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084-2016 立体绿化技术规程

DB37/T 5084-2016 Three-dimensional greening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5084-2016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12-21
实施日期
2017-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新建、既有建筑的屋面、露台、地下建筑顶板、墙体、道桥、边坡等建筑界面的绿化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起草人:
江香玉
出版信息:
页数:4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图5.9.1-8-2分层种植槽+攀缘组合雨水收集式示意图

1—溢流式雨水收集器;2—落水管;3—灌排水管;4—攀援植物;

5—空调机位;6—蓄水型种植箱(接入空调水);7—钢丝绳索。

9装配式植物墙示意图如图5.9.1-9所示。

图5.9.1-9装配式植物墙示意图

1—预埋件;2—龙骨;3—连接件;4—PP板;5—防沉降网;6—专用挡板;

7—渗灌管;8—渗水管;9—块状基质;10—植物面板;11—植物。

33

10其它形式:除上述形式以外的垂直绿化形式。

5.9.2垂直绿化应根据气候、光照、景观效果、水肥供给和后期管

理等因素进行设计。

5.9.3垂直绿化宜选避风向阳的墙面或构筑物。

5.9.4建筑垂直绿化应以地栽为主,栽植带宽500mm~1000mm,

土层厚度不小于500mm,根系距墙150mm,株距500mm~1000mm

为宜,苗稍向外倾斜。

5.9.5自桥顶、墙顶或平屋檐口处垂吊式绿化时,宜选牢固种植

槽形式。

5.9.6沿墙面、桥柱种植攀缘植物时,宜设牵引。

5.9.72.5米以上永久性的垂直结构绿化应设计维修通道,用于

更换花材和检修。

5.9.8垂直绿化灌溉应考虑重力水收集,避免在地面形成径流。

5.10边坡绿化设计

5.10.1客土喷播一般适用于35°-65°的土质和石质边坡。配置

的客土(基材)应养分充足、酸碱适中、结构合理、通透、保水性强。

5.10.2液压喷播适用于土质边坡,适用于坡度为15°-45°及以

下坡度较小的边坡。液压喷播混料应包含纤维物、草炭土、壤土、

种子、肥料和粘合剂等。

5.10.3植被垫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抗风化、耐分解的特

点。常用规格为100cm×100cm的矩形。植被垫多用于坡度较大

(≥45°)、坡面凹凸不平的特殊立地条件,结合客土喷播一起使用。

5.10.4植被毯应采用可降解的植物性纤维材料结合有机材料

网,一般适合于填方边坡使用。

5.10.5水泥框格梁内的绿化或坡高较低排水顺畅的坡面,可选

用生态袋、植生袋进行绿化,装填的基质应具有透水、渗水能力,利

于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

5.10.6苗木设计

1以灌木和矮乔木的幼苗为主,宜选用容器袋苗、营养杯苗、

34

土球苗等;

2幼苗已经木质化而且有较强的根系;

3应依据适宜边坡部位选择配置乔灌木;

4喷播乔灌草种子应依据不同立地条件配置。

5.11灌溉系统设计

5.11.1建筑绿化灌溉系统设计应依据植物耗水强度与灌溉补充

强度,除满足表5.11.1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应为80%~100%;

2设计灌溉均匀系数不应低于0.85;

3喷灌设计喷头射程与喷头间距比为0.9~1.1;

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7~0.95。

表5.11.1植物耗水强度参考值(mm/d)

植物类别乔木灌木冷季型草暖季型草草花

植物耗水强度参考值2~63~75~83~53~5

5.11.2湿润层深度设计应根据植物主要吸水根系分布深度确

定,并应符合表5.11.2的要求。

表5.11.2不同植被湿润层深度参考表(m)

草坪灌木乔木

0.2~0.30.5~0.70.6~1.3

5.11.3设计灌溉系统日工作时间不大于22h。

5.11.4当坡度大于5%时,允许喷灌强度折减,坡面允许喷灌强

度递减参考值应符合表5.11.4要求。

表5.11.4坡面允许喷灌强度递减参考值

地面坡度(%)允许喷灌强度降低(%)

<50

5~820

9~1240

35

地面坡度(%)允许喷灌强度降低(%)

13~2060

>2075

5.11.5灌溉系统各单元水压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1灌溉系统入口给水压力需求0.25MPa~0.45MPa;

2喷灌系统终端单元灌水器(喷头)工作压力0.15MPa~

0.35MPa;

3微灌系统终端单元灌水器工作压力0.1MPa~0.25MPa

(重力滴灌系统除外);

4设计灌溉系统首部及控制单元内的输水管道、控制阀、流

量计、过滤器等沿程、局部压力损失合计不超过0.2MPa;

5供水管网远端压力不足的灌溉区域尽量采用低压喷灌或

微灌系统,或利用无负压变频叠压、增压泵满足灌溉系统工作压

力。

5.11.6微灌工程水源的水质应符合《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

的规定。

5.11.7地下建筑顶板及花园式屋顶绿化灌溉可选择灌水强度较

低的中、小射程的自动弹升喷头,配合乔木和灌木的局部滴灌或局

部地下渗灌;简单式屋面绿化灌溉可采用微喷和滴灌、渗灌技术;

垂直绿化宜采用滴灌、渗灌技术。

5.11.8在屋顶绿化构造上不可使用薄壁滴灌带,应用管壁厚度

1.0mm以上的滴灌管或插针式滴灌(滴箭),滴灌管须采取固定措

施,在简单式屋顶绿化未设计蓄排水层的结构中宜使用具有灌溉

和排水一体化的灌排系统。

36

6施工

6.1一般规定

6.1.1立体绿化工程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6.1.2防水材料、排(蓄)水板、保温隔热材料、防滑支撑、容器、种

植土或种植基质等工程材料进场后,应提供检验报告。特别是种

植土或种植基质,应对饱和容重、pH、EC抽样复检。非本地植物

应提供病虫害检疫报告。

6.1.3施工前应通过图纸会审,明确细部构造和技术要求,并编

制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6.1.4建筑保温层的施工、找坡(平)层的施工和防水层的施工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坡屋面工程

技术规范》GB5069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和本规

程的有关规定。

6.1.5施工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屋面施工材料不得在屋顶集中码放;

2垂直运输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3施工应注意成品保护;

4屋面周边和预留孔洞部位必须设置安全防护;

5雷电、雨雪和风力5级及以上天气,不得施工;

6施工现场应设置消防设施。

6.2屋面普通防水层施工

6.2.1防水层施工前,基层应干燥、干净。

6.2.2宜选用热熔法满粘或胶粘剂满粘防水卷材。防水卷材搭

接缝口应采用与基材相容的密封材料封严,卷材收头部位宜采用

压条钉压固定法封严。

6.2.3在阴阳角、雨水口、突出屋面管道根部、泛水、天沟、檐沟、

37

变形缝等细部构造处,应设防水增强层,其宽度应不小于300mm,

材料同质或相容。

6.2.4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

冷粘涂刷基层胶粘剂应涂刷均匀、不露底、不堆积。铺贴卷材应顺

直,不得皱折、扭曲。拉伸卷材,并辊压排除卷材下的空气,粘贴牢

固。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小于100mm,搭接缝口应用

密封材料封严。

6.2.5热熔法施工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10℃。高聚物改性沥

青防水卷材应采用热熔法铺贴,铺贴时卷材应平整顺直,不得扭

曲,长边和短边的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卷材表面热熔后

应立即滚铺,排除下面的空气,并辊压粘贴牢固。

6.2.6自粘类防水卷材施工基层表面应均匀涂刷基层处理剂,干

燥后及时铺贴,并排除自粘卷材下面的空气,辊压粘贴牢固。铺贴

的卷材应平整顺直,不得扭曲、皱折,长边和短边的搭接宽度均不

小于100mm。低温施工时宜采用热风机加热,并粘贴牢固。

6.2.7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采用涂刮法施工时,两遍涂刮的方向

相互垂直;涂覆厚度应均匀、不露底、不堆积。第一遍涂层干燥后,

方可进行下一遍涂覆。当屋面坡度>15%时,宜选用反应固化型

高分子防水涂料。每道防水涂料厚度不小于2.0mm。

6.2.8防水施工完成后,平屋面应做24小时蓄水试验,坡屋面应

做连续3小时淋水试验。

6.3保护层施工

6.3.1防水保护层选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时,应抹平

压实,厚度均匀,下面应铺设隔离层,并设分格缝,分格缝间距宜为

6m,分隔缝用密封材料密封。

6.3.2采用聚乙烯膜、聚酯无纺布或油毡作保护层时,宜空铺,搭

接宽度不小于200mm。

38

6.4排(蓄)水层和过滤层施工

6.4.1排水层必须与建筑排水系统连通,保证排水畅通。

6.4.2采用砾石或蓄排水介质等作排水层时,宜采用排水盲管结

合建筑排水系统,材料铺设应平整,厚度一致。

6.4.3无纺布过滤层空铺于排(蓄)水层之上,铺设应平整、无皱

折,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无纺布过滤层的搭接,宜采用粘合或

缝合。

6.5附属工程施工

6.5.1园路铺装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园路铺装施工不得阻塞屋面排水系统,应保障排水畅通;

2园路铺装基础应稳固,铺装表面平整,不得积水;

3硬质铺装工程基层、面层所用材料的品种、质量、规格必须

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基层的结合(粘结)必须牢固,无空鼓,无松

动;

4透水砖面层铺设前必须先按铺设范围排砖,边沿部位形成

小粒砖时,必须调整砖块的间距或进行两边切割。面砖块间隙应

均匀,色泽统一,排列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平整不松动;

5水洗石铺装的细卵石应色泽一致。颗粒大小均匀,规格符

合设计要求。不应有开裂及水泥浆残留,酸洗液应冲洗彻底,不得

残留腐蚀痕迹。

6.5.2园林小品安装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园林小品施工应保证屋面防水、排水和屋顶原构筑物的安

全;

2屋顶绿化水景应单独做防水处理;

3安全防护栏杆安装应紧实牢固;

4屋顶花架植物配置宜选用一年生攀援植物,当选用多年生

藤本植物时,秋、冬季应进行修剪。

6.5.3灌溉系统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39

1灌溉系统支管或末级管道应该铺设在排(蓄)水层的上

面;

2灌溉系统设备安装施工、试压、冲洗与试运行应满足《室外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要求。

6.5.4电线、电缆应采用暗埋式,选用防水材料,连接应紧密、牢

固,接头不应在套管内,接头连接处应做绝缘处理。

6.5.5避雷装置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下列规定:

1接闪器应高于覆盖范围内最高物体高度;

2避雷装置的连接应牢靠,应采用电焊或气焊,不得采用绑

接和锡焊;

3当引下线较长时,应在建筑物的中间部位增加均压环;

4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建筑物,必须做独立引下线,并采用独

立接地方式。

6.5.6屋面简易太阳能灯具应安装牢固。

6.6种植施工及养护

6.6.1乔木、灌木种植深度应与原种植线持平,易生不定根的树

种栽深宜为50mm~100mm,常绿树栽植时土球应高于地面50mm;

树木根系必须舒展,填土应分层踏实。

6.6.2移植带土球的树木应拆除不易腐烂的包装物。

6.6.3栽植穴应根据根系或土球的直径加大600mm~800mm,深

度增加200mm~300mm。

6.6.4草坪卷土层厚度宜为18mm~25mm。铺设草块应相互衔

接不留缝,高度一致,草坪铺设后应磙压、拍打、踏实,及时浇水,浸

湿土厚度应达到100mm。

6.6.5草坪分栽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可按丛的组行距(150~200)

mm×(150~200)mm,成品字形;或以一平方米植物材料可按

1:3~1:4的系数,进行栽植。

6.6.6花卉栽植应按照设计图定点放线,在地面准确划出位置、

轮廓线。独立花坛,应由中心向外顺序栽植;模纹花坛应先栽植图

40

案的轮廓线,后种植内部填充部分;高矮不同品种的花苗混植时,

应按先高后矮的顺序栽植;宿根花卉与一、二年生花卉混植时,应

先种植宿根花卉,后种一、二年生花卉。

6.6.7花境栽植放样、密度、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单面花境应

从后部栽植高大的植株,依次向前栽植低矮植物;双面花境应从中

心部位开始依次栽植;混合花境应先栽植大型植株,定好骨架后依

次栽植宿根、球根及一、二年生花卉。

6.6.8新植苗木宜在当天浇透第一遍水,三天内浇透第二遍水,

十天内浇透第三遍水。

6.6.9植物固定应牢固,绑扎树木处应加垫衬,不得损伤树干。

6.6.10坡屋面安装种植容器注意支撑或牵拉等防滑坡节点的安

全处置。

6.6.11种植施工期间,必须对各种植物精心养护管理,对下列内

应认真组织实施:

1根据植物习性和墒情等及时浇水;

2定期耕地除草,不得出现草荒;

3加强病虫害观测,控制突发性病虫害发生,主要病虫害防

治应及时;

4根据植物生长情况应及时追肥、施肥;

5树木及草坪应适时进行修剪;

6花坛、花境、花卉生长健壮、花色纯正、花期应满足观赏要

求;

7绿地应保持整洁,做好维护整理工作,及时清理枯枝、落

叶、杂草、垃圾;

8必须做好防风、干热、洪涝、越冬防寒工作;

9对生长不良、枯死、损坏、丢失的园林植物应及时更换或补

栽,用于更换及补栽的植物材料应和原植株一致。

6.7垂直绿化施工

6.7.1垂直绿化施工必须遵照垂直绿化施工图纸、施工技术要求

41

进行。

6.7.2施工前对场地条件和需要进行绿化的坡面、建筑物、构筑

物表面状况进行勘察,协调好相关水电基础设施的关系,制定施工

计划及材料进场计划,预定植物材料。

6.7.3垂直绿化工序为:灌溉给水安装、排水安装、电气设备安

装、支撑材料安装、植物栽植、运转调试。

6.7.4对于建筑物的外墙进行绿化前应确保墙面的防水良好,不

应对外墙保温系统造成破坏。

6.7.5苗木运至施工现场,应立即栽植,如果不能立即栽植时应

及时假植。

6.7.6藤本植物的栽植间距应根据苗木种类、规格大小及要求见

效的时间长短而定,宜为20cm~80cm。

6.7.7墙面贴植,应根据苗木种类、规格大小及要求见效的时间

长短而定,栽植间距按设计要求。

6.8边坡绿化施工

6.8.1客土喷播的工序:坡面平整清理→挂网→网片锚固→设

置种植穴→底层喷播→种子层喷播→覆盖→养护。

6.8.2客土喷播施工中铺设网片时要将网片自然平铺在坡面上,

网片之间重叠不应小于10cm;

6.8.3客土喷播施工中锚杆和网片之间使用扎丝固定,网片与坡

面距离约为设计喷播总厚度的1/2;

6.8.4客土喷播时应采取双层喷附方式,下层为基材底层,上层

为植物种子层。底层喷播完成后3天内完成种子层喷播;喷播种

子层前拌料最好现拌现用,根据温度和土壤湿润状况决定合适准

备种子料,不应超过2天。

6.8.5喷播时干喷法采取双层喷附方式;湿喷法采取多层喷附方

式,单层喷附厚度宜小于2cm,最上层为植物种子层。底层喷播完

成后3天内完成种子层喷播。

6.8.6挂网用锚杆包括主锚杆和辅助锚杆,其中主锚杆采用

42

16mm~20mm的螺纹钢,用量为30根/100m2,辅助锚杆采用螺纹

钢12mm~16mm用量为80根/100m2,锚杆用量、长度根据坡面实

际情况做调整。

6.8.7客土喷播总厚度不应小于10cm,其中底层厚度不低于

8cm,种子层厚度不低于2cm。

6.8.8液压喷播时喷播机内基材混合均匀后应及时完成喷播作

业。

6.8.9液压喷播混料包括纤维物、草炭土、土壤、种子、肥料和粘

合剂等。要求纤维物(木纤维)使用量每平米大于200g。厚度一

般在1cm~2cm。

6.8.10喷播后应及时进行坡面覆盖,覆盖材料一般使用草帘、遮

阳网或无纺布。

6.8.11喷播后3个月内,浇水1次/天~2次/天,以保证种子萌

发及幼苗生长。

6.8.12生态袋、植生袋袋体码放前,地基进行平整,铺砂石垫层,

并提前进行浇水沉降,再进行压实,保证地基稳定。

6.8.13袋体码放时,“品”字形码放,用连接扣衔接;码放时每层

都必须压实,确保袋体与坡面的空隙填充饱满并进行压实;在坡面

顶层的生态袋长边方向应垂直于坡面码放,确保压顶稳固。

6.8.14栽植前对苗木进行断根和剪枝处理。施工季节宜选择在

4~5月份。反季节苗木栽植应采用容器苗。栽植后10天内浇足

3遍透水。

43

7工程质量验收

7.1一般规定

7.1.1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必

要时向绿化主管部门提供下列文件:

1工程项目开工报告、竣工报告,相关指标及完成工作量;

2竣工图和工程决算;

3设计变更、技术变更文件;

4土壤和水质化验报告;

5外地购进植物检验、检疫报告;

6附属设施用材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7.1.2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对立体绿化施工的每道工序全过

程进行检查验收。

7.1.3立体绿化工程的质量验收,应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

程、单位工程的顺序,立体绿化工程应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

分。

7.1.4立体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

2立体绿化工程的施工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

3立体绿化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规程及相关专业规范的

规定;

4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

进行;

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6分项工程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7关系到植物成活的水、土、基质,涉及结构层安全的试块、

试件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8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

44

应资质。

7.1.5立体绿化工程物质的主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

具和设备必须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

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植物材料、工程物质进场时应

做检查验收,并经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形成相应的检查记录。

7.1.6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将有关文件和技术资料归

档,并应填报竣工验收备案表。

7.2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7.2.1检验批和分项工程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单位首先应对检验批和分项工程进行自检。自检合

格后填写检验批和“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施工单位项目机构

专业质量检验员和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分别在验收记录相关栏目签

字后向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报验;

2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业质检员和项目专业技术负

责人共同按规范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结果。

7.2.2分部工程的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部工程验收应在各检验批和所有分项工程验收完成后

进行验收,应在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向监理单位或建

设单位进行报验;

2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组织施工单位项

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进行验收;

3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应参加立体绿化结构层分部工程验

收。

7.2.3单位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完成后,施工单位应依据质

量标准、设计文件等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自检、评定,并确认下列内

容:

1已完成工程设计文件和合约约定的各项内容;

2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有进场试验报告;

3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规定。分项、分部工程检查评定合

45

格符合要求后,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提交工程质量竣

工验收报告和完整质量资料,由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预验收。

7.2.4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组

织设计、施工单位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及施工单位的技术、质量负

责人和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均应参加验收,有质量监督要求的,

应有质量监督部门参加,并形成验收文件。

7.2.5单位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工程竣

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7.2.6工程竣工验收相关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工程项目开工报告、竣工报告,相关指标及完成工作量;

2竣工图和工程决算;

3设计变更、技术变更文件;

4土壤、苗木等检验检疫报告;

5用材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6隐蔽工程阶段性检查验收记录。

7.3质量验收

7.3.1本规程立体绿化工程的分项、分部工程划分可参见附录

C,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等级均应为“合格”。

7.3.2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应合格;

2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7.3.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检测方法及要点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的项目和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

定;

2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3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7.3.4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46

3栽植土质量、植物病虫害检疫、结构层和设备安装等分部

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

4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7.3.5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3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

整;

4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7.3.6立体绿化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报告应符合相关标准要

求。

7.3.7当立体绿化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处

理:

1经返工或整改处理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

2经由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

批,应予以验收;

3通过返修或整改处理仍不能保证植物成活、基本的观赏和

安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工程,严禁验收。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检测方法

序号分项工程名称检测方法检测数量

1种植基质进场检测报告、尺量每100m2,抽查一处。

种植基质回填及1000m2检查3处,不足1000m2检

2经纬仪、水准仪、尺量

微地形处理查不少于1处。

每100株检查10株,少于100株则

全数检查。草坪、地被、花卉按面

3植物材料观察、量测

积抽查10%,至少5处,每处不小

于5m2;30m2以下全数检查。

排(蓄)水板每50m检查一处,不足50m,全数

4观察、尺量

和过滤布检查。

47

序号分项工程名称检测方法检测数量

100株检查10株,少于20株的全

5树木栽植观察、尺量

数检查。成活率全数检查。

100m2检查3处,不足100m2检查

6防水材料观察、尺量

不少于2处。

每100m2抽查一处,每处应为10

7耐根穿刺防水材料检测报告、尺量、观察

",且不得少于3处,全数检查。

10m2检查3处,不足100"检查不

8栽植工程观察、尺量

少于2处。

9垂直运输观察全数检查。

10垂直绿化观察、尺量全数检查。

11灌溉测试及观察全数检查。

每10株检查5株,不足50株的全

12支撑固定晃动支撑物

数检查。

每100m检查2处,每处不少于

20m,且不大于两个水落口的间距,

13缓冲带设置观察、尺量

不足100m的根据雨水排水口设置

情况全数检查。

观察、尺量100"检查3处,不足100"全数

14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