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583-2022 630/430MPa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DB21/T 3583-2022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5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5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80.40
CCSP25
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
DB21/T3583-2022
JXXXXX-20XX
630/430MPa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
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630/430MPa
heat-treatmenthigh-strengthribbedbarinconcrete
structures
2022-05-30发布2022-06-30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前言
本规程是根据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的《关于印发2020年度辽宁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辽住建科[2020]13号)的要求,由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天舜金属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
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和深入试验分析,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认真总
结经验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共8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基
本规定;4材料;5结构分析及极限状态计算;6构造规定;7抗震设计;8施
工要求及质量检查;附录A。
本规程由辽宁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
责任公司和江苏天舜金属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执
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均可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
复并认真处理(归口管理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讯地址:沈阳市和
平区太原街2号,邮编110001,联系电话:024-23447652;标准起草单位:辽
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
88号,邮编110005,联系电话:024-23390786)。
本规程主编单位: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天舜金属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东南大学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弘云(北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建筑行业指导服务中心
东北金城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营口市城乡建设与公用事业中心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方测盟科技有限公司
开原市建设工程质量服务中心
江苏森林建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程起草人:由世岐冯健姚圣法蔡向荣李庆刚陈勇
白阳卢伟然曾涛鞠栋岳刘新强杜延海
刘振辉张旭朱榆姜伯宵张洋刘智弘
徐向军刘吉林朱峰李冀铭
主要审查人:刘明李爱国王德顺于永彬张春良颜万军
贾玉新
引言
本规程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本规程可能涉及以下相关专利的使用:
12.1.1条、附录A与《一种630MPa级高强热轧钢筋及其生产工艺》(ZL
201310444163.4)相关专利的使用;
23.0.4条、4.1.1条、6.4.1条、附录A与《一种630MPa级以上高强钢
筋及其钢筋混凝土应用方法》(ZL201310593620.6)相关专利的使用;
34.2.4条、4.2.5条、5.0.3条、5.0.6条、6.2.3条与《一种高强钢
筋混凝土梁》(ZL201320225937.X)、《一种应用于建筑的配置加强筋梁构
件》(ZL201921954485.2)二个相关专利的使用;
46.3.1条、6.3.9-3条、6.3.9-4条与《适用于钢筋的连接装置及其与
钢筋的组合》(ZL201821964705.5)、《适用于混凝土钢筋的滚丝装置》(ZL
201921698068.6)、《混凝土钢筋的滚丝轮》(ZL201921698121.2)、钢
筋滚丝轮》(ZL201921697065.0)、《《滚丝轮》(ZL201921698106.8)
五个相关专利的使用。
本规程的发布机构对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规程的发布机构承诺,他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
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
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姚圣法
地址:江苏省扬中市二桥工业园区江苏天舜金属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请注意,除以上专利外,本规程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其他专利。本规程的发
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知识产权的责任。
目次
1总则.............................................................1
2术语、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2
3基本规定.........................................................6
4材料............................................................8
4.1混凝土.......................................................8
4.2钢筋.........................................................8
5结构分析及极限状态计算..........................................10
6构造规定........................................................15
6.1混凝土保护层................................................15
6.2钢筋的锚固..................................................15
6.3钢筋的连接..................................................17
6.4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20
7抗震设计........................................................22
7.1一般规定....................................................22
7.2材料.......................................................22
8施工要求及质量检查.............................................23
8.1施工要求....................................................23
8.2质量检查....................................................23
附录A混凝土结构用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25
本规程用词说明.....................................................32
引用标准名录.......................................................33
条文说明........................................................34
目次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2
2.1Terms.................................................................................................................2
2.2Symbols.............................................................................................................2
3GeneralRequirements..............................................................................................6
4Materials..................................................................................................................8
4.1Concrete............................................................................................................8
4.2SteelReinforcement..........................................................................................8
5StructuralAnalysisandUltimateLimitStatesDesign..........................................10
6DetailingRequirements.........................................................................................15
6.1ConcreteCover...............................................................................................15
6.2AnchorageofSteelReinforcement.................................................................15
6.3SplicesofReinforcement................................................................................17
6.4MinimumRatioofReinforcementforFlexualandAxialLoadingMembers20
7SeismicDesign.......................................................................................................22
7.1GeneralRequirements.....................................................................................22
7.2Materials..........................................................................................................22
8ConstructionRequirementsandQualityInspection..............................................23
8.1ConstructionRequirements..........................................................................23
8.2QualityInspection...........................................................................................23
AppendixAheat-treatmenthigh-strengthribbedbarsforconcretestructures.......25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32
ListofQuotedStandards.............................................................................................33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4
1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家环保节能的技术经济政策,在混凝土结构中推广应用热处
理带肋高强钢筋,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配置630/430MPa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房屋和
一般构筑物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本规程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特种混凝
土结构以及需作疲劳验算构件的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1.0.3本规程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GB55008-202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范》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原则制定。
1.0.4对采用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
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heat-treatmenthigh-strengthribbedbar
通过优化合金成分,采用控轧控温工艺生产的带肋高强钢筋,其金相组织主
要是铁素体加珠光体。
2.1.2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混凝土结构heat-treatedhigh-strengthribbed
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
以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作为(主要或部分)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2.1.3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牌号thetypesofheat-treatedhigh-strength
ribbedrebar
由钢筋品种的英文字母的字头及其屈服强度标准值(特征值)组成,用以标
志热处理、热轧带肋钢筋品牌的符号。
2.2符号
2.2.1材料性能
T43/E/G——强度级别为430MPa的热处理带肋钢筋;
T63/E/G——强度级别为630MPa的热处理带肋钢筋;
T43E/E/G——强度级别为430MPa且有较高抗震性能的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
T63E/E/G——强度级别为630MPa且有较高抗震性能的热处理带肋高强钢筋;
——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fyk
——钢筋的极限强度标准值;
fstk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y
——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
——钢筋在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也称均匀伸长率;
gt
——钢筋的弹性模量;
Es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ck
2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t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c
2.2.2作用和作用效应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q
M——弯矩设计值;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轴向力值;
N——轴力设计值;
——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拉钢筋应力;
——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
max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lim
——非均匀受压时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
cu
2.2.3几何参数
b——截面宽度;
h——截面高度;
bf——受拉翼缘的宽度;
hf——受拉翼缘的高度;
bf——受压区翼缘的宽度;
hf——受压区翼缘的高度;
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受压构件的计算长度;
3
——纵向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
lab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la
ll——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
——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As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
Ate
x——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界限受压区高度;
xb
——截面有效高度;
h0
——构件截面的临界高度;
hcr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取;
bxb/h0
d——钢筋的公称直径;
——受拉区纵向钢筋的等效直径;
deq
B——受弯构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
——按准永久组合计算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cs
'——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边缘的距离;
as
——荷载准永久组合下的初始偏心距;
——轴向压力作用点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轴向拉力作用点至受压区或受拉较小边纵向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z——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
——截面重心至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4
ni——受拉区第i种纵向钢筋的根数。
2.2.4计算系数及其他
——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a
——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
aE
——纵向受拉钢筋抗震搭接长度修正系数;
1
——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
——构件按全截面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
s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te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min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cr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E
——纵向钢筋的相对粘结特性系数;
——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系数;
f——受拉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
——受压翼缘截面面积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f
——使用阶段的轴向压力偏心距增大系数。
5
3基本规定
3.0.1采用T63/E/G及T43/E/G钢筋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内容、设计原则、结构
上的作用和作用效应分析、设计方法、结构方案、构造规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耐久性设计、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等除本规程明
确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
定。
3.0.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
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3.0.2规定的挠度限值。
表3.0.2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构件类型挠度限值
当l0<7m时l0/200(l0/250)
屋盖、楼盖及楼梯构件当7m≤l0≤9m时l0/250(l0/300)
当l0>9m时l0/300(l0/400)
注:1表中l0为构件的计算跨度;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0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
用;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
值;
4构件制作时的起拱值,不宜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计算挠度值。
3.0.3结构构件正截面的受力裂缝控制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中三级裂缝控制的规定。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按荷载的准
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计算最大裂缝宽度。
3.0.4结构构件应根据结构暴露的环境类别选用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构件的最大
裂缝宽度不应超过表3.0.4规定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
表3.0.4结构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lim
环境类别lim
一0.3(0.4)
二a、二b0.2
三a、三b0.2
注:1环境类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3.5.2的规定划分。
6
2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
括号内的数值。对一类环境下的框架梁、次梁的支座,如果楼板面及屋面有覆盖层防止在上
部纵向钢筋表面产生结露或水膜,该部位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0mm;对钢筋混
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0mm;
4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5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6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3.0.5对舒适度有要求的楼盖结构,应进行竖向自振频率验算,其限值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7
4材料
4.1混凝土
4.1.1配置T63/E/G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配置T43/E/G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4.1.2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设计的人防地下室结构,混凝
土强度设计值应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的规定取值。
4.2钢筋
4.2.1T63/E/G及T43/E/G钢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1的规定。
4.2.2T63/E/G及T43/E/G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4.2.3T63/E/G及T43/E/G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极限强度标准值、弹性模量
和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表4.2.3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极限强度标准值、弹性模量和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限值
最大力下的
公称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
总伸长率
直径标准值
牌号符号fyk标准值fstkEs
dgt
(N/mm2)(N/mm2)(N/mm2)
(mm)(%)
T43/E/G≥7.5
6~50430560
T43E/E/G≥9.0
2.0×105
T63/E/G≥7.5
6~32630790
T63E/E/G≥9.0
'
4.2.4T63/E/G及T43/E/G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抗压强度设计值fy应按表
4.2.4采用。当构件中配有不同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度设计
值。
表4.2.4钢筋的强度设计值(N/mm2)
抗拉强度设计值抗压强度设计值'
牌号fyfy
T43/E/G、T43E/E/G390390
T63/E/G、T63E/E/G545545
横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v应按表中fy的数值采用;但用作受剪、受扭、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时,其数值应取360N/mm2。对轴心受压构件,当采用T63/E/G
'2
钢筋时,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y应取400N/mm。
8
4.2.5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设计的人防地下室结构,
T43/E/G钢筋和T63/E/G钢筋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设计值可按本规程表4.2.4
规定的强度设计值分别乘以钢筋强度综合调整系数1.2和1.1后取用。
4.2.6结构抗倒塌设计中的受力钢筋强度可按本规程表4.2.3中的钢筋极限强度
标准值fstk取用。
4.2.7当进行纵向钢筋代换时,除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构件承载力、裂缝宽度验算、
抗震规定外,尚应满足最小配筋率、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钢筋锚固长度、接
头面积百分率及搭接长度等构造要求。
9
5结构分析及极限状态计算
5.0.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分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
5.0.2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静力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及抗震设防要求的承载
力计算,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0.3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符合下列
要求:
1配置T63/E/G及T43/E/G钢筋的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可采用塑
性内力重分布方法。
重力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中的现浇梁以及双向板等,经弹
性分析求得内力后,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适当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
2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分析方法设计的结构和构件,钢筋应符合本规程
4.2.3条的要求,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且采用有效的构造措施。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三a、三b类环
境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
3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端支座或节点边缘截面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
于20%;弯矩调整后的梁端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超过0.35,且不宜小于0.10。
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
5.0.4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
的效应计算,最大裂缝宽度应符合下式规定:
maxlim(5.0.4)
式中:max——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计算的最大裂缝宽度,
按本规程5.0.5条计算;
lim——最大裂缝宽度限值,按本规程第3.0.4条采用。
5.0.5在矩形、T形、倒T形和I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受拉、受弯和偏心受压构
件中,按荷载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可按下列公式计
算:
10
推荐标准
- SHS 06009-2004 接地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维护检修规程 2004-06-21
- SY/T 5665-1995 钻井液用页岩抑制剂改性沥青FT341,FT342 1995-05-09
- QJ 2244-1992 地地战略导弹地面电子电气设备通用规范 1992-02-08
- SJ/T 11008-1996 电子元器件详细规范 半导体电视集成电路CD11235CP行、场扫描电路 1996-11-20
- HB 1-218-1983 螺栓、螺钉和螺桩技术条件 1984-05-31
- HB 3874-1986 切制内螺纹工艺底孔直径及偏差 1986-10-25
- JB/T 3904-2006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 金属型、砂型铸造铝合金铸件通用技术条件 2006-12-31
- YD/T 1154-2001 单波道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2001-09-01
- EJ/T 629-2001 压水堆燃料组件机械设计和评价 2001-11-15
- GB 13458-2013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13-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