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02/T 1047-2023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DB3202/T 1047-2023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and trade enterprises, as well as standard for inspecting and managing hidden dangers

江苏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02/T 1047-2023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5-09
实施日期
2023-05-15
发布单位/组织
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无锡市应急管理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无锡市应急管理局、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
起草人:
陈荣明、杜波、范磊、王耀山、王斌、周丹华、张丽、徐朔寒、张晓峰、魏喜、张桂花、韩志伟、宋庆学、王永旭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CSC65

DB3202

无锡市地方标准

DB3202/T1047—2023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Specificationofsafetyriskclassificationmanagementandhiddendanger

troubleshootingandtreatmentforindustryandtradeenterprises

2023–05–09发布2023–05–15实施

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2/T1047—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无锡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无锡市应急管理局、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荣明、杜波、范磊、王耀山、王斌、周丹华、张丽、徐朔寒、张晓峰、魏喜、

张桂花、韩志伟、宋庆学、王永旭。

I

DB3202/T1047—2023

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贸企业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的总则、工作机制构

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激励约束机制、信息化系统和持续改进提升等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无锡市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和纺织行业企业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35181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Z/T23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贸企业industryandtradeenterprise

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的企业。

3.2

双重预防机制doublepreventionmechanism

为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所开展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

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方式。

3.3

安全风险safetyrisk

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4

风险单元riskunit

将安全风险分析对象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便于识别的单元。

1

DB3202/T1047—2023

3.5

风险点riskpoint

风险单元中存在风险的所处位置(场所、部位、环节)、设备设施以及作业活动。

3.6

固有风险inherentrisk

在不考虑危险物质、能量的限制管控措施时,风险点具有的固有危险性而直接判定的风险。

3.7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safetyriskclassificationmanagement

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其严重程度,明确风险控

制的优先顺序和控制措施。

3.8

事故隐患hiddendangerofaccident

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

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3.9

隐患排查治理hiddendangertroubleshootingandtreatment

企业组织管理、技术、岗位操作等相关人员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

产管理制度,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本企业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消除或控制。

4总则

4.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坚持全员参与、质效优先、全面覆盖的原则。

4.2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程序(见附录A)主要包括成立领导机构、编制工作方案、开展全员培训、完

善管理制度、划分风险单元、辨识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安全风险、制定管控措施、实施分级管控、明确

隐患排查任务、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和持续改进提升等。

4.3企业应构建常态化的运行机制,机制包括:科学完善的工作推进、全面覆盖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责任明确的隐患排查治理、线上线下融合的信息化、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

5工作机制构建

5.1成立领导机构

企业应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领导机构,组长应为主要负责人,成员应包括分管负责人

及各部门(车间)负责人、技术骨干,并明确各自职责。

5.2编制工作方案

5.2.1企业应制定全员参与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实施步骤、责

任主体、完成时限和经费预算等。

5.2.2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工作方案,企业每年至少应组织一次适宜性评审,适时修订并完善。

2

DB3202/T1047—2023

5.2.3工作方案应做到责任层层分解,过程全员参与。

5.3开展全员培训

5.3.1企业应将双重预防机制内容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并实施。开展全员(含相关方)培训,明确

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和考核方式等。

5.3.2培训内容应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标准、工作程序

和方法等。记录应纳入培训教育档案。

5.3.3考核内容应包括全员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意识和管控能力,本岗位安全风险基本情况、安全风险

管控措施,隐患排查方式和治理措施等。

5.4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运行工作方案,在现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修订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培训教育、相关方管理、考核奖惩、经费保障和文档管理等相关管

理制度。

6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6.1划分风险单元

6.1.1企业宜按照生产经营的各阶段、场所位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

结合来划分风险单元。

6.1.2风险单元划分时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6.1.3作业活动的风险单元划分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6.2辨识安全风险

6.2.1企业应组织管理、技术、岗位操作等相关人员,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

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辨识。对以下方面重点进行风险辨识:

a)生产工艺流程;

b)设备设施及其安全防护;

c)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

d)有限(受限)空间以及有限(受限)空间作业;

e)爆破、吊装、危险场所动火作业、大型检维修等危险作业;

f)其他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点。

6.2.2企业安全风险辨识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并覆盖地

上和地下以及相关方占用场所或区域。

6.2.3企业应依据GB/T6441和GB/T13861等要求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工作。

6.2.4企业可参照《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和安全风险辨识结果编

制安全风险辨识清单(示例见附录B)。安全风险辨识清单应包括风险单元、风险点、风险名称、危险

有害因素或代码、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内容。

6.3分析评估安全风险

6.3.1企业应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确定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事故发

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估级别。

3

DB3202/T1047—2023

6.3.2企业可采用但不限于以下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

b)风险矩阵法;

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d)危险度评价法;

e)风险程度分析法;

f)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

6.3.3企业应确定固有风险的等级,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6.3.4企业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判定为较大风险:

a)《江苏省工业企业较大以上安全生产风险目录》所列的;

b)《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附件所列的作业;

c)爆破、吊装、危险场所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近高压输电线路作业、建构筑物拆除和大

型检修等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其他危险作业;

d)具有火灾爆炸或中毒等危险的场所且作业人数3人(含)以上、10人以下的;

e)除以上条款,经过评估属于的。

6.3.5企业涉及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a)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b)涉及如下特种设备:

1)锅炉: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热水锅

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

2)压力容器: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易燃介质,最高工作

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

3)压力管道: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工业管道(输送按

GBZ/T230判定后,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

的管道;输送按GBZ/T230判定为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016中规定的火灾危

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

的管道;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

温度≥400℃的管道);

c)具有火灾爆炸或中毒等危险的场所且作业人数10人(含)以上的;

d)属于重大隐患未整改的;

e)除以上条款,经过评估属于的。

6.4制定管控措施

6.4.1企业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应当根据安全风险的特点以及6.4.2条规定的原则和6.4.3条规定

的类别制定管控措施。

6.4.2企业在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可行性;

b)安全性;

c)可靠性;

d)重点突出人的因素。

6.4.3风险管控措施类别包括:

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4

DB3202/T1047—2023

c)培训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

e)应急处置措施。

6.4.4较大风险管控措施应至少包括:

a)隔离安全风险源;

b)采取技术手段;

c)实施个体防护;

d)设置监控预警设备。

6.4.5重大风险管控措施除应满足6.4.4外还应包括:

a)形成安全监测监控预警体系;

b)分管负责人及以上管理权限人员应对重大风险点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c)在重大风险点醒目位置设置“重大风险点”警示标识。

6.4.6企业在实施风险管控措施前,领导机构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a)措施的可行性;

b)措施的有效性;

c)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6.4.7企业应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更新管控措施。

6.5实施分级管控

6.5.1企业应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实施分级管控,并进行相应的公告公示。

6.5.2企业应根据安全风险等级,明确对应的企业(厂)、车间(部门)、班组和岗位人员分级管控

的范围和责任,将责任分解到各层级岗位。

6.5.3企业应在安全风险评估和制定管控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示例见附录C)。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应列明风险单元、风险点、风险名称、危险有害因素或代码、可能导致的事故类

型及其后果、风险等级、主要管控措施、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6.5.4企业应对安全风险进行公告,一般实行企业(厂)级、车间(部门)级、班组级公告,内容应

及时更新和建档。

6.5.5企业应通过公告栏(示例见附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