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107-2022 黄杨绢野螟监测及防治技术规程
DB34/T 4107-2022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3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安徽省速生丰产林(林业外资)项目办公室、蚌埠市林业局、巢湖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1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107—2022
黄杨绢野螟监测及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ofmonitoringandcontrollingforCydalimaperspectalis
2022-03-29发布2022-04-29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410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
安徽省速生丰产林(林业外资)项目办公室、蚌埠市林业局、巢湖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汤宗斌、张龙娃、顾天滋、王朝晖、王恬恬、项立升、常广荣、宋敏、洪少民、
邵健、丁德贵、任德珠、顾玉霞、赵文博、石怀茂、唐燕平、叶佳、邓竣丹、刘丹、吴闰生、周小晗。
I
DB34/T4107—2022
黄杨绢野螟监测及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杨绢野螟的发生程度、成灾标准、监测技术、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检查等。
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黄杨绢野螟的监测与防治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2516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LY/T2518喷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NY/T2732农作物害虫性诱监测技术规范(螟蛾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杨绢野螟Cydalimaperspectalis(Walker)
又名黄杨黑缘螟蛾、黄杨野螟、黄杨卷叶螟、黑缘透翅蛾,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
(Pyralidae),绢野螟属(Diaphania),异名:Diaphaniaperspectalis。主要为害瓜子黄杨,雀舌
黄杨,珍珠黄杨,尖叶黄杨等黄杨属植物。
黄杨绢野螟形态特征、寄主与危害状分别参见附录A、附录B。
3.2
虫苞LarvaeCocoonontheLeaves
黄杨绢野螟低龄幼虫于叶丛中吐丝缀叶结成较松散的白色薄茧,以此作为越冬隐蔽场所,即虫苞,
见附录B。
3.3
虫巢LarvaeNestofCydalimaperspectalis
黄杨绢野螟幼虫取食时吐丝黏连四周叶片,形成临时性巢穴即虫巢,见附录B。
3.4
黄杨绢野螟性信息素SexpheromoneofCydalimaperspectalis
由黄杨绢野螟雌蛾腺体分泌并释放于体外达到吸引雄蛾交配的特异性气味物质,其性信息素主要组
分为:顺-11-十六碳烯醛和反-11-十六碳烯醛。
4虫情监测
1
DB34/T4107—2022
4.1监测树种
针对黄杨绢野螟主要寄主小叶黄杨、雀舌黄杨等分布区进行监测。
4.2监测时期
黄杨绢野螟全年危害时期划分:始见期(3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始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
高峰期(7月上旬至9月中旬)、盛末期(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和休眠期(11月初至翌年3月下旬)等。
始见期为监测关键期。
4.3监测方法
4.3.1线路踏查
按照LY/T2516的线路踏查方法进行。调查样地不少于1m2,统计样地内黄杨绢野螟的有虫株、
虫口密度(头/m2)等,判断黄杨绢野螟的危害情况。调查结果填入踏查线路记录表,样式参见附录C
中的表C.1。
4.3.2标准地调查
踏查中确认有黄杨绢野螟发生区域且较为严重的林地,应设置标准地进行详查。标准地设立按照
LY/T2516的规定进行。每个标准地调查标准地不低于1m2。调查方法统计标准样地的虫口密度。调
查时,分别记录每个样点的有虫株率(%)、虫口密度(头/m2),调查结果填入标准地记录表,样式
参见附录C中的表C.2。
4.3.3性信息素监测
在寄主分布区,利用黄杨绢野螟性信息素监测成虫发生情况;采用桶型诱捕器,每隔50m设置1~
2个,具体依据虫情而定;具体监测方法按照NY/T2732的规定执行。
4.4黄杨绢野螟发生程度
黄杨绢野螟发生程度按照LY/T1681进行了划分,见附录D。调查时,依据上述等级划分标准,将
调查结果填入标准地记录表,样式见附录C中的表C.2。
5防治策略
5.1黄杨绢野螟主要危害城市绿化树种,应遵循加强监测、注重人工防治、早防早治、优先使用生物
农药等原则;每年始见期(3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始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防治关键期。
5.2黄杨绢野螟生活史(安徽合肥)见附录E,黄杨绢野螟防治历见附录F。
6防治措施
6.1人工防治
人工摘除,结合冬季修剪清除虫苞、虫巢。
6.2性信息素诱杀
2
DB34/T4107—2022
在成虫发生期,于寄主植物周围挂设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采用桶型诱捕器,每隔50m设置
1~2个,具体依据虫情而定。
6.3化学防治
6.3.1在各代幼虫期,采用树冠喷雾方式对幼虫进行防治,具体防治次数依据虫情决定。
6.3.2选用药剂及使用方法参见附录G;使用时还应遵照GB/T8321(所有部分)、LY/T2518中相关
规定;下同。
7防治效果检查
7.1检查内容
检查防治后虫口减退率,并用虫口减退率表示防治效果。
7.2检查时间
树冠喷雾防治一般在药剂防治后3天至7天检查;具体时间根据不同防治方法和药剂类型可做相
应调整。
7.3检查方法
在防治区选择有代表性林分设立临时标准地,每块标准地设标准株。检查时,抽查标准地,调查防
治前后的活虫数。标准地的设置及调查方法见4.3.2。
7.4计算公式
虫口密度按公式(1)计算,虫口减退率按公式(2)计算。
D
D=h··············································································(1)
Nt
式中:
D——虫口密度,头/m2;
Dh——总虫数,头;
2
Nt——调查总面积,m。
𝐷−𝐷
P=𝑏𝑎×100%······································································(2)
𝐷𝑏
式中:
P——虫口减退率,%;
2
Db——防前虫口密度,头/m;
2
Da——防后虫口密度,头/m。
3
DB34/T4107—2022
附录A
(资料性
推荐标准
- DB41/ 243-2000 玉米品种 豫玉14号 2000-12-07
- DB41/ 247-2000 水稻品种 特青二号 2000-12-07
- DB41/ 250-2000 水稻品种 豫糯1号 2000-12-07
- DB41/ 246-2000 玉米品种 豫玉17号 2000-12-07
- DB41/ 244-2000 玉米品种 豫玉15号 2000-12-07
- DB41/ 252-2000 水稻品种 豫籼3号 2000-12-07
- DB41/ 248-2000 水稻品种 中国91 2000-12-07
- DB41/ 249-2000 水稻品种 D优63 2000-12-07
- DB41/ 251-2000 水稻品种 黄金晴 2000-12-07
- DB41/ 253-2000 水稻品种 豫粳5号 200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