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2474-201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DB22/T 2474-2016 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2474-2016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5-31
实施日期
2016-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80

G20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2474—201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soiltestingandfertilizerrecommendation

2016-05-31发布2016-07-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22/T2474—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振刚、杜东明、房杰、王剑峰、宋立新、尤迪、关玉岩、焦晓辉、孙衍、王

秋彬、郭丽娟、李广明、张国恩、尹广喜、贺宇、李宁。

I

DB22/T2474—201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田间试验、生产田样品采集与制备、土壤与植株测试、肥料配方

设计、示范及效果评价、化验室建设与质量控制。

本规范适用于主要粮油作物和部分蔬菜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228森林土壤氮的测定

NY/T53土壤全氮测定法

NY/T497-2002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890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

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1121.4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1121.7土壤检测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1121.8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NY/T1121.9土壤检测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的测定

NY/T1121.15土壤检测第15部分:土壤有效硅的测定

NY/T2017植物中氮、磷、钾的测定

NY/T2420植株全钾含量测定火焰光度计法

NY/T2421植株全磷含量测定钼锑抗比色法

DB22/T2175-2014县级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验室建设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soiltestingandfertilizerrecommendationtechnology

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肥料效应和农业生产要求,

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

肥时期和施用方法的科学施肥技术。

3.2

1

DB22/T2474—2016

肥料效应fertilizationeffect

肥料对作物产量或品质的作用效果。

注:以肥料单位养分的施用量所能获得的作物增产量和效益表示。

3.3

施肥量fertilizerapplicationrate

施于单位面积耕地的肥料或养分的质量。

3.4

习惯施肥conventionalfertilization

当地有代表性的农户前三年平均施肥量和施肥方式。

3.5

空白区controlplot

肥效试验中的不施肥区。

3.6

地力productivity

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3.7

肥料利用率fertilizeruseeffciency

作物当季吸收肥料养分量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比。

3.8

肥料效应函数fertilizereffectfunction

表达肥料施用量与作物产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3.9

“3414”试验设计“3414”experimentaldesign

氮、磷、钾3个因素,4个不同施肥量,共14个处理。

3.10

相对产量relativeyield

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的百分数。

4田间试验

4.1肥料效应试验

4.1.1试验设计

采用“3414”方案设计,分为完全实施方案、部分实施方案或其他试验方案。

4.1.1.1完全实施方案

设置氮、磷、钾3个因素,0、1、2、3共4个不同施肥量,14个处理(见附录A)。

4.1.1.2部分实施方案

试验氮、磷、钾某一个或两个养分的效应,或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3414”完全实施方案,可在“3414”

方案中选择相关处理,即“3414”的部分实施方案。应设置3次重复。

4.1.2试验实施

2

DB22/T2474—2016

4.1.2.1试验地选择

应满足下列要求:

——试验用地应有统一规划,每年应覆盖当地行政区域、主要土壤类型、主要农作物;

——试验地应选择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

——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

——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及院、林遮荫阳光不充足等特殊地块;

——同一田块不能连续布置试验。

4.1.2.2试验作物品种选择

选择当地主栽的作物品种或拟推广品种,同一试验作物品种应完全一致。以县(市、区)为单位,

每年主要作物试验点不少于3个,分布于高、中、低肥力田块上。

4.1.2.3试验准备

4.1.2.3.1试验田调查包括作物品种、土壤名称、成土母质、地形地势、耕作制度、前茬作物及产量、

化肥农药施用情况、灌溉水源、采样点地理位置简图和坐标。

4.1.2.3.2平整土地,达到适播要求。

4.1.2.3.3规划试验地,划分试验小区,设置保护行。

4.1.2.3.4水田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

4.1.2.4试验小区布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

——田间试验设3个~4个重复(或区组),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

对一致,区组间允许有差异。同一生长季、同一作物、同类试验在10个以上时可采用多点无

重复设计;

——大田作物小区面积为20m2~50m2,小区宽度不小于3.5m。

4.1.2.5试验记载

试验记载应按NY/T497-2002中4.2.4的规定执行。

4.1.2.6样品采集、处理与保存

4.1.2.6.1土壤样品

应按NY/T1121.1执行。

4.1.2.6.2植株样品

按下列要求进行: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田间试验按“梅花”形或“S”形采样法采样,每个“3414”试验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每个

处理采集完整植株3株~5株(穴)。做好标签,标明试验名称、处理及序号、试验地点、

采样人和采样时间等;

——植株样品风干后,将茎叶与果穗分开处理;

——脱粒后的籽实充分混匀后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粉碎过0.5mm孔径筛子制成待测样品。稻

3

DB22/T2474—2016

谷等带壳类籽实去壳粉碎过筛;

——植株茎叶洗净、剪段,于60℃烘箱中烘干后粉碎,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用量。

4.1.3试验统计分析

应按NY/T497-2002中4.3的规定执行。

4.2肥料利用率试验

4.2.1试验设计

设9个处理,分为空白区、测土配方施肥无氮区、测土配方施肥无磷区、测土配方施肥无钾区、测

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区、习惯施肥无氮区、习惯施肥无磷区、习惯施肥无钾区、习惯施肥氮磷钾区。试验

设计中,测土施肥区的氮磷钾用量按照推荐量设计,习惯施肥区的氮磷钾用量根据对有代表性农户施肥

量的调查结果来设计。

4.2.2试验实施

同4.1.2。

4.2.3试验统计分析

4.2.3.1氮肥利用率

4.2.3.1.1习惯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

见附录B中B.1。

4.2.3.1.2测土配方施肥区氮肥利用率的计算

见附录B中B.2。

4.2.3.2磷肥、钾肥利用率

参照氮肥利用率执行,茎叶、籽粒中磷、钾含量分别以P2O5和K2O计。

4.2.4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评价

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利用率减去习惯施肥的利用率,即可计算出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

果。

5生产田样品采集与制备

5.1土壤样品

5.1.1采样准备

采样前,收集采样区域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等资料,绘制样点分布图,制订采样

工作计划。准备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采样标签等。在采样过程中不应

接触容易造成样品污染的铁、铜等金属器具。土壤样品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填写采样地块基本

情况调查表(见附录C)。

5.1.2采样单元与采样点

4

DB22/T2474—2016

5.1.2.1根据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行政区划,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

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应均匀一致。

5.1.2.2原则上平原区每10hm2作为一个采样单元,丘陵区每5hm2作为一个采样单元,均采集一个

混合样。每个混合样应多点混合,均匀分布,每个混合样品由15个~20个采样点混合而成。采用GPS

定位。

5.1.3采样时间与周期

作物收获后、土壤封冻前采集或下茬作物整地前采集。3年~4年为一个采样周期,进行周期性原

位取样。

5.1.4采样方法

5.1.4.1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采用“S”形或棋盘形布点。应避开路边、

田埂、沟边、肥堆和滴灌头湿润区等特殊部位。

5.1.4.2垄作作物采样点在垄侧中间位置,平播作物采样点在两垄中间。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与耕

层厚度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采样量应保持一致。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5.1.4.3测定微量元素土壤样品采集不应用铁质工具。

5.1.5样品量

混和土样以取土1kg为宜,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5.1.6样品标记

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填写样品标签,内外各一张。

5.1.7土壤样品制备

土壤样品制备应按照NY/T1121.1的规定执行。

6土壤与植株测试

6.1土壤测试

6.1.1容重

应按NY/T1121.4的规定执行。

6.1.2pH

应按NY/T1121.2的规定执行。

6.1.3有机质

应按NY/T1121.6的规定执行。

6.1.4氮

6.1.4.1全氮

应按NY/T53的规定执行。

5

DB22/T2474—2016

6.1.4.2水解性氮

应按LY/T1228.4的规定执行。

6.1.5有效磷

应按NY/T1121.7的规定执行。

6.1.6速效钾和缓效钾

应按NY/T889的规定执行。

6.1.7有效硅

应按NY/T1121.15的规定执行。

6.1.8有效铜、锌、铁、锰

应按NY/T890的规定执行。

6.1.9有效硼

应按NY/T1121.8的规定执行。

6.1.10有效钼

应按NY/T1121.9的规定执行。

6.2土壤样品测试项目要求

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样品测试项目汇总表见附录D。

6.3植株测试

6.3.1全氮

应按NY/T2017的规定执行。

6.3.2全磷

应按NY/T2421的规定执行。

6.3.3全钾

应按NY/T2420的规定执行。

7肥料配方设计

7.1基于田块的肥料配方设计

依据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养分平衡法、反向差值法、测土配方施肥通用模型等原理,

在肥效田间试验、土壤测试值基础上,提出肥料配方设计方案。

7.1.1肥料效应函数法

6

DB22/T2474—2016

根据“3414”田间试验结果建立当地主要作物的肥料效应函数,直接获得试验点所在田块的、某种作

物的氮、磷、钾肥料的最佳施用量,并可直接用以指导试验点附近区域中,与试验点土壤理化性状、作

物产量水平相类似的田块。

7.1.2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

7.1.2.1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划分

应用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丰缺指

标。用相对产量的高低来表达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见表1)。

表1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划分

土壤养分

低较低中较高高

丰缺指标

相对产量相对产量<60%60%≤相对产量<75%75%≤相对产量<90%90%≤相对产量<95%相对产量≥95%

注:依据本表确定适用于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对应的肥料施用数量。提供肥料配方。

7.1.2.2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应与作物目标产量、推荐施肥量相结合,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根据肥料效应函

数法确定的氮、磷、钾肥料的最佳施用量、最佳施肥量作物产量等内容相结合,建成作物施肥指标体系,

用于指导具体田块的施肥。

7.1.2.3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地块的土壤测试结果、作物目标产量等内容,直接与当地的作物施肥指标

体系进行比对,即可直接获得氮、磷、钾肥料适宜用量的一个范围,可参考具体地块农户以往施肥习惯

等因素,为具体地块推荐出氮、磷、钾肥料的适宜施用量。

7.1.3养分平衡法

7.1.3.1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

——根据作物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估算施肥量,计算公式见附录B中B.3;

——养分平衡法是根据作物带走养分量和以土壤养分测试值计算出的土壤养分供应量,确定肥料养

分施用量的方法。养分平衡法涉及目标产量、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和肥料中

有效养分含量等参数。包括地力差减法和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

——地力差减法是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来计算施肥量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见附录B

中B.4;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是通过测定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来计算施肥量,土壤养分校正参数计算

公式见附录B中B.5;

——施肥量计算公式见附录B中B.6。

7.1.3.2有关参数的确定

——以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一般粮食作物的递增率为5%;

7

DB22/T2474—2016

——目标产量计算公式见附录B中B.7;

——作物需肥量计算公式见附录B中B.8;

——土壤供肥量计算公式见附录B中B.9;

——肥料利用率计算公式见附录B中B.10。

7.1.4差值调整法

是在对国内外测土配方施肥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原理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养分平衡理论、

黑箱理论、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等基础理论,结合大量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结果,构建的测土配

方施肥通用精准模型。施肥量计算公式见附录B中B.11。

7.2基于宏观区域的肥料配方设计

7.2.1划分县域施肥分区

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依据作物产量、土壤类型(土种)、土地利用方式、行政区划(村)和肥效田间

试验结果,结合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生成区域施肥指导单元。应用适合于当地实际

的肥料用量推荐方式,计算每一个施肥指导单元所需的氮肥、磷肥、钾肥及中微量元素肥用量,根据氮、

磷、钾的比例,为不同作物设计肥料配方,形成县域施肥分区图。

7.2.2制作县域施肥分区图

依据县域施肥分区区域肥料配方设计,按经济、环保施肥原则,推荐肥料配方,具有相同肥料配方

的施肥指导单元合并为同一个施肥分区。将施肥指导单元图根据肥料配方进行渲染后形成区域施肥分区

图。

7.2.3肥料配方校验

在肥料配方区域内针对特定作物,进行肥料配方验证试验,不断优化肥料配方。

7.3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

基于测土配方施肥的肥料配方设计原理,利用土壤与植株测试、肥料效应及肥料利用率试验和农户

调查等工作中获取的各项参数,将土肥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建立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

咨询系统,在互联网、电信技术支撑下,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信息化,通过计算机、触摸屏、手

机终端产品查询施肥信息,加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在测土配方施肥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修正施肥

参数,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科学指导农业生产,提高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效率。

8示范及效果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