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 0465-2003 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浆分离器
YY 0465-2003 Single use membrane plasmaseparator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3年06月
-
2009年06月
-
2019年05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天津泰达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顾汉卿、陆茉珠、宋惠飞、竺锡明、高增丽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2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YY0465-2003
前言
本标准的尺寸、机械性能、渗透性能的试验方法参照ISO8637:1989血《液透析器、血液滤过器和血
液浓缩器》的有关规定,化学性能参照GB8368-1998《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有关规定,生物学性能参
照GB/T16886.1-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中的有关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医用体外循环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和天津泰达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汉卿、陆茉珠、宋惠飞、竺锡明、高增丽。
YY0465-2003
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浆分离器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浆分离器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
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一次性使用空心纤维血浆分离器(简称血浆分离器),本产品配合血浆分离装置用来
治疗各种免疫、代谢失调及某些中毒等危重病人进行治疗性血浆置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T2829-2002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的检查)
GB/T13074-1991血液净化术语、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
GB/T14233.1-199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GB/T14233.2-199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检验方法
GB/T16886.1-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
GB18278-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湿热灭菌
GB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
GB18280-2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辐射灭菌
ISO8637:1989血液透析器、血液滤过器和血液浓缩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血桨分蔺plasmaseparation
用来治疗各种免疫、代谢失调及某些中毒等危重病人进行治疗性血浆置换。
3.2
筛选率filteringrate
超滤液中溶质浓度与血液中溶质浓度的比值。
3.3
血桨分离装置plasmaseparationsystem
由血液监护、体液平衡、血浆分离器等系统组成的装置。
3.4
血桨分离器
用高分子聚合物膜制成的用于分离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的器件。
3.5
滤过率filtrationrate
YY0465-2003
在单位时间内血浆分离器能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滤出的量。
3.6
跨膜压transmembranepressure
血浆分离器的半透膜两侧的液体静水压差。
3.7
膜面积membranearea
血浆分离器内半透膜与血液接触的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的计算。
3.8
血室容,bloodcompartmentvolume
在设定跨膜压时充满血浆分离器的血液容积。
3.9
血液流率bloodflowrate
在单位时间内流经血浆分离器的血液量,以ml./min表示。
3.10
模拟血液imitationblood
人工配置近似血液中所含毒素物质的液体。
3.11
洗脱液clearingfluid
以注射用水浸溃待测器件后的液体。
4分类与命名
4.1型式
血浆分离器的型式为空心纤维型。
4.2血桨分离器的墓本参数
4.2.1血桨分离器的有效膜面积
血浆分离器的有效膜面积不低于公称膜面积90写。
4.2.2血桨分离器的血流率
血浆分离器的血流率应大于200mL/mina
4.2.3血浆分离器魂过液流率
血浆分离器滤过液流率应大于500mL/min,
4.2.4血桨分离器的血室容量
血浆分离器的血室容量不大于60mL,
4.3血桨分离器的甚本尺寸
4.3.1血桨分离器血室出入口尺寸
血浆分离器血室出人口尺寸应符合图1中的规定。
YY0465-2003
单位为毫米
图1血室出入口尺寸
4.3.2血桨分离器滤出液腔室出入口尺寸
血浆分离器滤出液腔室出人口尺寸应符合图2中的规定。
单位为毫米
图2滚出液腔室出入口尺寸
YY0465-2003
4.4型号命名
F50口
膜公称面积,m2
系列代号
5要求
5.1外观
血浆分离器的外壳应透明,表面光洁,液体通道内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杂质。
5.2尺寸
血浆分离器的有效膜面积应符合4.2.1的规定。
5.3血室容量
血室容量应符合4.2.4的规定。
5.4微粒
血浆分离器内腔应洁净,100ml洗脱液中15pm-25pm的微粒数不得超过200个,大于25pm
的微粒数不得超过100个。
5.5血桨分离器的化学性能
5.5.1还原物质(易叙化物)
检验液和空白液消耗高锰酸钾溶液[c(KMnO,)=0.002mol/L」的体积之差应不超过2.0mL,
5.5.2金属离子
5.5.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或相当的方法进行测定时,检验液中钡、铬、铜、铅、锡的总含量
应不超过1pg/ml。锅的含量应不超过0.1Kg/ml。
5.5.2.2比色分析方法:试验液呈现的颜色应不超过质量浓度p(Pb")=1Kg/mL标准对照液。
5.5.3酸碱度
检验液与空白液pH值之差应不超1.5a
5.5.4燕发残渣
蒸发残渣的总量应不超过2mg.
5.5.5紫外吸光度
检验液的吸光度应不大于。.1,
5.5.6环叙乙烷残留量
血浆分离器用环氧乙烷灭菌,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大于15Kg/go
5.6血桨分离器的生物性能
5.6.1生物学评价
血浆分离器应按GB/T16886.1-2001的规定要求进行生物学评价。
5.6.2无菌
血浆分离器应无菌。
5.6.3无致热原
血浆分离器应无致热原。
5.7血浆分离器的密封性能
5.7.1血桨分离器血室承受压力
血浆分离器血室应能承受100kPa的试验压力。
5.7.2血浆分离器滤出腔室承受压力
应承受正压100kPa,负压低于大气压93.3kPa的试验压力。
YY0465-2003
5.8血桨分离器渗透性能
血浆分离器当跨膜压9.3kPa,血流率150mL/min时,0.5m'膜面积的血浆分离器其渗透性能应
符合以下要求:
5.8.1血桨滤过率
血浆滤过率应大于40mL/min,
5.8.2总蛋白筛选系数
总蛋白筛选系数)0.8.
5.9血浆分离器耐温性能
血浆分离器在。0C-50℃温度范围内不应有变形和破裂。
6试验方法
6.1外观
目测,应符合5.1的规定。
6.2尺寸
血浆分离器的有效膜面积按式(1)计算:
S=7fD乙·nX10-6··············,·········……(1)
式中:
S—有效膜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D—空心纤维内径,单位为毫米(mm);
L—空心纤维有效长度,单位为毫米(mm);
n—空心纤维根数。
6.3血室容量检验
血液侧、滤出液侧均充填经过脱气而不留气泡的充填液,放置60min,先使滤出液侧处于密闭状态
后,采用加压空气(约50kPa)将血液侧的水排出测量(需减去滤出液侧渗透到血液侧的量)。应符合
5.3的规定。
6.4徽粒
按附录A进行,应符合54的规定。
6.5化学性能试验方法
6.5.1试液制备:取一灭菌后的产品和玻璃烧瓶连成一循环系统,用塞子封住滤出液出口,按公称纤维
面积1m,约用500m1生理盐水比例加人生理盐水并保持在37℃士1'C,通过蠕动泵作用于一段尽可
能短的用硅橡胶管上,使水以1L/h的流量循环2h。取50mL循环液稀释至1000mL备用。
6.5.2还原物质(易权化物)试验
按GB/T14233.1-1998中5.2.2方法二规定进行,应符合5.5.1的要求。
6.5.3金属离子试验
6.5.3.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为仲裁方法,检验液的吸光度应不大于0.1,应符合5.5.2.1的要求。
6.5.3.2比色:按GB/T14233.1-1998中5.5.1方法一规定进行,应符合5.5.2.2的要求。
6.5.3酸碱度
按GB/T14233.1-1998中5,4.1方法一规定进行,应符合5.5.3的要求。
6.5.4燕发残渣
按GB/T14233.1-1998规定进行,应符合5.5.4要求。
65.5紫外吸光度
YY0465-2003
按GB/丁14233.1-1998中规定在250nm-320nn波长范围内进行,应符合5.5.5要求。
6.5.6环叙乙烷残留量
按GB/T14233.1-1998第三篇的方法进行,应符合5.5.6要求。
6.6生物性能试验方法
6.6.1生物学评价
企业产品注册时应按GB/T16886.1-2001的规定内容进行生物学性能的评价。若需要进行试验
应进行:
6.6.1.1细胞毒性,按GB/T14233.2-1993中第7章的规定进行,应簇1级。
6.6.1.2皮内刺激,按GB/T14233.2-1993中第8章的规定进行,应无刺激作用。
6.6.1.3致敏试验,按GB/T14233.2-1993中第9章的规定进行,应无致敏物。
6.6.1.4急性毒性试验,按GB/T14233.2-1993中第5章的规定进行,应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
6.6.1.5血液相容性,溶血试验按GB/T14233.2-1993中第6章的规定进行,溶血率G5%,
6.62无菌试验
血浆分离器按GB/T18278-2000或GB/T18279-2000或GB/T18280-2000确认过的灭菌过
程使其无菌。其后须对每一生产批的灭菌程序进行监控。
6.6.3无热原试验
应对销鲁前的血浆分离器进行无热原程序确认。其后生产厂须定期进行热原试验,以保证器件无
热原。
6.7密封性能试验
按ISO8637;1989中5.3机械性能试验方法进行,应符合5.7的规定。
6.8渗透性能试验
6.8.1血桨滤过率试验
按附录B的方法进行,应符合5.8.1的规定。
6.8.2总蛋白筛选系数试验
按附录C的方法进行,应符合5.8.2的规定。
6.9耐温试验
将血浆分离器放人0℃冰箱中3min,然后放人50℃恒温箱中3h,取出后恢复至室温进行观察并做
压力试验,应符合5.9的规定。
7检验规则
7.1出厂检验
7.1.1出厂检验为逐批检验。
7.1.2出厂检验以每月产量为一检查批。
7.1.3逐批检验应符合GB/T2828有关规定。
7.1.4检查采用一次性抽样方案,其检查分类、检查项目、合格质量水平(AQI)和检查水平按表1
规定。
7.2周期检验
7.2.1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周期检验:
a)产品注册时;
b)在工艺配方或材料有重大变动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c)正常生产时每年的不少于一次;
d)停产半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
YY0465-2003
表1出厂检验抽样方案
检查分类ABC
试验组In皿
5.45.7
5.5.6:;‘
检查项目
5.6.2
5.6.3
AQL全部合格2.54.0
检查水平S-1Q
7.2.2周期检查采用一次抽样方案,其检查分类、不合格质量水平(RQI.)和判别水平按表2规定。
衰2周期检验抽样方案
检查分类ABC
IIII0I
5.55.45.9
5.6.25.8.1:.:.;:.;
检查项目
5.6.35.8.2
RQL30(A,=0R,=1)40(A,=0R,=1)40(A,=1R,=2)
判别水平I皿m
检查周期每年一次每半年一次每半年一次
7.2.3周期检查应在逐批检查合格后进行,周期检查不合格的处理按GB/T2829进行。
7.2.4按GB/T16886.1-2001中3.7的要求进行生物学性能再评价。
8标志
8.1每只血浆分离器在外壳明显位置应有下列标志:
a)制造厂名称、地址和商标;
b)产品名称和型号;
c)生产批号和日期;
d)灭菌方法和有效期;
e)有效面积;
f)最高使用压力;
9)一次性使用;
h)产品注册号。
8.2合格证上应有下列标志:
a)制造厂名称;
b)产品名称、型号;
c)检验员代码;
d)检验日期。
8.3外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
a)制造厂名称、地址;
b)产品名称和型号;
c)数量;
YY0465-2003
)d毛重;
)e体积(长X宽X高);
)f生产批号和灭菌日期;
)g产品合格证和有效期;
柳产品注册号;
)i产品标准编号;
)j一次性使用字样;
k)“小心轻放”、“切勿重压”、“怕湿”等字样或标志,应符合GB/T191规定。
9包装、运输、贮存
9.1包装
9.1.1血浆分离器单包装
每只血浆分离器应用复合薄膜袋封装,密封后再装入包装盒,盒内应有使用说明书和检验合格证各
一份。
9.1.2血桨分离器外包装
外包装采用瓦楞包装箱。
9.2运输
运输方式按订货合同规定,运输中应防止重压并避免碰撞和雨雪淋袭。
9.3贮存
包装好的血浆分离器应贮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0,无腐蚀性气体,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清洁的
环境内。血浆分离器在符合贮存规定的条件下,灭菌有效期为2年。
YY0465-200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血桨分离器微粒含量测定方法
A.1原理
这一方法是通过冲洗内腔液体通道表面,收集通道表面洗脱液中的粒子,并对其计数来评价污染。
A.2试脸仪器
仪器与装置如图A.1所示。
r.~‘-二】--
_二--tI一1
1—空气过滤器;
2—进气针;
3-抓化钠注射液;
4—一过滤装置;
5—三通开关;
6聚抓乙烯软管;
7—被测血浆分离器;
8—微粒计数器;
9—取样杯。
图A.1微粒含量测定装置
YY0465-2003
A.2.1电阻式粒子计数器:有搅拌系统,一次取样量为100mL,可同时对15lim-V25Km和大于
25Km的微粒计数。
A.2.2过滤装置:内装直径50mm,孔径0.45}tm的微孔滤膜。
A.2.3冲洗液:抓化钠注射液。
A.2.4聚抓乙烯软管:软管长1m,外径3.5mm-4mm.
A.2.5三通转换开关。
A.3步骤
A.3.1过滤装置通过瓶塞穿刺器与装有氯化钠注射液的输液瓶子连接,过滤装置下端接三通转换开
关,下接软管至微粒计数器取样杯。
A.3.2用100mL冲洗液冲洗过滤器、三通转换开关和软管。
注:初次试验冲洗液应不少于2Lo
A.3.3在约1m静压头下,使冲洗液通过软管200mL,流出液流人计数器的取样杯中即得本底液,测
定100m1本底液中微粒数。
注:试验应注意环境污染。
A.3.4重复A.3.3的步骤,以两次计数的平均值为100mL本底液中微粒含量
A.3.5使进气口密封,将血浆分离器的进液端与三通转换开关的另一接头连接
A.3.6在1m静压头下,使冲洗液通过血浆分离器200mL,流出液流人计数器4ml。用注射用水稀
释至100m1的取样杯中即得洗脱液,测定100mL洗脱液中的微粒数。
A.4结果表示
洗脱液与本底液微粒读数之差为洗脱液中的微粒含量。
YY0465-2003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血桨分离器港透性能的测定
B.1目的
通过测定了解血液的血浆分离值和蛋白筛选率。
B.2设备与仪器
B.2.1滚珠血泵。
B.2.2500mL量筒。
B.2.3负压泵。
B.2.41000mL盛液筒。
B.2.5血液回路导管。
B.3试剂
新鲜猪血500mL加2%草酸钾制备成新鲜抗凝猪血。
B.4操作步骤
B.4.1将血液回路导管进血出血口接人血浆分离器进血出血口,动静脉管插人盛有抗凝猪血容器中。
B.4.2将血液回路导管、泵管接人血泵滚珠泵头。
B4.3将血浆分离器出液口上端有塞子塞住,下端接人负压泵,中间接有盛液瓶。
B.4.4将血泵启动,血流量为150mL/min,负压泵启动,跨膜压9.3kPa,运转3min停止工作。
B4.5把滤出液体清理到盛液瓶,有量筒计量。
B.5结果裹示
计量超过120mL血浆渗透性能为合格。
YY0465-2003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血桨分离器蛋白筛分系数的测定方法
C.1白蛋白溶液的配制
C.1.1牛血清白蛋白模拟液
称取5.0g牛血清白蛋白,以0.9%的抓化钠溶液在1000mL容量瓶中配制成5g/L的白蛋白溶
液,即为牛血清白蛋白模拟液(以下简称模拟液)
C.1.2标准白蛋白溶液
将模拟液以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
C.2白蛋白测试剂的配制
C.2.1Folin-酚试剂甲
Folin-酚试剂甲由下述四种溶液配制而成。
a)4%碳酸钠溶液;
b)0.2mol/L氢氧化钠溶液;
c)1%硫酸铜(cuSO,·5H20)溶液;
d)2%酒石酸钾钠溶液。
在使用前,将a)与b)等体积混合配成溶液;将c)与d)等体积混合配成溶液,然后将这两种溶液按
50:1的比例混合即为Folin-酚试剂甲,该试剂只能用Id,过期失效。
C.2.2Folin-酚试荆乙
在2L的磨口回流装置内加人钨酸钠(Na2WO,"2H20)100g,铝酸钠(NazMoO,"2H20)25g,注
射用水700mL,85oo磷酸50mL和浓盐酸100mL,充分混合后,以小火回流10h,再加人硫酸锉
(LiSO,)150g,注射用水50mI及数滴液体澳。然后开口继续沸腾15min,以驱除过量的澳。冷却后
定容至1000MI,过滤,滤液呈绿色。该试剂酸度一般为2mol/I左右,为贮存液,使用前予以适当稀
释,使其成为1mol/L的酸。
C.3白蛋白标准曲线的绘制
吸取不同量((0,0.2,0.4,0.6,0.8,1.0mL)的标准白蛋白溶液,分别加人注射用水(1.0,0.8,0.6,
0.4,0.2ml.)配成1ml.不同浓度的白蛋白溶液,分别加人Folin-酚试剂甲5mL,室温放置10min,再
次向各管加人0.5mLFolin-酚试剂乙,立即摇匀,在30℃保温10min(或室温放置30min),然后在721
型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比色(500nm)测定。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蛋白深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C.4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见图C.1,
YY0465-2003
圈C.1测试装I
C.5测试步骤
C.5.1测试时,控制模拟液人口流量100mL/min,滤过液流量25mL/mino
C.5.2模拟液模拟血浆分离5min时取2mL滤过液。
C.5.3模拟液模拟血浆分离15min时取2mL滤过液。
C.5.4模拟液模拟血浆分离60min时取2mL滤过液。
C.55将浓缩液与滤过液合作为充液。
C.5.6模拟血浆分离结束后,将补充液、模拟液、浓缩液和滤过液混合,作为循环液,取2mL循环液。
C.6样品测试
C.6.1分别吸取5min滤过液、15min滤过液、60min滤过液、循环液各1.0mL,并分别稀释10倍。
C.6.2吸取四种稀释液各1.0mL,分别加Folin-酚试剂甲5mL,室温放置10min,
C.6.3向各管加人0.5mLFolin-酚试剂乙,立即摇匀,在300C保温10min(或室温放置30min),
C.6.4在721型分光光度计上,500nm测定吸光度。
C.6.5以测定的吸光度,在C.3得到的标准曲线上查对浓度。
C.7计算公式
筛分系数计算公式:
SC(%)=旦x100…(C.1)
ca
式中:
ca—循环液中白蛋白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c.-15min滤过液中的白蛋白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o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36747-2018 干燥环境土遗址保护加固设计规范 2018-09-17
- GB/T 36744-2018 紫外线指数预报方法 2018-09-17
- GB/T 36745-2018 台风涡旋测风数据判别规范 2018-09-17
- GB/T 36748-2018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 2018-09-17
- GB/T 36743-2018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2018-09-17
- GB/T 36742-2018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规范 2018-09-17
- GB/T 36735-2018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规范 2018-09-17
- GB/T 36739-2018 歌舞娱乐场所服务规范 2018-09-17
- GB/T 36741-2018 少儿语言培训服务规范 2018-09-17
- GB/T 36746-2018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服务等级评定 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