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040-2013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DB11/T 1040-2013 Repor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ean Production Audit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English)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3年12月
-
2022年12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Z04
备案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040—2013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ntheDevelopmentofAuditReportsforCleaner
Production
forIndustrialEnterprise
2013-12-20发布2014-04-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040—2013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审核报告总体要求....................................................................2
5审核报告正文编写技术要求............................................................3
附录A(资料性附录)资料性用表..................................................1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工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写排版要求............................32
附录C(规范性附录)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35
附录D(规范性附录)清洁生产方案效益计算方法....................................37
附录E(规范性附录)清洁生产方案经济可行性分析方法..............................40
I
DB11/T1040—2013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唐艳芬、杨宝玉、薛捍平、刘志鹏、刘安、胡永锋、李南娜。
II
DB11/T1040—2013
引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与排
放,保护北京地区环境质量,为北京市推进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工业企业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提
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制定本标准。
III
DB11/T1040—2013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总体要求和审核报告正文编写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编制,可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GB/T12452企业水平衡测试通则
GB/T13234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1531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16615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DB11/307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清洁生产审核cleanerproductionaudit
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
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和实施技术、经济及环
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3.2
清洁生产审核内审员internalcleanerproductionauditor
接受清洁生产相关机构组织培训、系统学习和掌握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学知识,经工业企业内部考试
合格,获得清洁生产审核资格证书,并在工业企业内部从事清洁生产审核活动的员工。
3.3
审核期auditperiod
企业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从起始日期到结束日期的时间段。
3.4
1
DB11/T1040—2013
审核考察期reviewperiodofaudit
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当年回溯三个自然年的时间加上审核当年年初到审核启动前的时间段。
对无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企业,回溯时间应延长到五个自然年。
3.5
审核基准年benchmarkperiodofaudit
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活动当年的上一自然年度。非连续生产企业可取上一年度同一生产周期为审
核基准年。
3.6
清洁生产目标实现期periodforachievingcleanerproductiongoal
企业开展一轮清洁生产审核活动为完成全部清洁生产目标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段。
4审核报告总体要求
4.1报告封面
报告封面按从上到下顺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a)北京市第XXX批强制/自愿审核(强制审核企业选择“强制”,自愿审核企业选“自愿”);
b)审核报告名称;
c)审核报告评估版本;
注:申请评估的审核报告标注“评估版”;根据评估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的审核报告标注“评估修改版”。
d)报告编写单位(企业名称在上,咨询机构名称在下);
注:无咨询机构的,在审核报告封面可不填写咨询机构名称。
e)报告完成时间落款(具体到月)。
4.2报告内封面
报告内封面按从上到下顺序应包括以下内容:
a)北京市第XXX批强制/自愿审核(强制审核企业选择“强制”,自愿审核企业选“自愿”);
b)审核报告名称;
c)审核报告评估版本(评估版、评估修改版);
d)审核报告编写单位(第一行:企业全称,加盖公章;第二行:咨询机构全称,加盖公章);
注:企业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自主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并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封面可不填写咨询机
构名称。
e)审核报告完成时间(具体到月)。
f)有咨询机构的报告内封面应包括参加审核项目人员表和参加审核报告编写人员表、参加咨询工
作的专家表和咨询机构参与报告编写人员表,参见附录A表A.1至表A.4。
注:无咨询机构的情况下,报告内封面参见附录A表A.1、表A.3。
g)企业简况表,参见附录A表A.5。
4.3报告正文内容框架
审核报告正文应包括以下内容:
a)前言;
2
DB11/T1040—2013
b)第1章企业概况;
c)第2章审核准备;
d)第3章预审核;
e)第4章审核;
f)第5章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g)第6章方案的确定;
h)第7章方案实施;
i)第8章持续清洁生产;
j)第9章结论;
k)附件。
4.4编写排版要求
报告的编写排版参照附录B,并正反面打印。
5审核报告正文编写技术要求
5.1前言
前言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必要性;
b)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要求(说明企业审核类型,是强制审核企业或是
自愿审核企业;强审企业还应说明强审类型及强审原因);
c)明确说明本轮审核是第几轮审核及上一轮审核时间和评估情况,中费方案和高费方案(以下简
称“中高费”方案)实施及绩效取得情况、持续清洁生产情况等;
d)本轮清洁生产审核范围、对象、审核时限划分(包括:审核期、审核考察期、审核基准年、清
洁生产目标实施期);
e)本轮审核所依据的国家和地方政府与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
等文件。
注:本轮清洁生产审核范围出现同一法人所属公司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企业注册地和生产地不在同一地区等情况
时,应予以说明。
5.2企业概况
5.2.1企业简况
企业简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企业成立时间;
b)所有制性质;
c)行业类别;
d)审核基准年内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产品结构情况等。
5.2.2企业地理位置和平面布置
地理位置和平面布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企业所在区域地理位置图及相关文字描述说明;
3
DB11/T1040—2013
b)企业厂界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如水源地、河流、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及相关内容说
明;涉及国家和地方总量排放控制的重金属综合防治企业还应提供最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c)审核基准年末企业厂区平面布置图及相关文字说明,图中应标有主要生产车间、有毒有害物质
的贮存及分布;平面图应标注方位、有关点位和比例尺;
d)当审核活动由集团公司发起组织,审核范围涉及集团公司下属二级公司或三级公司时,应采用
图表并配文字,说明审核范围内不同审核单元在该集团公司内的组织隶属关系及空间分布情
况。
5.2.3企业生产设施、产品产量、产值等情况
简要说明企业在审核基准年末生产设施配置、产品产量和产品产值等相关情况。
5.2.4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及在册人员构成情况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及在册人员构成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简述审核基准年末审核范围内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情况。
b)审核基准年末企业在册人员构成情况,包括在册人员总数,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岗
位人员构成情况。
5.2.5企业管理情况
企业管理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审核考察期内能源管理情况,内容包括:能源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节能活动开展情况、节能目
标完成情况、节能项目与措施实施情况、节能项目累计投资情况、完成节能量情况等;
b)审核考察期内环境管理情况,内容包括:环保管理制度制订与执行情况;污染物达标排放、有
毒有害物质使用及排放、总量控制与总量减排完成情况;是否发生过环保处罚及投诉信访事件、
环境污染事件等;
c)审核考察期内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的各项荣誉;
d)建立及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情况及环境
标志产品认证情况;
e)有毒有害物质识别、产生、使用、处置场所情况;环境风险源识别及厂区平面分布情况;
f)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
5.3审核准备
5.3.1高层领导参与情况
简要说明企业高层领导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重视以及高层领导在清洁生产领导小组中所承担的
职责和所做的工作。
5.3.2审核机构设置情况
清洁生产审核机构设置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领导小组成立情况,编制领导小组成员与职责分工表,参见附录A表
A.6;
b)说明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小组成立情况,编制工作小组成员与职责分工表,参见附录A表
A.7;
c)当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且组织构架简单时,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可合并为审核工作小组。
4
DB11/T1040—2013
5.3.3审核工作计划
根据企业审核工作起始与截止时间,采用表格形式,按照审核7个阶段合理安排审核时间和审核工
作任务;审核工作计划表参见附录A表A.8。
5.3.4宣传与培训
宣传与培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开展清洁生产宣贯的时间、地点、培训机构、参加人员、人数及宣贯材料内容,应有文字表述
和相关照片证明;
b)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内审员培训的时间、地点、培训机构、参加人员和人数及培训内容,应有文
字表述和相关照片证明;
c)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宣传普及活动的宣传材料、场所与内容的说明和相关照片证明。
5.3.5克服障碍
克服障碍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清洁生产障碍调查问卷发放和填写情况;
b)汇总整理清洁生产障碍情况及对应解决办法,并形成表格。具体表格参见附录A表A.9。
5.4预审核
5.4.1企业生产概况
5.4.1.1现场考察情况
简要描述现场考察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体生产设施与环保设施运行状况;
b)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水平情况;
c)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与物料消耗计量检测、记录与统计情况,固废、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监测,
危险废物贮藏场所、环保标志标识设置情况及处置协议、转移联单等情况;
d)企业与清洁生产相关的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生产岗位作业文件执行情况等;
e)企业自主开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降本、改进管理等活动情况;
f)企业生产现场管理情况等。
5.4.1.2生产工艺流程
生产工艺流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企业生产全过程,包括:企业各主要生产工序和各生产辅助单元;
b)绘制企业生产流程图,配相关文字说明,并标注污染物产排环节。
5.4.1.3主要生产装备配置情况
主要生产设备配置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审核基准年企业主要生产装备和辅助设备配置情况,并编制配置情况一览表,具体表格
参见附录A表A.10。
b)说明审核基准年企业主要用能设备配置情况,并编制配置情况一览表,具体表格参见附录A
表A.11。
c)审查会意见:“增加高耗能企业的情况”
5
DB11/T1040—2013
5.4.1.4计量检测(监测)仪器仪表配置与使用情况
计量检测(监测)仪器仪表配置与使用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根据GB17167及行业管理要求,说明原辅料计量检测设备配置、使用、维护、校核现状及
存在问题;
b)根据GB17167要求,说明能源计量检测设备配置、使用、维护(校核)现状及存在问题;
c)说明污染物(水、气、声、渣)监测设备配置、使用、维护(校核)现状及存在问题。
5.4.1.5主要产品产量、成品率情况
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审核考察期各年度企业产品产量、成品率情况;
b)编制企业审核范围内各主要产品产量、成品率情况汇总表。
5.4.1.6原辅料消耗及分析
原辅料消耗及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审核考察期内各年度原辅料消耗情况,并对企业原辅料消耗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说
明;
b)编制企业审核范围内各主要生产工序原辅料消耗一览表及相关文字说明;
c)说明生产过程中在用危险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识别、使用与处置。
5.4.1.7能源与水资源消耗及分析
能源与水资源消耗及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编制企业审核范围内各主要生产单元审核考察期能源消耗汇总表,并对企业能源消耗(包括外
购能源、自产能源)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b)编制企业审核范围内各主要生产单元审核考察期的水资源消耗汇总表,并对企业水资源消耗情
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c)分析审核考察期能源和水资源的逐月消耗情况并进行分析;
d)对企业现有节能、节水技术措施与指标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5.4.1.8能源和水资源管理状况
能源和水资源管理状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能源和水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
b)能源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情况;
c)能源和水资源考核指标或限额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d)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较大构成重点用能单位的,应说明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5.4.1.9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审核考察期内环境保护现状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企业环境管理现状(包括环境管理机构人员设置、环境管理制度制定与执行、建立和运行
环境管理体系情况);
b)说明企业建设项目环评及防治污染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执行情
况,包括环评批复、试生产、竣工验收、定期监测等情况;
c)说明企业是否有限期治理项目,若有,是否已完成治理;
6
DB11/T1040—2013
d)说明企业是否发生超标排放、环保处罚、投诉信访、环境污染事件等;
e)说明企业主要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种类、产生部位,排放去向及预防控制措施(涉及国家管控
的重要环保设施,还应说明环保设施处理工艺),提供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照片;
f)说明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状况(包括主要环保设施、设备运转率、运行效果);
g)说明所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包括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
h)说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及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
核算,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说明;说明企业废水、废气、固废等的处理处置及综合利用情况;
i)说明企业是否使用或产生危废,若使用或产生危废,应说明种类、产生量、贮存、处置情况并
提供危废贮存场所照片,是否与有资质单位签订协议,并核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5.4.1.10强制审核情况
自愿审核企业可不编制此内容。
对于强制审核企业,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历次强制审核情况回顾,包括强制审核次数、强制审核类型等内容;
b)强制审核的原因、采取的改进措施及改进情况(有毒有害、危废、重金属等污染物产生源、量、
治理措施及效果及达标情况)。
5.4.2清洁生产现状水平分析
5.4.2.1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与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采用表格的形式,对企业在用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装备、辅助设备生产的产品等是否符合国
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进行分析说明。如有涉及国家或地方颁布的产业政策的工艺、装备、产
品,应形成对照分析表。表格内容参见附录A表A.12。
b)采用表格的形式对企业在用耗能设备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产业政策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是否
存在应淘汰的高耗能设备情况。如有淘汰设备应单独列出,包括设备型号、参数、数量、设备
生产时间、是否在运行及高耗能设备淘汰计划等内容。相关表格内容参见附录A表A.13。
5.4.2.2与行业准入政策对比分析
与相关行业准入政策对比,判断水耗、能耗(如万元产值取水量、综合能耗等)是否符合国家或地
方要求。
5.4.2.3与国家和北京市政府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对比分析
重点用能企业和污染物重点监控企业应对企业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节能减
排量是否满足国家或地方政府相关规定要求。
5.4.2.4企业采用国家或地方政府推荐的清洁生产技术情况
以表格形式表述企业采用国家或地方政府推荐清洁生产技术的情况,参见附录A表A.14。
只对照与企业相关内容,无相关内容则省略。如国家公布的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内容与企业无关,可省略此表内容。
5.4.2.5与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或清洁生产标准对比分析
采用表格和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所在行业现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或清洁生产标准进
行对比分析,针对对比结果及发现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7
DB11/T1040—2013
注:如国内没有而国外有相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或清洁生产标准,应与国外相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或清洁
生产标准进行对比;如国内外均无相关行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或清洁生产标准,则宜参考国内相近行业清洁生产评
价体系框架,或采用企业考察期内定性与定量数据以及历史最好水平数据进行纵向对比和分析说明。
5.4.2.6与同行业指标对比分析
采用表格与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所在行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资源、能源指标等)、
环保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对比结果及发现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注:企业与行业对比数据应选取审核基准年的数据;如果企业如收集不到同行业相关指标数据,应给出说明,并与
本企业(近五年)历史最好水平对比。
5.4.3确定审核重点
确定审核重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审核重点的选择依据;
1)强审企业存在的产生和排放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国家或地
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控制指标,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
害物质的问题。
2)通过与行业标准、行业指标对比发现的主要问题指标;
3)能耗高、物耗高、产排污高的生产单元,需要列出各生产单元能耗、物耗、产排污对比
表;
4)企业存在的环保不达标、限期整改,超能耗限额造成高耗能等问题;
5)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及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b)确定审核重点的原则;
c)根据预审核阶段查明的清洁生产问题筛选审核重点(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
d)最终确定审核重点。
5.4.4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5.4.4.1清洁生产目标设置依据
设置依据应包括:国家现行清洁生产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或北京市节能减排分解指标、强审
企业强审减排目标、行业先进水平、企业历史最好水平、企业资金与技术实力、有无中高费方案支撑等。
5.4.4.2清洁生产目标设置
企业清洁生产目标表中应体现绝对量与相对量、现状值(审核基准年的指标值)、近期值(原则上
为企业开展审核活动的当年)、中期值及远期值(根据国家对不同行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周期要求设置),
参见附录A表A.15。清洁生产目标设置应与审核重点相对应,应有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做支撑;如企业
无清洁生产方案支撑,可不设远期值。
5.4.5预审核阶段产生的备选方案
根据企业生产现场考察、基础资料整理和企业清洁生产现状水平分析发现的清洁生产问题,结合企
业生产过程,从审核八个方面(原辅材料和能源、生产过程、设备维护和更新、过程优化控制、生产、
废物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管理、员工)分析能耗、物耗、水耗、污染物产生原因,提出备选清洁生产
方案,并将备选方案进行汇总形成清单,明确备选方案与原因分析的逻辑关系;对于简单易行的备选方
案经初步筛选后应尽快组织实施。
8
DB11/T1040—2013
5.5审核
5.5.1审核重点概况
5.5.1.1内容
审核重点概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企业审核重点情况说明;
b)企业审核重点相关平面示意图及文字说明;
c)企业审核重点相关组织机构(或生产岗位设置)图及文字说明;
d)企业审核重点各生产单元工艺流程图及相关文字说明;
e)企业审核重点各单元操作功能说明表,参见附录A表A.16。
5.5.1.2要求
当审核重点为企业整体过程,该节内容与预审核相关内容重复,可适当简化。
5.5.2企业审核重点计量检测与排污监测核实
审核重点计量检测与排污监测核实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对物料、能源、水的输入、输出及污染物产生与排放计量仪器/监测仪器的分布、配置、使用
与维护、记录、统计与管理等情况进行说明,并附相关统计表;
b)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应符合GB17167的规定;
c)引用企业同期能源审计数据资料,应给出相关文字说明。
5.5.3企业审核重点补充实测要求
对于物料、水、能源、污染物产排输入、输出计量仪器/监测仪器的分布、配置不全的企业,应补
充审核期内平衡实测数据资料,并进行相关说明。
5.5.4企业审核重点物料平衡及物料损失原因分析
企业审核重点物料平衡及物料损失原因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编制物料平衡图表的数据来源;
b)绘制企业审核重点生产过程物料平衡图表;
c)对审核重点物料平衡图表中物料平衡结果进行分析;
d)对审核重点物料平衡图表中物料流失的部位、流失的原因、流失量进行分析;
e)与同行业或同工序先进工艺技术或设备对比,寻找和发现减少物料消耗的清洁生产潜力与机
会;
f)采用表格方式,从审核八个方面对物料损失原因进行分析并用文字说明,参见附录A表A.17。
5.5.5企业审核重点水平衡及用水损失原因分析
企业审核重点水平衡及用水损失原因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水平衡测试方法应符合GB/T12452的要求;
b)说明编制水平衡图表的数据来源;
c)绘制水平衡图或表;
d)对审核重点水平衡图表中水平衡率进行分析;
9
DB11/T1040—2013
e)对审核重点水平衡图表中水流失的部位、流失的原因、流失量进行分析,中水回用,循环水的
重复利用分析;
f)与同行业或同工序先进工艺技术或设备对比,以寻找和发现减少水量消耗的清洁生产潜力与机
会;
g)采用表格方式,从审核八个方面对生产用水损失原因进行分析并用文字说明,参见附录A表
A.18。
5.5.6企业审核重点能量平衡及能量损失原因分析
企业审核重点能量平衡及能量损失原因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编制能量(煤、气、汽、电、油等)平衡图表的方法;
b)说明编制能量平衡图表的数据来源;
c)绘制能量流向网络图或能量流向平衡表;
d)对审核重点能量平衡图表中能量平衡结果进行分析;
e)对审核重点能量平衡图表中能量流失的部位、流失的原因、流失量、量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f)与同行业或同工序先进工艺技术或设备对比,以寻找和发现减少能源消耗的清洁生产潜力与机
会;
g)采用表格方式,从审核八个方面对能源损失原因进行分析并用文字说明,参见附录A表A.19。
h)能量平衡表的编制应符合GB/T16615的要求。
5.5.7企业审核重点特征污染因子平衡及产生原因分析
企业审核重点特征污染因子平衡及产生原因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说明编制特征污染因子平衡图表的数据来源;
b)绘制企业审核重点特征污染因子平衡图表;
c)对特征污染因子平衡图表中特征污染因子平衡结果进行分析;
d)对特征污染因子平衡图表中特征污染因子产生的部位、原因、排放量进行分析;
e)与同行业或同工序先进工艺技术或设备对比,以寻找和发现减少特征污染因子排放的清洁生产
潜力与机会;
f)采用表格方式,从审核八个方面对特征污染因子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用文字说明,参见附录A
表A.20。
注:特征污染因子主要包括审核阶段排放超标的项目及国家规定的需进行排污总量控制的污染物、重点防治防控的重金
属及有毒有害物质(需重点审核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见附录C)等因子。
围绕清洁生产审核八个方面,结合审核重点物耗、能耗、水耗、废物产生原因,进而提出清洁生产
方案,将方案进行汇总,并明确方案与原因分析的逻辑关系。
5.6方案产生、汇总与筛选
5.6.1方案产生
方案产生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围绕审核重点、清洁生产目标、物料/能源/污染因子产生或损失原因分析提出清洁生产方案;
b)说明本轮审核清洁生产合理化建议、方案产生的途径和方式;
c)说明清洁生产方案初选方法和结果。
5.6.2方案汇总
方案汇总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0
DB11/T1040—2013
a)说明清洁生产方案无、低、中、高费划分界限;
b)编制方案汇总表。按审核八个方面进行分类,内容包含方案类别、方案名称、方案简介、方案
投资,方案费用类别及预期效果,参见附录A表A.21。
5.6.3方案初选方法
方案初选时,可采用简易筛选方法,参见附录A表A.22。简易筛选方法步骤如下:
a)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筛选因素(技术可行性、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实施难易程度、对
产品的影响等);
b)确定每个方案与这些筛选因素之间的关系,若是正面影响关系,则打“√”,若是反面影响关
系,则打“×”;
c)综合评价,得出结论;
d)对于强审企业未达标排放或实施强审的污染要素减排方案,可直接选入实施方案。
5.6.4推荐初步可行的中高费方案
推荐初步可行的中高费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文字说明中高费方案筛选的依据,并绘制方案权重、计分依据表,参见附录A表A.23;
b)文字说明中高费方案筛选方法和筛选结果,编制方案简易筛选表和方案权重总和计分排序表,
分别参见附录A表A.24和表A.25。
c)对于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投资也比较小且内容比较简单的中高费方案可采用清洁生产方案简易
筛选表;对于企业生产规模较大,投资也比较大且内容比较复杂的中高费方案可采用权重总和
计分排序表。
5.7实施方案的确定
5.7.1方案可行性分析
5.7.1.1方案介绍
方案介绍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方案名称、方案类型(节能、降耗、减排、综合利用)、方案
内容(方案实施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等),方案与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的符合性。
5.7.1.2技术可行性分析
说明该方案采用的技术,包括技术原理、方案生产过程或处理过程、方案涉及设施、设备、主要指
标等,与国家节水、节能、节材、降耗和综合利用等政策的符合性,以及论证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先进
性、成熟性、安全性、可靠性和适用性。方案实施后的资源与能源节约量,具体量化方法见附录D。
5.7.1.3环境可行性分析
说明生产中废物产排量的变化(重点是减排内容);污染物组份毒性变化、可否降解;有无污染物
在介质中的转移;有无二次污染或交叉污染;废物/排放物是否减量、回用、再生或再利用;环境风险
(火灾、爆炸等);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具体量化方法见附录D。
5.7.1.4经济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分析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投资估算;
b)相关财务指标计算;
11
DB11/T1040—2013
c)利用财务指标判断该方案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具体计算方法见附录E。
5.7.1.5备选方案的可行性结论
综合技术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分析评判结果,确定该方案是否可行,并编制表格说明,
参见附录A表A.26。
5.7.2推荐最佳的中高费方案
根据可行的中高费方案技术、环境、经济的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排序,推荐最佳的中高费方案。
5.7.3强制审核企业减排方案
根据国家环保减排要求,对于经过可行性分析论证后没有经济效益,但对环境贡献率显著的减排方
案也应纳入推荐实施的中高费方案中。
5.8方案实施
5.8.1方案实施情况简述
方案实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已实施方案情况:
1)已实施方案总数占方案总数的百分比;已实施无低费方案个数占无低费方案总数的百分
比,已实施中高费方案个数占中高费方案总数的百分比;
2)编制已实施无低费、中高费方案及效果汇总统计表,参见附录A表A.27,有关清洁生产
方案节能量、资源节约量、污染物排放量和削减量的具体计算方法见附录D。
b)拟实施方案情况:
1)拟实施方案总数占方案总数的百分比;拟实施无低费、中高费方案数分别占无低费、中高
费方案总数的百分比;
2)编制拟实施无低费、中高费方案及效果统计表,参见附录A表A.28,有关清洁生产方案
节能量、资源节约量、污染物排放量和削减量的具体计算方法见附录D。
5.8.2已实施方案成果汇总
5.8.2.1内容
已实施方案成果汇总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已实施无/低费方案成果汇总,用文字并列表说明已实施无低费方案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的情况,清洁生产方案效益汇总表参见附录A表A.29。
b)已实施中高费方案成果汇总表,用文字、照片和表格等方式说明已实施中高费方案产生经济效
益和环境效益的情况,是否办理环评、竣工验收手续的情况,有关表格内容格式参见附录A
表A.30。
c)已实施方案成果与清洁生产(近期)目标对比:
1)编制已实施方案清洁生产指标换算表,并进行相关文字说明,具体表格内容参见附录A
表A.31;
2)编制已实施方案清洁生产指标值与近期清洁生产目标值对比表,说明清洁生产目标实现情
况,具体表格内容参见附录A表A.32;编制与清洁生产标准相关指标对比表,说明清洁
生产水平提升情况。
12
DB11/T1040—2013
5.8.2.2要求
已实施方案应编制的表格包括清洁生产方案汇总表、清洁生产方案效益汇总表、清洁生产指标换算
表(将清洁生产方案取得效益分类汇总后转换为与清洁生产目标表中相对应的清洁生产指标数值)、清
洁生产目标兑现表(实际/预计完成值与目标表近期/中期设定值相对比)。通过4个表的编制与表述,
将清洁生产方案取得效益与清洁生产设定目标对接,最终说明本轮审核工作是否完成了清洁生产设定目
标。
5.8.3拟实施中高费方案成果预测
拟实施中高费方案成果预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编制中高费方案实施计划表并进行相关文字说明。表中内容及格式参见附录A表A.33及表
A.34;
b)编制拟实施中高费方案成果预测汇总表,对拟实施中高费方案预期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进行汇总统计并进行相关文字说明,表格内容及形式参见附录A表A.30。
5.8.4全部方案实施后对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影响
全部方案实施后对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影响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编制本轮审核全部方案实施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汇总表,并进行相关文字说明,有关表格内
容及形式参照附录A表A.30;
b)全部方案实施后与清洁生产目标对比结果包括:
1)编制本轮审核全部方案实施后清洁生产取得成果与清洁生产指标换算表,并进行相关文字
说明;
2)编制本轮审核全部方案实施后清洁生产指标值与中期(远期)清洁生产目标值的对比表(参
见附
推荐标准
- DB11/T 345-2006 建筑外墙外保温用插丝聚苯乙烯泡沫板 2006-04-30
- DB44/T 302-2006 橘红生产技术规程 2006-03-29
- DB23/T 1056-2006 柞蚕现行品种 2006-04-10
- DB23/T 1046-2006 草莓生产技术规程 2006-04-10
- DB44/T 303-2006 年桔生产技术规程 2006-03-29
- DB23/T 1045-2006 秸秆饲料块 2006-04-10
- DB23/T 1043-2006 亚麻原茎初加工机械作业质量 2006-04-10
- DB23/T 1054-2006 柞蚕茧壳 2006-04-10
- DB23/T 1049-2006 免耕精量播种技术规范 2006-04-10
- DB44/T 301-2006 马坝油粘栽培技术规程 2006-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