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739-2024 公路堰筑隧道设计规范

DB32/T 4739-2024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embankment tunnel construction

江苏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2/T 4739-2024
标准类型
江苏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4-03
实施日期
2024-05-03
发布单位/组织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140

CCSP55

!7,



DB32/T4739—2024

公路堰筑隧道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fordesignofroadcofferdamtunnels

2024-04-03发布2024-05-03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DB32/T4739—2024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总体设计……………………2

5.1一般规定………………2

5.2隧道位置选择…………………………2

5.3隧道线形设计…………………………2

5.4隧道横断面设计………………………3

5.5横通道设计……………3

5.6设备用房………………3

6结构与防水…………………3

6.1一般规定………………3

6.2结构计算………………4

6.3结构抗浮设计…………………………4

6.4结构构造………………5

6.5防水与耐久性设计……………………5

7围堰工程……………………7

7.1一般规定………………7

7.2围堰选型与布置………………………8

7.3土围堰设计……………10

7.4钢围堰设计……………10

7.5堰基处理………………11

7.6围堰拆除………………11

8基坑工程……………………11

8.1一般规定………………11

8.2支护选型与布置………………………12

8.3地下水控制……………12

8.4基坑开挖与回填………………………12

9地基与基础…………………13

9.1一般规定………………13

DB32/T4739—2024

9.2地基计算………………13

9.3地基处理………………13

9.4桩基础…………………14

10运营维护设施……………14

10.1一般规定……………14

10.2通风设施……………14

10.3照明设施……………15

10.4监控设施……………15

10.5应急通信设施………………………15

10.6火灾检测与报警设施………………16

10.7排水设施……………16

10.8消防给水设施………………………16

10.9供配电设施…………………………17

10.10接地设施……………17

参考文献………………………18

DB32/T473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蒋振雄、姚宇、方忠强、缪玉玲、夏文俊、刘毅、张德民、孙颖、周欣、王昊平、岳犇、

黄飞、张宇、赵硕、温亚楠、仇楠、凌欢语。

DB32/T4739—2024

公路堰筑隧道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堰筑隧道设计的总体设计、结构与防水、围堰工程、基坑工程、地基与基础、运营维

护设施等相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新建公路堰筑隧道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T51295钢围堰工程技术标准

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

GB/T51336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标准

GB5500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

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TG2120公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JTG2232公路隧道抗震设计规范

JTG/T331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JTGD70/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二册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22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堰筑隧道cofferdamtunnel

设置临时或永久挡水围堰,在围堰内采用明挖法修建的隧道。

3.2

围堰分期periodizationofcofferdam

为满足水力流通、行洪或航道通行要求设定的围堰施工时段。

3.3

首仓围堰thefirstcofferdamstage

与水域堤防连接的围堰仓段。

1

DB32/T4739—2024

3.4

二次围堰thesecondaryperpendicularcofferdam

水中翻交施工时,设置于已建结构上方及两侧的围堰。

3.5

回水backwater

结构回填后、围堰拆除前,有序恢复水面的过程。

4基本规定

4.1应考虑航道、水文、堤防等建设条件,对隧址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总体线形应满足安全、舒适的要求。

4.2隧道主体结构应按永久构筑物设计,满足强度、变形、稳定性、耐久性、耐火、防洪、抗浮、防水及抗震

等要求。

4.3防排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堵排截相结合”的原则,采用“以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根本、以接缝防

水为重点、辅以柔性外包防水层”的综合防水体系。

4.4围堰工程应遵循安全可靠、就地取材、便于施工及拆除的设计原则,具有抵抗风、浪、流和潮汐等功

能,并满足通航、行洪等要求。

4.5基坑工程应保障隧道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并为主体结构施工预留足够空间。

4.6地基与基础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并满足设计工作年限内主体结构变形控制的要求。

4.7应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等设置完善的通风、照明、消防、排水、供电及监控等运营管理设施,并进行

完善的防灾、逃生及救援设计。

5总体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应根据建设条件、路网规划、公路等级、交通功能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堰筑隧道位置、平

纵线形指标、接线衔接方式和横断面布置等。

5.1.2总体设计应满足通风、消防、照明、监控、防洪(涝)、安全疏散、环保、节能等要求。

5.1.3隧道风井、地面疏散口、敞开段、洞口等开孔下缘标高应至少高出100年一遇洪水位0.5m以上,

并按300年一遇洪水位校核。无法满足时,应设置防淹设施。

5.2隧道位置选择

5.2.1隧道位置应根据规划、接线、防洪、航运、耕地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综合确定,并宜满足下列

要求:

a)避开锚地、码头、文物、水源保护地等;

b)设置在地形平坦、岸线平缓、流速较小的水域,当无法避开穿越深槽、岸线陡变、急弯河道及流速

较大的水域时,应采取切实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

c)选择抗震有利地段,无法满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5.2.2洞口距岸堤坡脚宜大于50m。

5.3隧道线形设计

5.3.1隧道总体线形应满足安全、舒适、顺畅、快捷的要求,综合考虑路线总体走向、地质、地形、航道、岸

堤、水文、通风和沿线障碍物等因素。

2

DB32/T4739—2024

5.3.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或不设加宽的曲线,超高值宜小于4.0%。隧道轴线与堤

防、航道、行洪通道等交角宜大于60°。

5.3.3隧道宜采用浅埋型式,隧道最小覆土厚度宜大于1m,并满足水利、航道等要求。纵断面线形宜采

用“V”形或“W”形。

5.4隧道横断面设计

5.4.1横断面设计应进行功能分区,并满足行车安全、运营维护、应急救援等需求。

5.4.2隧道宜采用整幅式横断面。

5.4.3隧道路面横坡坡率宜采用1.5%~2.0%。当隧道横坡与路基段横坡有差异时,宜在暗埋段以外的

敞开段或路基段完成横坡顺接过渡。

5.4.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特长隧道、长隧道宜设硬路肩。当不设硬路肩或硬路肩宽度小于2.5m时,

单洞两车道隧道应设紧急停车带,单洞三车道隧道宜设紧急停车带,单洞四车道隧道可不设紧急停车带。

5.4.5单车道匝道隧道应设硬路肩。

5.4.6隧道结构内轮廓在满足建筑限界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空间,合理布置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并预留施工误差、结构变形等富余量。结构内轮廓与行车限界线最小间距不宜小于100mm,与检修道

限界线最小间距不宜小于50mm。

5.4.7特长隧道宜设纵向疏散通道,并在两端设置直通地面的疏散口。疏散通道限界宽度不应小于

2.0m,限界高度不应小于2.5m。

5.4.8隧道设置中间管廊时,可不设左侧检修道。

5.4.9隧道应在侧向宽度内设路面排水沟。

5.5横通道设计

5.5.1隧道双向行车孔之间应设人行横通道,并符合下列规定:

a)限界宽度不应小于2.0m,限界高度不应小于2.5m;

b)设置间距宜为100m~150m,并不应大于350m。

5.5.2长、特长隧道双向行车孔之间应设车行横通道,并符合下列规定:

a)限界宽度不应小于4.5m,限界高度应与行车道限界高度一致;

b)设置间距宜为750m,并不应大于1000m;中、短隧道可不设。

5.6设备用房

地下配电房、泵房、风机房等设备用房宜与隧道结构协同设计。

6结构与防水

6.1一般规定

6.1.1主体结构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和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隧道埋置深度,按照

理论计算、工程类比相结合的方式选择结构型式。

6.1.2主体结构设计宜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主体结构承载能

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或验算应符合GB55001和JTG2120的规定。

6.1.3主体结构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安全等级一级;可更换、修

复构件可采用预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30年。

3

DB32/T4739—2024

6.1.4主体结构设计应区分下列设计状况:

a)持久设计状况,适用于主体结构正常使用情况;

b)短暂设计状况,适用于主体结构施工和维修等临时情况;

c)偶然设计状况,适用于主体结构遭受沉船、锚击、火灾、爆炸、车辆撞击等异常情况;

d)地震设计状况,适用于主体结构遭受地震时的情况。

6.1.5主体结构设计选定的设计状况,应涵盖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利情况。各种设计状况均应进

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持久设计状况尚应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对每种设计状况,均应考虑

各种不同的作用组合,以确定作用控制工况和最不利的效应设计值。

6.1.6应同步进行预留预埋孔洞及构造设计,并合理考虑施工工艺等要求。

6.2结构计算

6.2.1主体结构内力和变形、裂缝等计算或验算及构造应符合GB50010、JTG2232及GB/T51336的规定。

6.2.2横断面内力计算应根据覆土厚度、水位高度、地层情况、地面超载分布等因素分段进行计算,并符

合下列规定:

a)采用荷载-结构法,以支承弹簧模拟基底反力或桩基;

b)按照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的构造形式和结合情况,选用与其受力特征相符的计算模型。

6.2.3遇到下列情况时,宜按空间受力进行计算:

a)主体结构突变或荷载突变处;

b)与主体结构合设的附属设备用房处;

c)其他空间受力作用明显处。

6.2.4风机等重大设备预埋件、尺寸较大的预留孔洞、壁龛等应进行局部结构计算。

6.2.5主体结构、附属设备用房结构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作用的准永久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的影响进

1≥

行计算,其计算值不应超过表规定的挠度限值。当L0构件长度时,宜在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验算

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但起拱度需在设计文件中明确。

表1隧道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挠度限值

构件类型挠度限值

≤7m/200

L0L0

7m<≤9m/250

顶板(梁)、底板(梁)、楼板(梁)及楼梯构件等L0L0

>9m/300

L0L0

注:L0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6.3结构抗浮设计

主体结构在施工和使用阶段应按式(1)和式(2)进行抗浮验算:

G

≤k+1

FfnRtd…………()

γf

=2

FfγbγwV…………()

式中:

——kN

Ff浮力设计值,单位为千牛();

——kN

Gk隧道自重及其上作用的永久作用标准值之和,单位为千牛(),隧道排开水体积V范围

内采用总重度,其余采用有效重度;

4

DB32/T4739—2024

——1.05

γf抗浮分项系数,施工阶段当底板泄水孔封堵后取;使用阶段不考虑结构与土体之间摩

阻力时取1.05,考虑结构与土体之间摩阻力时取1.10;

n——抗拔桩数量;

——

Rtd桩基抗拔承载力容许值;

——01.0

γb浮力作用分项系数,施工阶段当底板设泄水孔时取,其余情况取;

——

γw水的重度;

V——隧道排开水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m3)。

6.4结构构造

6.4.1根据隧道功能和受力要求,主体结构断面可采用矩形、折板拱或空箱等型式。

6.4.2隧道敞开段主体结构端墙、侧墙高于地面部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端墙、侧墙出地面高度应满足防洪要求和防水层设置要求,墙顶高于设计洪水位不宜小于0.5m;

b)当端墙、侧墙外侧设有道路时,端墙、侧墙高于地面部分应满足防撞要求;

c)端墙、侧墙出地面高度应满足防坠落要求,高度值不应低于1.1m。

6.4.3主体结构变形缝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间距应根据地层条件、结构形式、荷载作用、材料性质和温度变化等因素综合确定;

b)应避开附属设备用房等结构断面形式发生变化的位置;

c)宜避开地层、荷载突变处。

6.4.4应根据受力情况、施工工艺和工序、混凝土收缩、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