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15-2004 蒙山牛

DB37/T 515-2004 Mengshan cow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7/T 4573.10-2024 |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515-2004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4-12-23
实施日期
2005-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3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515—2004

蒙山牛

MengshanCattle

2004-12-23发布2005-01-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515—2004

前言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临沂市畜牧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传良、张树村、徐波、张秀娟、王军一。

I

DB37/T515—2004

蒙山牛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蒙山牛的品种特性和分级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蒙山牛品种鉴定和等级评定。

2产地

主产于山东省的蒙阴、平邑、费县、沂南等县。

3品种特性

蒙山牛是山东省优良的地方品种,具有生长发育较快、繁殖力强、肉质好、遗传性稳定的特点,适

宜山区丘岭放牧。

3.1外貌特征

蒙山牛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肩宽厚、胸宽深、背腰平直、四肢端正、蹄质坚实。公牛头长中等、

额宽、眼大有神,颈部宽厚而稍短,鬐甲稍高而宽厚,前胸发育好。母牛头较小,清秀,颈部较细长,

后躯较宽而丰满,乳房发育中等。尾长过飞节,尾端呈纺锤状。

毛色可分为浅黄、黄、棕红、褐、黑等色,皮薄毛细;角型主要为龙门角,公牛角粗大,母牛角细

短,部分牛具有完全或不完全的黑鼻镜、黑尾帚、黑蹄壳(六点黑)特征。

3.2生产性能

3.2.1繁殖性能

母牛初情期在12月龄左右,18月龄时开始配种。繁殖年限为12年-15年。公牛2岁开始配种,利用

年限8年左右。母牛发情周期平均21d(范围19d-23d),持续期2d-3d。妊娠期285d(范围280d

-290d)。初生公犊体重19kg-30kg,母犊17kg-28kg。

3.2.2肉用性能

在中等饲养条件下,18月龄蒙山牛体重可达300kg左右,平均日增重0.64kg;每公斤增重耗精饲

料1.94kg、粗饲料9.65kg;屠宰率52.6%,净肉率40.4%。肌纤维较细致,大理石花纹明显,肉质良好。

4等级评定标准

4.1符合蒙山牛品种基本特征,血统来源清楚的牛只可进行等级评分。

4.2蒙山牛综合评定等级由体型外貌、体尺、体重结果得出。种公牛的综合评定根据后代表现进行调整。

4.3蒙山牛的等级评分由县级或县级以上畜牧主管部门组织进行。

4.4蒙山牛在1岁、2岁、3岁、4岁、5岁时进行评定,5岁以上不再评定。

4.5体型外貌评定

4.5.1体型外貌评分、等级评定见表1、表2。

1

DB37/T515—2004

4.5.2体尺评定见表3。

表1蒙山牛体型外貌评分标准

评分

项目满分标准

公牛母牛

外貌与气质体躯中等,公牛雄性特征明显,母牛温顺,有精神。2020

整体结构体躯结构匀称,体质结实紧凑,肌肉丰满,筋腱明显,皮薄毛细。1515

头形良好,公牛有雄相,额宽平,口方眼大有神,颈部稍短宽厚;

头颈1010

母牛头清秀,头颈结合良好。

前躯公牛鬐胛稍高而宽,母牛鬐胛宽平,公牛比母牛前胸较宽深。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