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707-1989 橡胶燃烧性能测定 氧指数法
GB/T 10707-1989 Rubber—Determination of flammability by oxygen index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89年03月
-
200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化学工业部西北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
- 起草人:
- 陈晋阳、董松林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2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日10707一89
橡胶燃烧性能测定氧指数法
Rubber-Determinationofflammabilitybyoxygenindex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SO4589-1980塑料—氧指数法测定燃烧性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型直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燃烧时最低氧浓度的测定方
法。
本标准适用于在实验室条件下评定橡胶材料的燃烧性能。
本标准不适用于评定实际使用条件下橡胶材料的着火危险性。
2引用标准
GB527硫化橡胶物理试验方法的一般要求
GB2941橡胶试样停放和试验的标准温度、湿度及时间
GB3863工业用气态氧
GB3864工业用气态氮
3方法原理
试样垂直地支撑在一个透明的燃烧筒内,燃烧筒内有向上流动的氧和氮的混合气体,点燃试样的上
端,然后观察燃烧现象,并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燃烧持续时间或燃烧长度。通过在不同的氧浓度中试验,
可测得最低氧浓度。所试验的试样中要有50%超过规定的燃烧持续时间或燃烧长度。
4试验装ti
试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89-02一21批准1990一01一01实施
GB10707一89
m阶曰门日日
附日日
川川日日日
日
U
1
试验装置示意图
1一点火器i2-撼烧简书3一试样74一金属网a5一试样支架;6一玻确球i7-底座声一混合气体调节阀;
9-混合气体压力表;1。一氧气流量计;11-氧气调节阀;12-氧气压力表;13-混合气体流量计;
14-氧氮馄合器书15-氮气流量计;16-氮气调节阀;17-氮气压力表
4.1燃烧筒一只能直立于底座之上的耐热透明玻璃筒,其内径为75mm,总高度为450mm,以保证
筒内的气流速度为40士10mm/s。筒内底座上装有试样支架,并有引入氧氮棍合气体的导管,试样支架
的下部应装一片金属网。嫩烧筒底部应填充直径为3^-5mm的玻璃球,填充高度80-100mm,
4.2试样支架在燃烧筒轴心位置竖直地夹持试样的夹子。
4.3气源氧气应符合GB3863的技术要求;氮气应符合GB3864的技术要求。
4.4气体测量和控制系统由压力表、调节阀、转子流量计(氧、氮转子流量计的最小刻度为。.05
L/min).减压器等组成。
4.5点火器一根能伸人燃烧筒内点燃试样的管子,其喷嘴直径为2士1mm,燃气可根据情况选用丙
烷、丁烷、液化石油气、夭然气等。燃烧时从喷嘴垂直向下喷出的火焰高度为16士4mm,
4.6计时器秒表。
4.7测长量具最小刻度为1mm的不锈钢直尺。
4.8通风系统为排除试验中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试验应在通风柜内进行,但试验过程中不能开
抽风机,以免影响燃烧筒内的气流速度。
4.9装置的校验每次试验前应检查管路,不得有任何泄漏。流量计至少一年校正一次。
5试样
5.1试样尺寸为长80-150mm,宽6.5士0.5mm,厚3士0.25mm,
5.2试样的制备应按GB527第2章的要求进行。
5.3试样停放、试验温度、湿度及时间应符合GB2941的规定。
5.4为了便于测量试样的姗烧长度,在距试样点火端50mm处作一标记。
5.5至少准备15个试样。
GB10707一89
6试验程序
6.1检查试验装置,确保完好。燃烧筒应安放垂直,在筒中央的试样支架上竖直夹好试样,试样顶端距
离筒口至少100mm,
6.2根据经验或试样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估计开始试验时的氧浓度。试样在空气中迅速燃烧,氧浓度
估计为18%;在空气中缓慢或不稳定燃烧,估计为21环;在空气中不着火,至少估计为25%o氧浓度的
计算公式见附录Ao
6.3按6.2确定氧浓度后,从附录C中查出相应的氧气和氮气流量,调好氧氮混合气体,并让其在燃烧
筒中流动至少30s,以除去燃烧筒中的空气。每一个试样试验前都应重复此过程。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
不应改变气流速度和氧浓度。
6.4点燃点火器,将火焰调到规定的长度,把点火器喷嘴伸入燃烧筒内。让火焰充分接触试样顶端表
面,但不能与侧面接触。施加火焰时间不超过30s,其间每隔5s移开点火器观察一次,看试样是否被点
燃。如果试样整个顶端面都燃烧起来,就认为试样已被点燃,立即开始计时,或浏量姗烧长度。
6.5燃烧特性评定:
6.5.1若试样燃烧时间不到180s或燃烧不到50mm标记处火焰自熄,记作特征“。”,并记录此时的燃
烧时间和燃烧长度。
6.5.2若试样燃烧时间超过180s或燃烧超过50mm标记处,记作特征“x",并将试祥熄灭。
6.5.3如有熔滴、结炭、不稳定燃烧、阴燃等现象,也作为燃烧特征加以记录。
6.6为继续试验需要选择下一个氧浓度。应按这样的原则来选择氧浓度:若得到“0”特征,应增加氧浓
度;若得到“x”特征,应降低氧浓度。
6.7用适当的级差改变氧浓度,重复6.4-6.6的操作,直到有一对“oll和“x”特征的氧浓度相差小于
或等于1。这两个相反的特征不一定是连续出现的(见附录s示例>>"0"特征的氧浓度不一定比“x',特
征的低。用这一对特征中“o.的相应氧浓度作为初始氧浓度。
6.8用由6.7得到的初始氧浓度,重复6.4-6.6的操作,试验1个试样,记录所用的氧浓度和特征作
为第一个结果。
6.9取氧浓度级差d=0.2%,重复6.4-6.6的操作,直到得出与第一个结果相反的特征为止。记录
这些特征和相应的氧浓度。
6.10保持d=0.2%,重复6.4-6.6的操作,再试验4个试样,记录每个试样所用的氧浓度及其特征,
并指定用于最后1个试样的氧浓度为最终氧浓度ep。将这4个特征和6.9中得到的最后1个特征排列
到一起,以便确定k值。
6.11计算最后6个试样所用氧浓度(包括CF)的估计标准差。(见7.3),如果下列关系成立:
普。<己<普。
则按7.1计算的氧指数结果可信,否则:
11的操作,到条件满足为止;
若<‘普。,增力口值‘,重复6.9-6.
当d=0.2%,认为氧指数结果可信。但当d>0.2写,则减少d值,重复6.9.6.11的操
若己>粤『
作,到条件满足为止。
结果的计算
7.1氧指数计算
GB10707一89
01=e,.+kd·······································……〔I)
式中:01一用体积百分数表示的氧指数,计算中保留两位小数,报告中只保留一位小数;
C。一一用体积百分数表示的最终氧浓度,保留一位小数;
k-一系数,确定方法见7.2;
d-一用体积百分数表示的氧浓度级差,保留一位小数。
7.2k值的确定
k值及其正负号取决于试样的特征,可按下述方法从表中确定。
7.2.1若按6.8试验得到“0"特征,那么第一个相反的特征(见6.9)应为“X"。从表内第一列中桩行的
后4个特征排列里,找到与6.10得到的特征排列完全相同的那一行。再根据6.8和6.9得到的“0”特征
的个数,从(a)行中找到个数与之相同的那一列。行列交叉处即为所求的k值。
7.2.2若按6.8试验得到“X”特征,那么第一个相反的特征应为“0",从表内第六列中每行的后4个特
征排列里,找到与6.10得到的特征排列完全相同的那一行。再根据6.8和6.9得到的“X”特征的个数,
从(b)行中找到个数与之相同的那一列。行列交叉处即为所求k值。此时的k值应改变符号,即查正得
负,查负得正。
k值确定表
最后5个特征
(a)0000060000
一0.55一0.55一0.55一0.55O又XX>:
火0000
oxx火1
X000X
一;::一;.:;一;.::一;.::ox)(0人
X00X0
一0.14一0.14一0.14OXX00
xooxx一0.17
xoxooo.020.on40o.以0义0火丫
xoxox一氏05一0.46一045一0.45OXOx0
L71
oxoox
xoxX0
氏61
xoxxx;.::一::;.::0又000
氏03
一0.2600又丫丫
一
一0.27一0.26
xX000
氏朋
一0.7500又又0
一
一0.76一0.75
xx0ox
XX0X00830.959500义0只
Xxoxx0.03:.::0.50朋00又00
XXX00乳0.6886000X又
Xxxox_:叫:一:0.24肠000又0
xxxxo;::::::.:::.:;000000o0x0
xxxxx
(b)Xxxxxxxxxx
最后5个特征
了.3氧浓度标准差
GB10707一89
1
州E(C;一O1)}万」(2)
n一1
式中:o氧浓度的标准差;
C;—依次表示最后6个氧浓度;
01—按7.1计算所得的氧指数,
。—对):(C.-O1),有影响的试验次数.
对本方法,二=6。
妞试验报告
卜本国家标准号;
阮样品名称或代号;
c.试样的尺寸;
d.姗气种类及火焰长度;
e.氧指数;
L熔滴、不稳定燃烧、阴燃等现象;
肠试验环境;
卜试验日期及试验、审核人员。
GO10707一89
附录A
级浓度的计算
(补充件)
Al氧浓度按式(A1)计算
Co=100V.(Al)
V.+V
式中:Co—氧浓度,%(V/V);
V—氧气体积流量,L/s;
V—氮气体积流量,L/s,
附录B
试验结果计算示例
(参考件)
B16.7条的记录
表BI
序号12345
氧浓度,%25.0
推荐标准
- DB14/T 183-2008 山西省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技术规程 2008-06-01
- DB14/T 184-2008 山西省商品林抚育采伐技术规程 2008-06-01
- DB31/ 329.9-2008 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第9部分: 零售商业 2008-05-19
- DB14/T 185-2008 山西省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规程 2008-06-01
- DB11/T 553.5-2008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技术规范 第5部分: 接口规范 2008-05-28
- DB31/T 272-200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测评通用技术规范 2008-05-05
- DB33/T 332.5-2008 无公害中华鳖 第5部分: 温室养殖技术准则 2008-04-24
- DB31/ 405-2008 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卫生要求 2008-05-28
- DB15/T 440-2008 混糖月饼 2008-05-28
- DB14/T 182-2008 山西省低产商品林改造技术规程 200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