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2245-2015 环渤海耐氯盐水工混凝土技术规范
DB13/T 2245-2015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resistant High-strength Concrete in the Bohai Rim Area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11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00.30
Q14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245—2015
环渤海耐氯盐水工混凝土技术规范
Codeforchlorine-resistanthydraulicconcretestructuresTechnology
aroundBohaiSeaRim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2245—2015
目次
前言................................................................................II
1总则..............................................................................1
2术语和定义........................................................................1
3环境条件与耐久性要求..............................................................2
4混凝土原材料......................................................................7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
6混凝土施工.......................................................................16
7混凝土质量检验...................................................................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电量法)...........................21
附录B(规范性附录)混凝土中砂浆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23
附录C(规范性附录)砂浆和混凝土拌和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检测.......................27
条文说明........................................................................31
I
DB13/T224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金涛建设
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根生、于青松、谢子书、田海军、魏艳秀、彭荣梅、边自然、牛桂林、马宝
祥、郭海燕、吕贵敏、郭连建、张余涛、孟国强、张增慧、贾军、刘忠良、岳胜卫、孙志芹。
II
DB13/T2245—2015
环渤海耐氯盐水工混凝土技术规范
1总则
1.0.1为保证沿海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达到设计的使用年限,确保工程的合理使用寿命要求制定本
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环渤海地区氯盐侵蚀条件下水工混凝土设计与应用。
1.0.3采用本标准设计时,应认真搜集和整理各项基本资料。
1.0.4本标准规定了耐氯盐水工混凝土的使用条件、质量要求、原材料选择和配合比、施工技术、质量
检验方法,确定了设计及应用原则。
1.0.5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GB/T14684-2011建设用砂
GB/T14685-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DL/T5055-2007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
DL/T5117-2000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5151-2014水工混凝土砂石骨料试验规程
DL/T5207-2005水工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技术规范
DL/T5330-2005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
SL211-2006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SL352-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SL654-201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
SL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1.0.6耐氯盐水工混凝土设计及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13/T2245—2015
2.1
氯盐环境chlorideionenvironment
处于沿海或近海区域受海水、海风和海雾影响的大气环境以及环境土和水中氯离子含量超过一定限
值的环境。
2.2
耐氯盐侵蚀混凝土chlorine-resistantconcrete
由硅酸盐类水泥、矿物掺合料、化学外加剂、砂石骨料和水等原材料组成,在达到设计龄期后具有
良好的抗渗性、抗冻性,可有效抵抗氯盐侵蚀的混凝土。
2.3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chloridediffusioncoefficientofconcrete
表示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性的一个参数。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是溶于混凝土孔隙水中的氯离
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传输。因为氯离子可以同时通过扩散、渗透和吸附等不同机理侵入混凝土内
部,并在传输过程中可有部分氯离子与胶凝材料及其水化产物相结合,所以通过试验和计算得到的扩散
系数有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包含了其他传输机理与被结合等因素的影响。
2.4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concretewithhighvolumemineraladmixture
在硅酸盐水泥中单掺矿渣微粉或扶残矿渣微粉和及粉煤灰时,其掺量不小于胶凝材料总量的50%的
混凝土。
2.5
碱含量alkalicontent
水泥中碱含量是指当量氧化纳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计,等当量氧化纳含量是指氧化纳与0.658倍
的氧化钾之和。
3环境条件与耐久性要求
3.1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3.1.1结构所处环境按其对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腐蚀机理分类及环境对配筋混凝土结构的作用程度采
用环境作用等级表述,参照GB/T50476执行。
3.1.2不同环境类别在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侵蚀介质的浓度等)下配筋混凝土结构的环境
作用等级参照CCES01-2004执行。
3.1.3混凝土在氯盐环境下建筑物部位的划分参照JTS202执行。
3.1.4当结构及其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受多种环境作用时,应分别满足其要求。
3.2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2
DB13/T2245—2015
3.2.1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根据建筑物等级或重要性按表1确定。特大型的水工建筑物、特别重要
的标志性和纪念性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经专门研究确定。
表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使用年限水工建筑物非水工建筑物
不小于100年1、2级建筑物,除2级堤防和灌排工程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
不小于50年2级堤防及3级建筑物普通房屋和构筑物
3.2.2当现有技术条件不能保证结构的所有部位均能达到同一设计使用年限时,可在设计时对结构的
某些次要构件设置较低的设计使用年限,但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需要在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
限内进行大修或更换的次要结构构件,应具备进行维修或更换的施工操作条件。
3.3抗冻性设计
3.3.1混凝土抗冻性设计要求
3.3.1.1充分掌握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建筑物施工和运行条件等基本资料。
3.3.1.2根据冰冻作用的因素、危害程度、工程的规模及建筑物形式,确定抗冻性设计方案,并提出
对施工工艺和运行方面的要求。
3.3.1.3从选址选线、工程布置、结构形式和材料性能上采取抗冻作用的工程措施,必要时可考虑其
他辅助性技术措施。
3.3.1.4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采用抗冻先进技术。
3.3.1.5氯盐侵蚀混凝土结构抗冻性设计,应取得工程地点的气象、冰情、工程地质和冻土基本资料。
3.3.1.6气象资料主要为年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冻结指数、冬季风向和风
速。应采用当地条件相似的邻近气象台(站)的资料,其统计年限不得少于10年。
3.3.1.7冻结指数应取冬季日平均负气温值的累积值(℃·d)。
3.3.1.8冰情资料主要为冰封(冻)日期、解冰(冻)日期、流冰历时、冰厚、冰块尺寸、冰流量、
流冰总量、流冰种类及性质。这些资料应根据当地或冰情相似河流的观测资料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
通过实地调查确定。
3.3.2混凝土抗冻等级确定
3.3.2.1混凝土的抗冻等级分为F400、F300、F250、F200、F150、F100、F50,七级。应按SL352-2006
规定的快冻试验方法确定。
3.3.2.2耐氯盐水工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抗冻等级应根据气候分区、冻融循环次数、表面局部小气候
条件、水分饱和程度、构件重要性和检修条件按表2选定。在不利因素较多时,可提高一级抗冻等级。
3
DB13/T2245—2015
表2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抗冻等级要求
气象分区严寒寒冷温和
年冻融循环次数/(次)≥100<100≥100<100—
1.结构重要、受冻严重且难于检修部位:
1)水电站尾水部位,蓄能电站进出口冬季水位变化区的构件,闸
门槽二期混凝土、轨道基础;
2)坝厚小于混凝土最大冻深2倍的薄拱坝、不封闭支墩坝的外露
面、面板堆石坝水位变化区及其以上部位的面板和趾座;
F400F300F300F200F100
3)冬季通航或受电站尾水影响的不通航船闸的水位变化区的构
件、二期混凝土;
4)流速大于25m/s、过冰、多沙或多推移质过坝的溢流坝,深孔或
其他输水部位的过水面及二期混凝土;
5)冬季有水的露天钢筋混凝土压力水管、渡槽、薄壁充水闸门井。
2.受冻严重但有检修条件部位:
1)混凝土坝上游面冬季水位变化区;
2)水电站或船闸的尾水渠、引航道的挡墙、护坡;
F300F250F200F150F50
3)流速小于25m/s的溢洪道、输水洞(孔)、引水系统的过水面;
4)易积雪、结霜或饱和的路面、平台栏杆、挑檐、墙、板、梁、
柱、墩、廊道或竖井的单薄墙壁。
3.受冻较严重部位:
1)混凝土坝外露阴面部位;F250F200F150F150F50
2)冬季有水或易长期积雪结冰的渠系建筑物。
4.受冻较轻部位:
1)混凝土坝外露阳面部位;
2)冬季无水干燥的渠系建筑物;F200F150F100F100F50
3)水下薄壁构件;
4)水下流速大于25mm/s的水下过水面。
5.水下、水中、大体积内部的混凝土F50F50———
注1:年冻融循环次数分别按一年内气温从+30C以上降至-30C以下,然后回升到+30C以上的交替次数和一年中日
平均气温低于-30C期间设计预定水位的涨落次数统计,并取其中的最大值。
注2:冬季水位变化区指运行期内可能遇到的冬季最低水位以下0.5m~1.0m,至冬季最高水位以上1m(阳面)、2m
(阴面)、4m(水电站尾水区)的区域。
注3:阳面指冬季大多为晴天,平均每天有4h以上阳光照射,不受山体或建筑物遮挡的表面,否则均按阴面考虑。
注4: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250C地区的混凝土抗冻等级宜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
3.3.2.3大体积混凝土分区采用不同抗冻等级时,其区分厚度可根据计入太阳辐射作用的热学计算,
或根据类似建筑物运行资料确定的负温区再加0.5m,温和地区分区厚度不得小于0.5m。
3.3.3抗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3.3.3.1抗冻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8076的规定。
3.3.3.2大中型工程抗冻混凝土的材料和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在试验过程中除控制混凝土含气量和
水灰比外,宜进行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的测试。
4
DB13/T2245—2015
3.3.3.3中小型工程抗冻混凝土的配比,宜根据混凝土抗冻等级和所用的最大骨料粒径分别按表3和
表4选用混凝土的含气量和水胶比。
表3中小型工程抗冻混凝土含气量要求
混凝土抗冻等级≥F200≤F150
最大骨料粒径20mm(6±1)%(5±1)%
最大骨料粒径40mm(5.5±1)%(4.5±1)%
最大骨料粒径80mm(4.5±1)%(3.5±1)%
注:如含气量试样须经湿筛时,按湿筛后最大骨料粒径选用相应的含气量。
表4中小型工程抗冻混凝土水胶比要求
混凝土抗冻等级F300F200F150F100F50
水胶比<0.45<0.50<0.52<0.55<0.58
3.3.3.4大型工程的抗冻混凝土,应特别注意其原材料的稳定性。现场质量控制应以含气量为主要指
标。最终评定混凝土的抗冻性应以快冻试件测定的成果为准。
3.4抗渗性设计
3.4.1当混凝土处于B类及以下环境中时,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按经过标准养护28d试件所能经受的最
大水压力确定,并以抗渗等级表示,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按表5选取。
表5混凝土抗渗等级的最小允许值
项次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抗渗等级
1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下游面及建筑物内部—W2
H<30W4
30≤H<70W6
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挡水面
70≤H<150W8
H≥150W10
i<10W4
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背水面可10≤i<30W6
3
自由渗水者30≤i<50W8
i≥50W10
注1:表中H为水头(m),i为水力坡降。
注2:当结构表层设有专门可靠的防渗层时,表中规定的混凝土抗渗等级可适当降低。
注3:承受侵蚀性水作用的结构,混凝土抗渗等级应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承受氯盐侵蚀作用的结构,混凝土抗
渗等级不应低于W6。
注4:对背水面可自由渗水的素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当水头H小于10m时,其混凝土抗渗等级可根据表
中项次3降低一级。
注5:埋置在地基中的结构构件(如基础防渗墙等),可按照表中项次3的规定选择混凝土抗渗等级。
注6:对严寒、寒冷地区且水力梯度较大的结构,其抗渗等级应按表中的规定提高一级。
5
DB13/T2245—2015
3.4.2当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符合C类(含C类)以上等级时,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抗氯离子渗透性
指标控制,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应符合表6规定。
表6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指标
设计使用年限100年50年
环境作用等级C、DE、FC、DE、F
6h电量值<950<800<1350<950
注: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按照本规范附录A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电量法)进行。
3.5其他耐久性指标设计
3.5.1混凝土最大水胶比及最低强度等级规定
不同环境作用等级和不同设计使用年限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对骨料最大粒径不
大于40mm的混凝土,混凝土最大水胶比应满足表7的规定。有自防水要求的建筑物构件强度等级不宜低
于C35,预应力混凝土不宜低于C40;如采用更大粒径的骨料,最低强度等级可降低1个强度等级。
表7混凝土最大水胶比和最低强度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环境作用等级
100年50年
C0.36,C400.40,C30
D0.34,C450.38,C35
E0.33,C500.36,C40
F0.32,C500.34,C45
3.5.2氯盐环境中配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3.5.2.1应控制氯离子引起的钢筋锈蚀。实测硬化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应符合表8的规定,混凝土
中氯离子含量测定按附录B进行。
表8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要求(按胶凝材料质量计)
项目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
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0.10≤0.06
3.5.2.2接触氯化物的配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按氯盐环境进行耐久性设计。
3.5.2.3氯盐环境中配筋混凝土宜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和料混凝土。
3.5.2.4重要配筋混凝土结构的构件,当氯盐环境作用等级为E、F级时应采用防腐蚀附加措施。
3.5.2.5氯盐环境作用等级为E、F的配筋混凝土结构,应在耐久性设计中提出结构使用过程中定期检
测的要求。重要工程尚应在设计阶段作出定期检测的详细规划,并设置专供检测取样用的构件。
3.5.2.6氯盐环境中,用于稳定周围岩土的混凝土初期支护,如作为永久性混凝土结构的一部分,则
应满足相应的耐久性要求;否则不应考虑其中的钢筋和型钢在永久承载中的作用。
6
DB13/T2245—2015
3.5.2.7氯盐环境中配筋混凝土结构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a)结构的形状、布置和构造应有利于避免水、水汽和有害物质在结构表面的积聚;
b)遭受氯盐侵蚀的混凝土构件顶面等部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设置排水坡;
c)遭受雨淋的结构构件,应防止雨水流到底面或下部结构构件表面;
d)排水管道应采用非钢质管道,排水口应远离混凝土构件表面,并应与墩柱基础保持一定距离;
e)钢筋主筋,箍筋和分布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钢筋防锈以及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传递
的要求,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设计值不得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f)工厂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其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比现浇构件减少
5mm;
g)海水水位变动区和浪溅区,不宜设置施工缝与连接缝;
h)伸缩缝及附近部位的混凝土宜局部采取防腐蚀附加措施,处于伸缩缝下方的构件应采取防止渗
漏水侵蚀的构造措施。
4混凝土原材料
4.1水泥
4.1.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熟料中的铝酸三钙含量宜在6%~12%范围内。
不宜选用早强型水泥。
4.1.2采用硅酸盐类水泥时,其质量标准应符合GB175的规定。
4.1.3水泥中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4.2矿物掺合料
4.2.1矿物掺合料指粉煤灰、矿渣微粉、硅灰等矿物掺合料。
4.2.2矿渣微粉的质量应符合GB/T18046的规定,其比表面积应大于420m2/kg。
4.2.3矿渣微粉采用S95及以上。
4.2.4粉煤灰的烧失量应符合GB/T1596中F类I级的规定,其他指标应符合F类Ⅱ级的规定。
对预应力混凝土和引气混凝土,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3%。
4.2.5采用其他种类的矿物掺合料以及复合矿物掺合料时,用其配制的混凝土性能应满足耐久性要求。
4.3混凝土外加剂
4.3.1外加剂品种根据混凝土性能和施工要求以及与已选定的混凝土其他原材料的适应性等,通过验
证性试验确定。
4.3.2不得使用氯盐做外加剂,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2%。
4.3.3宜采用减水率不小于20%的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
4.3.4各种阻锈剂的长期有效性应经检验,不应单独使用亚硝酸盐类阻锈剂。
4.3.5除本规范规定的以外,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GB8076及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7
DB13/T2245—2015
4.4细骨料
4.4.1细骨料严禁采用海砂。
4.4.2细骨料宜选用质地坚硬、清洁的河砂或人工砂。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0%,水溶性氯离子
含量应低于0.02%;对于处于频繁干湿交替环境下的混凝土,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小于1.0%。
4.4.3细骨料应级配良好,宜选用颗粒级配处于2区的中砂。
4.4.4应选用无碱活性的细骨料。未经专门论证,严禁使用碱活性细骨料。
4.4.5除本规范规定,细骨料的品质应符合DL/T5144的有关规定。
4.5粗骨料
4.5.1粗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清洁且坚实的碎石或卵石。粗骨料的含泥量应小于1.0%,压碎指标不
大于10%,吸水率不大于2.0%;对于处于频繁干湿交替环境下的混凝土,粗骨料的含泥量应小于0.7%。
4.5.2碎石或卵石的质量应符合GB/T14685Ⅱ类以上质量要求。
4.5.3粗骨料的级配应良好,并应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其超径小于5%,逊径小于10%。
4.5.4粗骨料选用碎石时,泵送混凝土的砂率宜控制在38%~42%范围内。
4.5.5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下列要求:
a)不应大于构件截面最小边长的1/4;
b)不应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2/3;
c)对高强混凝土,宜选用较小的粗骨料最大粒径;对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较大的粗骨料最大粒
径。
4.5.6粗骨料宜采用二级或三级搭配,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和分级计量。
4.5.7应选用无碱活性的粗骨料。未经专门论证,严禁使用碱活性粗骨料。
4.5.8除本规范规定,粗骨料的品质应符合GB/T14685的有关规定。
4.6水
应采用符合JGJ63要求的水拌和与养护混凝土,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200mg/L。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5.1.1应选用工程中采用的原材料。
5.1.2耐氯盐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型式、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状况,配制出
既满足工作性、强度及耐久性等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以确保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5.1.3混凝土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断面、钢筋含量、运输距离、运输方式、浇筑方式、振捣
能力和气候等条件确定,在选用配合比时应综合考虑并宜选用较小的坍落度。
8
DB13/T2245—2015
5.1.4在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较小的用水量。
5.1.5在满足强度、耐久性及其他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水胶比。
5.1.6宜选取最优砂率,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较小、
拌和物密度较大所对应的砂率。
5.1.7宜选用最大粒径较大的骨料及最佳级配。
5.1.8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GB175、GB/T18046、DL/T5055、
GB8076、DL/T5151、JGJ63等的要求对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骨料及拌和用水等的性能进行
试验,除符合以上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5.1.9粒化高炉矿渣粉的粉磨细度不宜小于420m2/kg,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用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
凝土,其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质量的50%,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其掺量不宜小于胶凝材
料质量的40%。
5.1.10大掺量矿渣微粉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与普通混凝土拌和方法相同,没有特殊要求,但混凝
土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以30s为宜。
5.1.11应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计算,并通过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
室内试验确定的配合比尚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5.2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5.2.1混凝土强度等级按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设计龄期通常取28天,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宜取56天或90天。
5.2.2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的试件边长为150mm,不少于30
组,每组3块。在设计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设计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MPa计。
5.2.3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按式(1)计算:
fcu,0=fcu,k+t……(1)
式中:
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MPa);
t——保证率系数,由给定的保证率P选定,其值按SL352-2006表A.2.2中保证率95%及以上选取。
5.2.4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宜按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
a)统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总数不应低于30组。
b)根据近期相同抗压强度、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的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资料,混凝土抗压强
度标准差()按式(2)计算:
9
DB13/T2245—2015
n
22
fcu,inmf
=i1cu………………(2)
n1
式中: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MPa);
fcu,i——第i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值(MPa);
n——试件组数;
m
fcu——n组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c)当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时,计算配制抗压强度用的标准差取3.0MPa。
5.2.5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值可按表9
初选,再根据现场施工时统计结果调整值。
表9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参考表单位为:MPa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1520~2530~3540~4550~6065~80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3.54.04.55.05.56.0
5.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参数
5.3.1水胶比
5.3.1.1混凝土的水胶比应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DL/T5144的规定。
5.3.1.2混凝土的水胶比还应满足设计规定的抗渗、抗冻等级等要求。混凝土抗渗、抗冻等级与水泥
的品种、水胶比、外加剂和掺合料品种及掺量、混凝土龄期等因素有关。对于大中型工程,应通过试验
建立相应的关系曲线,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满足设计技术指标要求的水胶比。在没有试验资料时,抗
冻混凝土的水胶比,宜根据混凝土抗冻等级和所用的骨料最大粒径按SL211-2006的要求选用。
5.3.1.3掺加掺合料时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适当降低,并通过试验确定。
5.3.2用水量
5.3.2.1混凝土用水量,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坍落度、外加剂、掺合料以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拌确
定。
5.3.2.2常态混凝土用水量:
a)水胶比在0.40~0.65范围,当无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表10选取;
表10常态混凝土初选用水量单位为kg/m3
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
混凝土坍落度/mm
204080204080
10~30160140120175155135
30~50165145125180160140
50~70170150130185165145
70~90175155135190170150
10
DB13/T2245—2015
表10(续)
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
混凝土坍落度/mm
204080204080
注1:本表适用于细度模数为2.6~2.8的天然中砂,当使用细砂或粗砂时,用水量需增加或减少3kg/m3~5kg/m3。
注2:采用人工砂时,用水量需增加5kg/m3~10kg/m3。
注3:采用Ⅰ级粉煤灰时,用水量可减少5kg/m3~10kg/m3。
注4:采用外加剂时,用水量应根据外加剂的减水率作适当调整,外加剂的减水率应通过试验确定。
注5:本表适用于骨料含水状态为饱和面干状态。
b)水胶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5.3.2.3泵送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a)以表1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m3,计算出
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式(3)计算:
mw=mw0(l—)……(3)
式中:
mw——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用水量(kg);
mw0——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用水量(kg);
——外加剂减水率。
c)外加剂的减水率应通过试验确定。
5.3.3骨料级配
5.3.3.1对环境作用等级为A、B、C类的常态混凝土,石子按粒径依次分为5mm~20mm、20mm~40mm、
40mm~80mm,大体积混凝土宜尽量使用最大粒径较大的骨料,石子最佳级配(或组合比)应通过试验确
定,一般以紧密堆积密度较大,用水量较小时的级配为宜。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
推荐标准
- DB13/T 1329-2010 韭菜病虫无公害防控技术规程 2010-12-10
- DB13/T 1346-2010 物流业仓储服务规范 2010-12-28
- DB35/T 1142-2011 土壤中砷、铅、铜、锌、镉、铬、镍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011-04-10
- DB13/T 1309-2010 检验报告编制规则 产品质量部分 2010-11-15
- DB13/T 1308-2010 发热电缆地面供暖技术规程 2010-09-22
- DB13/T 1345-2010 物流配送服务规范 2010-12-28
- DB13/T 1391-2011 瘦肉型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11-05-10
- DB13/T 1255-2010 鱼类指环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规范 2010-07-20
- DB35/T 1141-2011 饲料中维吉尼霉素M1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011-04-10
- DB35/T 1161-2011 啤酒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20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