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广元市经济作物管理站、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同圣金田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石保旭、侯春霞、万文娟、杨跃生、王波、王新超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40.10
X55
DB5108
四川省(广元市)地方标准
DB5108/T17—2019
广元黄茶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GuangyuanHuangteacultivation
2019-12-25发布2020-01-25实施
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08/T17—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产地与环境条件....................................................................2
5基地规划与建设....................................................................2
6茶苗栽植..........................................................................3
7土壤管理和施肥....................................................................4
8病虫草害防治......................................................................5
9树冠管理..........................................................................6
10鲜叶采摘.........................................................................7
11鲜叶储运.........................................................................7
12建档.............................................................................8
附录A(规范性附录)茶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9
附录B(资料性附录)栽培农事活动记录...............................................11
I
DB5108/T17—2019
前言
本规程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程由广元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规程由广元市农业农村局、广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广元市经济作物管理站、旺苍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米仓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
川同圣金田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石保旭、侯春霞、万文娟、杨跃生、王波、王新超。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I
DB5108/T17—2019
广元黄茶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广元黄茶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与环境条件、基地规划与建设、茶苗栽植、土壤管
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树冠管理、鲜叶采摘、鲜叶储运和建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广元黄茶的田间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1767茶树种苗
GB/T19630有机产品
GB/T33915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5197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
NY5199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广元黄茶
以四川广元市境内种植的中黄1号、中黄2号茶树品种鲜嫩春梢为原料,经摊放、杀青、理条、做形、
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的绿茶产品。
3.2三段栽培法
是指在黄茶栽植后的第1~3年按照绿色食品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栽培管理;在黄茶栽植后的第4~6
年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的按照有机转换技术进行栽培管理;在黄茶栽植的第6年后符合有机茶
生产要求的按照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进行栽培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3.3土壤酸化处理
对小面积土壤酸碱度达不到茶树适宜生长所需pH值的茶园,采用土壤酸化剂或农艺措施使土壤酸
化,达到茶树适宜生长的pH值。
1
DB5108/T17—2019
3.4肥料无害化处理
对农业废弃物(作物秸秆、豆粕、修剪枝叶)、畜禽粪便(鸡粪、牛羊马粪、兔粪)、食品副产品
(如酒糟、醋糟)进行高温或渥堆发酵的处理过程。
4产地与环境条件
4.1产地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海拔高度适宜,背风口,土壤微酸性,有水源,远离污染源,适宜茶树生长并
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4.2产地环境质量条件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要求,有机茶园应符合NY5199的要求。但茶园的海拔高度≤1000m。
5基地规划与建设
5.1新建茶园基地规划
5.1.1茶园基地规划应符合NY/T5018的规定。
5.1.2园地规划与建设应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
平衡,发挥品种的优良特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管理,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1.3根据茶园基地的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场部(茶厂)、种茶区(块)、道路、排灌系统以及防
护林带、遮阴树、绿肥种植区等。
5.1.4新建基地时,在风口设置规范的防风林带,对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
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同时也要考虑以茶为主,融合发展的需要。
5.2道路和水利系统
5.2.1根据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合理的主道、支道、耕作便道等道路系统,连接场部、
茶厂、茶园和场外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5.2.2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使之与道路设置相配合,做到能蓄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建立喷灌、滴灌等
节水灌溉系统。
5.2.3茶园四周与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带,隔离带宽度大于50m以上;梯地
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不低于30cm深的横沟,以利于排水。
5.2.4在茶园内合理配置蓄水池和地头积肥坑。
5.3茶园开垦
5.3.1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5.3.2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的要求建筑等高梯级园地。
5.3.3开垦深度在60cm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网纹层和犁底层等障碍层。
5.3.4划行定线。按照大行距1.5m的宽度划行定线。
5.3.5开种植沟
开宽50cm~60cm,深30cm~40cm的种植沟,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
2
DB5108/T17—2019
5.3.6施足底肥
在种植前1个月,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2000kg~3000kg,根据土壤磷钾含量,加施磷肥(50kg~
100kg)+硫基型的复合肥(30kg~50kg)。也可施腐熟后菜籽饼肥300kg~400kg作为底肥。
5.3.7回填
施足底肥后,先回填表土,然后再回填心土至地平。
5.3.8覆地膜
在已回填的种植行上覆盖70cm宽黑微膜(厚度0.01mm),盖膜时要求土壤充分湿润、土粒细小,微
膜与土壤充分接触,并压严压紧微膜四周,做到保温、保湿。若盖膜时土壤比较干燥,应采用人工浇灌
将种植行上的土壤湿透后才能盖膜。
5.3.9盖草
宜栽后盖厚5cm无籽荚的作物秸秆。
5.4茶树品种
应选择符合GB11767规定的Ⅱ级苗以上的中黄1号、中黄2号茶树品种。面积较大的茶场,对茶树品
种的选择应做到合理搭配。
5.5梯壁梯坎护理
在梯壁梯坎上可种植护坡植物,梯壁上的杂草以割代除。
5.6茶园生态建设
5.6.1隔离带
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应因地制宜设置隔离带。
5.6.2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主要道路、沟渠两边以及梯壁、梯坎种植具有观赏或经
济价值的花草、树木。
5.6.3面积较大、集中连片且光线较强的茶园,可因地制宜种植有价值的落叶型且病虫区系与茶不同
的直根系遮阴树,改善茶园小气候,增加收入。
5.6.4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进行移植归并、补植,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树密度,
扩大树冠宽度。
5.6.5重视保护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增进生物多样性。
6茶苗栽植
6.1栽植时间
茶苗栽植分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以秋栽为主。春栽若雨水充足,于每年的2月-3月进行;秋栽于
每年的9月中、下旬-11月上、中旬。
6.2栽植规格
3
DB5108/T17—2019
采用双行双株错窝方式进行等高栽植,大行距150cm,小行距35cm,株距30cm,每窝栽植2株,每667m2
用量5000株左右。在茶旅融合区,可采用园艺化种植。
6.3栽植方法
栽植时在覆盖微膜的种植行上打孔移栽,种植穴直径10cm,将茶苗扶直在种植穴中,当填土深度至
一半时,向上轻提茶苗,使根系自然舒张,再用力将土压紧,填土至茶苗根颈处为止。根系离底肥10cm
以上,防止底肥灼伤茶苗。
6.4栽植后的管理
6.4.1定型修剪
移栽后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离地12cm~15cm高剪去主干枝叶,保留3张以上叶片。
6.4.2浇足定根水
栽后必须灌足定根水,确保茶苗与土壤接触紧密,利于成活。
6.4.3搭建小拱棚
秋季种植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块,用140cm~150cm的竹板,每隔1m起拱,然后采用150cm
宽白薄膜(厚度0.012mm)进行覆盖,用土块压紧四周,防止风吹。在小拱棚相对背风的一边离地2/3
处每隔1.5m横开20cm长的小口,利于降温。当来年春季气温稳定超过15℃时,拆除小拱棚,同时对拱膜、
竹板进行回收。
6.4.4种植绿肥
幼龄茶园大行间,种植适应性强、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豆科作物等,并于开花盛期或
结荚初期,在树冠外缘开沟翻埋压青。
7土壤管理和施肥
7.1土壤管理
7.1.1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要求每2~3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
取土壤改良措施。
7.1.2改良土壤结构
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
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宜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
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7.1.3土壤调酸
对土壤pH>6.5的小块茶园,可使用生理酸性肥料或硫磺粉将土壤pH值调到≤6.5。
7.1.4灌溉
4
DB5108/T17—2019
茶园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应进行灌溉。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但灌溉水的pH值不
得超过7。
7.2肥料管理
7.2.1肥料种类
无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商品肥料。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394
的规定。
7.2.2底肥
种植时按5.3.6实施。
7.2.3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于每年10月中下旬前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一般每667m2施饼肥或商品
有机肥200kg~400kg,或农家有机肥1000kg~2000kg。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和其
它所需营养物质。
7.2.4幼龄茶园(1年-3年)的施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AICI 97-2024 移动通信基站室外单元隐蔽化设施 技术标准 2024-12-03
 - T/GZAA 06-2024 医疗器械数据资产价值转化技术规范 2024-11-28
 - T/CAAAD 015-2024 基于人工智能的营销视频自动生成服务技术要求 2024-12-01
 - T/TAF 148-2023 电信和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保障能力评估规范 2023-02-08
 - T/IQA 26-2023 干涉型光纤水听器 2023-12-18
 - T/CAICI 101-2024 通信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作业规范 2024-12-03
 - T/DGZY 4-2024 东莞优品 智能手表 2024-11-26
 - T/CAICI 90-2024 5G消息终端与网络兼容测试规范 2024-08-26
 - T/JSIC 020-2024 分布式基站光伏电站建设标准 2024-11-12
 - T/SZSSIA 016-2024 室内LED光信息传输系统 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