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310-2019 火灾烟气致死毒性的评估
GB/T 38310-2019 Estimation of the lethal toxic potency of fire effluents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在受控的试验条件下,对材料、制品及组件燃烧产生的火灾烟气急性毒性致死效应的评估,不适用于暴露后长期的慢性毒性评估。
发布历史
-
2019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
- 起草人:
- 刘军军、甘子琼、何瑾、张羽、刘玉波、王祝坤、马锐、吴丹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220.01
C8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GBT383102019
火灾烟气致死毒性的评估
Estimationofthelethaltoxicotencoffireeffluents
py
(:,)
ISO133442015MOD
2019-12-10发布2020-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383102019
目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原理………………………2
4.1概述…………………2
4.2FED的计算…………………………2
5试验模型及烟气组分分析………………2
5.1火灾试验模型………………………2
5.2烟气组分分析………………………3
6试样要求…………………3
7试验装置及烟气组分分析的校准………………………3
8试验方法…………………3
8.1概述…………………3
8.2试验准备……………3
8.3试验程序……………3
9计算………………………4
9.1概述…………………4
9.2LFED的计算…………………………4
9.3LFED应用及所需输入参数要求……………………5
9.4LC预测值的计算…………………5
50
10评估报告…………………5
11精度和偏差………………6
():…………
附录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章条编号与的章条编号对照
AISO1334420157
():…………
附录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与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BISO13344201510
()……………
附录规范性附录用于验证预测值的生物鉴定法
CLC11
50
C.1概述…………………11
C.2验证试验要求………………………11
C.3验证方法……………11
C.4验证报告……………13
参考文献……………………14
/—
GBT38310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33442015火灾烟气致死毒性的评估并结合了我国最新
。:。
相关研究成果附录中列出了本标准与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AISO133442015
:,
本标准与ISO133442015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
(),。
置的垂直单线进行了标示附录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B
,::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对ISO133442015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
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参考文献重新起草了参考文献
———()(),
增加了附录资料性附录和附录资料性附录给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国际标准章条
AB
,。
编号的对照和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说明将国际标准的附录变为本标准的附录
AC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
(/)。
本标准由全国消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3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云南
省消防救援总队。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军军甘子琼何瑾张羽刘玉波王祝坤马锐吴丹
Ⅰ
/—
GBT383102019
引言
,、
本标准建立一种火灾烟气毒性致死效应的标准评估方法可用于对材料制品及组件热解或燃烧时
,。
所产生烟气的毒性进行评估适用于消防安全评估工作中的相关计算
:、、、。
火灾烟气对人员的威胁主要分为几种死亡失去自主逃生的能力降低逃生能力长期生理影响
、,
火灾烟气毒性对人员的影响与人员的位置烟气的浓度及暴露时间有关可以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火灾烟
气毒性与烟气浓度和人员暴露时间的函数关系。
(),
本标准通过毒性组分浓度的测试结果计算有效剂量分数FED和半数致死浓度LC预测值用于
50
。()、()、()、
评估火灾烟气毒性致死效应根据对燃烧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氧气O2氰
()、()、()、()、()、()、
化氢HCN氯化氢HCl溴化氢HBr氟化氢HF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丙烯醛
()(),。
CHO和甲醛CHO等毒性组分浓度值进行计算可获得火灾烟气毒性致死效应的相关参数当
342
,。
采用FED参数评估毒性致死效应时需注明参与计算的毒性组分
Ⅱ
/—
GBT383102019
火灾烟气致死毒性的评估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火灾烟气致死毒性的评估方法包括原理试验装置试验方法计算及评估报告等
,、
本标准适用于在受控的试验条件下对材料制品及组件燃烧产生的火灾烟气急性毒性致死效应的
,。
评估不适用于暴露后长期的慢性毒性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
消防词汇第部分通用术语
GBT5907.120141
/—火灾烟气流毒性组分测试分析火灾烟气中气体组分的指南
GBT383092019FTIR
(:,)
ISO197022015MOD
火灾烟气的取样和分析方法()
ISO19701Methodsforsamlinandanalsisoffireeffluents
pgy
火灾对人的威胁评价指南()
ISO19706Guidelinesforassessinthefirethreattoeole
gpp
3术语和定义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GBT5907.12014
3.1
碳氧血红蛋白的饱和度carboxhaemolobinsaturation
yg
人体吸入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
3.2
时间浓度曲线
-concentration-timecurve
烟气组分浓度以时间为变量的函数曲线。
3.3
暴露剂量exosuredose
p
,。
暴露时间与测得的烟气组分浓度的乘积可通过对时间浓度曲线上的面积进行积分计算
-
3.4
有效暴露剂量effectiveexosuredose
p
产生一定毒性效应所需的特定暴露剂量。
3.5
有效剂量分数;
fractionaleffectivedoseFED
烟气中毒性组分的暴露剂量与有效暴露剂量之比。
:、。
注1FED从概念上反映了烟气中毒性组分导致的丧失逃生能力致死等后果
:。
注基于丧失逃生能力的定义为
2FEDI
FED
3.6
致死性有效剂量分数lethalfractionaleffectivedose
LFED
1
/—
GBT383102019
导致死亡的有效剂量分数。
3.7
半数致死浓度lethalconcentration50
LC
50
在一定暴露期和后观察期内导致50%暴露动物死亡的毒性组分浓度。
3.8
质量损失浓度masslossconcentration
,。
燃烧过程中单位空间消耗的试样质量
:(/)。
注单位为毫克每升mL
g
3.9
半数致死浓度预测值(预测值)
LCredictedLC
50p50
,。
FED=1时根据试样燃烧产生的烟气组分浓度计算得到的LC
50
4原理
4.1概述
,,
本方法是在特定的燃烧试验状态下对试样燃烧产生的主要烟气毒性组分进行30min监测由此
。,
得到各毒性组分的时间浓度曲线结合产烟材料浓度或质量损失浓度预测试样的半数致死
-30min
浓度()。预测值可采用附录给出的生物鉴定法验证其准确性。
LCLCC
5050
4.2FED的计算
、,
材料制品及组件火灾烟气的毒性是根据燃烧产物中毒性组分的浓度与有效暴露剂量进行计算确
,()。,():
定用有效剂量分数FED来表征毒性组分的综合毒性为各组分毒性之和见式1
t
nCi
……()
FED=∑dt1
()
∫·
i1Cti
=
0
式中:
———,(/);
毒性组分的浓度单位为微升每升
CiLL
iμ
(·)———,·[(/)·],
浓度与暴露时间的乘积单位为微升每升分指毒性组分的有效
CtiμLLmini
暴露剂量。
,,
如设定暴露时间均为30min且采用LC作为有效暴露剂量时则FED可简化为暴露时间内毒性
50
组分的平均浓度与其值的比值。
iLC
50
5试验模型及烟气组分分析
5.1火灾试验模型
。:
5.1.1选定的火灾试验模型应能反映ISO19706中描述的火灾特定阶段及场景火灾试验模型包括
———,;
大尺寸火灾试验模型例如墙角火试验
———,();
中尺寸火灾试验模型例如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SBI试验
———,。
小尺寸火灾试验模型例如管式炉材料产烟毒性评价试验
,。
5.1.2整个火灾试验模型及相应的动物暴露染毒系统应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确保实验人员安全
,/—
5.1.3火灾试验模型应具有可重复性不同实验室根据GBT383092019测量得出的烟气组分浓度
应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2
/—
GBT383102019
5.2烟气组分分析
烟气组分中、和的测定应采用连续取样方式进行。
5.2.1COCOO
22
5.2.2烟气组分分析仪测量范围需满足以下要求:
)(//);
aCO0%~1%0LL~10000LL
μμ
)(//);
bCO0%~10%0LL~100000LL
2μμ
)(//)。
cO0%~21%0LL~210000LL
2μμ
(、、、、、、)
5.2.3其他气体如HCNHClHBrNOSOCHOCHO和其他化学物质也可按照
22342
/—和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分析。
GBT383092019ISO19701
6试样要求
,,,()
试验前应根据所采用的火灾试验模型和试样的最终用途对试样进行制备并在室温23±3℃和
相对湿度()条件下对试样进行以上的养护。
50±10%24h
7试验装置及烟气组分分析的校准
7.1试验装置校准应根据火灾试验模型要求的操作方法来进行。
7.2烟气组分分析仪器的校准应在每一个试验开始时进行。
、“”。
和等烟气组分分析前的校准应以作为背景调零校准气体浓度应接近但小于
7.3OCOCON
222
。,,。
烟气组分分析仪的最大量程同时对于所有的校准应确保校准气和样气的流速和压力相同对于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14114-1993 半导体集成电路电压/频率和频率/电压转换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 1993-01-21
- GB/T 14111-1993 闸流管与充气整流管空白详细规范(可供认证用) 1993-01-21
- GB/T 14107-1993 消防基本术语 第二部分 1993-01-20
- GB/T 14115-1993 半导体集成电路采样/保持放大器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 1993-01-21
- GB/T 14117-1993 彩色液晶显示器件空白详细规范 (可供认证用) 1993-01-21
- GB/T 14112-1993 半导体集成电路 塑料双列封装冲制型引线框架规范 1993-01-21
- GB/T 14108-1993 船用A级磁罗经通用技术条件 1993-01-21
- GB/T 14109-1993 电视、调频广播场强测量方法 1993-01-21
- GB/T 14110-1993 闸流管与充气整流管总规范(可供认证用) 1993-01-21
- GB/T 14113-1993 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术语 199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