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535.2-2020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2册 工程实施指南
DB36/T 535.2-2020 Guidelines for Green Road Construction - Expressway Volume 2: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王爱和、张劲泉、胡钊芳、梁必康、王昭春、王江军、王继东、朱晗、胡建强、彭东领、俞文生、邱文东、李柏殿、张龙生、徐剑、李刚、郭十亿、钟 科、刘军、许兵、陈飞、郭捷菲、谢永清、李晓宝、韩根生、郭乔明、魏金晶、孙明志、鄢智锋、万鹏、刘礼辉、李振宇、严军、曾武、张华萍、胡子全、梁 华、马 融、马骁琛、蒋王清、周 涛、蔡小东、高建平、张小平、朱木锋、赵红、董焕焕
 
- 出版信息:
 - 页数:8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01
P66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535.2—2020
代替DB36/T535-2008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
第2册工程实施指南
GuidelinesforconstrutionofGreenHighway-Expressway—Volume2guidelinesfor
projectimplementation
2020-07-17发布2021-01-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a)
DB36/T535.2—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2
4总体要求...........................................................................4
5建设管理...........................................................................5
6工程监理及试验检测.................................................................8
7工地建设..........................................................................13
8临时用地及用电....................................................................34
9路基工程..........................................................................35
10路面工程.........................................................................42
11桥涵工程.........................................................................45
12隧道工程.........................................................................51
13交通安全工程.....................................................................52
14房建工程.........................................................................53
15机电工程.........................................................................56
16环境保护.........................................................................58
17安全生产.........................................................................74
18档案管理.........................................................................76
I
DB36/T535.2—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DB36/T535-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分为三册:
--第1册:勘察设计指南;
--第2册:工程实施指南;
--第3册:绿色公路评价标准。
本标准为DB36/T535-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的第2部分。
DB36/T535-2020《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代替DB36/T535-2008《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检查、
验收、评定规程》,与DB36/T535-200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DB36/T535-2008修订为3个部分;
——本部分名称为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第2册勘察设计指南;
——增加了工程实施及对工程实施和运营养护阶段评价的内容;
——增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品质建设、安全保障、管理与创新等指标和具体要求内容。
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
学研究院、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爱和、张劲泉、胡钊芳、梁必康、王昭春、王江军、王继东、朱晗、胡建强、
彭东领、俞文生、邱文东、李柏殿、张龙生、徐剑、李刚、郭十亿、钟科、刘军、许兵、陈飞、郭捷
菲、谢永清、李晓宝、韩根生、郭乔明、魏金晶、孙明志、鄢智锋、万鹏、刘礼辉、李振宇、严军、曾
武、张华萍、胡子全、梁华、马融、马骁琛、蒋王清、周涛、蔡小东、高建平、张小平、朱木锋、
赵红、董焕焕。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535-2008。
II
DB36/T535.2—2020
绿色公路建设指南-高速公路第2册工程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公路工程实施的总体要求、建设管理、工程监理及试验检测、工地建设、临时用
地用电、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安全工程、房建工程、机电工程、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工程实施,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869用电安全导则
GB/T18567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T5032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7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GB/T50743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
GB/T5090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T/T606高速公路监控设施通信规程
JT/T798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
JTG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8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TF3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TF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1
DB36/T535.2—2020
JTGF6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F7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G/TF72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F9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G10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JTJ05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公路greenhighway
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源、
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公路建设、运营、管理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
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
3.2
公路改扩建highwayreconstructionandextension
在现有公路的基础上,为提高技术等级、通行能力或改善技术指标而进行的公路建设工程,包括公
路的改建、扩建等。
3.3
路床roadbed
路面结构层底面以下80c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路床在结构上分为上路床0cm~30cm和下路床30cm~
80cm。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
3.4
沥青结合料asphaltbinder
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用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3.5
大体积混凝土massconcrete
现场浇筑的最小边尺寸大于或等于1m,且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因水化热引起的内表温差过大而导致
裂缝的混凝土。
3.6
监控量测monitoringmeasurement
2
DB36/T535.2—2020
在隧道施工和运营阶段,通过使用各种量测仪器和工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及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
行监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信息。
3.7
超前地质预报advancedgeologicalprediction
通过掌子面的超前钻探、超前导坑或各种类型的地球物理探测等手段来查明隧道岩体的状态、特征
以及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和性质,预测前方未施工段的地质情况。
4总体要求
4.1绿色公路施工要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材料、工艺、技术、设备和管理的
应用和创新,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4.2公路施工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所在地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书(表)提出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
复意见及要求。
4.3在公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4.4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组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
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4.5按规定选定专业机构开展施工期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绿色施工方
案;组织编制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实施方案,并将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纳入主体工程监理,涉及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大环境敏感区、并可能存在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可按规定选
定环保专业机构开展施工期环境保护监理工作。
4.6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定期对建设单位、设计、施工及监理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参建人员的绿色施工意识。
4.7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建立产品发布制度。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绿色施
工。建立健全绿色施工标准体系,完善绿色施工评价标识制度。
4.8建立健全缺陷建材产品响应处理、信息共享和部门协同处理机制,落实建材生产单位和供应单位
终身责任。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部品部件生产和施工安装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对装配式部品部件实行
驻厂监造制度。
4.9加大技术创新及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大重大装备和数字化、智能化工程建设装备
研发力度。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设
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
4.10项目建设工程管理应符合GB/T50326相关规定。
5建设管理
5.1一般规定
5.1.1大力推进建设管理信息化,相关要求如下:
a)基于“互联网+”理念,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建设管理智能化水平;
b)建立智能联网联控的公路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质量检验检测数据、全寿命周期关键信息
的互联共享,促进信息技术在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5.1.2总结推广建设管理新经验,相关要求如下:
3
DB36/T535.2—2020
a)推广开发应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构建面向设计、施工及养
护全过程、一体化管理系统;
b)探索应用工程质量健康安全环境四位一体管理体系(QHSE管理体系),推广公路建设期环保
管家服务等环境管理新模式;
c)推广建设与运营期能耗监测管理,科学评估项目建设能耗水平;
d)鼓励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营造绿色公路建设市场发展环境。
5.2综合管理
5.2.1明确和落实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和义务,落实质量责任制和质量责任追
究制度,并加强施工、监理单位业绩信用考核,有效规范从业单位行为。
5.2.2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把质量安全关口。
5.2.3加强多层次的作风建设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技术水平和绿
色意识。
5.2.4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建设特点,把绿色工程实施的要求纳入招标文件,在招标文件中充分体现
管理的要求并严格执行;同时,要求投标人在保证合理报价的前提下,将标准化工地建设所需的必要费
用列入招投标工程量清单,将标准化、规范化绿色施工所需的必要费用计入综合报价。
5.2.5根据《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加强公路施工图设计阶段交通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应在设
计阶段进行交通安全评价。
5.2.6应对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应按照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要求开展总体安全及专项风险评估工作。
5.2.7对隧道长度超过3km的特长隧道以及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隧道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隧道建
设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要求开展隧道建设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5.2.8提早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建设单位在全面施工前要组织做好征地拆迁和主要进场施工便
道的修建工作,山区桥隧比较集中的还需结合永久用电,提前架设电力线路,完善施工便道的安全设施、
标志,加强项目建设意义等方面的宣传工作,为施工单位顺利开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5.2.9合理组织施工,均衡安排生产,确保各项工程在其最佳季节和最佳时段完成。
5.2.10不断总结、积极推广应用各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好经验和做法。
5.2.11建设单位应建立材料管理的“来样封存制”、“盲样送检制”和“产品厂验制”等三项基本制
度。并按其检验状态和结果、使用部位等进行标识,建立使用台账,使之具有追溯性。
5.2.12杜绝混凝土生产不按设计配合比施工的现象。加强混凝土结构物抗压试块制取、养生管理。
5.2.13山区高速公路桥梁隧道比例大,桥梁、隧道、路基变化频繁,为保证行车安全和护栏顺适、路
容美观,路侧及中央分隔带安全护栏在实施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现场优化路、
桥、隧之间护栏的结构形式、线型,做好衔接。为保证冰雪、雨雾等气候的行车安全,宜在特大桥护栏
侧、特长隧道洞口设置暴闪提示灯,在经常性团雾路段应增加爆闪提示。
5.2.14根据管理需要完善软件功能。收费系统软件应保证操作方便、统计清晰、拆帐准确、稽查严密,
监控系统软件除单机设备功能外,应注重联网监控功能、系统联动功能,为公众提供服务、为管理提供
手段,保证软件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5.2.15交通机电隐蔽工程必须及时进行检验。设备安装完成,必须进行单机系统调试,并做好调试记
录。系统开通前应进行系统测试。完成全部工程,实现设计的各项功能,进行了系统测试,资料整理完
整后,方可提交质检申请。
5.2.16房建工程应严格按建筑工程施工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各工序的施工,坚决杜绝偷工减料现象。
5.2.17为确保房建装饰工程材料质量,房建装饰主要材料原则上应采用“甲控甲购”方式供应。
4
DB36/T535.2—2020
5.2.18监理单位要加强对基础基坑的检查验收。
5.2.19应用信息化监管手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5.3招标管理
5.3.1工程实施阶段的招标管理工作应符合《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
2015年第25号)的规定。
5.3.2施工招标要结合路基、桥隧、路面、房建、机电等工程特点和特殊技术要求,编制体现本项目
施工要点、绿色要求的招标文件。
5.3.3结合工程实施的进度和安排,合理安排招标工作的时间,减少工序交叉冲突及施工污染。
5.3.4项目法人应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工程实施单位。
5.4设计服务
5.4.1设计单位应在项目实施期间组建设计代表处(组)作为设计单位现场服务机构,设计代表处应
实行处长(组长)负责制。
5.4.2所有设计单位应在项目现场设置设计代表组作为项目设计服务机构。总体设计单位应设置设计
代表处作为项目设计服务协调机构,负责总体协调。其职责如下:
a)负责复查和完善设计文件,对设计中存在的错、漏、碰、缺,或因设计基础资料不齐全、不准
确和设计考虑不周引起的局部设计变更进行评审和确认;
b)参加监理单位主持的“四方会议”(建设、监理、施工、设计),研究确定的工程变更,并遵
照会议正式结论和建设单位的要求执行;
c)结合工程施工,主动及时补充和完善设计,维护设计文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d)设计代表处负责项目设计的总体协调和管理。
5.4.3人员配备满足以下要求:
a)设计代表组应根据工程进展情况配备相应的设计服务人员:土建工程每15km配备1名常驻设
计服务人员,且总数不少于3人;房建工程每80km配备1名常驻设计服务人员;机电工程每
80km配备1名常驻设计服务人员;
b)设计代表处设处长1名,工作人员根据需要配置;
c)设计单位应根据工程进度合理选派相应专业的设计服务人员,设计服务人员应涵盖路基、路面、
桥涵、隧道、绿化环保、工程地质勘察、机电、房建等专业。
5.4.4设计单位应根据项目设计招投标文件要求、项目复杂程度和项目管理段的划分配备相对应的资
历要求的设计服务人员,设计服务人员应为参与该项目的设计人员。任职条件满足以下要求:
a)设计代表处处长:具有工程类高级职称,具有8年及以上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经验,为该项目设
计负责人之一;
b)设计代表组组长:具有相应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具有5年及以上相关专业设计经验,为参与
该项目的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绿化环保、工程地质勘察、机电、房建等分项目的
设计负责人之一;
c)设计服务人员:具有相应专业初级及以上职称,具有3年及以上相关专业设计经验,为参与该
项目的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绿化环保、工程地质勘察、机电、房建等分项目的设
计人员。
5.4.5设计招标时,总体设计单位必须明确设计责任人和各专业负责人及其职责。在施工图设计阶段,
总体设计单位要根据不同地质勘察结果、以及相应的工程规模进行桥梁桩基试桩,通过试桩验算校核桩
基参数选择的合理性,优化桩基设计。对于桥涵结构物相同或相近的,总体设计单位应负责编制和提供
相关的标准图。
5
DB36/T535.2—2020
5.4.6要全面推行设计外业验收、双院制审查制和设计监理制度。外业完成后,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
及相关单位,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外业验收。外业验收的内容、程序和要求在设计招标时应予以明确。
今后高速公路项目均必须实行设计双院制审查制和设计监理制,设计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标或竞
价等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同类项目设计咨询经验的单位来承担。对设计监理的内容、程序、职责
和权利等事宜,除应在设计监理合同中明确外,在设计招标时必须作为设计合同的一部分内容予以明确。
设计监理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建设单位对外业勘探、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工作的过程监督、
审查、验收,并形成设计监理签认资料。
5.4.7合理划分设计界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a)主体设计单位除完成公路主体设计工作外,还应完成对服务区、观景点、收费站房等的选位和
规划,以及服务区匝道、停车区及服务区、收费站等的总体设计。主体设计单位还要对当地电
网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对施工临时用电和永久用电做出系统规划和设计。沿线设施的总体设计
应进行详细评审(可以单独评审或与主体工程一并进行评审);评审应重点考虑其位置、规模、
功能和总体方案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要求;
b)各设计单位应在总体设计单位的协调下就设计方案的衔接充分沟通,做到不同专业间总体衔接
方案合理,不漏项、不重复。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单位应协助完成服务区、收费
广场等总体设计;
c)机电设计单位在主体设计单位提供的总体方案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
设备材料采购、非标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必须达到照图施工、照图安装的深度;
d)房建设计单位在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服务区、收费站等沿线设施进行设计;
对场内管网、机房净空、防雷接地等设计要和机电设计单位充分沟通。
5.4.8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放线后正式开工前、路基桥隧基本完成时、附属工程实施前三个阶段,组织
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的现场复核和优化完善工作。具体如下:
a)在施工放线以后,路基、桥隧、涵洞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单位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全面
现场核查,重点核查施工图设计与现场实际地质、水文、地形及地物等的符合情况。根据放线
以后桥梁、涵洞、隧道等构造物的具体位置及路线横断面情况,对洞门位置、形式和边仰坡、
桥隧长度,小桥涵的位置、数量、结构形式,局部路段的线位、标高、填挖方的高度、坡度等
全面进行复核,设计单位应及时优化完善施工图设计,坚决杜绝涵洞等构造物设置不合理,不
能真正实现设计意图的现象;
b)在路基、桥隧工程基本完成时,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全线排水系统、边坡
防护工程及桥隧等已完工程及现场的地质、水文、地形、地物等实际情况,组织全面的质量回
头望和进一步核查,继续进行优化完善,同时结合路基及水文地质情况对路面工程进行优化完
善;
c)在交安、机电、房建等附属工程实施前,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对交通安全设施、机电
外场设备逐处进行核查和优化,其中应重点核查机电管线通过桥梁、横穿路面、隧道预留、预
埋等;
d)建设单位应在设计阶段组织有关单位做好长大纵坡及特殊路段公路运营安全设计评价、山区公
路设计防洪评估和路基高边坡整体稳定性验算的组织及验收工作。
6工程监理及试验检测
6.1工程监理
6
DB36/T535.2—2020
6.1.1监理机构应依法按照合同约定的职责和权限,代表建设单位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环保、
费用和进度等实施监理。
6.1.2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提供合法、规范、
有序的监理工作环境。
6.1.3监理机构设置、监理人员配备和监理人员职责应符合JTGG10有关的要求。
6.1.4监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应符合JTGG10和项目施工监理招投标文件的要求。为保证监理人员对工
程的有效监管,对不同岗位的监理人员应提出不同的任职条件。
6.1.5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及缺陷责任期阶段监理应符合JTGG10规定要求。
6.1.6合同事项管理、监理工地会议、监理资料管理应符合JTGG10规定要求。
6.2试验检测
6.2.1工地试验室硬件设施标准如下:
a)试验室应至少配备1辆带四轮驱动车辆;
b)试验室应配置必要的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具备网络通信条件;
c)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按照投标文件有关承诺规范用房及场地建设。试验室除了要有便利的交
通、通电、通水、通电话除外,还应具备信息化办公管理条件。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试验室用
房建筑面积应满足表1的要求;
d)试验室房屋应坚固、安全、耐用,并满足工作要求。办公区和生活区内均应配置应的消防安全
器具,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专人维护和保洁;
表1工地试验室各试验场所面积最低要求
功能区水泥混沥青原沥青混
水泥室土工室集料室力学室样品室标准养护室办公室
类别凝土室材料室合料室
面积
152015151810182020~3025
要求(m2)
注1:路面施工单位可将土工室改为无机结合料室,路基施工单位可不设沥青原材料室、沥青混合料室,全桥施工
单位可不设土工室,有特大桥的施工单位标准养护不小于30m2;
注2:各功能区之间应具有有效隔离措施,避免开展试验时相互干扰;
注3:有温、湿度要求的功能区应安装必要的温、湿度控制设备;
注4:工地试验室场所需做好必要的安全和环保措施。
e)做好检测室的合理布局。试验室各室面积应满足相应试验项目的要求(具体见表1),水泥、沥青
检验室和标准养护室应分别配备温、湿度自动控制设备,各试验功能区的工作台设置、给排水系分
布、水电安装应安全合理,且满足工作流程的特点。
6.2.2工地试验室仪器设备要求如下:
a)施工、监理单位设备配置应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同时能够适应工程内容及规模相关要求;
b)检验、试验和测量设备的质量精度、量程等技术指标应满足试验规程相关要求,且应按规定的
时间间隔进行标定和校准。必要时,试验室还应配备必要的试验辅助器具及工具;
c)试验室主任应组织对专项设备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检验、试验和测量设备满足要求
及试验人员生产安全;
d)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或试验规程相关要求进行安装。设备需要安设基座与其固定的,应
在试验室建设时根据布局设计设置基座,基座顶面应保持水平,待设备就位调平后采用地脚螺
7
DB36/T535.2—2020
栓进行固定,设备离墙至少保持70cm距离。对基座有隔振要求的(如水泥胶砂振实台),应
为不与其他建筑物直接相连的独立混凝土台(台高50cm,体积0.25m3,重量约600kg),周围
存在振源时应在地面与台座间设5mm厚橡胶垫;
e)压力机、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力学设备,应设置金属防护罩或安全防护网,采用防护网时网眼尺
寸不宜大于1cm×1cm,使用的防护网应既保证安全、方便操作,同时美观大方。
6.2.3试验室工作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泥室温度控制18℃~22℃,相对湿度大于50%(安装空调);水泥养护箱温度控制在(20
±1)℃,相对湿度控制大于90%,养护水温度(20±1)℃,水泥应采用专用水槽竖直放置养
护,将同一工作日制作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标号水泥分别养护;
b)混凝土、砂浆试件养护室温度控制(20±1)℃,相对湿度大于95%。试件应放在支架上,间
隔10mm~20mm,不得抽水直接冲淋;
c)检测室的检测环境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1)恒温恒湿试验室有空调和去湿机;
2)相邻区域的工作不相容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3)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消耗材料和物质的存储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应有措施保证予以满足,
避免材料和物质的损坏或变质。
6.2.4工地试验室的认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a)工地试验室由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向建设单位申请检查认定。建设单位应将工地试验室检查认
定结果及时报备当地质量技术监督机构;
b)施工单位工地试验室申请材料需经驻地办初审、总监办复审后报建设单位。驻地办工地试验室
申请材料需经总监办初审后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委托(或招标)的试验检测单位、总监办工
地试验室直接上报建设单位检查认定;
c)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合同文件有关约定内容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完全符合后组织专业技
术人员进行现场核实,并对试验检测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考核;
d)建设单位应对符合规定要求的工地试验室以文件形式予以认定;
e)经建设单位认定后的工地试验室才能开展试验检测工作;
f)试验室建设验收及过程检查控制见表2、表3。
表2试验室建设验收表
监理单位建设单
序检查施工单位
检查内容处验收情位验收
号项目自检情况
况情况
1.有母体试验室对工地试验室设立的授权书,母体试验室是否有对
组织机其工地实验室完成的监管计划、监管记录等;
1
构设置2.办公区、生活区独立;
3.有组织框图、人员分工表,人员符合约定且满足工作需要
1.符合合同约定且满足工作需要;
2.试验室主任是否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持试验检测工程师资格证、
经过母体授权、有聘用合同;
人员配3.其他试验检测人员配备数量及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证书情
2
置况
5.主要人员实际在岗时间大于95%;
5.人员变更应按相关程序报批
6.检测人员持证率应达到100%
8
DB36/T535.2—2020
表2试验室建设验收表(续)
1.符合合同约定且满足工作需要;
试验仪
2.应有拟投入检测和试验设备一览表,建立设备档案,仪器设备标
3器设备
定率100%,标定状态标识明显,保证运转正常;
配置
3.试验室平面布置得到项目管理单位的认可
1.试验室布局合理,用房采用砖混结构或拼装式活动房屋,标准养
护室温度、湿度等是否符合条件,水泥、沥青室有空调;
2.水泥室、力学室、土工室、沥青室、沥青混合料室分开设置;
试验用3.有专门的办公资料室和样品封存间,并按照要求存放样品;
4房和试5.工作台高76cm—80cm,仪器台面高60cm,台面宽度70cm,所
验环境有工作台面应铺贴瓷板;电线采用PVC胶管,每台仪器设备应配
备专用电源插座;
6.办公室应邻近工作间且不得住宿,面积不小于20m²。
7.压碎的混凝土试件等废弃物处理符合要求
规章制1.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及试验室规章制度、仪器操作规程、试验等
5度制订台账的建立和健全
情况2.收样、留样运转体系(是否建立相应规章制度)
1.试验检测工作程序;
2.试验检测负责人及人员岗位责任制;
操作规3.工地试验室管理制度;
6程上墙5.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和样品管理制度
情况5.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6.安全管理制度;
7.资料、档案的管理制度;
1.具有现行有效的试验规程、技术规范、国家(部颁)标准等技术
技术规
7资料;
范配备
2.各种试验检测表格;
1.试验报告检测数据真实、准确,能够做到四个一一(试验台帐、
原始记录、试验报告、仪器使用记录)对应,按照规定频率试验;
资料整
82.资料发放登记清晰;
理
3.各类制度完备,台账清晰、准确
5.试验报告主任签字是否为授权后的试验室主任
技术考1.考核实际操作过程(操作规范性、完整性和技术熟悉性)
9
核2.提问或问卷,随机抽查试验检测人员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日期:
9
DB36/T535.2—2020
表3试验室日常检查表
监理单位建设单
序检查施工单位
检查内容处验收情位验收
号项目自检情况
况情况
1.授权委托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试验人员公示牌、试验人员职
责、试验流程图等符合规定;
1标志2.试验区域、有毒有害物体存放处所设置禁止、指令标志符合规定;
3.消防设施存放处所设置提示标志符合规定;
5.废旧物品存放区设置明示标志符合规定
1.检测室的布局;
2试验室2.水泥、沥青检验室和标准养护室配备温、湿度自动控制设备,并
正常工作,标养室、标准养护箱的温度、湿度等是否正常
1.资格、职责划分
试验2.主要人员实际在岗时间大于95%;
3
人员3.人员变更应按相关程序报批
5.检测人员持证率应达到100%
1.机械设备悬挂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标识牌;
2.作业中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
试验
43.做好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记录;
设备
5.各类试验设备定期标定、检查
5.试验设备摆放整齐,有序
1.水泥、沥青室温度控制;
工作2.水泥混凝土、砂浆试件养护室温度控制;
5
环境3.检测室的检测环境条件
5.有无在试验室堆放与试验无关的物品
1.样品预留房屋设置和标示;
样品
62.样品储存环境安全、无腐蚀、无鼠害,防火、防盗措施齐全;
管理
3.易燃、易潮和有毒样品隔离存放,明显标记
1.水泥砼、水泥试件养护条件符合要求,标示清晰;
2.建立水泥砼、水泥试件的试验日期台帐,台帐中应明确标号、使
试件管
7用部位,生产厂家、制件时间、试验时间等基本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TAF 127-2022 智能终端协同身份鉴别安全技术要求 2022-09-15
 - T/TAF 051-2021 移动智能终端及应用软件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实施指南 第5部分:终端权限管理 2021-05-12
 - T/ZZB 1947-2020 通信用蝶形引入光缆 2020-11-23
 - T/QGCML 892-2023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光纤预制棒制备设备 2023-06-12
 - T/OTOP 1041-2024 手机用双防爆钢化保护膜 2024-02-09
 - T/CCSA 272-2019 数据中心浸没式液冷服务器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19-12-23
 - T/UWA 005.2-1-2022 高动态范围(HDR)视频技术 第2-1部分:应用指南 系统集成 2022-02-10
 - T/CAICI 8-2019 光纤配线架技术规范 2019-01-22
 - T/AII 003-2021 智能音乐电视技术规范 2021-07-07
 - T/SZEIA 005-2023 电子产品翻新 翻新组织技术规范 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