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0318-201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GB/T 30318-2013 Basic specifications for common platform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省区、市(县)及其他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和服务。
发布历史
-
201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规划局、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 起草人:
- 李成名、孙伟、王丹、张远、赵占杰、邵建、刘晓丽、李军、金志国、李兵、孙隆祥、洪志远、方驰宇、张成成、印洁、毛曦、路文娟、丁圣陶
- 出版信息:
- 页数:31页 | 字数:5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30318—201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Basicspecificationsforcommonplatformofgeographicinformation
2013-12-31发布2014-06-01实施
GB/T30318—2013
目次
,、/d、-T
刖BI
引言n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组成、分级与数据分类2
5基础版数据4
6政务版数据6
7公众版数据7
8管理交换系统8
9在线服务系统11
10支撑环境1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实体化内容与数据源关系示例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数据实体化示例18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图数据提取内容示例21
参考文献27
GB/T30318—2013
■ir■■i
刖吕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规划局、江苏省
测绘地理信息局、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成名、孙伟、王丹、张远、赵占杰、邵建、刘哓丽、李军、金志国、李兵、孙隆祥、
洪志远、方驰宇、张成成、印洁、毛曦、路文娟、丁圣陶"
T
GB/T30318—2013
引言
为明确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定义组成、分级与数据分版,界定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之间的界限,
促进各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在数据内容、软件功能和支撑环境等方面的协调与衔接,制定本标准。
n
GB/T30318—2013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定义、组成、分级与数据分类,以及基础版、政务版和公众版各自
的数据内容,并对管理交换与服务系统及支撑环境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省区、市(县)及其他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和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705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理信息数据geographicinformationdata
反映和描述自然地理要素、经济社会要素或者地表、地下人T设施的形状、大小等与空间位置与地
理分布有关信息的数据。
3.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fundamentalgeographicinformationdata
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测量控
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籍、地名等有关自然和社会要
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
[GB21139—2007,定义3.1]
3.3
地理空间框架geospatialframework
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
总称,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目录与交换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
等构成。
3.4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commonplatformofgeographicinformation
实现地理空间框架应用服务功能的数据、软件及其支撑环境的总称。该平台依托地理信息数据,通
过在线、服务器托管或其他方式满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和空间定位、分析的
基本需求,同时具备个性化应用的二次开发接口,可扩展应用空间。
3.5
地理实体数据geographicentitydata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把反映和描述现实世界中独立存在的自然地理要素、经济社会要素或
1
GB/T30318—2013
者地表、地下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等与空间位置与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重组形
成的数据。
3.6
影像数据imagedata
以航空摄影影像、航天遥感影像等数据源为基础,经拼接、匀色、反差调整、重影消除和镶嵌等处理,
形成的栅格数据。
3.7
地图数据mapdata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经多尺度融合、符号化表达、图面整饰等加丁处理,形成的色彩协调、
图面美观的图形数据。
3.8
地名地址数据toponymdata
行政区划以及街巷、标志物、门楼等要素的规范化名称、空间位置、属性及地理编码等信息内容的
数据。
3.9
三维景观数据three-dimensionalsightdata
以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叠加地理要素的三维模型,形成的三维可视化数据;以及
按一定尺寸裁切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多级瓦片数据和地理要素可视表达的不同层级三维模型数据。
3.10
基础版数据fundamentaldata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经提取、加T及重组等处理,形成的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
3.11
政务版数据government-orienteddata
从基础版数据中提取可公开信息,并依法通过保密技术处理的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专题数据以及
目录与元数据。
3.12
公众版数据public-orienteddata
以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为数学基础,通过地图编制,叠加可公开的信息内容,并依法通过审图
的地理信息数据。
3.13
瓦片tile
将指定范围的地图按照指定尺寸和指定格式,切成若干行及列的矩形图片。通常情况下,这些图片
覆盖空间上连片的范围,共用相同的信息内容和图式符号,分別具有唯一标识。
3.14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serviceorientedproductdata
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经过提取、扩充和重组等处理,形成的面向应用的数据,如地理实体数
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等。
4组成、分级与数据分类
4.1组成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由数据集、管理交换系统、在线服务系统和支撑环境组成,见图lo数据集是地
理信息公共平台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三维景观数
2
GB/T30318—2013
据等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和其他部门或单位可共享的专题数据,以及目录与元数据;管理交换系统是实
现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专题数据和目录与元数据的管理以及相互之间交换的工具;在线服务系统是地
理信息公共平台对外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的出口,一般包括门户网站,及其包含的在线地图、标
准服务接口、应用程序接口和运维管理等方式;支撑环境是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供服务的保障条件。
门户网G
-注册—*<«««
-旳*疋位标从SI為
一m戛横*—11*1(务川
—。何介询»k—斤叠班腹务5I
—■*—0间分純
ft
一債冲廿•?ft—
II
—
耿*t件
图1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组成
4.2分级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以行政等级为标准分为国家、省区和市(县)三级,各级节点技术结构基本相同,
通过网络相对独立地提供服务,横向实现相邻或其他地域的衔接,纵向建立垂直关联。其中,国家级地
理信息公共平台(主节点)的基本数据尺度为1:1000000J:250000和1:50000,分辨率包括30m、
15m、5m和2.5m;省区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省节点)的基本数据尺度为1:10000或1:5000,分辨
率包括1m或0.5m;市(县)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市节点)的基本数据尺度为1:2000.1:1000和
1:500,分辨率包括0.5m.0.2m和0.1mo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由国家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主节点)、各省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省节点)
协同构成;每个省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由省区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省节点)、本辖区各市(县)级地理信
息公共平台(市节点)协同构成。
4.3数据分类
根据不同安全级别运行环境的要求,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数据集分为三类:基础版数据、政务版数
据和公众版数据。
3
GB/T30318—2013
5基础版数据
5.1概述
基础版数据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等面向服务的
产品数据。当需要提供地理信息在线服务时,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该版数据主要面向对绝对位置精度有严格要求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5.2地理实体数据
5.2.1组成
地理实体数据•般包括:境界与政区实体、道路实体、铁路实体、河流实体和居民地实体。
数据源尺度决定了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精度和几何形状粒度,在不同比例尺下提取重组的同一地
理实体表现形式可以有所不同。
5.2.2数据源
形成国家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理实体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1:1000000a:250000和
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形成省区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理实体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
1:10000或1:5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形成市(县)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理实体数据的数据源一
般宜采用1:2000、1:1000和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5.2.3内容
地理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
a)境界与政区地理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行政区、省级行政区(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
政区)、地级行政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县级行政区(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
区、林区)和乡级行政区(区公所、镇、苏木、民族乡、民族苏木、街道)。每一行政区又含行政界
线及其所围区域。
)道路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城际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路。
c)铁路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标准轨铁路和窄轨铁路。
d)河流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常年河、时令河和干涸河。
e)居民地实体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街区、单幢房屋、普通房屋、突出房屋和高层房屋。
数据实体化内容与数据源关系示例参见附录A,数据实体化示例参见附录B。
5.3影像数据
5.3.1组成
影像数据的分辨率通常包括:30m、15m、5m、2.5m、lm、0.5m、0.2m和0.1m0
影像数据一般按一定尺寸裁切,形成多级瓦片数据。
5.3.2数据源
形成国家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影像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30m、15m、5m和2.5m分辨率;形
成省区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影像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5m、2.5m、lm和0.5m分辨率;形成市
(县)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影像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宜采用2.5m.lm、0.5m.0.2m和0.1m分辨率。
4
GB/T30318—2013
5.4地图数据
5.4.1组成
地图数据的数据源尺度通常包括:1:1000000.1:500000,1:250000.1:100000.1:50000、
1:10000.1:5000.1:2000.1:1000和1:500o
地图数据一般按一定尺寸裁切,形成多级瓦片数据。
5.4.2数据源
形成国家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图数据的数据源比例尺一般宜采用1:1000000.1:500000、
1:250000.1:100000和1:50000;形成省区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图数据的数据源比例尺一般宜
采用1:50000和1:10000;形成市(县)级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图数据的数据源比例尺一般宜采用
1:2000.1:1000和1:500。
5.4.3内容
从1:500-1:100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应提取的相应内容参见附录Co
5.5地名地址数据
5.5.1组成
地名地址数据通常分成三个层次:行政区域地名,街巷名或小区名,以及门(楼)址或标志物名。
5.5.2数据源
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地名采集提取一般宜采用1:1000000和1:250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
据,乡级行政区域地名采集提取一般宜采用1:10000或1:5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街巷名
采集提取一般宜采用1:2000.1:1000和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门(楼)址和标志物名采
集提取一般以1:5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进行补充测量调查。
5.5.3内容
行政区域地名、街巷名或小区名的内容包括境界线、政区面和属性信息。门(楼)址和标志物名的内
容包括代表点的位置坐标和属性信息。地名地址数据的编码规则及方法见GB/T23705相关要求。
5.6三维景观数据
5.6.1组成
三维景观数据包括以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经三维模型化与渲染,并叠加地理要素
的三维模型,以及按一定尺寸裁切构成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多级瓦片数据和地理要素可视表达的不同
层级三维模型数据。
5.6.2数据源
三维景观数据的数据源包括:100m、25mJOm、5m、2.5m以及部分地区更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
型数据,30m、15m、5m、2.5m、lm、0.5m、0.2m和0.1m以及部分地区更高分辨率的正射影像数据,
局部范围或整个地区的三维模型数据。
5
GB/T30318—2013
5.6.3内容
三维景观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
a)根据影像数据地面分辨率的大小,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选择分辨率间隔适宜的各影像数据;
)根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格网间距的大小,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选择格网间距大小适宜的各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c)与影像数据协调互补的三维模型数据,通常包括建筑要素模型、交通要素模型、水系要素模型
和植被要素模型等。
6政务版数据
6.1概述
从基础版数据中提取可公开信息,并依法通过省级以上(含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保密技术
处理的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专题数据以及目录与元数据。其中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包括地理实体数
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
该版数据主要面向对绝对位置精度有一般性要求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6.2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
6.2.1组成
主要由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等构成。
6.2.2数据源
参照5.2.2、5.3.2、5.4.2、5.5.2、5.6.2。
6.2.3内容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内容主要包括:
a)严格遵照《基础地理信息公开表示内容的规定(试行)》的要求,从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中,提取的可公开要素内容;
)在6.2.3a)基础上,集成和加工处理的其他公开信息;
c)按6.2.3a)、)形成的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数据,应
通过省级以上(含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的保密技术处理。
6.3专题数据
6.3.1组成
由相关部门或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在其业务数据基础上经整合加工,形成的面向政府及其各
部门共享的地理信息数据。
专题数据既可以是采用物理集中的方式存放在统一的数据中心,以扩展图层的形式提供服务;也可
以存放在本部门或单位的数据分中心,通过服务注册,实现物理上分布式存储、逻辑上集中,同样以扩展
图层的形式提供服务。
6.3.2数据源
专题数据提取、整合和加工一般宜采用权威部门的权威数据。
6
GB/T30318—2013
6.3.3内容
专题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
a)图形数据;
)面向政府及其部门可共享的属性数据。
6.4目录与元数据
6.4.1组成
元数据分为数据库级、图层级和要素级三个层次。其中,数据库级元数据属于目录信息,是对数据
库内容的总体描述;图层级元数据是对数据库中各图层内容的具体描述,用于查询图层的详细情况;要
素级元数据是对数据库中重要地理要素实体数据的描述,用于各类重要地理要素的查询。目录数据是
基于元数据面向不同类型需要自动生成的树形结构信息,用于展现信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目录与元数据一般可以分为基础类和专题类。
6.4.2数据源
基础类目录与元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应采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专题类目录
与元数据的数据源一般应采用面向政府及其各部门共享的专题数据。
6.4.3内容
目录与元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
a)数据库级元数据包括描述信息的全部内容;
)图层级元数据一般包括编目信息、标识信息、内容信息、限制信息、数据说明信息、发行信息、
范围信息、空间参考系信息、继承信息、数据质量信息等内容;
c)要素级元数据一般包括标识信息、空间参考系信息等内容。
7公众版数据
7.1概述
以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为数学基础,通过地图编制,叠加可公开的信息内容,并依法通过省级
以上(含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图的地理信息数据。
该版数据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
7.2组成
主要由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专题数据以及目录与元数据等构成。
7.3数据源
参照5.2.2、5.3.2、5.4.2、5.5.2、5.6.2、6.3.2、6.4.2,以及在公开的资料中收集的其他地理信息数据。
7.4内容
公众版数据的内容主要包括:
a)严格遵照《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及其补充规定的要求,从多源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
提取可公开的要素内容;
7
GB/T30318—2013
)导航电子地图、旅游图等公开地图中的信息内容;
c)依法公开的其他各种专题信息内容;
d)以1:25万公众版地图数据为数学基础,叠加7.4a)、)、c)收集的各种可公开的信息,进行内
容删减和数据简化,经过配图,形成的电子地图数据,或裁切生成的多级瓦片数据,应通过省级
以上(含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审图并获得审图号。
8管理交换系统
&1体系结构
基础版、政务版和公众版数据的数据内容、运行网络和应用对象各有所侧重,但管理交换系统的结
构基本一致(见图2)o
in*rtrr.ii«黑蠶
图2体系结构
&2数据组织
8.2.1概述
基础版、政务版和公众版数据均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三维景观
数据,其中政务版和公众版数据还包括专题数据和目录与元数据。数据的组织结构见图3。
8
GB/T30318—2013
*
e
n
-
0.報粵翱砾堰凰
S«£
称
*
«忍*3
s
a
•
«a«
9
h
co
®
3
・H
I
3
9
GB/T30318—2013
&2.2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
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组织结构包括:
a)地理实体数据根据要素类型分成子库,每个子库又根据比例尺细化为层,每层包括若干实体;
)影像数据根据瓦片等级分成子库,每个子库由尺寸大小一致、格式与分辨率相同的若干瓦片
组成;
c)地图数据根据瓦片等级分成子库,每个子库由与尺寸大小一致、格式与分辨率相同的若干瓦片
组成;
d)地名地址数据按行政区域分成子库;
e)三维景观数据分成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三维模型子库;影像子库和数字高程模型子
库分別按瓦片等级形成分库;三维模型子库按要素形成分库,每个分库包括若干实体,每个实
体又含多等级表现模型。
&2.3专题数据
专题数据组织结构包括:
a)专题数据按照类型不同分成若干子库;
)每个子库的信息内容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和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一同集中存放;二是物理上
异地存放,通过系统实现同质同步。
&2.4目录与元数据
目录与元数据组织结构包括:
a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7047-1993 色素炭黑挥发分含量的测定 1993-03-03
- GB/T 14234-1993 塑料件表面粗糙度 1993-03-04
- GB/T 14231-1993 齿轮装置效率测定方法 1993-03-04
- GB/T 7048-1993 色素炭黑黑度的测定 1993-03-03
- GB/T 14235.2-1993 熔模铸造模料 抗弯强度测定方法 1993-03-04
- GB/T 7044-1993 色素碳黑技术条件 1993-03-03
- GB/T 14230-1993 齿轮弯曲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1993-03-04
- GB/T 14229-1993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1993-03-04
- GB/T 3871.9-1993 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试验方法 第9 部分 牵引功率试验 1993-03-03
- GB/T 3871.8-1993 农业轮式和履带拖拉机试验方法 第8部分 噪声测量 199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