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5/T 39.4-2020 保山市鲜食豌豆生产技术综合标准 第4部分:鲜食豌豆生产技术

DB5305/T 39.4-2020 The Comprehensive Standard for Fresh Pea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Baoshan City, Part 4: Fresh Pea Production Technology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5/T 39.4-2020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8-14
实施日期
2020-09-01
发布单位/组织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鲜食豌豆的大田露地栽培生产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起草人:
牛文武、杜新雄、刘猛道、杨和团、杨志明、王朝庆、丁志杰、蒋丽、霍凤团、杨光学、张建军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30

DB5305

保山市地方标准

DB5305/T39.4—2020

保山市鲜食豌豆生产技术综合标准

第4部分:鲜食豌豆生产技术

2020-08-14发布2020-09-01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5/T39.4—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按绿色食品A级相关要求执行。

本标准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隆阳区蒲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施甸县何元乡

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施甸县仁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牛文武、杜新雄、刘猛道、杨和团、杨志明、王朝庆、丁志杰、蒋丽、霍凤团、

杨光学、张建军。

I

DB5305/T39.4—2020

保山市鲜食豌豆生产技术综合标准第4部分:鲜食豌豆生产技术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食豌豆与烤烟、玉米套种栽培技术、高架栽培和露地直播轻简化栽培生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鲜食豌豆的大田露地栽培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可

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农药通用准则

NY/T525有机肥料

3术语和定义

3.1露地栽培

指在无其他遮盖物的土地上,或在前作收获后的土地上接着净种栽培下一茬农作物。露地栽培是相

对于保护地种植而言的,而保护地栽培是指在作物种植土地上增加人工覆盖物以形成有利于作物生长的

小气候条件的一种种植方式,如温室、塑料大棚、遮阴棚等。鲜食豌豆露地栽培的特点是面积大,受外

界环境影响大。

3.2高架栽培

此处专指蔓生型鲜食豌豆在露地栽培中,土地肥水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为追求最高产和最高效益,

充分挖掘蔓生豌豆植株生长高度,利用较长的竹棍、木桩等材料搭设较高生长架的精细化种植生产方式。

相对于烤烟、玉米套种鲜食豌豆而言,豌豆生长架挂线高度要求达到离地面1.5m以上。

3.3轻简化栽培

指为充分利用好作物生长关键时期的光照、水分、温度等自然条件,实现早栽、早上市和提高农产

品竞争力的预期目标,采取以免耕直播、半免耕种植或直接省去掉种植过程中耗费劳力较高的复杂操作

环节等栽培管理手段,达到不一定增加产量,但节省劳力,节省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4烤烟套种鲜食豌豆栽培技术

4.1播种

4.1.1播前准备

播种前晒种1~2d,铲除烟垄杂草,在烟株之间进行浅挖翻耕10~15cm左右。

1

DB5305/T39.4—2020

4.1.2适时播种

8月20日~9月20日,烤烟采收至上部烟叶为最佳播期。

4.1.3合理密植

最佳密度为1.5~2.0万株/667㎡,一般播种量为4~5kg/667㎡。采用单行密植或双行套种模式,

播种时在烟杆一侧或两侧开好1行或2行浅沟行栽,采用双行模式的小行距25cm,浅沟深度5~8cm

为宜,注意尽量把烤烟侧根切断,每间隔12~15cm播种2~3粒,单行密植套种模式每间隔6~8cm

播种2粒,然后再浅覆土3~5cm。

4.2插杆搭架

在烟垄每墒首尾处各插一根坚固木桩作为主要支架,利用烤烟烟杆作辅助支架,彻底抹去烟杆上的

烟芽,如果烤烟杆细弱矮小,则需在每2株~3株烟杆中间插稳1根1.5m竹棍作为辅助支架,然后用

包装线距墒面1m左右把每一根支架、烟杆从头到尾串联缠绕拉紧成一横线。

4.3拉线引蔓

豆蔓长至15~20cm,需挂线引蔓。使用简易挂线器在支架或横线上栓牢或缠绕剪好的包装线把每

株豆蔓主枝缠绕吊挂,全部牵引上架。豆蔓完全上架后,如果分枝茎叶较为繁茂,可分别在离墒面40~

50cm,70~80cm处横围1~2道塑料包装线形成篱笆状,以防止通行时人为损伤茎叶及方便管理和采

收鲜荚。

4.4水肥管理

4.4.1施肥原则

使用的肥料符合NY/T393的规定,使用的有机肥符合NY/T525的规定。

按酌施底肥,轻施提苗肥、增施催花肥、补施壮籽肥的原则施肥。

4.4.2底肥

每667㎡用N-P2O5-K2O=15-15-15复合肥15kg作底肥,播种前将肥料均匀塘施在播种沟种子中间,

避免肥料与种子直接接触。

4.4.3提苗肥

豌豆长至8~10cm高时,结合清除杂草兑水浇施尿素3~5kg/667㎡。

4.4.4催花肥

现蕾至初花期用N-P2O5-K2O=15-15-15水溶性复合肥10kg/667㎡+硼肥1kg/667㎡兑水浇施。

4.4.5壮籽肥

第一次采收鲜荚后,视肥力情况兑水浇施尿素3~5kg/667㎡。

4.4.6水分管理

有灌水条件的视墒情水分及时在现蕾期、盛花结荚期结合追肥采用追肥泵、施水肥技术节水抗旱浇

灌水2~3次。

2

DB5305/T39.4—2020

4.5中耕除草

结合施提苗肥时浅中耕松土除草,人工铲除或拔除杂草。

4.6病虫草害防治

按本标准规范性附录A《鲜食豌豆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种类防治方法》及资料性附录B《鲜食豌豆

绿色生产推荐使用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清单》执行。使用的农药符合GB/T8321及NY/T394的规定。

4.7分级采收

青荚采收以豆荚肥大而籽粒明显鼓出时为最佳采收期,按鲜荚长短粗细、有无畸形、虫孔和有无病

斑等分类采摘,按特级、一级和二级分三级存放,采摘和存放时注意完整保留荚果蜡粉和保留2~6cm

长度的果柄,提高鲜荚商品价值。一般分3~5次采摘完毕。(详见本标准第5部分4鲜荚采收及规范

性附录A)

5玉米套种鲜食豌豆栽培技术

5.1播种

5.1.1适时播种

在1600~1850m的中海拔温凉区,适宜播期为9月10日~10月5日;在1850m以上的高海拔

冷凉山区,适宜播期为8月25日~9月25日;在1600m以下的中低海拔温热交替区,适宜播期为9

月20日~10月10日。

5.1.2割尖清园

为方便田间操作,先割去距玉米穗位30cm以上的玉米杆尖部分,保留穗三叶(穗位、穗上和穗下

3片功能叶)。同时剔除穗三叶以下部分叶片,然后铲除田间杂草,在玉米行间进行浅挖翻耕10~15cm

左右,细碎土垡,适当扒平。同时清理好四周排水沟以便排灌。

5.1.3合理密植

最佳密度1.5~2.0万株/667㎡,一般播种量为4~5kg/667㎡。根据玉米播种规格采用等行距种植

或双行套种模式,播种时在玉米行间一侧或两侧,靠近玉米植株部位约15cm开好1行或2行浅沟行栽,

以平均行距80cm,浅沟深度8~10cm为宜,注意尽量把玉米气生根及侧根切断,每间隔12~15cm

播种2~3粒,然后再浅覆土。高海拔温凉山区实行玉米地膜覆盖的则只需要割尖清园,直接在地膜垄

上打桩穴播种子即可。

5.2插杆搭架

蔓生型豌豆需要搭架引导豆蔓向上攀援,增加豌豆结荚空间。方法是在玉米行间首尾处各插一根坚

固木桩作为主要支架,利用玉米杆作辅助支架,如果玉米杆细弱易折,则需在每隔2~3m处插稳1根

竹棍(木棍)作为辅助支架(每亩约需300根竹棍,长度1.5m),然后用包装线从头到尾把每一根支架、

玉米杆距墒面1m左右串联缠绕拉紧成一横线。

5.3拉线引蔓

按本标准4.3执行。

3

DB5305/T39.4—2020

5.4水肥管理

按本标准4.4执行。

5.5病虫草害防治

按本标准4.6执行。

5.6分级采收

按本标准4.7执行。

6鲜食豌豆露地高架栽培丰产技术

6.1选用良种

选择生长节多,分枝力强,长势旺盛,鲜荚采收期长的蔓生型鲜食豌豆品种:“保丰1号、滇宝先

锋、台湾长寿仁”等。

6.2播种

6.2.1整地垄墒

前作收获后,需及时翻整土地,灭茬除草,深耕细耙。按1.2m的垄距拉线先用生石灰粉或者过磷

酸钙肥撒施分墒,再将复合肥、农家肥和土壤消毒剂均匀按线条形撒施在墒面中间,然后使用旋耕机开

墒垄土,形成垄高15~20cm,垄宽50~60cm的饱满墒面以待播种。注意开好四大沟及中沟,做到沟

沟相通,排灌方便。播种前晒种1~2d,剔除小粒、破碎粒、异色粒种子以利出苗。

6.2.2适时播种

最佳播期为9月20日~10月20日。

6.2.3合理密植

鲜食豌豆高架栽培最佳密度为1.2~1.8万株/亩,一般播种量为4~5kg/亩。一般采用双行穴播垄

栽模式,播种时在土垄两侧用木桩穴播,以平均行距60cm(即墒面小行距30~40cm,沟面大行距80~

90cm),穴距18~25cm,播种深度3~5cm规格为宜。

6.3插杆搭高架

蔓生型豌豆需要搭架引导豆蔓向上攀援,增加豌豆结荚空间和面积。方法是在豌豆垄间按等距每隔

2~3m左右各插稳2根相交叉的竹棍,交叉口上再用竹棍横搭起来用稻草或细线绑好固定,形成叉口

横杆距地面不低于1.5m高的鲜食豌豆生长架(每亩约需800根竹棍,长度不低于2m)。

6.4拉线引蔓

豆蔓长至15~20cm左右,使用简易挂线器在生长架横杆上挂线引蔓,注意要用包装线把每株豆蔓

主枝和90%以上的分枝均缠绕吊挂,全部牵引上架。豆蔓完全上架后,如果分枝茎叶较为繁茂,可分

别在离墒面两侧60~70cm,100~110cm,140~150cm处横围3~4道包装线形成篱笆状,以防止通

行时人为损伤茎叶及方便管理和采收鲜荚。

6.5平衡施肥

4

DB5305/T39.4—2020

使用的肥料符合NY/T393的规定,使用有机肥符合NY/T525的规定。

按酌施底肥,轻施提苗肥、增施催花肥、补施壮籽肥的施肥原则,提倡节水抗旱浇施肥水技术。

底肥,用N-P2O5-K2O=15-15-15复合肥25kg/667㎡和有机肥1000kg/667㎡,在垄墒前将肥料均匀撒施

在墒垄中间作底肥。提苗肥,豌豆长至8~10cm高时,结合清除杂草兑水浇施尿素5~8kg/667㎡。催

花肥,现蕾至初花期用N-P2O5-K2O=15-15-15复合肥10kg/667㎡+硼肥1kg/667㎡兑水浇施。壮籽肥,

第一次采收鲜荚后,兑水浇施尿素5kg/667㎡。第二次采收鲜荚后,视肥力情况兑水浇施尿素5~8kg/667

㎡。

6.6中耕管理

有灌水条件的视墒情,现蕾期、盛花结荚期及时应用微灌、滴灌等节水抗旱措施灌足水分,延长鲜

荚采收期。高架豌豆需水较多,一般全生育期视干旱情况,结合浇施肥水等宜浇灌水4~5次,应速灌

速排,切忌淹墒漫灌。中耕除草结合施提苗肥时浅中耕,人工铲除或拔除杂草。

6.7病虫草害防治

土壤消毒杀虫,应在拢墒前每667㎡用0.5%阿维菌素+精甲恶霉灵(苗床先锋)颗粒剂2kg与底

肥拌匀条施在墒垄中间预防根腐病、茎基腐病等根茎部病害和趋避地下害虫;其它按本标准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