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01/T 215-202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

DB3401/T 215-2021 Urban Waste Sorting Management Standard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01/T 215-2021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6-29
实施日期
2021-06-29
发布单位/组织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合肥市城市管理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合肥市城市管理局、合肥高新区绿迹环保垃圾分类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现代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学院、中节能(合肥)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合肥拓基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起草人:
夏泽义、范士俊、刘桂建、方四新、汤婕、金杰、王斌、詹娟、陈俊、夏青、王烨、孙成、蒋铖、范盛楠
出版信息:
页数:2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99

CCSP53

3401

安徽省合肥市地方标准

DB3401/T215—202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

2021-06-29发布2021-06-29实施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01/T215—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投放和收集..........................................................................2

5.1设施设备配置....................................................................2

5.2投放............................................................................5

5.3收集............................................................................6

6运输................................................................................6

6.1中转站(点)配置................................................................6

6.2车辆............................................................................7

6.3运输............................................................................7

7处理................................................................................7

7.1可回收物........................................................................7

7.2有害垃圾........................................................................8

7.3厨余垃圾........................................................................8

7.4其他垃圾........................................................................8

7.5大件垃圾、装修垃圾..............................................................8

8绩效管理............................................................................8

8.1评价指标........................................................................8

8.2数据统计........................................................................8

8.3评价结果的运用..................................................................8

附录A(规范性)生活垃圾分类标志......................................................10

A.1类别构成........................................................................10

A.2大类图形符号...................................................................10

A.3大类标志的设计..................................................................12

A.4小类图形符号....................................................................17

A.5小类标志的设计.................................................................19

A.6设置...........................................................................20

附录B(规范性)居住区管理指标........................................................25

I

DB3401/T21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合肥市城市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市城市管理局、合肥高新区绿迹环保垃圾分类发展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现代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学院、中节能(合肥)可再生能源有限

公司、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合肥拓基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夏泽义、范士俊、刘桂建、方四新、汤婕、金杰、王斌、詹娟、陈俊、夏青、

王烨、孙成、蒋铖、范盛楠。

II

DB3401/T215—202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并规定了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和绩效有关管理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其他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GB/T25175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术要求

CJ/T227有机垃圾生物处理机

CJ/T280塑料垃圾桶通用技术条件

CJJ27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47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52生活垃圾堆肥处理技术规范

CJJ/T102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

CJJ184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活垃圾municipalsolidwaste

在日常生活中或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

圾的固体废物。

3.2

可回收物recyclable

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生活垃圾,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小类。

注:可回收物的小类定义应符合GB/T19095表7的规定。

3.3

有害垃圾hazardouswaste

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

注:有害垃圾的小类定义应符合GB/T19095表8的规定。

1

DB3401/T215—2021

3.4

厨余垃圾foodwaste

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包括餐厨垃圾、家庭厨余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等。

注:厨余垃圾的小类定义应符合GB/T19095表9的规定。

3.5

其他垃圾residualwaste

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注:按照GB/T19095表2的规定。

3.6

大件垃圾bulkywaste

重量超过5kg或体积超过0.2m3或长度超过1m,且整体性强、需要拆解后再利用或处理的废弃物(如

废家具)及各种废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

3.7

装修垃圾decorationwaste

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金属、混凝土、砖瓦、陶瓷、玻璃、木材、塑料、石膏、无害涂料残渣

等废弃物。

3.8

四分类four-typeseparationmethod

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注:按照GB/T19095表1的分类。

4基本要求

4.1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应按GB/T19095的规定执行,具体见附录A。

4.2生活垃圾应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

4.3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宜实行分流管理,不宜直接进入垃圾焚烧或垃圾填埋等终端处理设施。

4.4新建居住区、公共机构、公共区域应同步规划垃圾分类集中投放收集站(点)。

4.5应按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垃圾分类集中投放收集站(点)、分类运输车辆和分类处理设施。

4.6应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指导员应经过专业技能培训。

5投放和收集

5.1设施设备配置

5.1.1总体要求

5.1.1.1城市居住区应配置“四分类”收集设施;公共机构应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

分类收集设施,有食堂的应增设厨余垃圾收集设施;公共区域应配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设施。

5.1.1.2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的容量和数量应按使用人口、各类垃圾日产量、种类和收集频率

进行评估,设施的总容量与垃圾的产生量应达到平衡。

5.1.1.3宜采用标准化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采用塑料垃圾桶时应符合CJ/T280的规定。

5.1.1.4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应保持外形完好,及时维修、更换破损容器。

2

DB3401/T215—2021

5.1.1.5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收集站(点)宜采用站房式结构,宜采用一体化智能投放收集站(点),

方便居民投放和垃圾收运。清洁收集容器的废水应排入投放地污水管网。投放人洗手废水应排入污水管

网或者雨水管网。

5.1.1.6投放收集站(点)应有醒目标志,应设置安全防护扶手、防滑等安全措施。自动投放口应设

置防夹手装置;站房式结构应功能区设置合理,美观简洁,经济节约。

5.1.1.7城市居住区、公共机构、公共区域的投放收集站(点)应向属地城市管理行政部门备案,落

实管理责任,建立各收集站(点)的基础台账。台账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清运时间、垃圾类别、分类

纯度、清运量(重量)、生活垃圾交付单位/居民区及责任人、清运单位及负责人。

5.1.2居住区

5.1.2.1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专用收集容器应根据人口、服务半径、垃圾日产量等,在垃圾分类集中

投放收集站(点)合理设置。集中投放收集站(点)配置基本要求按表1执行。

表1集中投放收集站(点)配置基本要求

序号类型配置要求配置原则

A类综合型密闭框架或一体化成型结构,室内面积不低于30㎡,需每个社区(大社区网格)至

包含投放作业区(含作业工具储存区域、垃圾桶冲洗区少配建一处A类综合型集

1集中投放收集站

域)、洗手池、宣教区域(管理室)、垃圾分类志愿者中投放收集站(点)

(点)

驿站、户外误时投放设备、监控设备一套等。

密闭框架或一体化成型结构,室内面积不

低于20㎡,需包含投放作业区(含作业

较大型

工具储存区域、垃圾桶冲洗区域)、洗手

间、宣教室(管理室)、监控设备一套等。每个居住区至少配建一个B

级以上的集中投放收集站

A.密闭框架或一体化成型结构,室内面积(点),较大居住区在面积

2B类

不低于20㎡,包含投放作业区(含作业充裕情况下宜配建较大型B

集中投放收集站工具储存区域)、洗手池、宣教区域、监类

(点)控设备一套等。

标准型B.已经建成使用且场所受限的居住区设

置室内面积不低于12㎡框架或一体化成

型密闭框架结构,包含投放作业区(含作

业工具储存区域)、洗手池、宣教栏、监

控设备一套等。

3

DB3401/T215—2021

3C类根据拟建点实际情况,设置公交站亭式或密闭框架结构,作为A、B类集中投放收集

须配备监控设备。站(点)的补充

集中投放收集站

(点)

5.1.2.2投放收集站(点)布局应合理美观大方,分类LOGO等标志标识宜具有本地特色。

5.1.2.3投放收集站(点)选材应坚固耐用,抗风等级≥12级,抗震等级≥7度,使用寿命达到20

年以上,防腐,防霉,美观得体;功能性设备和配件,性能稳定,经久耐用;宜采用具有通用性的设施

设备,以便最大程度地降低维护和运营使用成本。

5.1.2.4居住区集中投放收集站(点)采用站房式结构的应符合5.1.1.5和5.1.1.6要求。新建居住

区和有条件的现有居住区应按每100户不少于4㎡的面积标准配置站(点)(面积≥4m2/100户),且

单个站(点)面积不小于15㎡。服务户数不宜超过1000户,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m,站(点)内应

按照垃圾分类方式要求配置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5.1.2.5新建居住区和有条件的现有居住区宜设置不少于1处大件垃圾、装修垃圾临时存放点(堆处),

并设置明显标志。大件垃圾、装修垃圾临时存放点(堆处)宜合并设置。大件垃圾、装修垃圾临时存放

点(堆处)应建有层高不低于3m的封闭构筑物,面积不小于30㎡,并留出满足周转、运输车辆通行的

高度和距离。进出通道应满足车辆高度、宽度等通行条件。

5.1.2.6可回收物收集点宜设置压缩可回收物体积的工具或设备,便于大体积可回收物投放。

5.1.2.7带有顶棚及封闭的集中投放收集站(点)的厨余垃圾功能区应密闭,并宜设置臭味和有害气

体收集排放装置。

5.1.2.8集中投放收集站(点)的整体设计建设,应具有高性价比、高科技含量、高使用舒适度、高

管理便捷性、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5.1.2.9集中投放收集站(点)内应无异味,无噪音,空气自然流通。

5.1.2.10集中投放收集站(点)应配套垃圾分类智能监控系统。

5.1.2.11集中投放收集站(点)宜同步设置网络通讯设施,实现数据实时上传(含实时垃圾量和收运

车辆到站提醒等)。智能化垃圾分类设施的数据上传接口宜在全市范围内保持统一,方便全市层面进行

数据采集,进而实现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科学预测,并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1.2.12实行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环保档案”、积分兑换等方式的居住区宜配置智能化集中投

放收集站(点)。智能化集中投放收集站(点)应具备扫码投放、自动称重计量、数据录入和上报等功

能。

5.1.2.13封闭的居住区内,应设置垃圾收运集中收置站(点)。开放式居住区垃圾日产量超过2吨应

单独设置垃圾收运集中收置站(点);垃圾日产量小于2吨的,可与相邻居住区联合设置垃圾收运集

中收置站(点)。

5.1.2.14生活垃圾收运集中收置站(点)应便于垃圾清运车辆作业和进出,宜做到因地制宜、布局合

理、减少对交通、环境及周边居民的影响。

5.1.2.15收运集中收置站(点)应设置明显标识标线,面积不小于20㎡,可容纳不少于10个240L

垃圾桶。

5.1.2.16收运集中收置站(点)应配有固定垃圾清运车辆停车位,满足垃圾清运作业空间需求。

5.1.2.17收运集中收置站(点)应设有公示牌,公布清运服务及责任人电话、清运频次、清运时间等

信息。

5.1.3公共机构

4

DB3401/T215—2021

5.1.3.1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公共机构应在每层楼配置1处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的收

集设施。总体区域内应配置1处有害垃圾收集设施,宜配置1处大件垃圾、装修垃圾临时存放点(堆处)。

5.1.3.2餐饮企业、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鲜果超市、大型超市生鲜区和有食堂的公共机构应

配置厨余垃圾收集设施。每个公共机构应同时配置1处可回收物与其他垃圾收集设施。

5.1.3.3医院的医疗废物应单独收集和存放,不应混入生活垃圾收集设施。

5.1.3.4快递企业的物流运输车辆宜具备回收快递包装物的功能。

5.1.3.5公共场所各区域宜配置不少于1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收集设施;商用写字楼、

科技孵化器、宾馆应在主要公共活动空间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收集设施。

5.1.3.6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在开展体育、文化、展览等大型活动时,应增加配置临时的

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设施,并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增加厨余垃圾收集设施。

5.1.3.7夜市与露天餐饮摊点应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投放设施。

5.1.3.8其他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收集配置应符合属地垃圾分类主管部门的规定;其他企事业单位的

垃圾分类收集配置应符合所在地垃圾分类主管部门的规定。

5.1.4公共区域

5.1.4.1道路两侧宜设置具备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功能的果壳箱式收集设施。

5.1.4.2广场、公园、绿地等应由其责任主体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设施,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集中投放收集站(点)。

5.1.4.3对沿街商铺、单位等宜采用定时定点上门分类收集生活垃圾,逐步减少或取消沿街垃圾收集

设施。

5.2投放

5.2.1城市居民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应按其所在的居住区、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公

共区域的要求分类投放垃圾。

5.2.2城市居住区宜采用定时定点的方式分类投放垃圾,采用定时定点方式的居住区每日宜设置不少于

2个投放时间段,每个投放时间段应不小于2小时,应有专人监督指导;公共机构、公共区域的分类投放

时间由各管理单位依情况规定。

5.2.3可回收物应按居住区、公共机构、公共区域的具体规定投放。采用智能化集中投放收集站(点)

的居住区,制定的分类投放规则应符合属地垃圾分类主管部门的规定。

5.2.4有害垃圾应投放至指定的专用投放点或收集设施。破损的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

废铅蓄电池、镍镉电池和氧化汞电池等有害垃圾,应使用塑料袋或纸张包裹密封后再投放。废药品、废

油漆和溶剂、废矿物油应连同外包装一并投放。

5.2.5投放厨余垃圾前应滤干液体;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鲜果超市、大型超市生鲜区、餐饮企

业、单位食堂投放厨余垃圾时,不应混入其他类型的垃圾。

5.2.6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法按表2要求执行。

表2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方法

类别投放方式

纸类硬纸折好压平、报纸杂志等用绳索捆牢收集。

可回收物塑料瓶瓶盖要拧开、瓶内残留物用水洗净,瓶身压扁;塑料

塑料

桶、塑料盒等洗净晒干。

5

DB3401/T215—2021

易拉罐、罐头盒等踩扁压实,金属尖利器物用硬纸包裹

金属

捆绑,软管类进行简单剪裁。

玻璃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