
/—
LYT23602014
()
疫病流行特征以表示
5.2C
,()、(
5.2.1疫病流行特征的赋分权重约为25%该指标包括传播作用以CF表示传播方式以CM表
)、()(),
示历史分布范围以表示和易感宿主活动范围以表示个级指标传播作用的赋分权重
CDCA4Ⅱ
,。
约为10%其他均约为5%
()、()
5.2.2传播作用包括向人传播以CFH表示向饲养动物传播以CFL表示和向其他陆生野生动物
(),、、。、、
传播以表示个级指标赋分权重分别约为量化指标均通过主要次要很低
CFW3Ⅲ5%3%2%
。,。
3个水平反映Ⅲ级指标间具有完全加和性其下级指标间具有排他性
5.2.3传播方式
()(),
包括水平传播以表示和垂直传播以表示个级指标级指标间具有完全
5.2.3.1CMHCMV2ⅢⅢ
,。
加和性其下级指标间具有排他性
、、,
5.2.3.2水平传播可分为经呼吸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生物性传播等多种途径因其在疫病流行中所
,。
起作用不同以赋分分值加以区别
、、,。
经胎盘子宫卵等垂直传播在疫病流行中所起作用基本相同作为个量化指标处理
5.2.3.31
5.2.4历史分布
包括本土性疫病()和潜在外来性疫病(),
5.2.4.1个级指标本级指标及其下级指标间具有
CD1CD22Ⅲ
排他性。
、、
本土性疫病的量化指标通过局限性分布地方性分布区域性分布和全国性分布个水平
5.2.4.24
反映。
、、
5.2.4.3潜在外来性疫病的量化指标通过有明显传入趋势毗邻国家或地区分布周边国家或地区分布
3个水平反映。
ㅤㅤㅤㅤ
。
易感宿主活动能力是影响疫病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该指标包括迁徙类和非迁徙类个级
5.2.52Ⅲ
,。
指标本级指标及其下级指标间具有排他性
()
疫病潜在危害以表示
5.3H
,()、
5.3.1疫病潜在危害的赋分权重约为30%该指标包括畜禽养殖业以HL表示陆生野生动物产业
()(),、。
以HT表示和陆生野生动物物种以HE表示个级指标赋分权重分别约为和
3Ⅱ11%8%11%
Ⅲ级指标间具有完全加和性。
,、、、()、(、)、(
5.3.2畜禽养殖业中的主要危害对象类别即禽类反刍类猪类犬猫类马驴骡等类其他如
)。,,,
兔类危害对象涉及多个类别时以影响力最高者作为主要危害对象级指标间具有不完全加和性
Ⅳ
加和后的总分值上限是分。
15
()。
5.3.3疫病危害陆生野生动物产业所导致的社会影响力参照犬猫类评估
,“”、“
5.3.4陆生野生动物物种指标下主要危害对象的濒危程度由高到低依次通过特殊物种国家一
”、“”“‘’”。,
级国家二级和三有名录个水平反映危害对象涉及多个类别时以濒危程度最高者作为主
4
,,。
危害对象级指标间具有不完全加和性加和后的总分值上限是分
Ⅳ20
:“”、、、、、、、、、、、、
注特殊物种特指大熊猫朱鹮虎金丝猴藏羚羊扬子鳄亚洲象长臂猿麝普氏原羚野生鹿类鹤类野生
雉类。
所有危害性评估级指标间具有完全加和性。
5.4Ⅱ
6危害性评估总分值计算方法
,。,。
以表示分值其下脚标表示评估指标例如S表示家养动物致病性的分值
6.1SPL
,。,。
6.2具有完全加和性的评估指标其分值逐项累加即为上一级指标的分值例如S=S+S
PLPLSPLM
(),
具有不完全加和性的评估指标级指标涉及多个指标时的分值计算要依据影响力或濒危程度
6.3Ⅳ
4
/—
LYT23602014
,。
次序确定个主危害对象其他指标的累加分值等于该指标赋分下限乘以次序值的倒数
1
:()、()、()()、
示例某种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对畜禽养殖业的潜在危害对象包括禽类HLA猪类HLS牛羊类HLB犬
()()、(、)()、(),、、、、、,/,
猫类HLC马驴骡等类HLE其他HLO时其影响力次序值分别为123456则S=9×13S=
HLBHLO
/,则。
1×16S=S+S+S+S+S+S
HLHLAHLSHLBHLCHLEHLO
,。
6.4危害性总赋分值S=S+S+S总赋分值可高于100分
ZPCH
7疫病病种名录制定
,、、()。
经评估指标量化赋分和危害性等级评定形成ⅠⅡⅢ类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名录见附录B
ㅤㅤㅤㅤ
5
/—
LYT23602014
附录
A
()
规范性附录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评估指标体系及量化细则
表A.1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危害性评估指标体系及量化细则
Ⅳ级指标量化
Ⅰ级指标Ⅱ级指标Ⅲ级指标备注
()
量化指标分值
推荐标准
- DB43/T 2966-2024 种鸡场禽白血病净化技术规程 2024-05-13
- DB43/T 2971-2024 桃江竹叶茶加工技术规程 2024-05-13
- DB43/T 2976-2024 灌注式半柔性复合面层沥青路面应用技术规范 2024-05-13
- DB43/T 2974-2024 生姜连作障碍消减技术规程 2024-05-13
- DB43/T 2968-2024 宽叶雀稗种植技术规程 2024-05-13
- DB43/T 2969-2024 浙贝母产地加工技术规程 2024-05-13
- DB43/T 2972-2024 湘莲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4-05-13
- DB43/T 2973-2024 汝城白毛茶栽培技术规程 2024-05-13
- DB43/T 2975-2024 黄金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4-05-13
- DB43/T 2967-2024 饲用苎麻裹包青贮技术规程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