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519-2004 标称电压高于 1000V的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验收准则
GB/T 19519-2004 Composite insulators for a.c. overhead lines with a nominal voltage greater than 1000V—Definitions, test methods and acceptance criteria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4年05月
-
2014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西安电瓷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所
- 起草人:
- 党镇平、杨迎建
- 出版信息:
- 页数:31页 | 字数:6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9.080.10一一
K4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519-2004
标称电压高于i000v的交流架空线路用
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验收准则
Compositeinsulatorsfora.c.overheadlineswithanominalvoltagegreaterthan
1000V-Definitions,testmethodsandacceptancecriteria
(IEC61109:1992,MOD)
2004-05-14发布2005-02-01实施
率督履弩臀罐嚼瞥篷瞥臀暴发布
GB/T19519-2004
前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了IEC61109:1992!(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一一定
义、试验方法及验收准则》及其1995年修改件1。修改件的内容已直接纳入正文中,并在正文中的页边
空白处用垂直双线((1})标识。
本标准与IEC61109:1992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
法及验收准则》及其1995年修改件1的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1)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标识。在附录E中给出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为了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F中
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与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与其相比较,增加了两项试验:
—设计试验中增加了伞套材料耐漏电起痕及电蚀损性试验;
—抽样试验中增加了陡波前冲击耐受电压试验。主要是考虑了我国的生产现状和运行要求,并
总结了JB/T5892-1991执行中的经验。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c)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另外,参照IEC60383-1规定了型式试验报告的有效期。
我国十多年的运行经验表明,绝缘子金属附件高压端界面密封的破坏,是导致绝缘子破坏的主要原
因,应引起使用本标准各方的重视。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JB/T5892-1991废止。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绝缘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电瓷研究所、武汉高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党镇平、杨迎建。
GB/T19519-2004
.,二山州.
一a二勺
复合绝缘子由一根承担机械负荷的绝缘芯棒和外覆的聚合物伞套构成,机械负荷通过金属附件传
递到芯棒上。尽管有这些共同特点,不同制造厂使用的材料和采用结构的细节仍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部分试验归在一起作为“设计试验”,这种试验对设计条件相同的绝缘子仅需进行一次。实际上,
时间对绝缘子部件芯(棒材料、伞套、界面等)和复合绝缘子整体的电气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已考虑在所规
定的设计试验中,以保证输电线路在常规负荷条件下有较理想的使用寿命。
污秽试验没有包括在本标准中,因为瓷绝缘子的试验方法通常不适用于复合绝缘子。在绝缘子的
使用寿命内,即使污秽条件下它的电气强度会降低,但如串长合适,其耐受电压和闪络电压在大多数情
况下仍足以满足运行使用的要求。复合绝缘子表面老化对污秽放电的影响,已经包括在一种长时间试
验起(痕和蚀损试验)中。
本标准没有考虑把电弧试验作为一种强制性试验,并且因输电网络的结构以及电弧保护器件的设
计不同,试验参数有许多很不相同的数值。在多种复合绝缘子上的电弧试验已表明电弧不会降低芯棒
的机械强度,而且伞套材料的性能也没有出现永久性的变化。在金属附件的设计中应考虑电弧产生的
热的影响。持续短路电流,可能会引起端部附件损坏,应该设计有恰当的电弧保护器件。本标准并不排
斥经用户和制造者之间协议进行电弧试验的可能性。电弧试验的试验程序及标准方法刊于IEC61467
二(类技术报告)。
至今为止,在数量有限的特定结构的绝缘子上发生的脆断机理现仍由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研
究。因此,在现阶段其试验程序还不能规定。
在某些情况下如(污秽或电晕),可考虑在复合绝缘子上安装均压装置。
联接部分不能完全自由旋转的绝缘子的扭转耐受试验还没有包括在本标准中。
上面提到的问题将由第36技术委员会“绝缘子”进一步考虑。
供选取复合绝缘子用的机械拉伸负荷一时间试验原理见附录Aa
GB/T19519-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
定义、试验方法及验收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的定义、试验方法及验收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线路悬垂或耐张复合绝缘子,这些绝缘子偶然也可能会受到压缩或弯曲负荷,例如用
作相间隔绝缘子时,主要受弯曲负荷。线路柱式绝缘子不属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所涉及的复合绝缘子有“芯棒”和“伞套”。芯棒通常由玻璃纤维浸渍树脂后制成。伞套可由
多种材料制成,包括弹性体例(如硅橡胶,乙丙橡胶);树脂例(如脂环族树脂);或者为碳氟化合物例(如
聚四氟乙烯)。
本标准不包括有关按特定运行条件选择绝缘子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001.1-2003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
缘子元件—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M(ODIEC60383-1)
GB/T4056高压线路悬式绝缘子连接结构和尺寸G(B/T4056-1994eqvIEC60120:1984)
GB/T4585.2-1991交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人工污秽试验方法固体污层法(idtIEC60507:
1975)
GB/T6553-1986评定在严酷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耐漏电起痕性和耐电蚀损的试验方法
(neqIEC60587:1984)
GB/T16927.1-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e(qvIEC60060-1:1989)
JB/T3567-1999高压绝缘子无线电干扰试验方法e(qvIEC60437:1997)
JB/T5895-1991污秽地区绝缘子使用导则
IEC60383-2:1993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第二部分:交流系统用绝缘子串
或绝缘子组—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IEC60707:1981固体绝缘材料置于点火源时测量可燃性确定的试验方法
ISO3452:1984非破坏性试验—渗透检查一一通用理论的选用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复合绝缘子或(合成绝缘子)compositeinsulator
复合绝缘子至少由两种绝缘件:即芯棒和伞套所构成,并带有金属附件。例如复合绝缘子可由各单
个伞裙安装在芯棒上构成,此时中间伞套可有也可没有;或者,可将伞套整件或分成数件,直接模压或浇
注在芯棒上。
GB/T19519-2004
3.2
复合绝缘子的芯棒thecoreofcompositeinsulator
芯棒是复合绝缘子的内绝缘件,是设计用来保证其机械特性的,芯棒通常由玻璃纤维浸渍于树脂制
成,以达到最大拉伸强度。
3.3
芯棒直径corediameter
芯棒直径是指:
—对圆形截面芯棒是其几何直径;
—对非圆形横截面芯棒是2AV夕r7,A为横截面面积。
3.4
夔合绝缘子伞套和伞裙合(称伞套)housingandshedsofacompositeinsulator
伞套是绝缘子的外部绝缘件,用来提供必要的爬电距离和保护芯棒不受气候影响。由绝缘材料制
成的中间伞套是伞套的一部分。
3.5
复合绝缘子的界面interfacesofacompositor
界面是复合绝缘子不同材料或不同部件之间的表面。在大多数的复合绝缘子中存在有许多界
面,如:
—玻璃纤维和浸渍树脂之间的界面;
—填充料粒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
—芯棒与伞套之间的界面;
—伞套的各个部分之间;伞裙之间,或伞套与伞裙之间界面;
一一伞套、芯棒与金属附件之间的界面。
3.6
复合绝缘子的金属附件metalfittingofacompositor
金属附件是构成复合绝缘子的一种器件,它与支持结构物、导线、设备的部分或另一只绝缘子相
连接。
3.7
连接区connectionzone
芯棒和金属附件之间传递负荷的区段。
3.8
联接coupling
联接是金属附件一部分,通过这个部分可以将负荷由外部附件传递到复合绝缘子上。
3.9
起痕tracking
起痕是由于在绝缘材料的表面上形成通道并且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不可逆的劣化现象,这种通道甚
至在干燥的条件下也是导电的。起痕可以产生在与空气相接触的表面上,也可产生在不同绝缘材料之
间的界面上。
3.10
树枝状通道treeing
树枝状通道是由材料内部形成的微细通道,是一种不可逆的劣化现象,这种通道可能导电也可能不
导电,这些微通道能够在整个材料上逐渐延伸直至产生电气破坏。
GB/T19519-2004
3.11
蚀损erosion
蚀损是在绝缘子表面上出现了材料的损失,是一种不可逆的和不导电的劣化现象。这种蚀损可能
是均匀的、局部的或者是树枝状的。
注:复合绝缘子如同瓷绝缘子一样,在局部闪络后通常会出现“树枝状的很浅的表面痕迹。这种痕迹只要是不导电
就无妨碍,当它是导电时就应属于起痕。
3.12
粉化灰(化)chalking(flouring)
粉化是伞套材料填充物的某些颗粒形成粗糙或粉状表面的现象。
3.13
裂纹crazing
裂纹是指深约0.01mm-0.1mm的表面微小裂缝。
3.14
开裂crack
深度超过0.1mm的任何表面裂缝。
3.15
水解现象hydrolysisphenomena
由液态或气态形式的水渗透而产生的水解现象,它可能在复合绝缘子材料内部发生,可导致电气上
和或()机械上的劣化。
3.16
额定机械负荷S(ML)specifiedmechanicalload
额定机械负荷是在本标准的机械试验中要用到的由制造厂规定的一种负荷。
3.17
逐个试验负荷(RTL)routinetestload
逐个试验负荷是在逐个机械试验见(8.3)期间对所有装配好的复合绝缘子要施加的负荷。
4试验分类
4.1设计试验
设计试验旨在验证设计、材料和制造方法工(艺)是否合适。当一种复合绝缘子进行设计试验时,其
结果应认为对整类复合绝缘子都有效,该类绝缘子由被试的该种绝缘子所代表,并具有下述特性:
—芯棒、伞套材料相同,并且制造方法工(艺)相同;
—相同的附件材料、相同的设计和相同的附着方法;
—*芯棒上的伞套材料层厚度包(括所采用的伞套)相同或较大;
—*最高系统电压与绝缘子长度之比相同或较小;
—*所有机械负荷与两附件间芯棒最小直径之比相同或较小;
—二芯棒直径相同或较大。
被测试的复合绝缘子应按图纸上标有制造公差的所有尺寸进行检查。以后,如果复合绝缘子的设
计数据变化较小,不超过用“关”号表示的特性值的15%,则设计试验不需重复。
4.2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用来验证复合绝缘子的主要特性,这些主要特性取决于其形状和尺寸。型式试验对通过
了设计试验的复合绝缘子类型进行。仅当复合绝缘子的型式或材料改变时见(6)该型式试验才需重复
进行。
4.3抽样试验
抽样试验是为了验证复合绝缘子其他特性,包括取决于制造质量和所用材料的特性。它在从提交
GB/T19519-2004
验收的绝缘子批中随机抽取的绝缘子上进行。
4.4逐个试验
本试验用来剔除有制造缺陷的复合绝缘子,它对提交验收的每个复合绝缘子进行。
5设计试验
本试验由5.1,5.2,5.3,5.4,5.5和5.6所叙述的6个部分组成。设计试验仅进行一次,并将结果
记录在试验报告中,每一部分试验可以独立地用合适的新试品进行。仅当所有的绝缘子或试品通过了
5.1,5.2,5.3,5.4,5.5,5.6中规定程序的各项设计试验时,该特定设计的复合绝缘子才认为合格。
这些试验的汇总列于附录D,
5.1界面和金属附件连接区试验
5.1.1试样与预备试验
从生产线上装配三只绝缘子进行试验,绝缘长度金(属附件到金属附件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800mm。两端金属附件应与生产的标准绝缘子一样。附件的装配,应使附件到最近的一个伞裙之间的
绝缘部分与正常生产线上绝缘子的该部分相同。应对这些绝缘子进行外观检查且按照图样核对尺寸是
否符合,然后按8.3进行逐个机械试验。
注:如果生产厂仅生产短于800mm的绝缘子,设计试验可以在现有的这样长度的绝缘子上进行,但其结果仅对被
试长度的绝缘子有效。
5.1.2干工频电压试验
本试验作为5.1.4.3试验结果评定的依据。
对3只试品的每一只测定5次闪络电压,取其平均值为其干工频闪络电压测定值。此平均闪络电
压应校正到按GB/T16927.1所提到的正常标准大气条件。该闪络电压应在1min内,从零直线上升
到闪络值。
5.1.3预备性试验
试验应对三只试品按下面的次序进行。
5.1.3.1突然卸载试验
在一200C25℃下,对每一只试品进行5次从等于30%额定机械负荷的拉伸负荷突然卸载的
试验。
注1:在附录B中叙述了两种可行的突然卸载装置的例子。
注2:在特定条件下,可协议选定更低的温度。
5.1.3.2热机试验
按图1所示,在一连续的机械负荷下对试品施加热的变化,24h为一个热循环,此24h热循环应重
复4次。每24h循环内的两个温度水平一(个是+50℃士5K,另一个是一35℃士5K)各应至少持续
8h。试验可以在空气中或在其他任何合适的介质中进行。
施加的机械负荷应等于试品的逐个试验负荷至(少为50%额定机械负荷)。此负荷应在环境温度
下于第一次热循环开始前施加到试品上。
为了便于维修,试验可以中断,但中断的总时间应在4h内,并在中断后重新开始,该循环仍然
有效。
在试验开始前,在环境温度下对试品施加至少5%的额定机械负荷,持续1min。在此期间测量试
品的长度,精确到0.5mm。此长度做为参照长度。
在试验后,在相同的负荷和起始试品温度下,用类似的方法再次测量此长度为(了提供有关金属附
件的相应位移的某些补充情况)。
5.1.3.3水煮试验
将试品放人容器内,浸在含有0.1肠重量NaCl的去离子水中保持沸腾42h,
GB/T19519-2004
负>O.5“SMI忿下566472808896OfFh1
空气温度/℃.
50士sk一.o-,一一一
181624324048566472808896w.r,
1。立u‘,J‘,u,。Ju。t,’‘。UOoJU时间/h
一35士sk一、、-~~、、..口..一一
图1热机试验(5.1.3.2)
在沸腾结束后,试品仍保留在容器中,直到水冷却到大约500C,并在这个容器中维持此温度,直到
按下面的次序开始验证试验。
5.1.4验证试验
下面的各个试验(5.1.4.1,5.1.4.2和5.1.4.3)的间隔时间应使得此验证试验在48h内完成。
5:1.4.1外观检查
对每只试品的伞套进行外观检查,不允许有开裂。
5.1.4.2陡波前冲击电压试验
在试品上布置电极该(电极由夹片构成,例如可由大约20mm宽,厚度不超过1mm的窄铜条作
成)。此电极应牢固地紧绕在伞裙间的伞套上,形成约等于或小于500mm的区段。若绝缘子的绝缘长
度小于或等于500mm,就将电压直接加到原有的金属附件上。
将陡度不小于1000kV/ps,且不大于1500kV扭s的冲击电压施加到两个相邻的电极间或将电压
施加到金属附件与相邻的电极上,每个区段应分别承受25次正极性冲击和25次负极性冲击。
每次的冲击应引起电极间的外部闪络,而不应产生击穿,然后撤
推荐标准
- GB/T 6809.6-2009 往复式内燃机 零部件和系统术语 第6部分:润滑系统 2009-03-19
- GB/T 4909.7-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第7部分:卷绕试验 2009-03-19
- GB/T 5584.2-2009 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扁线 第2部分:铜扁线 2009-03-19
- GB/T 4909.8-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第8部分:硬度试验——布氏法 2009-03-19
- GB/T 4910-2009 镀锡圆铜线 2009-03-19
- GB/T 4909.9-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第9部分:镀层连续性试验——多硫化钠法 2009-03-19
- GB/T 5584.4-2009 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扁线 第4部分:铜带 2009-03-19
- GB/T 4909.6-2009 裸电线试验方法 第6部分:弯曲试验——单向弯曲 2009-03-19
- GB/T 5584.1-2009 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扁线 第1部分:一般规定 2009-03-19
- GB/T 5584.3-2009 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扁线 第3部分:铝扁线 200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