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33015-2014 竹麻棉混纺本色布
FZ/T 33015-2014 Bamboo pulp viscose fiber/ramie/cotton blended grey fabric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竹麻棉混纺本色布的品质。
发布历史
-
2014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湖南瑞亚高科集团、国家苎麻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湖南苎麻技术研究中心
- 起草人:
- 蔡亚平、陈长青、蒋敏、万红玲
- 出版信息:
- 页数:13页 | 字数:2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59.080.30
W33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33015-2014
竹麻混纺色
棉本布
Bamboopulpviscosefiber/ramie/cottonblendedgreyfabrics
2014-07-09发
布⒛14-1⒈01实
施
鸬·
华人民和工业
共国和息
/伪\中信化部发布
∞
∶
蟓蒡
Fz/T33015—
2014
亠
刚曰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
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由中国工
纺织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全
由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麻纺织品9/SC4)归
分技术委员会(SAC/TC⒛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瑞亚、
高科团国苎
集家品
麻产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苎
湖南麻技术研心
究中。
本主
标准要起草人:蔡亚、、
平陈长青敏、万红。
蒋玲
Fz/T33015—
2014
竹麻混
棉纺色
本布
1范
围
本标准规了型
定棉竹浆粘胶纤维和苎纤55%及
麻维总含量在以上(苎15%及
麻纤维含量在以上)
与棉混纺本(以
色布下简称竹麻混)的
棉纺本色布要、
试、
求验检验规则及标志、、运
包装和。
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竹麻混
棉纺本色布的品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必
用是不可少。
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仅日
件注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其
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适
单用于本文。
件
GB/T2910,6纺6部
织品量
定化学分析第分:粘
胶纤、
维些
某铜纤维、
氨莫代尔纤维或莱赛
尔与棉的混合物(甲)
酸/氯化法
锌
GB/T3923,1纺1部
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分:断
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条
率测定样法)
GB/T4666纺
织品织物长度和幅宽的测定
GB/T4668机
织物密度的测定
GB5296.4消4部
费者用
使说明第:纺
分织品和服装
GB/T8170数
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Fz/TO1053纺
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FZ/T10004—
⒛08棉
及化纤纯、
纺混纺本色布检验规则
FZ/T10009棉
及化纤纯、
纺混纺本色志
布标与包装
FZ/T30003-2009麻
棉混纺品
产定量分析方法显微投影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义
定适用于本文。
件
3.1
竹麻棉混纺本色布bamb∞pu】
pviscosefiber/ramie/cottonbIendedgreyfabrics
用竹麻混
棉纺本色纱线织而
造成的机织本色织。
物
3.2
竹麻棉混纺本色纱线bambcDc|pulp"scosefiber/ramie/cottonblendedgreyyarn
利用型
棉竹浆粘、
胶纤维苎麻纤维、纤三
棉维种纤维混纺而成的本色纱线。
4产品品、
种规格
竹麻混
棉纺本色品、,根
布种规格据用户要
需由供需双方约定。
2014
Fz/T33015—
5要求
5.1技
术要求
、、面疵点六项。
、物组织幅宽布
、强力织
、断裂
要包括纤维含量偏差密度
技术求
5.2分定
等规
一
、品。
、品合格
5.2.1竹本色布的品等分为优等品等
麻棉混纺
、面点按匹评等,纤维含量偏
、差布疵
5.2.2竹本色布的评等以匹为单位。织物组织幅宽偏
麻棉混纺
一
匹的品等。
以六项最低的项品等作为该布
、裂强力按批评等,并中
、偏差断
差密度
5.2.3竹本色布的质量要求见表1和表2。
麻棉混纺
1内且要求
表在质
允许偏差
项目标准优等品-等品合格品
纤维含量偏差01053
按设计规定SiFZ/Tfr,4i
%
-2.0-2.0
密度偏差经纱≥-2.0≥(≡
按产品规格
%纬纱≥-1.5≥-1,5(-1.5
-8.0-15。
强偏差经向按附录A断裂强力≥-5.0≥≥o
断裂力
%纬向计箅公式计算≥-5,o≥-8.o≥-15.0
表2外观质I要求
要求
项目一
优等品等品合格品
设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设要求符合计
织物组织符合计
i2,0+2.5
幅宽偏差t2,0
-10-1.o-15
%
布面疵点评分≤0.2≤0.4≤0.6
平均分/m2
5.3布评规定
面疵点等
GB/T8170修整。
,按约成数
(1)计
5.3.1每匹布允许总评分按式算
A=色×L×W
式中:
—匹(分);
,单为分每/匹
A—每匹允许总评分位
—(分
,单分每平方米/m2);
@—每平方米允许评分数位为
L——匹,单为米(m);
长位
W——,单为米(m)。
幅宽位
2
Fz/T33015—
2014
5,3.2一
匹布中所有疵点评分加合累计超过允总
许评分为降等品。
5.3,30,5m内
同名称疵点或连续性疵点评4分为降等品。
5.3.40.5m内
半幅以上的不明显、4分
横档双纬四
加合满条评为降等品。
6布面疵点的和
检验评分
6.1布
面疵点的验
检
6.1.1检验时布面上的照度为4001x±1oo1x。
6,1.2评一
分以正,平
布的面为准纹织物和山形斜纹织物以交接班印面正,斜
为面纹织物的正反面以
合同或工艺要求为准。
6.1.3检
验布面疵点时,应工
将布放
平在作台上,检工
验人员站在作台,眼60cm左
旁睛与疵点相距约
右,以
能清楚看出的为显
明疵点。
6,2布
面疵点的评分
6.2.1布3。
面疵点的评见
分表
表3布面疵评
点分
评分分数
疵点类别
1分2分3分4分
经显8cm及
向明疵点以下8cm~16cm及以下16cm~24cm及以下⒛cm~10ocm
纬显8cm及
向明疵点以下8cm~16cm及以下16cm~24cm及以下24cm~100cm及以下
不显
明半幅及以下以
半幅上
横档
明显以
半幅及下半幅以上
&5根及以上
严重疵点
1cm及
铴以上
严重疵点根数评和
分长度评发生
分矛盾,从
时严评。
分
6.2,21m中4分
累计评最
分多评。
6.2.3各
类疵点的具体内容参见附录B。
6.2.4各
种疵点名称的说明参见附录C。
6.3布
面疵点的旦规
计定
6.3,1疵
点长以
度经向或纬向最大长度量计。
6,3.2经
向明显疵点,长lm的
度超过,其3再
超过部按
分表行评分。
6.3.3断
续发生的,在8cm内
疵点经(纬)向两以
有个及上,则
的按连续长度评分。
6.3.4共(包
断或并列括正反面)是1根2根
包括开3根
隔或好纱,隔及以上好纱的,不
作共断或列。
并
6.4部
分疵点评
的分起点和规定
6.4.1距
边1cm内
的疵不,但
点评分破洞、、
豁边拖、0.5cm以
纱、
锈渍烂、
边毛、
边上的跳花要评分,
推荐标准
- GB/T 18391.5-2009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5部分:命名和标识原则 2009-09-30
- GB/T 18318.4-2009 纺织品 弯曲性能的测定 第4部分:悬臂法 2009-09-30
- GB/T 18358-2009 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要求 2009-09-30
- GB/T 18391.3-2009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3部分:注册系统元模型与基本属性 2009-09-30
- GB/T 18391.1-2009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1部分:框架 2009-09-30
- GB/T 18391.4-2009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4部分:数据定义的形成 2009-09-30
- GB/T 18318.2-2009 纺织品 弯曲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心形法 2009-09-30
- GB/T 18318.3-2009 纺织品 弯曲性能的测定 第3部分:格莱法 2009-09-30
- GB/T 18318.5-2009 纺织品 弯曲性能的测定 第5部分:纯弯曲法 2009-09-30
- GB/T 18391.2-2009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2部分:分类 200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