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3年09月
 - 
                            2013年01月
 - 
                            2021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紫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起草人:
 - 吴世明、张建成、任华江、孙越赟、苏京晶、李尤学、聂旺、冯茂询、邱红英、马东、饶伟、刘轲、千小绵、周欣。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DB61/T307.2—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地规划和建设....................................................................1
5茶树种植..........................................................................2
6土壤管理与施肥....................................................................2
7病、虫、草害防治..................................................................3
8茶树修剪..........................................................................4
9鲜叶采摘、处理和储运..............................................................4
10投入品管理.......................................................................5
11生产档案记录.....................................................................6
附录A(资料性)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7
附录B(资料性)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使用标准................................9
附录C(资料性)茶园禁限止使用农药.................................................10
I
DB61/T307.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果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DB61/T307《紫阳富硒茶生产综合体》的第2部分。DB61/T30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紫阳富硒茶生产产地环境条件;
——第2部分:紫阳富硒茶生产生产技术规程;
——第3部分:紫阳富硒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第4部分:紫阳富硒茶生产绿茶质量等级;
——第5部分:紫阳富硒茶生产红茶质量等级;
——第6部分:紫阳富硒茶生产白茶质量等级。
本文件代替DB61/T307.4-2013《紫阳富硒茶生产技术规程》。与DB61/T307.4-2013相比,除结构
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文件的范围(见第1章);
b)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c)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d)删除了“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增加了“茶园环境要求”(见4.1,2013年版的4.1);更改了“茶园
规划”要求(见4.2,2013年版的4.2);更改了“茶园道路和水利系统”要求(见4.3,2013年版的
4.3);删除了“茶树品种选择”要求,增加了“茶园开垦要求”(见4.4,2013年版的4.4);更改了
“茶园生态建设”要求(见4.5,2013年版的4.5);
e)删除了“茶园开垦”要求,增加了“品种选择要求”(见5.1,2013年版的5.1)和“种植方法要求”
(见5.2);
f)更改了“土壤管理”要求(见6.1,2013年版的6.1);更改了“施肥”要求(见6.2,2013年版的6.2);
g)增加了“防治原则”要求(见7.1,2013年版的7.1);更改了“农业防治”要求(见7.2,2013年版的
7.2);更改了“物理防治”要求(见7.3,2013年版的7.3);更改了“化学防治”要求(见7.5,2013
年版的7.5);
h)更改了“茶树修剪”要求(见第8章,2013年版的第8章);
i)更改了“茶叶采摘”要求(见第9章,2013年版的第9章);
j)增加了“投入品管理”要求(见第10章);
k)增加了“生产档案记录”要求(见第11章);
l)删除了“附录A(规范性附录)茶园宜使用的肥料”(见2013年版的附录A);
m)更改了“附录B(资料性附录)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要求
(见附录A,2013年版的附录B);
n)更改了“附录C(规范性附录)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要求(见附录B,2013
年版的附录C);
o)增加了“附录C(规范性)茶园茶园禁限止使用农药”(见附录C)。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II
DB61/T307.2—2021
本文件起草单位: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
紫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世明、张建成、任华江、孙越赟、苏京晶、李尤学、聂旺、冯茂询、邱红英、
马东、饶伟、刘轲、千小绵、周欣。
本文件由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负责解释。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3年首次发布为DB61/T307.4~6-2003,2013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
电话:0915—4422936
地址: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城紫府路县移民局一楼
邮编:725300
III
DB61/T307.2—2021
紫阳富硒茶生产第2部分: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紫阳富硒茶生产过程中的基地规划和建设、茶树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
治、茶树修剪、鲜叶采摘、处理和储运、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紫阳富硒茶生产中的田间生产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767茶树种苗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GB/T15063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T18877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NY227微生物肥料
NY525有机肥料
NY/T225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61/T307.1紫阳富硒茶生产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基地规划和建设
4.1环境
4.1.1宜选择坡度在35°以下的地块,应远离化工厂和有毒土壤、水质、气体等污染源。
4.1.2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DB61/T307.1的规定。
4.2规划
茶园规划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茶区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发挥茶树良种的优
良性状。
4.3道路和水利系统
4.3.1根据规模、地形和地貌等条件,设置道路系统,包括主道、支道、步道和地头道,便于运输和
茶园机械作业。
1
DB61/T307.2—2021
4.3.2建立能蓄能排的水利系统,宜建立茶园节水灌溉系统。
4.4茶园建设
4.4.1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4.4.2平地和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时,宜建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
4.4.3开垦深度宜在50cm以上,在此深度内有明显障碍层(如硬塥层、网纹层或犁底层)的土壤应
破除障碍层,清除石块、树(草)兜及树(草)根
4.4.4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宜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
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
4.4.5集中连片的茶园可适当种植乔木遮阴树,遮光率控制在10%~30%。
4.4.6缺株断行严重、覆盖度低于50%的茶园,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提高茶园覆盖度。树龄
大、品种老化的茶园应改植换种。
5茶树种植
5.1品种选择
5.1.1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所制茶类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优良茶树品种。
5.1.2合理配置早、中、晚生品种,种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的规定。
5.1.3从国外引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并符合GB11767的规定。
5.2种植方法
5.2.1平地茶园宜直线种植,坡地茶园宜等高种植;采用单行条植或双行条植方式种植,满足田间机
械作业要求。单行条植行距130cm~150cm、株距30cm;双行条植行距150cm、列距30cm、株距
30cm,每穴定植1株~2株。
5.2.2种植前应施足底肥,宜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料为主,底肥深度宜在30㎝以上。
5.2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JSTXHY 001-2024 数据中心节能减排综合评价和诊断标准 2024-09-29
 - T/CCSA 524-2024 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 线缆技术规范 2024-04-01
 - T/CCSA 244-2019 银行业数据中心内SDN技术能力测试规范 2019-08-16
 - T/FSS 96-2024 佛山标准 开关型电源适配器 2024-09-26
 - T/GDAQI 162-2024 听力考试室扩声系统技术规范 2024-12-05
 - T/UWA 009.3-2-2023 三维声技术规范 第 3-2 部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便携式数字设备 2023-08-30
 - T/TAF 226-2024 面向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用户安全隐私感体验评估实施指南 2024-05-13
 - T/SHSIC 0402-2024 企业IPv6代际升迁演进测试评估方法 2024-12-04
 - T/TAF 230-2024 光传送网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2024-05-13
 - T/JCJJ 094-2024 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指南 202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