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9/T 054-2024 中小学防雷安全检查规程

DB4109/T 054-2024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09/T 054-2024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24-07-01
实施日期
2024-08-01
发布单位/组织
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A47

DB4109

濮阳市地方标准

DB4109/T054—2024

中小学防雷安全检查规程

2024-07-01发布2024-08-01实施

濮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DB4109/T05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濮阳市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濮阳市气象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晓燕、刘九玲、高惠、张凯、高志军、付子奇。

DB4109/T054—2024

中小学防雷安全检查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防雷安全检查的基本规定、检查内容、检查程序、档案管理、学校防雷安全常

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濮阳市范围内的气象、教育等主管部门或者学校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管行业

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对学校防雷安全现状进行直观观察、

定性分析防雷安全风险的检查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学校防雷安全检查schoollightningprotectionsafetyinspection

指通过察看学校所在地地理地貌特征、周边100米范围内建(构)筑物和设施情况,以及校内建(构)

筑物和设施防雷措施现状,定性分析学校遭受雷击的可能性和后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合理规避雷电风

险的全过程。

3.2

接闪器air-terminationsystem

由拦截闪击的接闪杆、接闪带、接闪线、接闪网以及金属屋面、金属构件等组成。

[GB50057-2010.2.0.8]

3.3

引下线down-conductorsystem

用于将雷电流从接闪器传导至接地装置的导体。

[GB50057-2010.2.0.9]

3.4

接地系统earthingsystem

将等电位连接网络和接地装置连在一起的整个系统。

[GB50057-2010.2.0.23]

3.5

防雷等电位连接lightningequipotentialbonding(LEB)

1

DB4109/T054—2024

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

差。

[GB50057-2010.2.0.19]

3.6

电气系统electricalsystem

由低压供电组合部件构成的系统。也称低压配电系统或低压配电线路。

[GB50057-2010.2.0.26]

3.7

建(构)筑物内系统internalsystem

建(构)筑物内的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

[GB50057-2010.2.0.28]

3.8

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GB/T21431-2015,定义3.9]

4基本规定

4.1学校应当利用电子显示装置及现有的其他设施接收雷暴大风预警信号(参见附录A),参考雷暴大

风预警信号防御指南,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4.2学校应当建立健全防雷安全责任制。成立防雷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防雷安全管理责任人和具体

负责人,做好防雷安全档案管理,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参见附录B)防患于未然。

4.3学校应当定期开展防雷安全检查,委托有相应专业资质的检测机构对防雷装置进行安全性能检测、

做好维护维修保养,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避免或减轻雷电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

4.4学校应当制定完善防雷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防雷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定期进行防雷安全演

练,增强师生防雷安全意识和规避雷电风险的能力。

4.5学校应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机制,在遭受雷击灾害后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气象主管机

构报告灾情,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工作。

5检查内容

5.1地理地貌特征

主要查看学校所在地是否属于下列容易遭到雷电闪击的情形:

a)处在水库、湖泊、湿地、河流与平原交界的岸边;

b)处在坡地土壤电阻率较小处。

5.2100米范围内建(构)筑物和设施

主要查看学校周边100米范围内是否存在容易诱发雷电闪击或传导雷电波的因素:

a)高大建筑物;

b)高大孤立的烟囱、水塔、铁塔、线(灯)杆、广告牌等构筑物;

c)大面积树林、大面积金属屋面厂房或仓储用房;

d)架空电线、金属管道接入学校。

2

DB4109/T054—2024

5.3建(构)筑物和设施防雷措施

主要查看学校现有建(构)筑物和设施是否按照国家相关防雷技术标准要求加装防雷保护措施。检

查下列内容:

a)屋面接闪器(即避雷带)是否严重锈蚀、倒伏、断开等;接闪器上是否有绑缚有其它线缆;屋

顶突出的金属物体(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卫星接收设备等)是否与屋面接闪带进行可靠电气连接;

b)建筑物如有玻璃幕墙,应检测幕墙是否接地,幕墙框架之间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Ω;

c)是否有线缆、金属构件从屋面引至地面;

d)学校食堂、锅炉房、消防系统金属管道、金属门窗、金属围栏、金属防盗网、金属设备是否接

地;

e)学校的旗杆、路灯杆等高耸金属构件是否接地;

f)户外运动场所,体育器材、报栏、车棚、雕塑等金属物体是否接地;

g)电梯间配电柜、控制柜、桥架等设备是否有接地保护措施,配电系统设备是否有接地保护措施;

h)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的供电线路、信号线路、监控系统是否安装电涌保护器(即避雷器)。

5.4其它内容

5.4.1学校内树木邻近教学楼、办公楼等建筑物时,是否保持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

5.4.2学校下列位置是否设置防雷安全标志悬挂高度不宜低于地上0.8米的距离(参见附录C),使校

内人员距离明装防雷引下线不小于3m的安全距离,以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可能危及人身安全:

a)易遭受雷击的高大树木、旗杆、线(灯)杆;

b)易遭受跨步电压的操场、运动场;

c)易遭受感应雷击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

d)人员通道或人员容易触及的明装防雷引下线附近。

5.4.3学校内古树、古建筑是否有防雷保护措施。

5.4.4学校卫生间淋浴(太阳能热水器或电热水器)、学校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是否有雷雨天气禁止使

用的警示。学校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是否有雷雨天气禁止使用手机的警示。

6检查程序

6.1现场检查

对照5.1、5.2、5.3、5.4,依次进行现场检查,填写防雷安全检查记录(参见附录D)。

6.2反馈情况

气象、教育等主管部门对检查发现的防雷安全隐患,应当书面向被检查学校反馈检查情况,提出整

改要求,督促被检查学校及有关人员依法履行相关防雷安全责任,填写防雷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意见书(参

见附录E)。

6.3通报结果

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应当对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检查报告(防雷安全检查报告),并

依法向社会公开。防雷安全检查报告参见附录F。

3

DB4109/T054—2024

7档案管理

7.1学校应建立防雷安全档案,包括且不限于:

a)防雷安全检查记录;

b)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c)防雷装置维修保养记录:

d)防雷安全教育培训资料;

e)防雷应急预案及其演练情况;

f)防雷安全隐患及其整改情况。

7.2学校应明确专人负责防雷安全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做到档案管理规范、完整。

8学校防雷安全常识

8.1判断雷电距离。看到闪电与听到雷声的时间间隔(s),乘以340(m/s),即得雷电距离(m)。当该

时间间隔越来越短时,表明雷电正朝你走来;反之,表明雷电正远你而去。当最后一次听到雷声30分

钟过去了,表明这次雷暴过程基本结束。

8.2雷电发生时,请远离树木、旗杆、电线杆、变压器、架空管线等;避免在操场、运动场进行户外运

动;避免手拉手行走或奔跑。

8.3雷电发生时,避免使用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校园广播等电子信息系统,避免使用手机。

8.4雷电发生时,如果正在上课,老师要及时提醒学生们请勿靠近、接触金属门窗、金属护栏、金属管

道;可向教室中间集中,离开外墙、柱子0.8m以上距离。

8.5雷电发生时,请及时关闭门窗,以防球形雷进入室内。

4

DB4109/T054—2024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