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33001-1998 亚麻本色布
FZ/T 33001-1998 Flax grey fabric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8年12月
-
2010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黑龙江省纺织产品检测中心、哈尔滨亚麻纺织厂
- 起草人:
- 冯小凡、林莉、郭桂香、靳兴荣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2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FZ/T33001-1998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中国纺织总会<1995)纺科标16号文通知,对FZ/T33001-1991亚《麻坯布》进行
修il,的,本标准参考前苏联国家标准l'OCT101380-1979《亚麻混纺交织内衣通用技术条件》,I'OCT
357-1975《亚麻混纺交织织物品等鉴定技术条件》和参照采用日本法人麻制品检查协会1984年制定的
麻《织物检查标准》的内容。
本标准修改了FZ/T33001-1991的以下内容:
1.对原标准名称、适用范围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2,修改了产品品种、规格一章的内容,删除了原编号、代号及规格等
3.修改了技术要求中4.1,4.2两条的内容。
4.修改了外观疵点评等的部分内容,并单列为第5章。
5.修改了试验方法中采用程度的表述方法。
6.修改了附录A,附录B的内容,增加了附录C,附录Do
本标准评分办法改为1,3,5,1。分制,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相当于国际一般水平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于1991年首次发布。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FZ/T33001-1991,
本标准由原中国纺织总会科技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亚麻纺织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归口。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纺织产品检测中心、哈尔滨亚麻纺织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小凡、林莉、郭桂香、靳兴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33001一1998
亚麻本色布代替FZ/T33001--1991
Flaxgreyfabric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纤维用、油纤两用亚麻本色布的分类、技术要求、布面疵点的评分、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机织生产的纯亚麻及亚麻交织本色布的品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
法
GB/T4666-1995机织物长度的测定
GB/T4667-1995机织物幅宽的测定
GB/T4668-1995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GB/T4669-1995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GB/T8170-1987数值修约规则
FZ/T32001-1998亚麻纱
3分类
3.1亚麻本色布的品种、规格,根据用户需要,由生产部门设计制定。
3.2亚麻纱的公制支数必须符合FZ/T32001支数系列。
4技术要求
4.1技术要求项目包括织物组织、幅宽、单位面积质量、密度、断裂强力、布面疵点等六项。
4.2分等规定
4.2.1亚麻本色布由物理性能与布面疵点两项结合评等。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低于三
等品为等外品。
4.2.2分等规定见表1,
国家纺织工业局1998一12一25批准1999一07一01实施
Fz/T33001一1998
表1
允许偏差
项目标准
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
织物组织按产品规定符合设计要求付甘W汀姜水付百议仟安水
幅宽cm按产品规定士1.5%士1.s%士2.0%超士2.0%
单位面积质量,g/m'按产品规定一6.0%一8.0%超一8.0%
密度经向一1.0%一1.0%超一1.0%
按产品规格
根/0纬向一1.5%一1.5%超一1.5%
断裂强力经向一8.0%一8.0%超一8.。%
按断裂强力公式计算
N纬向一8.0%一8.0%超一8.o%
幅宽100cm及以下0.200.400.801.60
布面疵点评分,’
幅宽100cm^-150cm0.300.501.002.00
平均分/m
幅宽150cm及以上一2000.400.601.202.40
1)幅宽在200cm以上,每增加50cm,优等品和一等品增加0.10分/m,二等品增加0.20分/m,三等品增加
0.40分/m,
4.2.3亚麻本色布的评等以匹为单位。织物组织、单位面积质量、幅宽、布面疵点按匹评等,密度、断裂
强力等物理性能按批评等,并以其中最低的一项品等作为该匹布的品等。
4.2.4长度、幅宽、经纬向密度必须保证成包后符合标准规定。
4.2.5如对其他物理指标有特殊要求,供需双方可按协议执行。
4.2.6布面疵点评等规定
4.2.6.1每匹布允许总评分见式(1):
A=aXL····································……(1)
式中:A—每匹允许总评分,分;
a—每米允许评分数,分;
L—匹长,m,
计算至一位小数,然后按GB/T817。修约成整数。
4.2.6.2一匹布中所有疵点分加合超过允许总评分为降等品。
4.2.6.31m内同名称疵点或连续性疵点评10分为降等品。
5布面疵点的评分
5门布面疵点检验
5.1.1检验时布面上的照度为(400士100)1x,
5.1.2检验下机质量时,验布机线速度不大于20m/min,
5门.3评分以布的正面为准,平纹织物和山形斜纹织物,以交接班印一面为正面;斜纹织物中纱织物以
左斜(I'll)为正面,线织物以右斜(尸)为正面(指客户无特殊需要)。
5.2布面疵点评分
见表2.
Fz/T33001一1998
表2
评分分数
疵点类别
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52/T 628-2010 贵州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规程 2010-08-18
- DB52/T 635-2010 贵州绿茶 直条形毛峰茶加工技术规程 2010-08-18
- DB32/T 1627-2010 赤眼鳟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2010-08-05
- DB52/T 442.2-2010 贵州绿茶 针形茶 2010-08-18
- DB32/T 1623-2010 白沙枇杷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2010-08-05
- DB32/T 1628-2010 赤眼鳟成鱼养殖技术规范 2010-08-05
- DB52/T 646-2010 贵州省茶馆业服务基本要求 2010-08-18
- DB52/T 633-2010 贵州绿茶 大宗茶加工技术规程 2010-08-18
- DB52/T 619-2010 贵州茶叶全程清洁化生产技术规范 2010-08-18
- DB52/T 637-2010 贵州绿茶 贵州针茶加工技术规程 201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