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724-2024 草莓生产中微生物菌剂(肥)应用技术规程
DB32/T 4724-2024 Microbi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strawberry produc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CCSB22
!7,
DB32/T4724—2024
草莓生产中微生物菌剂(肥)应用
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theuseofmicrobialinoculantsandmicrobial
fertilizersinstrawberryproduction
2024-04-03发布2024-05-03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DB32/T4724—2024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产品要求……………………2
5环境要求……………………2
6使用方法……………………3
7记录…………………………4
附录A(资料性)种苗繁育环节中微生物菌剂(肥)使用方法………………5
附录B(资料性)果实生产环节中微生物菌剂(肥)应用方法………………7
参考文献…………………………9
Ⅰ
DB32/T472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江苏省园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测
试中心、南京金色庄园农产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洁雪、王晓琳、乔玉山、吉沐祥、吴灵敏、吴中平、姚淑伟、杨日盛、李德富、杨晶星、
闫晓阳、徐炜枫、刁春友。
Ⅲ
DB32/T4724—2024
草莓生产中微生物菌剂(肥)应用
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莓生产中应用微生物菌剂(肥)的产品要求、环境要求和使用方法。
注:包括通用使用要求以及在种苗繁育和果实生产两个环节的使用操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草莓绿色生产中微生物菌剂(肥)的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525有机肥料
NY609有机物料腐熟剂
NY/T798复合微生物肥料
NY884生物有机肥
NY/T1535肥料合理使用准则微生物肥料
NY/T3618生物炭基有机肥料
DB32/T3426草莓连作土壤管理技术规程
DB32/T4133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用微生物菌剂microbialinoculantsinagriculture
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增殖,经浓缩、稀释或载体吸附而成的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活菌
制剂。
注: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机理分为根瘤菌菌剂、光合细菌菌剂、菌根菌菌剂、溶磷菌菌剂、硅酸盐菌剂、固氮
菌菌剂、植物促生菌剂、提高作物抗逆性菌剂、土壤修复菌剂和有机物料腐熟剂等;按剂型分为液体、粉剂、颗
粒等。
[来源:GB20287—2006,3.1和GB/T41727,3.1,有修改]
3.2
生物有机肥microbialorganicfertilizers
特定功能微生物与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如动植物残体(主要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
复合制成的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的肥料。
1
DB32/T4724—2024
注:按剂型分为粉剂和颗粒。
[来源:NY884—2012,3.1,有修改]
3.3
复合微生物肥compoundmicrobialfertilizers
特定功能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
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注:按剂型分为液体、粉剂、颗粒等。
[来源:GB/T41727—2022,3.1,有修改]
3.4
有机物料organicmaterials
农作物秸秆、谷物颖壳等未腐熟的有机废物、油料作物种子榨油后产生的残渣(籽粕)、种植食用菌产
生的菇渣以及专门种植的农作物或绿肥的青苗等植物本体,不包括畜禽粪便、养殖废水、动物残体以及人
粪尿等有机废物。
[来源:DB32/T4309—2022,3.2,有修改]
4产品要求
4.1产品选择
依据腐熟有机物料,提高土壤养分供应能力,改善土壤物化生性质,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
等使用目的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农用微生物菌剂应选择符合GB20287规定的,复合微生物
肥料应选择符合NY/T798规定的,生物有机肥应选择符合NY884规定的,有机物料腐熟剂应选择符
合NY609规定的。配合使用的有机肥应选择符合NY525规定的,生物炭基有机肥料应选择符合
NY/T3618规定的,其他类产品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
4.2产品贮存
应符合NY/T1535的规定,在阴凉、避光、干燥、通风的条件下存放;不应露天堆放。
5环境要求
5.1温度
土壤或根部使用,适宜土壤温度为15℃~30℃,不应低于5℃或高于35℃,耐高温闷棚菌除外。喷
雾时,适宜空气温度为25℃~30℃。
5.2湿度
土壤或根部使用,土壤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土壤含水量30%~45%。叶面喷施12h内遇暴雨冲刷应
再次喷施。
5.3土壤pH
适宜pH为5.5~6.5,pH不适宜的应先行土壤改良。
5.4土壤含盐量
土壤含盐量超过0.05%时,应先行土壤改良。
2
DB32/T4724—2024
5.5避免强光
在喷施前注意天气情况,避免强光和喷施后长时间暴晒,选择阴天或临近下雨前喷施效果最佳,以傍
晚喷施为宜。垄面撒施后应覆盖地膜,穴施或深翻施入应达土层10cm~20cm处。
6使用方法
6.1通用使用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与对目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的农药共用;避免与过酸、过碱、过盐的肥料共用;土
施时配施有机物料或有机肥;叶面喷施时配施氨基酸、黄腐酸等有机肥料;条施时施于定植穴位置且与周
边土壤翻拌均匀;垄面撒施时则应尽量集中于根周范围;喷雾或浇根时应整株喷到并保证植株根颈部充
分接触;叶面喷施应均匀;微生物肥料应于需肥高峰期前5d~10d施用,具有促生抗逆作用的微生物菌
剂应于病害发生前施用,并连续施用3次,间隔1周。种苗繁育环节和果实生产环节中微生物菌剂(肥)
的选择及示例使用方法分别见附录A和附录B。
6.2种苗繁育环节
6.2.1母苗定植前
土壤或基质处理:露天地栽育苗田起垄后,将生物有机肥和农用微生物菌剂,或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
肥,地力偏差的可配施生物炭基有机肥料以及适量大量元素缓释肥,混合均匀后条施于垄面待定植位置,
用开沟机翻拌均匀,翻拌深度达20cm,浇水保湿,待定植母苗。基质育苗的将减量50%的微生物菌剂
(肥)与基质混合均匀,浇水保湿,待定植母苗。
母苗处理:选用具有促生抗逆作用的农用微生物菌剂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母苗进行蘸根处理,即将
母苗根系全部浸入药液浸蘸10min~15min,遮阴处阴干10min~20min后定植。
6.2.2繁苗前期
繁苗前期与匍匐茎子苗抽生期,将农用微生物菌剂或复合微生物肥与腐殖酸或海藻素等混配施用,
与水溶性三元复合肥轮用,滴灌或浇根,10d~15d一次,共2次~3次。
6.2.3繁苗中期
农用微生物菌剂或复合微生物肥与适量三元水溶肥配施滴灌。宜用农用微生物菌剂和植物免疫诱
抗产品等,灌根或喷雾。
6.2.4繁苗后期
农用微生物菌剂或复合微生物肥与磷酸二氢钾等叶面喷雾。宜用具有促生抗逆作用的农用微生物
菌剂和植物免疫诱抗产品剂,配合有内吸渗透作用且对微生物菌剂无灭杀作用的低毒农药喷雾并淋根,
农药应在NY/T393规定的范围内选择。
6.3果实生产环节
6.3.1土壤或基质消毒处理
7月—8月,土壤中施入米糠/麦麸200kg/亩~300kg/亩(1亩≈667m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26827-2011 波片相位延迟测量装置的校准方法 2011-07-29
- GB/T 26828-2011 多光谱减反射膜规范 2011-07-29
- GB/T 26829-2011 脉冲激光测距仪 测距参数的室内测试方法 2011-07-29
- GB/T 26825-2011 FJ抗静电防腐胶 2011-07-29
- GB/T 26826-2011 碳纳米管直径的测量方法 2011-07-29
- GB/T 26820-2011 物流服务分类与编码 2011-07-29
- GB/T 26824-2011 纳米氧化铝 2011-07-29
- GB/T 26823-2011 基于信用原则控制检出质量的零接收数 计数抽样检验系统 2011-07-29
- GB/T 26819-2011 信用主体标识规范 2011-07-29
- GB/T 26821-201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与设计要求 201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