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宁波市地华林业服务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王希华、杨文忠、李修鹏、江山、陈云奇、陈如波、杨庆松、陈开超、余敏芬、王良衍、吴旭东、王新屯、姚存达、王海宏、徐艳阳
- 出版信息:
-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4
3302
浙江省宁波市地方标准
DB3302/T1152—2023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close-to-natureforestmanagement
2023-12-15发布2024-01-15实施
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2/T115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归口和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宁波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宁波市地华林业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希华、杨文忠、李修鹏、江山、陈云奇、陈如波、杨庆松、陈开超、余敏芬、
王良衍、吴旭东、王新屯、姚存达、王海宏、徐艳阳。
I
DB3302/T1152—2023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近自然森林的功能定位,确立了林分发育阶段,规定了目的树种的选择、目标树和干
扰树的识别和标记、干扰树伐除、目标树施肥、补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除灌草、去萌枝、修枝、采
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保护等经营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经营,不适用于毛竹林和集约经营的商品林。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776—2023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2015森林抚育规程
LY/T2957—2018南方集体林区天然次生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1578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近自然森林经营close-to-natureforestmanagement
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经营森林模式,利用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使森林更新到稳
定群落的整个森林发育演替过程,逐步形成异龄、复层混交林,从而使受到人为干扰的森林逐步恢复到
近自然状态,实现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组合。
[来源:LY/T2957—2018,3.2]
3.2
目标树targettree
在目的树种中,对林分稳定性和生产力发挥重要作用的长势好、质量优、寿命长、价值高,需要长
期保留直到达到目标直径方可采伐利用的林木。
[来源:GB/T15781—2015,3.3]
3.3
建群树种constructivespecies
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作用,组成森林群落主体的优势层片的优势树种。
3.4
森林建群阶段forestestablishmentstage
人工林从造林到郁闭或天然林先锋群落发生和更新的阶段。
3.5
竞争分化阶段competitiondifferentiationstage
1
DB3302/T1152—2023
幼龄林中,树木因密度较高竞争激烈,以占据顶层优势而快速高生长,林冠挤压重叠、自疏效应明
显的生长阶段。
3.6
蓄积生长阶段stockgrowthstage
林分出现明显分层,占据顶层的优势树木高生长和径向生长同时加快的阶段。
3.7
干材质量形成阶段woodqualityformationstage
优势树木高生长和径向生长开始减缓,林冠充分扩展暴露,树干被下层林木遮蔽,干形和材质不断
优化的发育阶段。
3.8
近自然森林阶段close-to-natureforeststage
主要由乡土树种组成,多树种混交,林分垂直分层明显,林龄异质化显著,连续产出高质量目标树,
可以天然更新,可持续经营利用的森林生态系统的阶段。
4功能定位
按林地立地条件和社会、生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森林可分为严格保护、保护为主、保护
与生产兼顾和生产为主等4种功能类型。
——严格保护(Ⅰ类):重要生态功能区内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以及生境极端脆弱干扰后很难
恢复、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等区域的林地,如自然保护地的核心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大于45°坡地等。对于这类森林严格保护,不开展任
何经营活动。
——保护为主(Ⅱ类):重要生态功能区内予以保护限制经营活动的区域,生境脆弱区域的林地
以及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林地,主要包括除Ⅰ类以外的国家级公益林及具有相当生态重要性
的林分,如自然保护地的缓冲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域、坡度大于25°且土层较薄区域
等。对于这类森林以培育适当数量的大径材为目标,减少对林地的影响。
——保护与生产兼顾(Ⅲ类):重要生态功能区内生境条件比较稳定、水热条件较好的区域的森
林,主要包括除Ⅰ、Ⅱ类以外的其他公益林及具有相当生态重要性的林分。对于这类森林可
适当增加目标树数量,根据需要设定目标胸径。
——生产为主(Ⅳ类):主要指商品林中分布于自然条件优越、立地质量好、地势平缓、交通便
利区域的人工林,如速生丰产用材林。这类森林可增加目标树数量,通过人工促进更新增加
树种多样性,提高生产和生态功能。
5林分发育阶段
林分发育包括森林建群阶段、竞争分化阶段、蓄积生长阶段、干材质量形成阶段和近自然森林阶段
等5个阶段,各阶段特征见表1。
表1林分发育阶段及特征
特征
发育阶段
树高与胸径高径比林冠郁闭程度群落结构
森林建群林冠高度低,未
建群树种树高<5m、胸径<5cm——
阶段郁闭
2
DB3302/T1152—2023
表1林分发育阶段及特征(续)
特征
发育阶段
树高与胸径高径比林冠郁闭程度群落结构
竞争分化未分层,林下枯枝落叶残体较多,
建群树种平均树高5m~10m、胸径>5cm80~95林冠完全郁闭
阶段并逐步积累
林木出现明显分化,林分垂直结构
蓄积生长逐步形成,优势木占据顶层
建群树种平均树高10m~15m、平均胸径>15cm75~85郁闭度>0.8
阶段林冠过于密集,导致林下层发育弱
或缺失,森林结构不完整
林木出现明显分化,天然更新个体
干材质量形生长旺盛,下木层个体竞争激烈
建群树种平均树高>15m、平均胸径>20cm60~70郁闭度>0.8
成阶段林冠过于密集,导致林下层发育弱
或缺失,森林结构不完整
林分高度分化格局基本形成,具备
了完整的群落垂直结构;优势目标
近自然森林
主林层平均树高>20m、平均胸径>30cm<60郁闭度>0.8树种径级结构呈增长型;天然更新
阶段
较好,自然干扰或采伐后形成的林
窗出现地带性阔叶优势种的幼苗
6经营要求
6.1目的树种的选择
根据立地条件和演替阶段,选择演替中后期适生性好的优势树种(见附录A)作为目的树种,宜优
选高价值、珍贵用材树种。
6.2目标树和干扰树的识别和标记
6.2.1目标树的识别
6.2.1.1适生树种的种类及大径材的培育目标胸径与特征见附录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26806.1-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工业控制计算机基本平台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2011-07-29
- GB/T 26804.1-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功能模块模板 第1部分:处理器模板通用技术条件 2011-07-29
- GB/T 26804.4-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功能模块模板 第4部分: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模板性能评定方法 2011-07-29
- GB/T 26805.5-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软件 第5部分:用户软件文档 2011-07-29
- GB/T 26804.6-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功能模块模板 第6部分: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模板性能评定方法 2011-07-29
- GB/T 26804.3-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功能模块模板 第3部分: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模板通用技术条件 2011-07-29
- GB/T 26804.5-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功能模块模板 第5部分: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模板通用技术条件 2011-07-29
- GB/T 26805.3-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软件 第3部分:文档管理指南 2011-07-29
- GB/T 26806.2-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工业控制计算机基本平台 第2部分:性能评定方法 2011-07-29
- GB/T 26805.4-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软件 第4部分:工程化文档规范 2011-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