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897.2-2005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 第2部分:基于双绞线载波信号的局域网使用

GB/T 19897.2-2005 Automatic meter reading system lower 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Part 2:Use of area networks on twisted pair with carrier signaling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6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9897.2-2005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5-09-09
实施日期
2006-04-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天津新巨升电子有限公司、山东电力研究院、河南思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立集团、湖南威胜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国电特瑞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金陵仪表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研究院、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
起草人:
王延波、徐民、吴建华、谭志强、商新民、左平、胡亚军、周新民、冯玉贵
出版信息:
页数:69页 | 字数:12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33.040.40

N22荡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897.2-2005/IEC62056-31:1999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第2部分:

基于双绞线载波信号的局域网使用

Automaticmeterreadingsystemlowerlayercommunicationprotocol-

Part2:Useofareanetworksontwistedpairwithcarriersignalling

<IEC62056-31:1999,Electricitymetering-

Dataexchangeformeterreading,tariffandloadcontrol-

Part31:Useoflocalareanetworksontwistedpairwithcarriersignalling,IDT)

2005-09-09发布200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19897.2-2005八EC62056-31:1999

目次

前言·············································································,····································,·…工

1总论·,··························,·················································································……1

1.1范围···········································································,······························……1

1.2规范性引用文件··················································,·········································……1

2概述········,···················,·······,······················································,···············……1

2.1基本术语····································································································……1

2.2层和协议····································································································……1

2.3特征语言··························,·········,·································································……2

2.4不带DLMS的本地数据交换的通信服务·····························,············,··················……2

2.5带有DLMS功能的本地总线数据交换的通信服务··················,,································一·7

2.6系统管理··,,··············································································,··················……8

3不带DLMS的本地总线数据交换··················,··········,·,···········································……8

3.1物理层·················································,······················································,··,…8

3.2数据链路层······,············································································,··············……22

3.3应用层·········································································································……29

4带有DLMS的本地总线数据交换···,········,········,,················································…·…33

4.1物理层············································································,···························……33

4.2数据链路层·································································································……33

4.3应用层·······················································································,,···············……43

5本地总线数据交换—硬件···················································,,···························…·…43

5.1概述········································,·························································,,·······……43

5.2通用技术条件······························································································……44

5.3总线参数特征····························,·······,········,·················································……47

5.4磁插头···································································································……48

5.5(50kHz信号的)主站发送器的功能特点····························································……51

5.6(50kHz信号的)主站接收器的功能特点,·····························································一51

5.7(50kHz信号的)从站发送器的功能特点·······································,····················……52

5.8(50kHz信号的)从站接收器的功能特点········,··················································……52

附录A(规范性附录)规范语言·······························································…·…““”‘””5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时序类型和特征···-···········································,·········,···········……56

附录C(规范性附录)致命错误清单···························,········,,············…·…““““““““”58

附录D(规范性附录)帧中命令码的编码··············,··················································……5s

附录E(规范性附录)CRC原理······················································,················…·…“60

附录F(规范性附录)用于遗漏站点应答的随机整数的产生,·········································……61

附录G(规范性附录)用于电文辨认过程的随机数的产生(不带DLMS的结构)·······,···········一·62

附录H(规范性附录)系统管理的实现···································································……63

附录I(资料性附录)交换的有关信息····································,································……64

GB/T19897.2-2005/IEC62056-31:1999

前言

GB厂I'19897((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直接本地数据交换;

第2部分:基于双绞线载波信号的局域网使用;

第3部分:面向连接的异步数据交换的物理层服务进程;

—第4部分:基于HDLC协议的数据链路层。

本部分为GB/T19897的第2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2056-31:1999

《自动抄表系统》国家标准的预计结构及其对应的国际标准如下:

a)自动抄表系统总则

b)自动抄表系统抄表系统

--一第I部分: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

—第2部分:无线通信抄表系统

—第3部分:基于IP网络的抄表系统

c)自动抄表系统应用层数据交换协议

—第1部分:对象标识系统

—第2部分:接口类

—第3部分:COSEM应用层

d)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

第1部分直接本地数据交换

第2部分:基于双绞线载波信号的局域网使用

—一第3部分:面向连接的异步数据交换的物理层服务进程

—第4部分:基于HDLC协议的数据链路层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和附录H为规范性附录,附录I为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天津新巨升电子有限公司、山东电力研究院、河南思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立

集团、湖南威胜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国电特瑞智能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金陵仪表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研究

院、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工延波、徐民、吴建华、谭志强、商新民、左平、胡亚军、周新民、冯玉贵。

GB/T19897.2-2005/IEC62056-31:1999

自动抄表系统低层通信协议第2部分:

基于双绞线载波信号的局域网使用

总论

1.1范围

GB/T19897的本部分阐述了用于对有源或无源的站点进行本地总线数据交换的两种新的结构。

其中,对于无源站点来说,将由总线来提供用于数据交换的电源。

第一种结构用来完成于远程传输服务的基本协议IEC61142;第二种结构则用来解决如何使用同

一物理介质和同一物理层进行DLMS服务操作。

这种完全的兼容性保证在同一总线的设备使用IEC61142和本部分的可能性。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9897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ISO/IEC8482:1993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双绞线多点互连

IEC62056-51:1998电气测量抄表、费率及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第51"部分:应用层协议

IEC61334-4-41:1996使用配电线载波系统的配电自动化第4部分:数据通信协议第41节

应用协议配电线消息描述

EIA485用于平衡数字多点系统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的电气特性的标准

2概迷

2.,基本术语

所有的通信请求在主站和从站间进行。主站是发起通信的一方,而从站是远端与其通信的一方

这种主从关系在一次通信的整个过程中将保持有效。

每次通信过程均可分解成若干传输事件,每个传输事件都是一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在一

系列的传输事件中,主站和从站轮流担当发送和接收的任务。

对于DLMS服务的本地总线数据交换结构,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有着和DLMS模式(参考IEC

61334-4-41)相同的含义。服务器(从站)担当着VDE(参考IEC61334-4-41)的角色,完成特殊的服务请

求。客户机(主站)通过一个或多个服务请求,使用服务器来完成指定的功能

2.2层和协议

本地总线数据交换结构使用了分解后的三个网络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对这两种本地

总线数据交换结构,不管有没有DLMS服务,物理层都是相同的。允许各种站点安装在同一个总线上。

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协议定义见表to

表1结构

层协议

应用层Application-62056-31

不带DLMS的结构

数据链路层Link-62056-31

GB/T19897.2-2005/IEC62056-31:1999

表1(续)

应用层的传输协议T“ransport+”和应用子层协议“Application+”在IEC62056-51中阐述应用

层的DLMS子层的“DLMS十”协议在IEC61334-4-41中阐述。

2.3特征语言

在此部分中,每层的协议都用状态转换表来描述。构造这些表的语法是由一种特征语言来定义的,

见附录AD

如果在文本描述和总线状态转换表的解释上有差异,以转换表内容为准

2.4不带DLMS的本地数据交换的通信服务

可用的服务有:

a)远程数据读取;

b)远程数据编程;

c)点对点远程传输,即一种简单化的远程编程服务;

d)广播式的远程传输;

e)总线初始化;

幻遗漏站点呼叫。

2.4.1远程读取交换

ENQ交换包括一组连续的两帧。

远程数据读取帧中包含有数据的类型,用TAB域加以选择:

1字节6字节1字节1字节1字节茸

一IINIIADSIIADP!!COMIITABCRC

COM=ENQ(查询数据)

肯定应答帧如下,在DATA域中包含有所选的数据:

1宝兰6字节1字节I}r节字芭0^-116字节I:7i

NADSADPCOMI'A日DATA(一尺(

COM=DAT(数据)

否定应答帧如下(TAB标识未知);

1字节6字节草1字节2字节

N}}ADSADCOMCRC

COM=DRJ(数据被拒收)

2.4.2远程编程交换

REC交换是由排列为两个序列的四帧组成。由于其中的一个序列用于验证目的,所以从应用角度

来看,就像是只有一个序列的两帧一样。

远程编程帧中包含了数据类型域TAB和数据域

1字节6字节1字节1字节8字节1字节0^-100字节2字节

一,IIN}一ADS}一ADP一COM一}ZA2}{TAB}}DATA}{CRC

COM=REC(接收)

GB/T19897.2-2005/IEC62056-31:1999

验证通过,肯定应答帧如下:

1字节6字节全兰1宝718字节8字节2字节

_一N一ADSAD尸(:()M又A17A2CR(二

COM=EOS(对话结束)

验证通过,但远程编程数据无效时否定应答帧如下:

1字节6字节1字节1字节2字节

_一}N}!AD、一ADP}}C"M一}CRC一

COM=DRJ数据被拒收)

验证是通过交换随机数并使用每个从站专用的密钥对其进行加密的方法来实现的。随机数被定义

为8字节长,使用一个主站和从站都共用的8字节密钥Ki,采用DES算法对其进行加解密运算

首先,由主站产生一个随机数NA1,将其送人远程编程帧的ZAI域中,而远程编程帧中的ZA2域

被置为0

当远程编程帧到达从站后,ZAI域中的数据将用密钥Ki对其进行DES运算,得出加密的随机数

NAIK,然后产生验证用的内部代码序列,它由两个帧组成

第一帧(由从站到主站)中,在ZAI域中包含了随机数NAlK,同时,在ZA2域中还包含了一个由

从站产生的随机数NA2e

主站接收到远程编程帧后,将ZAI域中的数据和其自身随机数用密钥Ki对NA1进行DES运算

的结果NAI进‘行比较,如果NAI'=NA1,主站则认为被叫的从站通过了验证,否则,认为被叫的从站

没有通过验证,本次通信对话失败。

主站通过了对从站的验证后,先用密钥Ki对随机数NA2进行DES运算,得出结果NA2K并‘通过

ZA2域将结果传送出去,其中,ZAI域被置为。

从站接收到应答的帧后,将ZA2域中的数据和其自身用密钥Ki对ZA2进行DES运算的结果

NA2’进行比较,如果NA2'=NA2,从站则认为主站通过了验证,否则,认为主站没有通过验证并发送一

个否定应答帧。

内部验证的交换如下所示

内部验证帧中,ZA1包含了加密运算的结果NAIK,ZA2中包含了随机数NA2,

6字节1}r7i1字i78字节8字节0^-100字节2字节

ADSAI)尸以)MZA1ZA2TARDATACRC

NAIKNA2

COM=ECH(回应)

如果从站是被认为通过了认证的,正确的响应在ZA2包含了加密运算的结果NA2K;

6字节1室P1字节8字节8字节2字节

ADSADPCOMZA1ZA2CRC

NA2K

COM=AUT(认证)

当主站没有通过验证时,将产生一个验证拒收帧,而不是正常的EOS和DRJ帧:

6字节1宝yi-IF兰:2字节

ADSADPCUMZA1CRC

COM=ARJ验证拒收)

GB/T19897.2-2005/IEC62056-31:1999

2.4.3点对点远程传输交换

TRF交换包括一组两帧。从应用的角度看,就像是不带验证的一组远地可编程交换。

点对点远程传输帧中包含了数据类型域和数据域:

1-rl}6字节1511字节1fr-y0一116字节草

NADSADFCOMIABDATAt二RC

COM=TRF(传输)

肯定应答帧如下:

16字节室节1字节2字节

ADSADPCOMCRC

COM=TRA(传输通过验收)

异常应答帧如下,远程传输数据无效:

1字节6字节1字节1字节2字节

_一}}NIIADS}}ADP}}COMCRC

COM=DRJ(数据被拒收)

2.4.4广播式远程传输帧

TRB帧不产生任何应答帧。从应用的角度看,就像是点对点的远程传输,但由于它是广播式的,因

此没有应答。

广播式远程传输帧中包含了数据类型域和数据域:

1字节6字节1字节1字节1字节0^-116字节2字节

一IIN}一ADSIIADP一COMllTAB一DATA一CRC{

COM=TRB(广播传输)

从站地址域(此地址将确定要接收数据的从站)应该为一个广播地址

2.4.5总线初始化帧

IB帧不产生任何应答帧从应用的角度看,就像是一个广播式远程传输,但由于它的目的仅仅是

对所有用ADP地址编程的从站置一个特定标志(遗漏站点标志)“真”,因此没有任何数据

总线初始化帧:

I字节6字节I字节1字节2字节

一N{{ADS一ADP一{COM一CRC

COM二IB(总线初始化)

从站地址域(此地址将确定要接收数据的从站)应该为一个广播地址。

收到总线初始化帧之后,任何从站,只要是能收到一次正确的、包含已知TAB标志的ENQ帧,就

不再认为是遗“漏站点”了。

2.4.6遗漏站点呼叫交换

ASO交换包含一组两帧。在一系列的远程数据读取操作的最后,主站可以寻找那些遗漏站点标志

置为真的所有站点(每100个站点中最多允许5个)

由于一次正确的远程读取交换会将相应站点的遗漏站点标志置为“假”,因此,ASO交换一般是发

生在一次总线初始化帧之后,当完成一系列((1个或多个远程读取交换)的远程读取操作之后。

主站管控着一些时隙,当发现有帧冲突时,必须重试进行ASO交换。尽管每次接收了正确的从站

应答,主站还是要通过对此从站进行一次正确的远程数据读取交换,将该站从遗漏站点的清单中删

除掉。

GB/T19897.2-2005/IEC62056-31:1999

为了保证选择约束(在2.4.9中有描述),那些无源站点将在第一个ASO交换的第一个时隙中应

答,因此,只有遗漏站点会被选择,而且以后的ASO交换可以使用该通用原则。

遗漏站点呼叫帧在TABi(1到40个TAB标志)域中包含有选择条件:

1字节6字节1字节1-40字节2字节

NADSADPTAN

COMCRC

COM=ASO(遗漏站点呼叫)

从站地址(此地址将确定要接收数据的从站)应该为一个广播地址。

应答帧如下,它包含有第一个被识别出的TAB以及从站的地址ADS.

1字节6字节1字节1字节1字节6字节2字节

一}NIIADSIIADPIICOMIITABi{ADSIICRC

COM=RSO(遗漏站点应答)

2.4.7帧中的域

N帧中包含N在内的字节总数

ADS从站的绝对物理地址,48位长。只有一个广播地址,即通用广播ADG,以十六进制

的“000000000000"Cl〕来表示。

ADP主站的物理地址,8位长。"ooH”保留,用于表示通用主站APGC2〕的物理地址。凡

是物理地址为APG的主站的请求,从站在应答时须回传第一个曾对其进行编程的

主物理地址。

COM根据交换类别和帧方向(见附录D)而定的命令码。

ZA1,ZA2在远程编程交换中用于验证操作的码域。

TAB各种命令(ENQ,DAT,REC,TRF,TRB域RSO)中所选的数据的类N)."OOh"保留,

用于系统管理;"FFh"保留,用于报警管理。

DATA用户应用中的信息包,根据命令的不同,可以为空。

CRC循环冗余校验域,为16位长的循环冗余校验码(见附录E).

帧中的各个域按从前至后的顺序(从N到CRC的顺序)发送。当一个域中包含多个字节时,从最

低位到最高位的顺序依次发送域中的字节,但DATA域的数据被当作8位字符串从前到后依次发送。

2.4.8远程供电原理

数据交换的一般原理是对无源站点而言的。而所谓远程驱动,只是针对主站与一个或多个从站之

间的通信供电而言。

为了开始一次通信对话,主站应发出一种“唤醒呼叫”的信号给总线上每个从站中的通信系统。这

个呼叫是一种连续的载波信号,根据不同的远程驱动机制持续一小段特定的时间。

.唤醒无源站点的“唤醒呼叫”的信号持续时间为AGT.

.唤醒有源站点的“唤醒呼叫”的信号持续时间为AGN,

备注:从站可以被置为报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从站的通信部分始终处于远程供电状态,以便能

随时传输报警信息给主站(见2.4.11),

那么,不管从站的驱动方式(有源或无源)如何,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都要求主站方面发出“唤醒呼叫”

信号:

.在第一次ENQ或TRF交换之前;

.对同一从站进行第6次连续且成功的ENQ或TRF交换之前;

.对于从刚才所选的进行ENQ或TRF交换的从站切换到一个新的从站,要进行ENQ和TRF

交换之前;

.在任何REC交换之前;

GB/T19897.2-2005/IEC62056-31:1999

.在任何TRB帧之前;

.在任何IB帧之前;

.在任何ASO交换之前。

对于无源工作方式而言,意味着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主站能够避免唤醒所有的从站,以便节省电能

使用一种特殊的调制解调器,主站可以保证同时完成供电驱动和调制解调的功能。通信的时间和

无源从站的数量也是可选的,以便节省主站的电池能量。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主站只是集中在调制和解调的功能上,这时,需要一个辅助的站点给总线持续

供电。

一般来说,一个从站对于它的绝对物理地址ADS仅有一种逻辑上的应用。这时,从站可以是有源

的,也可以是无源的。

一个多用途的从站(包含与若干ADS相对应的若干应用)必须是无源的。这种特点在第5章有更

多的描述。

2.4.9无源站点的预选交换

为了降低总线的电能消耗,主站使用一次预选交换来选择一个无源从站。

预选交换发生在一个对总线上的所有无源站点发出的AGT"唤醒呼叫”信号之后为了限制总线

的电能消耗,此时主站发出的第一个帧要尽可能短,并且被选址的从站必须在TOPRE触发唤醒之前应

答。若没能及时收到帧,从站的调制解调器将返回低功耗模式。

在预选交换的过程中,所有的无源站点都将消耗能量。总线的电压和储能电容器的电能将不断下

降,直到那些没被选址的从站都返回到低功耗工作状态此后将对储能电容器连续充电,总线的电压逐

渐升高。

在第一次预选交换之前,主站的调制解调器必须储存好足够的能量,这一步由TICB唤醒机制控制

的等待时间来保证。在预选交换之后,储能电容的能量已空,主站就必须等到总线的电压升高之后再进

行下一次预选交换

由干预选交换的帧长度不能超过18字节它可以是:

.一个ENQ帧;

.一个TRB或TRF帧,只有当数据域的长度不超过6字节时;

.一个IB帧;

.一个ASO帧,只有当TAB;域不超过7个字节时

由于第一个REC和TRF变换帧可能太长,所以为预选提供了一种附加的功能这个完全透明的

PRE交换包含一组两个帧:

无源站点预选交换帧

1字节6字节1字节1字节2字节

__________一N}}Ail;一}AT)P}一。'f)M}}。*(、一

COM一PRE(预选)

应答帧

6字节1宝节1宝兰2字节

ADSAD尸以〕MCR〔

COM=SEL(选中)

为了减小主站的能量消耗,预选交换没有重试操作。如果一个被寻址的无源站点应答不正确,该站

就不被选中,主站应当发出一个新的AGT`唤‘醒呼叫”信号

2.4.10预选交换之后的通信交换

预选交换之后,无源站点的调制解调器可一直保持唤醒状态,以便继续通信,且对延时没有苛刻的

s

GB/T19897.2-2005/IEC62056-31:1999

要求,因为连接设备的数量是有限的。主站向选中的站点供电,并且对未选中的站点的储能电容进行

充电

由于远程驱动的机制不同,正常的通信对话结束的时机也不同:

.对于有源从站来说,在没有中介AGN"唤醒呼叫”信号请求、通信对话中出现一小段停止之后

结束。这段时间由唤醒TO工来检查。

.对于无源从站来说,在通信对话中出现一段稍长时间的停止之后结束。这段时间由唤醒TO-

AG来检查

注意,对于无源站点来说,只要唤醒TOAG的时间还没有到,一个中介的AGN"唤醒呼叫”信号就

足以使现有的通信对话继续下去

2,4,”报普功能

集成在单一功能和多功能从站(见5.2.3)之中的一个装置能够向主站发送报警信号,提供如下描

述的接口的功能。

一个报警信号应在最多los内从从站中获得。

接口配置可以编程,每个设备可以选择报警模式的两种状态:启动或禁止。

当报警模式被设置为启动时,设备允许从从站的内部产生报警信号报警功能只有当总线能够且

水久供电时方能生效。

设备在TASB期间发送报警信号。TASB时间足够的长,在辅助总线上产生一个强制的“。”状态,

这个状态可以被接口检测到,即使在通信过程中也能够检测到。

报警机制如图I所示。

总线辅肋总线

祠.TAR一

1}敷蘸羹夔鬓霎豪_三一门尸

图1报普机制

报警信号不是直接传向主站的接口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在TAB期间在总线上发一个“0"(50kHz

载波把它传送出去),发送在以下的几种可能时进行:

a)总线匕没有通信时当接口在辅助总线上接收到报警信号时,接口将其传送到急线上。

b)在通信过程中和AGN或AGT同步传送。当总线上正在进行通信时,接口把接收到的报警信

号现存下来,然后在以下之一情况结束后将其发送到总线上:

TOALR在接收到AGN或AGT之后;

当正常的通信会话结束后。

采用这种方式,接口可以过滤报警信号,以防总线上的通信冲突

报警产生之后,从站被当作一个“遗漏站点”,其选择条件等于“FF"

置为报警模式的主站当总线上没有通信进行时,在一个AGN或AGT传送之后监听总线,以便能

检测到一个报警信号当主站接收到一个报警信号之后,主站将执行遗漏站点呼叫过程届时,在TA-

BL域中的选择条件为F“F"(见2.4.6)

解释报警管理的时序图见3.1.30

2,5带有DLMS功能的本地总线数据交换的通信服务

DLMS不提供总线初始化和遗漏站点呼叫的服务,但和不带DLMS的本地数据交换相同,支持IB

和ASO交换,只是遗漏站点标志被当作一个全局变量,被应用程序接口共享使用。

DIMS能直接预见到远程数据读取和点对点远程传输,但不支持(冗余)远程数据编程。这是由于

7

GB/T19897.2-2005/IEC62056-31:1999

把验证任务留给了应用层。

DLMS管理着数据的构造,其帧格式非常简单,只须用到非标记帧。为了和不带DLMS的结构兼

容,帧格式由以下9个域定义:

1字节6字节1字节3字节1字节2字节2字节。^-117字节2字节

一S一‘ADSIIADP一BATA+一Priority一SendllConfirmText1一CRC一

Size帧中包含Size在内的字节总数。若其数值不是11,接收方则得知其Text域中包含

有数据。

ADS同不带DLMS的本地总线结构。

ADP同不带DLMS的本地总线结构。

DATA+置为“111"B.

Priority当前帧的传输优先级别。应用层根据所需的服务设置其优先级。

Send上一传输帧的编号。

Confirm上一正确接收帧的编号

Text高层的DSDU(数据链路服务数据单元)。帧中可以不包含数据。若在发送帧时可以

从应用层获得数据,Text域中则包含有数据,否则便为空。这种机制为平衡双向数

据传输提供了条件。为了避免DATA+帧和不带DLMS结构的帧发生混淆,

DATA+,Priority,Send和Confirm域组成一个特殊的命令码COM,其值和先前保

留的COM值(见附录D)应该不同。

CRC同不带DLMS的本地总线结构。

帧中的各个域按从前至后的顺序(从N到CRC的顺序)发送。当一个域中包含多个字节时,从最

低位到最高位依次发送域中的字节,但TEXT域的数据被当作8位字符串从前到后依次发送。

2.6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的目的是进行包括对总线上的从站识别的登记工作,它使用“发现",(Discover)服务来实

现该目的。

登记工作包括一系列的从主站内部的初始化器发出的“发现”请求。每一个“发现,,服务用于通知剩

余的新站点将可以在下一个时隙获得一次应答的机会。

每个“发现”请求都包含一个特定的范围在。^-10。之间的应答概率码(整数),它以百分比的形式表

示一个新站点应答的概率。当应答概率码为100时,总线上的所有站点都必须应答。

接收到“发现”请求后,所有的从站将测试它的“已经发现”标志的值。如果“己经发现”标志的值为

真,那么就放弃这个请求,否则,从站产生一个1100之间的随机数。若此随机数小于或等于应答概率

码,这个新站点则发出一个“发现”应答,并随后将其“已经发现”标志置为真。

“已经发现”标志总是由II3帧来复位的。

为了确保最大可能的兼容性(对于包含或不包含DLMS的站点),在附录H中提出了实现系统管

理的方案。

不带DLMS的本地总线数据交换

3.1物理层

3.1.1Physical-62056-31协议

不带DLMS的本地总线数据交换结构的物理层的Physical-62056-31协议是不对称的结构。所以,

主站的状态机制和从站的不一样。

Physical-62056-31协议既支持无源的也支持有源的从站。在概述中已经阐述过,远方的站点可以

被AGN或AGT信号唤醒,通信对话在TOL或TOAG到期时结束。

GB/T19897.2-2005/IEC62056-31:1999

唤醒呼叫信号之后,将在总线上以12006it/s、半双工的方式进行异步通信对话。

3.1.2物理参数

一帧的最大长度,Maxlndex,为128字节。

执行一个“遗漏站点呼叫”的RSO时隙的最大值,MaxRSO,为3e

AGN唤醒呼叫信号的AGN时间在50ms-150ms的范围内,AGT唤醒呼叫信号的AGT时间在

200ms-300ms的范围内。

时序和特征在附录B中阐述。

主站的值定义如表2,

表2主站的时序

最ms典msAkmtsi类型定义

TA10120Tsu接收帧第1个字节的最长等待时间

TAB100Tc总线上报替信号的长度

TAGN100Tvue一个AGN"唤醒呼叫”信号的长度

TAO40Tc指示帧结束的接收字节的最长等待时间

TARSO500TcRS。时隙的长度

TASB1200Tc从报警信号开始的等待时间

TEMPO40Tc在唤醒信号或帧传输后的安全延时时间

TOE1100T,排除硬件故障的安全延时时间

TOL100T-等待从上层来的请求的最长时间

无源站点的技术参数(供电状态下)

TAGT250TrosAGT唤醒呼叫的时间

TICB8000T,总线初始充电时间

一个选中的无源站点识别出一个AGN“唤醒

TOAG3000Trm

呼叫”信号的最长等待延时

从站的值定义如表3,

表3从站的时序

最ms类型定义

TA1030"160

msmsT-接收第1个字节的最长等待时间

TAB100Tc总线上报警信号的长度

TAGN50100150TpoF一个AGN"唤醒呼叫”信号的长度

TAO40Tc指示帧结束的接收字节的最长等待时间

TARSO500T,,RSO时间片的长度

AGN或AGT接收之后等待发送一个AGN的

TOALR20Tc

时间

TOE1100T,消除硬件的安全延时时间

TOL100TsLz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