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2085-2022 水资源取用水(水量)监测技术要求
DB35/T 2085-2022 Water resource water use (water quantity) monitor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水资源与河务管理中心、福建泛函物联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福建省水投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蔡丽枝、周杰、刘鸿滨、梁生雄、陈建宁、陈运雄、张天辰、李国斌、刘非男。
 
- 出版信息:
 -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40.60
CCSP40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2085—2022
水资源取用水(水量)监测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forwaterresources(watervolume)monitoring
2022-10-27发布2023-01-27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5/T2085—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水量监测...........................................................................2
5管道流量监测.......................................................................3
6明渠流量监测.......................................................................7
7地下水监测.........................................................................9
8安装调试..........................................................................10
9运行管理..........................................................................11
10信息记录与报告...................................................................12
附录A(资料性)取用水监测设备基本信息.............................................14
附录B(规范性)取用水计量器具在线校准方法..........................................15
参考文献.............................................................................24
I
DB35/T208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水利厅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蒸汽流量计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水资源与河务管理中心、福建泛
函物联网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福建省水投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蔡丽枝、周杰、刘鸿滨、梁生雄、陈建宁、陈运雄、张天辰、李国斌、刘非男。
II
DB35/T2085—2022
水资源取用水(水量)监测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资源取用水的水量监测、管道流量监测、明渠流量监测、地下水监测、安装调试、
运行管理以及信息记录与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取用水监测与水量计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1822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24789—200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50095—2014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GB/T5017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JJF1004—2004流量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JJF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G162—2019饮用冷水水表
JJG711明渠堰槽流量计
SL/T426—2021水量计量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SL/T427水资源监测数据传输规约
3术语和定义
GB/T50095—2014、JJF1004—20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流速flowvelocity
水的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沿流程移动的距离。
[来源:GB/T50095—2014,2.6.14]
流量discharge
q
单位时间内通过明渠或管道某一过水截面的水体体积。
[来源:GB/T50095—2014,2.6.15,有修改]
注:也称为瞬时流量。
1
DB35/T2085—2022
水量totalwater
Q
某一时段内,流过明渠或管道过水截面的水体体积总量。
[来源:JJF1004—2004,1.1,有修改]
注:也称为累积流量。
水量监测点watervolumemonitoringstation
由一个或多个采样断面或采样点组成,能产生和传输水量计量信息的水量监测基本单元。
水量监测watervolumemonitoring
基于取用水户水量监测点,对地表水、地下水等水源的取用水水量进行监测和计量的过程。
注:按引水形式不同分为管道水量监测和明渠水量监测;按水源形式分为地表水水量监测和地下水水量监测。
4水量监测
一般规定
河道外地表水年许可水量1×105m3以上、地下水年许可水量1×104m3以上的非农取水户及1×104亩
以上的大中型灌区为规模以上的取用水户,应安装在线计量监测设备进行水量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上传
到省级水资源管理平台。水量监测数据传输满足以下规定:
a)上传的监测数据应包含每小时取用水量和每日取用水量;
b)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应符合SL/T426—2021中5.3的规定;
c)数据采集与传输规约应符合SL/T427的规定;
d)数据传输应从监测设备直传至省级水资源管理平台,不应经过第三方服务器中转。
监测点设置
监测点主要由监测设备(水位计、流速仪、流量计、水表等)、数据采集传输设备、供电电源及附
属设施等组成,可根据不同的水量计量方法配置相应的监测设备。监测点设置满足以下要求:
a)建设水量监测点前,应采集拟建监测点的基本信息,包括取用水管网布局、用水类型、用水
量等;
b)监测点的设置应满足测量准确度的要求;
c)监测点宜设置在交通、通信、电源接入方便的位置。
管道监测点
监测点应对取用水户的全部取用水量进行监测。
管道监测点宜设置在取用水户引水管的总管上。
明渠监测点
明渠监测点应设置在明渠渠首位置,监测点断面应满足下列要求:
a)监测点断面置于渠道顺直、渠道底部稳定、断面稳定、水流集中的渠段;
b)无明显冲淤变化、无回流漩涡、流速分布均匀、层流速分布规律;
c)水位面积关系稳定;
2
DB35/T2085—2022
d)渠道坡比相对较大、含沙量小。
5管道流量监测
方法
管道流量监测应在满管状态下进行。通过安装在管道上的流量传感器(仪表)对管道流量进行测量,
流量传感器(仪表)能测得并输出瞬时流量和累积流量。
设备选用
5.2.1选用要求
监测设备的选用满足下列要求:
a)监测设备的配备应符合GB24789—2009中4.4.1、4.4.2的规定;
b)监测用计量器具应经检定合格取得检定证书,或经校准取得校准证书;
c)流量测量应根据监测需要选择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符合要求的流量测量设备,可选用速度式流
量计、差压式流量计、水表以及其它类型的适用流量计;
d)流量计或水表的最高允许温度和最大允许压力应与被测介质的温度、压力相匹配;
e)在不允许对管道进行切割、焊接法兰的场合,可选择插入式流量计或外夹式流量计;
f)条件许可时,宜选用电磁流量计、超声流量计、电子远传水表。
5.2.2电磁流量计
电磁流量计的电极与内衬材料根据测量介质确定。
管道式电磁流量计适用口径不宜大于2000mm。
5.2.3超声流量计
选用时应考虑管道的材质、口径、壁厚、直管段长度、被测介质中杂质与气泡含量以及被测介质的
温度等因素,并满足下列要求:
a)时差式超声流量计适用于洁净液体流量测量;
b)多普勒式超声流量计适用于含有一定杂质的液体流量测量;
c)外夹式超声流量计仅适用于金属与塑料管道,且管壁无内衬和锈蚀;
d)插入式超声流量计不受管道材质、内衬的限制,适用口径范围较宽;
e)对测量准确度要求高的大口径流量测量,宜使用多声道流量测量方式。
5.2.4电子远传水表
选用时应考虑被测介质温度、压力、流量范围及水质情况等因素。
电子远传水表适用口径不宜大于300mm。
监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5.3.1随机文件
监测设备应附有使用说明书。说明书中应详细说明技术性能、安装方法和使用条件。
流量计、水表和其它计量器具应附有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
3
DB35/T2085—2022
5.3.2标识
流量计、水表和其它计量器具的标识应符合国家检定规程的要求。
5.3.3外观
外观表面应清洁、无脱漆、无锈蚀,无划痕、变形等现象,标识应清晰、完整。显示面板应整洁,
字迹清晰、准确,不应有划痕。各部分连接应牢固,紧固件无松动、缺损等现象。
5.3.4气候环境适应性
监测设备应满足以下工作环境要求:
a)水下设备,温度:0℃~35℃;
b)水上设备,温度:可在-10℃~50℃、-25℃~55℃、-10℃~55℃三类中选择;
相对湿度:可在不大于85%、不大于95%、不大于98%三类中选择。
5.3.5电源
宜采用双电源,主电源宜采用市电,备用电源采用太阳能、风能或电池等供电,在主电源断电时,
自动切换备用电源供电。
5.3.6接口
监测设备接口
监测设备接口应满足以下至少一种要求:
a)增量计数(脉冲)型输入接口;
b)模拟量接口;
c)频率量:正弦波或方波;
d)并行接口;
e)串行接口:RS485/SDI-12;
f)开关量接口。
通讯协议
管道流量计应具有RS485数字接口,数据传输宜采用MODBUS通讯协议。
5.3.7外壳防护要求
外壳防护应符合GB/T4208的要求。在水下工作的部分,其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68;在水上工
作的部分,安装在室内的,其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5,安装在室外的,其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68。
监测设备计量要求
5.4.1电磁流量计
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4
DB35/T2085—2022
表1电磁流量计的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
准确度等级0.51.01.52.5
最大允许误差
±0.5±1.0±1.5±2.5
%
重复性应不超过相应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
注:电磁流量计的计量要求取自JJG1033—2007的5.1和5.4。
5.4.2超声流量计
时差法超声流量计的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时差法超声流量计的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
准确度等级0.51.01.52.5
最大允许误差
±0.5±1.0±1.5±2.5
%
时差法超声流量计的重复性应不超过相应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5。
注:时差法超声流量计的计量要求取自JJG1030—2007的5.1和5.2。
多普勒法超声流量计的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多普勒法超声流量计的准确度等级和最大允许误差
准确度等级1.52.02.5
最大允许误差
±1.5±2.0±2.5
%
多普勒法超声流量计的重复性应不超过相应等级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2。
注:多普勒超声流量计的计量要求取自SL/T426—2021的5.2.6。
5.4.3电子远传水表
最大允许误差在流量高区应不超过±2%,在流量低区应不超过±5%。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应不小于1.0MPa。
注:电子远传水表的计量要求取自JJG162—2019的5.2.1。
5.4.4其它类型流量测量仪表
准确度等级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要求。
最大允许误差在流量高区应不超过±2.5%,在流量低区应不超过±5%。
监测设备安装
5.5.1安装方式
流量计宜水平安装。其他安装方式可以由流量计生产厂家指定,并应安装在管道上升段。
合适的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
5
DB35/T2085—2022
图1管道流量计安装位置示意图
在管道地埋的场合,可设置设备安装井,安装井大小应满足施工安装与维护、校准的空间要求,安
装井应具备排水防淹措施。
在不准许对管道进行切割、焊接法兰的场合,宜采用插入式或外夹式安装方式。
对大型非金属材料的管道(涵洞)场合,可在管道(涵洞)内安装时差式超声流量计。
5.5.2管道要求
流量计的上、下游应设置直管段。上游直管段长度不少于公称通径的10倍,下游直管段长度不少于
公称通径的5倍。
管道无法满足直管段要求或流量计上游安装有T形弯头、阀门、泵等对流体状态有较大影响的扰流
件时,可以在流量计上游安装流动调整器。
泵站(水电站)进出口管道条件均满足安装条件的场合,流量计安装位置应优先选择在进口段。
5.5.3附属设施
仪表井
采用开挖安装仪表井安装监测设备时,仪表井满足以下要求:
a)仪表井选择在地下水位较低且周边排水通畅的位置;
b)仪表井较浅时采用砖混结构,当埋深大于2m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低于C25;
c)仪表井尺寸根据地埋管道的直径确定,预留必要的施工、维修和在线校准空间;
d)仪表井井口应安装防水盖板,盖板应高于周边地面150mm以上,并设防盗装置;
e)埋深大于2m的仪表井安装钢爬梯;
f)敷设井内、外线路时要采取保护措施;
g)仪表井内安装排水管与附近排水渠连接,不具备排水条件时,在工作人员巡检时及时抽排井
内积水;
h)仪表井附近安装警示标志。
仪表箱安装
仪表箱可选择立杆安装、挂壁安装、落地安装。
6
DB35/T2085—2022
立杆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立杆由钢管和混凝土基础组成;立杆与基础之间用螺栓连接,高度不小于2m,安装于野外的
可适当加高,并考虑防盗、防损等措施;
b)立杆埋设于地基情况良好,场地平整位置;
c)立杆采用热镀锌钢管的,管壁做防锈喷漆处理,杆上喷涂警示标志;
d)立杆上设置避雷针,避雷针高度能对所有设备起到保护作用;
e)立杆基础防雷接地电阻小于4Ω,否则,加装人工接地装置。
6明渠流量监测
方法
根据明渠断面、水流等情况可选用堰槽法、流速面积法、水工建筑物法或其它适用的方法进行明渠
流量监测。
监测断面选择
监测断面选择应符合GB50179规定的要求。
监测要素与设备
明渠流量监测要素与设备应满足以下要求:
a)堰槽法符合SL/T426—2021中4.2.3的规定;
b)流速面积法符合SL/T426—2021中4.2.1的规定;
c)水工建筑物法符合SL/T426—2021中4.2.2的规定;
d)采用其它方法时,符合SL/T426—2021中的相关规定。
监测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应符合5.3中的规定。
监测设备计量要求
6.5.1声学流速仪
最大允许误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声学流速仪的最大允许误差
类型最大允许误差
±3%(流速大于0.5m/s)
时差法声学流速仪
±0.015m/s(流速不大于0.5m/s)
声学多普勒点流速仪±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A 501-2022 家电制造行业 5G+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技术要求 2024-04-20
 - T/CAAAD 004-2024 互联网广告 群体标识技术要求 2024-07-03
 - T/CAAAD 011-2024 数字营销技术 创意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2024-07-03
 - T/ACCEM 022-2024 数字跳频滤波器 2024-07-12
 - T/JSAS 048-2023 城区道路绿色照明维护规范 2023-11-27
 - T/CAAAD 005-2024 互联网广告 监测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要求 2024-07-03
 - T/ZSA 220-2024 干涉型光纤水听器 2024-03-08
 - T/CAAAD 012-2024 数字营销技术 客户体验管理平台技术要求 2024-07-03
 - T/GDBX 006-2023 数字公共广播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2023-12-06
 - T/TAF 183-2023 网络设备碳足迹核算指南 交换机设备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