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9730-1999 柴油机喷油嘴偶件、喷油泵柱塞偶件、喷油泵出油阀偶件 金相检验

JB/T 9730-1999 Diesel injector nozzle assembly, fuel pump plunger assembly, fuel pump oil supply valve assembly, metallurgical inspection

行业标准-机械 简体中文 废止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JB/T 9730-2024 | 页数:2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9730-1999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机械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1999-09-17
实施日期
2000-01-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机械工业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43.060.40

J94

JB/T9730999---1

柴油机喷油嘴偶件、喷油泵

柱塞偶件、喷油泵出油阀偶件

金相检验

Metallographicexaminationofdieselinjectornozzleplunger

anddeliveryvalveofdieselfuelinjectionpump

1999-09-17发布2000-01-01实施

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

JB/T9730----1999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3GCr15钢精密偶件金相检验····················································································································1

4合金结构钢针阀体渗碳、热处理的金相检验·························································································4

5W6Mo5Cr4V2、W18Cr4V钢针阀金相检验·························································································13

附录A(标准的附录)针阀体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量方法····················16

附录B(提示的附录)试样C级洛氏硬度的修正值·············································································18

I

JB/T9730----1999

前言

本标准是对ZBJ94007—88《柴油机喷油嘴偶件、喷油泵柱塞偶件、喷油泵出油阀偶件金相检

验》的修订。修订时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内容没有变化。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J94007—88。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油泵油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张丽敏、朱锡芬。

本标准于1976年以NJ97—76首次发布,1988年修订为ZBJ94007—88。

II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柴油机喷油嘴偶件、喷油泵

JB/T9730----1999

柱塞偶件、喷油泵出油阀偶件

金相检验代替ZBJ94007—88

Metallographicexaminationofdieselinjectornozzleplunger

anddeliveryvalveofdieselfuelinjectionpump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柴油机喷油系统喷油嘴偶件、喷油泵柱塞偶件和喷油泵出油阀偶件(零件有效厚度小

于或等于12mm)经热处理后金相组织的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GCr15钢精密偶件的金相检验;合金结构钢针阀体渗碳、热处理的金相检验;

W6Mo5Cr4V2、W18Cr4V钢针阀的金相检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3077—1999合金结构钢

GB/T3080—1982高速工具钢丝

JB/T7173.1—1993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

JB/T7174.1—1993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

JB/T7296—1994柴油机喷油嘴偶件技术条件

YB/T9—1968铬轴承钢技术条件

3GCr15钢精密偶件金相检验

3.1技术要求

3.1.1原材料检查按YB/T9规定检验,但其中球化退化组织2~4级合格。

3.1.2成品硬度应符合JB/T7296、JB/T7174.1及JB/T7173.1的要求(圆柱体表面硬度修正值见附录B)。

3.1.3热处理后的金相显微组织应为马氏体和未溶碳化物颗粒,允许有少量残余奥氏体存在。按本标

准第一级别图(图1~图8)评定,1~4级合格,大于4级不合格。

3.1.4偶件成品工作表面不允许有贫碳、脱碳和其它不正常组织出现。

3.2检验方法

3.2.1取样部位

产品在热处理工序间检验时,部位由生产厂自定。质量评定时,检验部位规定如下:针阀体、柱塞

套和出油阀座沿中心线纵向对剖;针阀、柱塞和出油阀在横向截取,并且均以剖面为金相磨面。

3.2.2浸蚀剂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9-17批准2000-01-01实施

1

JB/T9730----1999

用2%~4%硝酸酒精溶液。

3.2.3检查内容

a)白区马氏体的针叶长度;

b)白区马氏体和黑区马氏体的相对数量和分布特征;

c)未溶碳化物颗粒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3.2.4评定方法

3.2.4.1根据本标准第一级别图,在放大500倍下,对照评定。

3.2.4.2下限合格级别的评定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淬火后的硬度大于或等于63HRC;显微组织

中不出现屈氏体或贝氏体。有一条不满足者,即不合格。

3.2.4.3上限合格级别的评定以白区中马氏体针叶长度小于或等于0.007mm为合格。超过者,即不

合格。

3.3金相显微组织分级标准

3.3.1马氏体分级标准:根据马氏体针叶长度和缺陷组织分为八级,见第一级别图(图1~图8),其级

别说明见表1。

3.3.24级和5级组织经充分回火后的对应图片见图9、图10。

第一级别图(放大500倍)

图11级图22级

2

JB/T9730----1999

图33级图44级

图55级图66级

图77级图88级

3

JB/T9730----1999

表1

级别金相显微组织图号

1隐针状马氏体+少量细小针状马氏体+未溶碳化物颗粒1

2隐针状马氏体+细小针状马氏体+未溶碳化物颗粒2

3细小针状马氏体+隐针状马氏体+未溶碳化物颗粒3

4小针状马氏体+未溶碳化物颗粒,其中马氏体针长小于或等于0.007mm4

5针状马氏体+未溶碳化物颗粒,其中马氏体针长大于0.007mm5

6针状马氏体+粗针状马氏体+少量未溶碳化物颗粒,其中马氏体针长大于0.02mm6

7马氏体+块状屈氏体+未溶碳化物颗粒7

8马氏体+下贝氏体+未溶碳化物颗粒8

图9GCr15钢马氏体4级图10GCr15钢马氏体5级

组织经充分回火后的对应图组织经充分回火后的对应图

4合金结构钢针阀体渗碳、热处理的金相检验

4.1技术要求

4.1.1原材料按GB/T3077规定检验。

4.1.2渗碳层深度和表面硬度应符合JB/T7296的要求(圆柱体表面硬度修正值见附录B)。

4.1.3渗碳层的显微组织为细针状、针状马氏体、贝氏体和颗粒状、块状碳化物,允许有适量的残余

奥氏体。具体要求如下:

a)碳化物:按本标准第二级别图(图11~图16)评定,小于或等于4级合格,大于4级不合格。

b)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按本标准第三级别图(图17~图22)评定,小于或等于3级合格,大于

3级不合格。

4.1.4成品工作表面不允许脱碳和其它不正常组织出现。

4.2检验方法

4

JB/T9730----1999

4.2.1取样部位

渗碳层深度的测量和渗碳层显微组织的评定,在热处理工序间检验时,部位由生产厂自定。产品质

量评定时,沿零件中心线纵向对剖,在密封锥面和中孔表面上进行。

4.2.2浸蚀剂

用4%硝酸酒精溶液。

4.2.3评定方法

4.2.3.1有效硬化层深度测量法(渗碳或碳氮共渗的零件,经淬火回火处理后,从表面至硬度为550HV

的垂直距离,见图23)。具体测量方法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也可采用下列方法:

a)平衡状态平衡法;

b)缓冷测量法(渗碳层总深度由渗碳表面测至下贝氏体区域明显结束为止,见图24和图25);

c)等温淬火测量法(等温淬火工艺为:850℃±10℃加热,280℃±5℃等温,等温5min后水冷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