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531.2-2004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 第2部分:电磁观测
GB/T 19531.2-2004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the observational environment of seismic stations—Part 2:Electromagnetic observ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4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起草人:
- 钱家栋、顾左文、赵家骝、杨冬梅、席继楼、高玉芬、周锦屏、毛先进、郑兆必、赵国泽、周勋、马森林、陈小斌、王继军、马钦忠、谭大诚、唐宇雄、姚同起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2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_91.120.25一价
P5’妇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JT19531.2-2004
-.-~‘一.一~一.一~一~喇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
第2部分:电磁观测
Technicalrequirementfortheobservationalenvironmentof
seismicstations-Part2:Electromagneticobservation
2004-06-21发布2004-09-01实施
一一
43wwill4橇一twRtMikl发“
GB/T19531.2-2004
.‘J..日‘.
oli胃
GB/T19531《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测震;
—第2部分:电磁观测;
—第3部分:地壳形变观测;
—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
本部分为GB/T19531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钱家栋、顾左文、赵家骆、杨冬梅、席继楼、高玉芬、周锦屏、毛先进、郑兆必、赵国
泽、周勋、马森林、陈小斌、王继军、马钦忠、谭大诚、唐宇雄、姚同起。
标准分享网
GB/T19531.2-2004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减轻地震灾害,是保障社会
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地震台站是获取多种学科观测数据的基地,确保这些数据的质量和连续性是减轻地震灾害最基础
的工作。
制定GB/T19531的目的是向社会各方提供保护地震台站观测环境的技术依据和规范地震台站选
址,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
本部分表述地震台站电磁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其技术思路是:根据地震台站电磁观测物理对象的变
化规律和观测技术的能力,提出保持地震台站电磁观测正常工作所必要的主要技术指标;按照技术指
标,确认可能对该项技术指标的实现构成骚扰的各类人工骚扰源与电磁观测设施之间的最小距离。
本部分制定过程中,开展了大量调研和实验,内容包括:调阅地震台站原始电磁观测记录、已有的专
项野外观测实验结果、国际上权威学术机构对地震台站电磁观测环境的相关规定、国内有关保障地震观
测条件的法规性文件或条款,开展地铁实验等。此外,本部分制定过程中,还以模型和理论计算作为实
验的验证和补充,以解决有限的实验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问题。
GB/T19531.2-2004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
第2部分:电磁观测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地震台站电磁观测环境的技术要求、不同电磁骚扰源距地震台站电磁观测设施的最
小距离和相应的测试与计算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地震台站地电场观测、地磁场观测、地电阻率观测设施与流动电磁观测点的建设及其
电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953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919-2002公路等级代码
GB/Z18039.1-2000电磁兼容环境电磁环境的分类
CJJ49-1992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地电场geoelectricfield
由固体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非人工电流系统与地球介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分布于地表的电场。
地电场可分为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
3.2
地磁场geomagneticfield
地球的磁场。存在于地心到磁层边界的空间范围内,由主磁场、地壳磁场、变化磁场和感应磁场四
部分构成。
3.3
变化磁场geomagneticvariationfield
起源于地球外部的各种短周期的地磁变化,是地磁场的微弱成分。
3.4
地电阻率geoelectricalresistivity
表征观测点位地下某一特定探测范围内介质综合导电能力的物理量,其量纲与电阻率相同,又称视
电阻率。
3.5
地展台站电磁观测electromagneticobservationinseismicstation
在地震台站对地电场、地磁场及地电阻率进行连续测量、用于提取天然电磁场信息和提取与地震关
联的前兆信息的观测项目的统称。
标准分享网
GB/T19531.2-2004
3.6
地展电磁观测环境environmenttareartnquaxe-relatedelectromagneticobservation
保障地震台站电磁观测得以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体。
3.7
(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disturbance
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产生不利影响的电磁现象。
注:电磁骚扰可能是电磁噪声、无用信号或传播媒体自身的变化。
(GB/z18039.1-2000中的定义2.1.6)
3.8
人Z电磁骚扰源sourceofartificialelectromagneticdisturbance
可能对地震电磁台站中地电场、地磁场或地电阻率观测产生电磁骚扰的任何一种人工电磁场源,分
为静态电磁骚扰源、工频电磁骚扰源、事件型或短周期电磁骚扰源等;由它们引发的电磁场扰动,分别称
为静态电磁骚扰、工频电磁骚扰、事件型或短周期电磁骚扰等。
3.9
静态磁骚扰staticmagneticdisturbance
由各类含铁磁性材料的物体或稳定的直流电流所产生的、附加在天然地磁场上的相对稳定的磁场
骚扰。
3.10
事件型磁骚扰event-typemagneticdisturbance
由人工电磁源所产生的突发性的磁场骚扰,在时间域的表现形式为相对独立、具有一定形态和重现
性的事件。
3.11
短周期磁骚扰shortperiodmagneticdisturbance
由人工电磁源所产生的磁场骚扰。在时间域的表现形式为持续的脉冲型变化。视周期为0.Is-
600s,变化幅度一般为0.1纳特n(T)至数百纳特(n(T)o
3.12
1频电磁骚扰commercialelectromagneticdisturbance
产生50Hz及其高次谐波电磁场的人工电磁骚扰,如由高压交流输电线、变电器、用电器包括运行
中的电气化火车等设施和物体产生的骚扰。
4地展台站电磁观测环境的技术指标
4.1地电场观测环境的技术指标
4.1.1非工频人工电磁源在地电场观测场地测量极间产生的附加电场强度(凡),应不大于
0.5mV/km,测试方法见附录Ao
4.1.2工频人工电磁源在地电场观测场地测量极间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Ec.d),应不大于
1250mV/km(峰值),测试方法见附录Ae
4.2地磁场观测环境的技术指标
4.2.1静态磁骚扰强度应不大于0.5nTo
4.2.2事件型磁骚扰强度应不大于0.1nT,测试方法见附录Bo
4.2.3短周期磁骚扰强度应不大于0.1nT,测试方法见附录Co
4.3地电阻率观测环境的技术指标
4.3.1非工频人工电磁源在地电阻率观测场地测量极间产生的附加骚扰电压Vd,应不大于45t.LV,测
试方法见附录D}
GB/T19531.2-2004
4.3.2工频人工电磁源在地电阻率观测场地测量极间产生的工频骚扰电压Vind,应不大于500mV(峰
值),测试方法见附录Do
4.3.3金属管道
推荐标准
- DB5101/T 117-2021 医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范 2021-04-21
- DB1304/ T360-2021 葡萄果实套袋技术标准 2021-06-01
- DB5101/T 116-2021 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导则 2021-04-21
- DB5101/T 122-2021 快递及邮政服务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规范 2021-04-21
- DB5101/T 123-2021 住宅物业服务等级规范 2021-04-21
- DB5101/T 121-2021 家具制造企业木质粉尘防爆安全技术规范 2021-04-21
- DB63/T 1935-2021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信用评价 2021-06-23
- DB5101/T 119-2021 甲类库房货物货架存放安全管理规范 2021-04-21
- DB1304/ T359-2021 山前平原小麦生产技术规程 2021-06-01
- DB5101/T 120-2021 生产经营单位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 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