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718-2024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DB37/T 4718-2024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4718-2024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6-28
实施日期
2024-07-28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高速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省公路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青岛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山东高速济北公路有限公司、山东恒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高速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交通学院、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山东高速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智行咨询勘察设计院、山东公路技师学院、重庆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起草人:
崔新壮、刘正银、张明晶、金青、张珂、林波、李伟、张炯、李广景、张小宁、薛志超、陈成勇、高立勇、李晋、王洪国、齐辉、商淑杰、李萌、樊守亮、张玉欣、魏东旭、田晓阳、陈天宇、姜益顺、李相厚、王东、刘光辉、闫志平、邵思城、殷涛、王伟、任青阳、叶帅华、蒋峰、李龙、徐传鹏、曹江海、魏巍、邢晓波、张旭旭、李向阳、王艺霖、李骏、林志军、姜秀峰、王瑞冰、苏志凯、李健、王贯国、张鑫、刘虎、胡永飞、王胜、王帅、郝建文、姜鹏、杜业峰、包振昊、孙皓、高上、李月祥、吕新建、李涛、高华睿、程浩东、徐长靖
出版信息:
页数:3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66

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718—2024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Investigationspecificationsforhighwaygeologicaldisasterpreventionandcontrol

projects

2024-06-28发布2024-07-28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718—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4.1勘察阶段.......................................................................2

4.2工程地质调绘...................................................................2

4.3工程地质勘探...................................................................2

4.4原位测试.......................................................................2

4.5岩土室内试验...................................................................3

4.6测试结果统计...................................................................3

4.7勘察报告基本要求...............................................................3

5地面塌陷防治工程勘察...............................................................3

5.1一般规定.......................................................................3

5.2地质调绘.......................................................................3

5.3勘探与测试.....................................................................4

5.4稳定性评价.....................................................................5

5.5勘察报告.......................................................................5

6崩塌防治工程勘察...................................................................6

6.1一般规定.......................................................................6

6.2地质调绘.......................................................................6

6.3勘探与测试.....................................................................7

6.4稳定性评价.....................................................................8

6.5勘察报告......................................................................10

7滑坡防治工程勘察..................................................................10

7.1一般规定......................................................................10

7.2地质调绘......................................................................11

7.3勘探与测试....................................................................11

7.4稳定性评价....................................................................12

7.5勘察报告......................................................................13

8泥石流防治工程勘察................................................................13

8.1一般规定......................................................................13

8.2地质调绘......................................................................14

8.3勘探与测试....................................................................14

8.4勘察报告......................................................................14

附录A(规范性)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等级........................................16

附录B(规范性)岩土水平抗力试验....................................................18

B.1试验目的......................................................................18

I

DB37/T4718—2024

B.2试样制备......................................................................18

B.3试验设备及安装................................................................18

B.4试验步骤......................................................................18

B.5试验数据计算与整理............................................................19

附录C(规范性)岩土性质指标测试值计算方法..........................................21

附录D(资料性)勘察报告提纲........................................................22

附录E(规范性)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分类....................................23

附录F(规范性)常用物探方法(包含适用条件及有效深度)..............................25

附录G(规范性)不同类型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标准....................................26

附录H(规范性)滑坡稳定系数计算方法................................................27

II

DB37/T471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II

DB37/T4718—2024

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工作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TD31-03采空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

JTG/T3222公路工程物探规程

JTG343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3431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质灾害geologichazard

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面塌陷(3.2)、滑坡(3.3)、崩塌(3.5)、

泥石流(3.4)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2

地面塌陷groundcollapse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

象。

3.3

滑坡landslide

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质软弱面向下向外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

注1: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或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注2:泛指已经发生的滑坡和可能以滑坡形式破坏的不稳定斜坡或变形体。

3.4

泥石流mud-rockflow

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

体物质的特殊洪流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

1

DB37/T4718—2024

3.5

崩塌rockfall

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一种地质现

象。

4基本规定

4.1勘察阶段

4.1.1可行性勘察应了解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

相应的治理方案。

4.1.2初步勘察应基本查明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和危害。提出防治工程方案,并针对所提

方案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初步勘察,精度应满足初步设计工作需要。

4.1.3详细勘察宜考虑现有和规划中的保护对象的需要,依据初步勘察的结果,结合可能采取的治理

方案部署勘察工作,分析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并提出防治方案建议。

4.1.4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察等级划定应按附录A执行。

4.2工程地质调绘

4.2.1勘察工作应遵循先调绘后勘探和先物探后钻探的原则。

4.2.2工程地质调绘应与路线及沿线工程构筑物相结合,收集、分析勘察区既有的各种地质资料,结

合必要的遥感解译及勘探手段进行。

4.2.3工程地质调绘底图的比例尺不应小于工程地质图成图的比例尺。

4.2.4工程地质调绘应沿路线及其两侧的带状范围进行,调绘宽度满足工程方案比选及工程地质分析

评价的要求。

4.2.5工程地质调绘点应布置在地貌单元的边界、地层接触线、断层、地下水出露点、考虑不良地质

体的界线、具有代表性的节理和岩层露头。

4.2.6工程地质调绘应提交文字说明、工程地质平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工程地质断面图、照片以

及相关调查图表等。

4.3工程地质勘探

4.3.1工程地质勘探应在工程地质调绘的基础上进行。采用的勘探方法及勘探工作量应根据现场地形

地质条件、构筑物设置、勘探的目的和要求等综合确定。

4.3.2应采用工程测量仪器布设工程地质勘探点,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勘探点位置定位误差:陆地不大于0.1m;

b)勘探点地面孔口高程误差;陆地不大于0.01m;钻孔中地层分层误差应小于0.1m。受潮汐影

响的勘探点,孔口高程测量进行实际孔深换算;

c)勘探完成后,复测勘探点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勘探点的位置以坐标和里程桩号表示,并做好

测量记录。

4.4原位测试

4.4.1原位测试应结合地区经验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供岩土参数,提供现场原始记录、原位测试曲

线图表和照片等。

4.4.2水文地质参数、测定方法及适用条件应符合GB50021中的相关规定。

4.4.3岩土的现场试验应符合GB50021、GB/T50266中的相关的规定。

2

DB37/T4718—2024

4.4.4岩土水平抗力试验应按附录B执行。

4.5岩土室内试验

4.5.1室内试验应根据工程要求和岩土类型选择岩石试验、土工试验、岩土矿物分析、水质分析等试

验项目和试验方法。

4.5.2室内试验应符合现行JTG3430、JTG3431和GB/T50123中的相关规定。

4.6测试结果统计

4.6.1岩土参数应按工程地质单元或层位进行统计。统计前应根据岩土的性质差异划分不同的统计单

元,并根据采样方法、试验方法及其它影响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作出评价。

4.6.2岩土参数应分类汇总,参加统计的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个,参与统计的数据应分析离散原因,

剔除异常数据。

4.6.3岩土性质指标测试值统计结果应包括范围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标准值,计算

方法按附录C执行。

4.7勘察报告基本要求

勘察报告应包括勘察报告提纲(具体内容可参考附录D)和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说明(地质灾害的

分类应按附录E的规定执行),根据勘察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编制,内容详

实准确,结论应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所作的评价及防治方案建议依据充分、建议合理。

5地面塌陷防治工程勘察

5.1一般规定

5.1.1地面塌陷勘察对象应包括对引发采空塌陷的采空区的勘察和引发岩溶塌陷的岩溶区的勘察。有

关岩溶区塌陷勘察应符合JTGC20的规定。

5.1.2公路选线宜避绕不稳定采空区、生产采区及规划采区;无法避绕时,穿越采空区路段宜选择场

地稳定性较好的位置通过,压矿路段宜选择资源压覆量少,对矿产企业生产影响较小的位置通过。

5.1.3采空区灾害防治在考虑稳定性和适宜性的基础上,应结合路基、桥涵、隧道工程可承受变形的

限度进行方案选择。

5.1.4地面塌陷的分类应按表E.1执行。

5.2地质调绘

5.2.1采空区域工程地质调绘应收集以下资料:

a)地质资料: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项目压覆资源报告和地质灾害

评估报告及相应的图纸资料。反映矿产赋存特征的矿体勘探报告及相关图纸资料。矿产企业

生产中掌握的与采空区场地评价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料及历史采矿资料;

b)采矿资料:具体包括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采区平面布置图、矿产开采规划图以

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c)采动资料:采空区的覆岩破坏和地表移动变形调绘和观测资料,采动引起的地质灾害防治工

程的勘察设计及施工技术资料;

d)建筑经验:收集拟建采空区场地已有工程的处置、设计、施工和修复等技术资料。

5.2.2采空区调绘应包括以下内容:

a)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时代、成因、岩性、产状,矿层的分布范围、开采深度、厚度等;

3

DB37/T4718—2024

b)地表水及其下渗情况,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埋藏条件、动态变化及不同含水层间的水

力联系、透水层和隔水层分布组合情况及其与采空区分布的关系,水质污染情况及其与地表

水体的关系;

c)调查场地内及周边矿区的开采起始时间、开采方式、规模、开采矿层、产状、采深采厚比、

回采率、顶板管理方式、矿柱留设情况和采区划分等;

d)调查采空区地表移动范围、破坏现状、发展轨迹,确定移动盆地中间区、内边缘区、外边缘

区;对矿井口、巷道口及地表陷坑、台阶和裂缝的性状、走向、密度、深度等变形要素进行

核定和编录,对地面塌陷的采空区和对地面塌陷的地表水系、地下水位变动等可能造成塌陷

的原因进行调查。

5.2.3采空区的初步勘察应沿路线及其两侧各宽不小于200m的带状范围进行路线工程地质调绘,路

线工程地质调绘的比例尺为1:2000~1:5000。特殊情况下,可采用1:500比例尺。

5.2.4采空区的详细勘察调绘应对初勘调绘资料进行复核。当线位偏离初测线位或地质条件需进一步

查明时,应进行补充工程地质调绘,调绘的比例尺为1:500~1:2000。

5.3勘探与测试

5.3.1初步勘察阶段应以采空区专项调查、测绘、地面变形观测及工程物探为主要勘察方法,辅以适

当的钻探,有条件时应进行井下测量。详细勘察阶段应以钻探为主,辅以必要的物探及调绘工作,有条

件时应进行井下测量。

5.3.2采空区物探可采用电法、电磁法、地震法、测井法、重力法、放射性等方法。各物探方法的适

用条件应按附录F的规定采用。

5.3.3采空区物探宜综合考虑现场地形地质条件、采空区埋深及分布情况。当采用两种以上物探方法

时,宜按表1选用;宜先选择一种物探方法进行大面积扫面,再用另外一种方法在异常区加密探测,有

关物探应符合JTG/T3222的规定。

表1物探组合方法

地形情况地形平坦,较平坦

采空区埋深H地形起伏较大

H≤1010<H≤3030<H≤100100<H<300≥300

m

第一种方法地质雷达法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地震反射波法瞬变电磁法瞬变电磁法

第二种方法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地震反射波法瞬变电磁法电剖面法地震反射波法

第三种方法瞬态面波法瞬态面波法大地电磁测探

5.3.4采空区工程钻探应对收集、调查的资料、测绘及工程物探成果进行验证。

5.3.5钻探布置原则:

a)应布置在地表变形较大及物探异常的区域;

b)钻孔应结合构筑物布置,桥梁钻孔宜尽量布置在墩台处;

c)钻孔深度应达到采空区或矿层底板以下不小于3m;

d)不同勘察阶段可结合现场情况参考表2合理布孔,以查明采空区赋存特征,满足技术需求为

准。详勘阶段采空区桥梁钻孔宜逐墩布孔。物探解译异常区原则上不宜少于1孔;采空区隧

道勘察不宜少于2个孔。

4

DB37/T4718—2024

表2钻孔布置参考值

采空区长度L

工程类型m

L≤500500<L<2000L≥2000

隧道2~44~6≥7

路基1~33~5≥6

注:初勘取低值,详勘取高值。

5.3.6钻探地质描述除符合一般工程地质要求外,应重点记录采空区钻探浆液漏失和掉钻情况及冒落

带、裂隙带、弯曲带的位置和特征。

5.4稳定性评价

5.4.1公路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分为场地稳定性评价和公路工程地基稳定性评价两部分。场地稳定性评

价以采空区地表剩余下沉量作为评价依据。公路工程地基稳定性评价以各类工程地基容许变形值作为评

价依据。

5.4.2公路采空区场地稳定性按开采条件判别法、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法(概率积分法)、地表移动变

形观测法、极限平衡分析法及数值模拟法进行评价。有关稳定性评价方法应符合JTG/TD31-03的规定。

5.4.3采空区公路场地稳定性评价标准,应根据采空区地表剩余移动变形量、采空区停采时间及其对

公路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划分为稳定、基本稳定、欠稳定和不稳定四个等级。不同类型采空区场

地稳定性评价标准按附录G执行。

5.4.4条带式、短壁式、充填式及其他类型采空区,宜按附录G相关标准进行场地稳定性评价。

5.4.5采空区公路地基稳定性评价标准,应根据公路工程地基容许变形值按表3确定。

表3采空区地基容许变形值

地基容许变形指标

公路工程类型倾斜值𝑖水平变形值𝜀曲率值𝐾

mm/mmm/mmm/m2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级路面4.03.00.3

高级及次高级路面4.0~6.03.0~4.00.3~0.4

基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简易路面10.06.00.6

桥简支结构3.02.00.2

梁非简支结构2.01.00.15

隧道3.02.00.2

砖混结构建筑物3.02.00.2

5.4.6对于私采煤窑等小尺寸采空区,应根据采空区勘察结果,结合公路等级和工程类型,采用定性

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公路下伏采空区的稳定性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与评

价。

5.5勘察报告

5.5.1采空塌陷勘察报告应根据勘察阶段、任务要求、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进行编写,报告的文字说

明除勘察大纲规定的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5

DB37/T4718—2024

采空区勘察成果,包括采空区范围、层数、埋深、采厚、开采时间、开采方法、回采率、顶板管理

方法、顶底板岩性、覆岩破坏类型、地表移动变形范围及位移量、采空区剩余空隙体积、采空区充水情

况、有害气体等采空区基本要素特征。

5.5.2结论与建议。

a)应包括采空区场地对拟建公路或构筑物的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采空区影响长度包括对路基、

支挡结构、桥隧的影响长度;采空区剩余空洞体积;路线压覆资源的种类与范围等。

b)初勘阶段应提出路线方案比选与防治方案的初步建议,详勘阶段应提出采空区防治的方案建

议。

c)勘察应与设计结合,设计方案对勘察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勘察结果对设计有充足的建议,处

置方案需经专家论证方可通过。

5.5.3采空塌陷勘察报告应有下列附图附件。

a)工程地质平面图,除应包括常规地质内容外,还应标出拟建建(构)筑物、矿界、井口、采

空区(含巷道)位置、地表移动盆地范围及分区、地表裂缝分布、地表移动变形等值线图(实

测及预测)、工程建设适宜性分区界线等。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尺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勘察阶

段确定,初勘阶段可采用1:2000~1:5000和详勘阶段可采用1:500~1:2000。

b)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除应包括常规地质内容外,还应标出拟建建(构)筑物位置及基底

埋深、矿界、井口、采空区(含巷道)位置、垮落带、断裂带、弯曲带、地表移动盆地范围

及裂缝分布等,初勘采用1:2000~1:5000和详勘阶段可采用1:500~1:2000。

c)钻孔柱状图,除应包括常规地质内容外,还应标出采空区垮落带、断裂带、弯曲带及含水情

况,并应描述钻进速度、掉钻、漏水等情况。

d)报告附件,包括工程物探成果报告、水文地质试验成果报告、原位测试成果报告、室内试验

成果报告及其它专题报告。

e)报告附表,包括勘探点一览表、采空区调查表、收集资料一览表、采空区变形参数表、采空

区对拟建工程影响程度综合评价表等。

6崩塌防治工程勘察

6.1一般规定

6.1.1崩塌地质调查对象应包括危岩、陡崖和岩堆。

6.1.2公路选线宜避开斜坡高陡,节理裂隙切割严重,危岩、崩塌发育地段和结构松散、稳定性差、

补给源丰富、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型岩堆。当崩塌的规模小,危岩、落石的边界条件或个体清楚,防治

方案技术、经济可行时,路线可选择在有利部位通过,通过规模小、趋于稳定或停止发展的古岩堆时,

应结合岩堆的地质结构,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后通过。

6.1.3崩塌防治工程处置方案选择宜考虑现有和规划中的保护对象的需要。依据初勘的结果,结合能

采取的治理方案部署勘察工作,分析评价危岩在现状和规划状态下的稳定性和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并提

出防治方案建议。

6.1.4崩塌的分类应按表E.2~表E.3执行。

6.2地质调绘

6.2.1应搜集已有地形图、遥感图像、地震、气象、水文、植被、人类工程活动资料及崩塌史料。了

解前人工作程度,并访问调查和踏勘。

崩塌历史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a)崩塌堆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崩落物的边界及不同位置崩塌堆积物的厚度、大小;

6

DB37/T4718—2024

b)崩塌堆积物的岩性、磨圆度、风化程度、溶蚀程度以及新老崩塌物的位置关系;

c)崩塌体运动过程中遗留在地表的撞击等运动痕迹;

d)崩塌堆积物周边环境特征;

e)危岩下方的情况。

6.2.2崩塌地质调绘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a)调查崩塌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了解

与崩塌有关的地质环境。

b)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调查崩塌所处陡崖岩性、结构面产状、力学属性、延展及贯穿情

况、闭合程度、深度、宽度、间距、充填物、充水情况、结构面或软弱层及其与斜坡临空面

的空间组合关系,陡崖卸荷带范围及特征,基座地层岩性、风化剥蚀情况、岩腔与洞穴状况、

变形及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等;同一区域,陡崖地质环境条件变化大时,应进行分段评价。

c)对应调查下列内容,并进行拍照,勾绘侧立面、正立面素描图:

1)危岩位置、形态、规模和分布高程;

2)危岩基座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类型及其对危岩稳定性的影响;

3)危岩及周边裂隙充水条件、高度及特征,泉水出露、湿地分布和落水洞情况等;

4)危岩变形发育史及崩塌影响范围。

d)裂隙应进行专门的调查,并编号,标注在图上。调查裂隙的性质、几何特征、充填物特性、

充水条件及高度;对裂隙进行分带统计,划出范围。

e)崩塌地区调查土体组成和结构、垂直节理、古土壤层、落水洞的分布及稳定坡角,并进行裂

隙分带统计,划出可能崩塌的范围。

f)对岩堆,调查下列内容:

1)崩塌源的位置、高程、规模、地层岩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崩塌产生的时间;

2)崩塌体运移斜坡的形态、地形坡度、粗糙度、岩性、起伏差,运动方式、崩塌块体的运

动路线和运动距离;

3)崩塌堆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植被生长情况、崩

塌堆积体块度(必要时需进行块度统计和分区)、结构、架空情况和密实度;

4)崩塌堆积床形态、坡度、岩性和物质组成、地层产状;

5)崩塌堆积体内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条件;

6)崩塌堆积体中大块孤石的大小、岩性,所处位置的坡度、下伏岩土体的类型,水文地质

条件,变形情况。

g)调查崩塌影响范围内的人口及实物指标。

6.2.3初步勘察应结合路线及构筑物的工程方案比选进行1:2000~1:5000工程地质调绘。

6.2.4详细勘察应对初勘调绘资料进行复核。地质条件需进一步查明时,应进行补充调绘,调绘的比

例尺为1:1000~1:2000。

6.3勘探与测试

6.3.1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

a)勘探采用槽探、钻探、物探等进行综合勘探;

b)控制危岩、陡崖的结构面,结合危岩、陡崖的稳定性分析,采用槽探、钻探等进行综合勘探;

c)岩堆勘探深度至稳定地层中不小于3m,大于最大块石直径的1.5倍;

d)钻探分层采取土样,取样后立即进行动力触探试验;

e)钻探过程中遇地下水时,量测地下水的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

f)崩塌、岩堆室内测试项目应按照表4选用;

7

DB37/T4718—2024

表4崩塌、岩堆测试项目表

测试项目符号单位粉土、黏性土砂土、碎石土岩石

颗粒分析-%++-

天然含水率𝜔%(+)(+)-

密度𝜌g/m3(+)(+)-

塑限𝜔𝑃%+-

液限𝜔𝐿%+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