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6558-2011 桅杆起重机

GB/T 26558-2011 Derrick crane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6558-201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1-06-16
实施日期
2011-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7)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桅杆起重机的术语与定义、分类、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信息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主结构为金属结构、临时或长久固定安装的桅杆起重机,也适用于任何一种类型变异、但有相同基本原理特征的桅杆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浮式桅杆起重机。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起草人:
郝红兵、司健、李纲、胡水根、李太周、王继东、王明勤、王令饴、解清
出版信息:
页数:40页 | 字数:7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53.020.20

J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26558—2011

桅杆起重机

Derrickcranes

2011-06-16发布2011-12-01实施

GB/T26558—2011

目次

前言m

i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分类、基本参数4

5技术要求6

6试验方法21

7检验规则23

8信息标识23

9包装、运输和贮存24

附录A(资料性附录)缆绳的计算2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地锚型式及计算28

附录C(规范性附录)起重机检验项目及合格判据33

参考文献37

T

GB/T26558—2011

n.i

刖吞

本标准的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T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起重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红兵、司健、李纲、胡水根、李太周、王继东、王明勤、王令饴、解清。

m

GB/T26558—2011

桅杆起重机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桅杆起重机的术语与定义、分类、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信息标

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主结构为金属结构、临时或长久固定安装的桅杆起重机,也适用于任何一种类型变

异、但有相同基本原理特征的桅杆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浮式桅杆起重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700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ISO630:1995,NEQ)

GB/T783起重机械最大起重量系列(GB/T783—1987,eqvISO2374:1983)

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985.1—2008,

ISO9692-1:2003,MOD)

GB/T985.2埋弧焊的推荐坡口(GB/T985.2—2008,ISO9692-2:1998,MOD)

GB/T1147中小功率内燃机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123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

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309&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1—2000,idtISO898-1:1999)

GB/T309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GB/T3098.2—2000,idtISO898-2:1992)

GB/T3323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3323—2005,EN1435:1997,M()D)

GB/T3766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3766—2001,eqvISO4413:1998)

GB/T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2008,IEC60529:2001,IDT)

GB/T4942.1旋转电机整体结构防护等级(IP代码)分级(GB/T4942.1—2006JEC60034-5:

2000,IDT)

GB/T5117碳钢焊条(GB/T5117—1995,eqvANSI/AWSA5.1:1991)

GB/T5118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neqANSI/AWSA5.5:1981)

GB5226.2—2002机械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32部分:起重机械技术条件(idtIEC60204-

32:1998)

GB/T5293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5293—1999,eqvANSI/AWSA5.17:1989)

GB/T5905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GB/T5905—1986,idtISO4310:1981)

GB/T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5972—2009,ISO4309:

2004,IDT)

GB/T5974.1钢丝绳用普通套环

GB6067.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

1

GB/T26558—2011

GB/T6974.1起重机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GB/T6974.1—2008,ISO4306-1:2007,IDT)

GB/T8110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2008,AWSA5.18:2005,

M()D;AWSA5.28:2008,M()D)

GB8918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ISO3154:1988,M()D)

GB/T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8923—1988,eqvISO8501-1:1988)

GB/T9286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9286—1998,eqvISO2409:1992)

GB/T10051.1—10051.15起重吊钩

GB/T12470埋弧焊用低合金钢焊丝和焊剂

GB12602—2009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15052起重机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符号总则(GB15052—2010,ISO13200:1995,IDT)

GB/T20118一般用途钢丝绳(GB/T20118—2006JSO/DIS2408:2002,MOD)

GB/T20303.1起重机司机室第1部分:总则(GB/T20303.1—2006,ISO8566-1:1992,IDT)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25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丁及验收规范

JB/T5000.6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6部分:铸钢件

JB/T5000.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8部分:锻件

JB/T6392起重机车轮

JB/T9007(所有部分)起重滑车

JB/T10559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

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IG.T8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T及验收规程

JG/T5082.1建筑机械与设备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GB/T6974.1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桅杆起重机derrickcrane

以两端通过绳索或支撑固定的桅杆(或相同功能构件)为基本构件,配备或者不配备臂架及回转机

构,依靠卷扬机和操作绳索工作的起重机。

3.2

桅杆mast

起重机中,连接臂架的竖立支撑构件;无臂架时,兼做臂架使用。

3.3

臂架boom

借助于桅杆,使起重机具有一定的幅度和起升高度,用以悬挂物品的构件。

3.

回转盘soleplate

与竖直桅杆底部相连接的构件,且能通过驱动机构骡动该部件使起重机摆动或旋转。

3.5

回转支承slewingring

安装于基础上、承受起重机全部载荷的部件,有轴承和环形轨道两种形式。通过动力装置驱动该部

GB/T26558—2011

件使起重机摆动或旋转。

3.6

基座support-pedestal

起重机中固定在基础上的支承装置,用来承受桅杆、臂架、斜撑、动力机构所传递的载荷。

3.7

顶部枢轴gudgeonpin

桅杆顶部与缆绳顶盖相连接、允许桅杆转动的枢轴。

3.8

缆绳顶盖mastcap

安装在桅杆顶部枢轴上,用以连接各条缆绳,并允许桅杆作自由回转的盘状盖。

3.9

缆绳guy

连接桅杆顶部与地锚间的钢丝绳,用以保持桅杆的稳定与竖直或调整桅杆的工作角度。

3.10

张紧装置turnbuckle

用以调整缆绳张紧力的装置。

3.11

斜撑backstay

在斜撑式桅杆起重机中,连接在桅杆顶部与地梁(或地锚)之间的刚性支撑结构件。

3.12

地梁sleeper

(1)连接在桅杆基座与地锚之间,用于固定斜撑的水平结构件。

(2)连接人字型桅杆、门式桅杆底部的构件.

3.13

系梁bovvsill

联接在两地梁端部之间的紧固支撑构件。

3.14

地锚guyanchor

埋设于土壤、岩石、混凝土基础中或固定于有足够抗力的建筑物结构上,用以锚固缆绳、地梁或驱动

机构的装置。在地面摩擦力足够的条件下,也可采用压置式地锚。

3.15

起升绳偏角PhoistropeangleP

对于允许采用牵引绳牵引吊具,使吊具在包含臂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偏离吊具自由状态的垂直

投影点进行作业的不变幅起重机,在包含臂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起升绳与铅垂线的夹角。

3.16

牵引绳dragrope

(1)对于不变幅起重机,用以控制起升绳偏角伏由动力牵引的绳索。

(2)用于拽引起重机回转盘使臂架进行转动、由动力牵引的绳索。

(3)在臂架上端两侧拽引臂架使其摆动、由动力牵引的绳索。

3.17

牵引绳偏角ydragropeangley

对于允许采用牵引绳牵引吊具,使吊具在包含臂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偏离吊具自由状态的垂直

投影点进行作业的不变幅起重机,牵引绳与水平面的夹角。

3

GB/T26558—2011

3.18

停止器ratchetarrestor

用以防止卷筒反转、但不影响卷筒正常转动的控制装置。

4分类、基本参数

4.1分类

起重机按构造型式分为6种类型。

4.1.1摇臂式桅杆起重机rockerderrickcrane

在起重机中,臂架根部较接在与桅杆底端连接的基座或地梁上,臂架上端用绳索连接在桅杆顶部;

桅杆下部较接于基座,桅杆顶部用缆绳(或拉杆)连接于起重机后方地锚;臂架受牵引绳牵引可左右摇

摆、受变幅滑轮组牵引可进行俯仰(见图Do

起重机的桅杆有单杆型桅杆、人字型桅杆等。

4.1.2人字架桅杆起重机shearlegderrickcrane

在起重机中,臂架根部较接在基座上,臂架上端用绳索连接在桅杆顶部;桅杆底部较接于基座,桅杆

顶部用绳索(或拉杆)连接于起重机后方地锚;臂架受变幅滑轮组牵引可进行俯仰(见图2)。

此种起重机也可整体安装在一个与固定于基础的回转支承相连接的回转台上,使其具备回转功能。

4.1.3单桅杆起重机mono-mastderrickcrane

在起重机中无专门的臂架;桅杆底端较接或固接于基座,桅杆顶部用缆绳(或撑杆)从一个或几个方

向上连接于地锚(或基座);负载通过滑轮和绳索缠绕系统进行升降(见图3)。

起重机的桅杆型式有:单杆桅杆、人字型桅杆、门式桅杆和三脚架桅杆。

4.1.4悬臂式桅杆起重机suspensoryderrickcrane

以建筑物的外部竖向构件做桅杆,臂架根部较接于安装在竖向构件的基座上,臂架上端用绳索连接

于竖向构件的合适位置以控制臂架的俯仰;臂架连同负载在两侧牵引绳的作用下可左右摇摆(见图4)。

图3图4

4

GB/T26558—2011

4.1.5缆绳式桅杆起重机guy-derrickcrane

在起重机中,臂架根部较接于桅杆下端,臂架上端用绳索连接在桅杆上端控制臂架的俯仰;桅杆根

部较接于基座,桅杆顶部用绳索从几个方向上牵引连接于地锚使之保持竖直,桅杆底部在回转机构的驱

动下使臂架能在一定角度或360°范围内转动;臂架上端的绳索缠绕系统用来升降负载(见图5)。

4.1.6斜撑式桅杆起重机rigid-bracedderrickcrane

类似于缆绳式桅杆起重机,但桅杆是通过两个以上斜撑对桅杆上端进行支撑使桅杆保持竖直;地梁

和系梁一般用来连接桅杆的基座和斜撑底端,当桅杆、斜撑的基座自身能满足施加的载荷时也可不配置

地梁和系梁(见图6)。

图6

4.2基本参数

4.2.1工作级别

起重机整机、机构的T作级别按照GB/T3811的规定进行确定。推荐的起重机丁作级别见表1。

表1起重机工作级别

整机机构T.作级别

序号起重机类型起重机的使用情况

T.作级别起升变幅回转

1人力驱动起重机很少使用A1MlMlMl

2安装用起重机很少使用A2M2M2M2

3重件码头起重机较少使用A3M3M2M3

4货场用吊钩起重机不频繁较轻载使用A4M4M3M4

5港口用吊钩起重机较频繁中等载荷使用A6M5M4M5

4.2.2额定起重量

4.2.2.1最大起重量

起重机的最大起重量应符合GB/T783的规定。

推荐采用的起重机最大起重量见表2。

表2起重机最大起重量系列单位为吨

0.512510162025

3240506380100125160

2002503204005006308001000

注:最大起重量大于1000t时,可按R20优先数系延伸。

4.2.2.2各种状态下的额定起重量

起重机各种状态下的额定起重量主要由起重机结构及锚固装置的承载能力、支撑或缆绳布置型式、

5

GB/T26558—2011

吊具所处的幅度、变速器工作档位、起重机工作级別等因素决定。

4.2.3其他性能参数

起重机的工作幅度、起升高度、回转角度及起升、变幅和回转速度等基本性能参数由用户和制造商

商定。

5技术要求

5.1一般要求

5.1.1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应符合GB/T3811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5.1.2未作特殊申明时,起重机应能在以下条件下安全正常使用:

a)丁作环境温度为一20°C〜+40°C;

b)起重机在内陆地区的T作风压不大于150Pa,非工作状态最大风压为600Pa;在沿海地区的工

作风压不大于250Pa,非H作状态最大风压为800Pa;

c)无易燃和/或易爆气体、粉尘等非危险场所;

d)海拔1000m以下;

e)电力驱动的起重机的工作电源应符合GB5226.2—2002中4.3规定;

f)起重机T作级别不高于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注:超过上述范围规定时,由用户与制造商协商。

5.2计算载荷

5.2.1起重机的计算载荷及载荷组合按照GB/T3811和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计算。

5.2.2当采用牵引绳牵引吊具,使吊具在包含臂架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偏离吊具自由状态的垂直投影

点进行作业的不变幅起重机,其起升绳偏角0不应大于[刃,胡]值由起重机设计文件确定。设计计算时

应考虑牵引绳对起重机产生的载荷。

注:[刃为牵引绳对起重机施加的最不利载荷工况时,起升绳对铅垂线的夹角;y为牵引绳对水平面的夹角(见

图7)。

5.2.3当采用牵引绳牵引使臂架摆动,设计计算时应考虑牵引绳对起重机产生的载荷。

5.3起重机构造要求

5.3.1一般要求

5.3.1.1在满足规定的环境、正确安装、不超过额定载荷、钢丝绳按推荐方式布置等要求且在正常操作

条件下,起重机各零部件、基础和地锚能可靠承受GB/T3811和本标准规定的各种载荷组合的作用。

5.3.1.2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止起重机在超出设计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运行。

5.3.1.3起重机安装后,竖直工作的桅杆对水平面的垂直度应小于桅杆全长的1/500,最大不超过

100mm;起重机丁作载荷产生的桅杆顶部最大水平位移不应大于设计值。

5.3.2缆绳式桅杆起重机

5.3.2.1缆绳数目最少为6根。缆绳的长度和间隔距离宜相同。当场地条件不能满足时,应根据情况

重新计算,保证起重机内力不大于各零部件和地锚的设计承载能力。

6

GB/T26558—2011

5.3.2.2当缆绳布置区域与臂架回转区域不相容时,缆绳布置区域不宜小于225°。

5.3.2.3制造商应对起重机设计的不同安装状态提供如下数据:

a)缆绳数目;

b)环绕桅杆的缆绳间距;

c)缆绳最大斜度;

d)每根缆绳的规格、型号和长度;

e)缆绳初始张力;

f)作用在地锚上的最大缆绳张力;

g)起重机在该状态下的额定起重量;

h)起重机回转范围。

5.3.2.4起重机的缆绳顶盖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当保证桅杆的自由旋转;

b)设计计算时应考虑到缆绳的周向不均匀载荷及因斜拉对其产生局部附加弯矩的影响;

c)不应发生脱开现象;

d)缆绳的连接方式应受力合理,在各种安装状态下不产生或较少产生对连接件或缆绳顶盖的局

部附加弯矩。

5.3.2.5起重机桅杆的基座应满足以下要求:

a)在缆绳松弛引起的桅杆微量倾斜(在允许的范围内)的情况下,仍可使桅杆自由旋转;

b)承受最不利载荷组合时,不应产生滑移、倾翻。

5.3.3斜撑式桅杆起重机

5.3.3.1起重机至少应有两根斜撑,斜撑的一端连接在桅杆顶部,另一端应可靠连接于锚固的地梁或

基座上。斜撑应能承受在额定起重量图表范围内任何操作位置上起升载荷时产生的内力。

5.3.3.2斜撑与桅杆顶部之间的连接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需要时,允许桅杆的自由转动;

b)能承受斜撑施加的载荷;

c)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不产生连接松动或连接件断裂。

5.3.3.3桅杆的基座应满足以下要求:

a)需要时,允许桅杆的自由转动;

b)允许桅杆微量倾斜;

c)承受最不利载荷组合时,不应产生滑移、倾翻。

5.3.3.4斜撑的基座承受最不利载荷组合时,不应产生滑移、倾翻或拔出。

5.3.4悬臂式桅杆起重机

5.3.4.1经建筑物设计单位的书面同意,在建筑物主结构的竖向构件上为起重机提供臂架根部基座和

臂架变幅绳索端的锚固装置。

5.3.4.2臂架根部基座和变幅绳索端的位置和构造形式应满足起重机在所有设定的操作半径内和作

业高度上摆动和仰俯。

5.3.4.3臂架根部基座、变幅绳索端和与之连接的锚固装置的强度应保证起重机在各种工况下正常

工作。

5.3.4.4臂架根部基座、变幅绳索端与锚固装置的连接应采用防止松动、脱落的构造。

5.3.5单桅杆起重机

5.3.5.1起重机的缆绳应当有确定的尺寸和间隔距离,以确保起重桅杆功能和空间位置的稳定性。

5.3.5.2桅杆的基座应当满足:

a)需要时,允许桅杆的移动;

7

GB/T26558—2011

b)需要时,提供为防止受力后,滑移、倾翻的固定方法;

c)需要时,允许桅杆的自由转动;

d)需要时,允许桅杆的倾斜。

5.3.5.3桅杆倾斜工作时,应有防止桅杆后倾的措施。

5.3.5.4起重机桅杆为单杆桅杆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竖直工作的单杆桅杆需要时可附加悬臂,但应考虑附加悬臂对桅杆本身和起重机整体的影响;

b)竖直工作的单杆桅杆的缆绳应满足5.3.2.1的要求;

c)竖直工作的单杆桅杆的缆绳顶盖应满足5.3.2.4的要求。

5.3.5.5起重机桅杆为人字型桅杆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构成人字型桅杆的两侧斜杆的顶部连接应牢固可靠;

b)桅杆基座的侧向支撑能力不足时,构成人字型桅杆的两侧斜杆底部应采用绳索或地梁进行横

向连接。

5.3.5.6起重机桅杆为门式桅杆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构成门式桅杆的两侧桅杆的顶部与上部横梁连接应牢固可靠;

b)需要时,构成门式桅杆的两侧桅杆底部采用地梁横向连接。

5.3.5.7起重机桅杆为三脚架桅杆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起重机的3根桅杆位置应相对固定;

b)起重机的吊具应挂在靠近3根桅杆顶部交点部位下方;

c)起重机移动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

5.3.6摇臂式桅杆起重机

5.3.6.1桅杆不应后倾安装,以免臂架摆动不稳定。

5.3.6.2起重机桅杆为人字式桅杆时,应满足5.3.5.5的要求。

5.3.6.3桅杆的基座部分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a)需要时,允许桅杆的移动;

b)需要时,允许人字型桅杆的俯仰;

c)需要时,允许单杆桅杆的俯仰或转动;

d)需要时,提供为抵抗桅杆施加的水平力、倾翻力矩的固定方法。

5.3.6.4起重机应有防止桅杆后倾的措施。

5.3.7人字架桅杆起重机

5.3.7.1臂架、桅杆、驱动机构的基座应在作用的水平力、垂直力方向进行可靠锚固。

5.3.7.2应防止桅杆后方缆绳(或拉杆)从基座或基础上被拔出。

5.3.7.3应有防止臂架(或桅杆)后倾的装置。

5.3.7.4安装于环型轨道的人字式桅杆起重机的抗倾覆稳定性应满足GB/T3811-2008中&1.4的

要求。

5.4金属结构

5.4.1材料

5.4.1.1起重机金属结构件的材料,在满足强度、刚性、稳定性、疲劳强度、抗脆性破坏的条件下按

GB/T699.GB/T700.GB/T1591选用。

5.4.1.2起重机主要受力结构件钢材质量组別应根据对起重机结构脆性破坏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进

行选择。评价与选择方法见GB/T3811—2008附录I。

注:主要受力结构件指直接承受由GB/T3811-2008和本标准规定的载荷组合引起内力的结构件,如:桅杆、臂架、

撑杆、基座结构等。

8

GB/T26558—2011

5.4.1.3轧制型材一般在热轧状态下使用,冷拔、冷轧型材应经退火后使用。用于主要受力结构件的

轧制厚钢板,轧制方向应与受力方向一致。

5.4.1.4用于焊接的主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可按表3评定钢材的可焊性,不符合表3规定

时,应采取焊前预热、焊后保温等措施。

表3钢材可焊性评定指标

钢材类别CCe

GB/T700

<0.25%—

GB/T699

GB/T1591—<0.46%

表3中Ce为含碳元素当量,Ce按公式(1)计算。

,Mn.Cr+Mo+VINi+Cu

Ce=C十-T~15(1)

注:式(1)中各符号处代入该元索在钢材中含量的百分数。

5.4.2焊接

5.4.2.1焊接环境

结构焊接时应根据焊接方法、构件复杂程度、母材强度、厚度等确定焊接环境。对材料强度

<7s<345MPa、母材厚度£40mm的非交叉焊缝结构焊接,焊接环境应符合以下要求:

a)气体保护焊焊接处附近风速不大于2m/s;

b)焊接区域局部环境温度不低于一20°C;

c)焊接处被焊件表面温度不低于0°C;

d)不应在雨、雪中焊接且被焊件表面应干燥。

5.4.2.2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根据焊接方式不同应满足以下要求:

a)手工焊接用焊条应符合GB/T5117或GB/T5118的规定。选择的焊条型号应与被焊件材料

牌号、焊缝所受载荷类型、焊接方法等相适应。主要受力构件宜采用低氢型焊条。

b)气体保护焊用焊丝应符合GB/T8110的规定。选择的焊丝型号应与焊接方法相适应。

c)埋弧焊用焊丝与焊剂质量及组配应符合GB/T5293和GB/T12470的规定。选择的焊剂牌

号应与被焊件材料牌号、焊缝所受载荷类型相适应。

5.4.2.3接头型式

焊接接头型式应符合GB/T985.1、GB/T985.2的规定。

5.4.2.4质量

焊接质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JG/T5082.1的规定。

5.4.2.5无损探伤

主要受力结构件的对接焊缝应进行100%无损探伤,射线检测按GB/T3323规定,透照质量不低于

AB级,合格级别为n级;超声波检测按JB/T10559规定,合格级別为1级。

5.4.3铸钢件

铸钢件应满足JB/T5000.6的规定。

5.4.4锻件

锻件应满足JB/T5000.8的规定。

5.4.5连接

5.4.5.1螺栓连接

螺栓连接应满足以下要求:

9

GB/T26558—2011

a)主要受力结构件的螺栓连接部位宜采用符合GB/T1231规定的高强度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

连接应满足JGJ82的规定;

b)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在相应图纸或安装说明书中应有所需的预紧力或预紧力矩及允许偏

差内容要求;

c)普通螺栓连接应采取可靠的防松措施;

d)普通螺栓副应符合GB/T309&1.GB/T309&2的规定,并应有性能等级符号标识及合格

证书。

5.4.5.2销轴联接

销轴联接应有可靠的轴向定位。

5.4.6结构件设计

5.4.6.1起重机桅杆、臂架、斜撑杆、地梁、基座等主要受力结构件的强度、刚性、稳定性设计应符合

GB/T3811的规定。

5.4.6.2结构件的整体长度或截面轮廓超出正常运输限界时,宜采用多段、多片拼接结构。

5.4.6.3多段、多片拼接结构件应保证段间、片间的连接构造满足拼接结构件整体功能所要求的强度,

并应便于拆装。

5.4.7主要结构件形位允差

5.4.7.1组装后的桅杆、臂架和斜撑杆几何中心的直线度不大于1/1000且小于40mm;

5.4.7.2组装后的桅杆、臂架的几何中心线对各自的根饺中心线的垂直度不应大于1/500。

5.4.8检修作业通道

起重机的梯子、平台、栏杆等结构件组成的检修作业通道,其设置应符合GB/T3811和GB6067.1

的相关规定。

5.5主要零部件

5.5.1司机室

司机室应满足GB/T20303.1的相关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需要时,司机室能与回转部分同步回转;

b)司机室位置不应在臂架正下方;

c)起重机的活动部件或起吊物品不应撞击到司机室;

d)司机室内操纵装置的布置应能避免发生误操作的可能性;

e)司机室应设有门锁、电铃或警报器;

f)司机室内应装设防滑的绝缘地板和灭火器。

5.5.2吊钩

5.5.2.1起重机吊钩应符合GB/T10051.1〜10051.15的相关规定。

5.5.2.2不允许使用铸造吊钩。

5.5.2.3吊钩应设有防止意外脱钩的保险装置。

5.5.3钢丝绳

5.5.3.1基本要求

5.5.3.1.1起重机所用钢丝绳应符合GB/T20118.GB8918的相关规定。

5.5.3.1.2钢丝绳应当选用合适的尺寸、结构形式和等级。

5.5.3.1.3钢丝绳的最小安全系数n不应小于表4的规定值。

5.5.3.1.4钢丝绳应依据GB/T5972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安装、检验和报废。

10

GB/T26558—2011

表4钢丝绳的最小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安全系数n

整机工作级别机构T.作级别

缆绳运动绳

A1〜A23Ml〜M23.5

A3〜A43.5M3〜M44

A54M54.5

A64.5M65.6

抗扭钢丝绳用于起升机构绕绳系统时安全系数不宜小于5;变幅系统用钢丝绳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以卷筒进行

收放调整的缆绳的最小安全系数应按运动绳考虑。

5.5.3.2缆绳

缆绳应满足以下要求:

a)承受T作载荷的缆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关系到起重机的稳定性、缆绳长度和其受载大小以及

占地面积问题,推荐其保持在30°〜45°之间;

b)缆绳应有适当的初拉力(预紧力),当对丁作状态下的桅杆(或臂架)顶部水平位移有限定值

时,应根据该限定值对缆绳的初拉力做出计算;

c)缆绳的工作拉力计算应考虑到同桅杆(或臂架)上周边相邻缆绳对其的影响;

d)缆绳应配备调整其拉力的张紧装置,以防使用过程中缆绳松弛;当对拉力有较为准确的要求

时,应使用测力计进行确定;

e)缆绳不应与臂架、被起吊物品发生干涉,应避免触及作业场地的建筑物、设备及管线;

f)缆绳越过公路时,架空高度不应小于7m;

g)宜选用弹性模量较大的钢丝绳作缆绳。

注:常用的缆绳计算方法参见附录

5.5.3.3运动绳

运动绳应满足以下要求:

a)运动绳的布置不应影响臂架(或桅杆)在工作范围的摆动、仰俯,不应与起重机其他零件干涉。

b)臂架变幅绕绳系统的绳长应满足在臂架仰角达到设计的最小角度状态时,除固定绳端的长度

夕卜,保证至少还有2圈的钢丝绳完整地缠绕在卷筒上。

c)抗扭转钢丝绳不应用于臂架变幅绕绳系统。

d)起升绕绳系统的绳长应满足在吊具到达起重机正常作业区域的任何地方时,除固定绳端的长

度外,保证至少还有2圈的钢丝绳完整的缠绕在卷筒上。

e)多层缠绕的卷筒宜选用金属芯钢丝绳。

f)卷筒的入绳角应满足GB/T3811的规定;对于卷筒和入绳滑轮之间没有通过金属结构的刚性

联接关系时,起重机的入绳滑轮应对正卷筒,其相对于卷筒的距离应满足:

——对光卷筒不应小于卷筒长的20倍;

——对有槽卷筒不应小于卷筒长的15倍。

g)滑轮的入绳角不应大于5°。

h)无地脚螺栓固定的驱动机构,钢丝绳宜从卷筒下方卷入。

i)运动绳与桅杆(或臂架)之间应保持合适的距离,不应与机架或地面摩擦。

j)运动绳通过道路时,应设置保护装置。

5.5.4钢丝绳固定

5.5.4.1钢丝绳端部固定连接应牢固可靠,应正确使用套环、楔块、楔形套、金属套压制接头、绳卡、卸

扣等钢丝绳用附件。

11

GB/T26558—2011

5.5.4.2卷筒上钢丝绳绳端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联接应牢固可靠。压板固定时,压板不

应少于2个。

5.5.4.3采用金属套压制接头连接时,接头的连接强度应不低于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5.5.4.4采用楔块、楔套连接时,连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

5.5.4.5采用编结连接时,编结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并且不应小于300mm,连接强度不

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

5.5.4.6采用绳卡固定时,每个绳端需用的绳卡最少数量不应少于表5的规定值,连接强度不应小于

钢丝绳破断拉力的85%,并按要求的力矩均匀地扭紧。

表5钢丝绳直径与使用绳卡最少数量

钢丝绳直径

<1919〜3232〜3838〜4444〜60

mm

绳卡数量

34567

5.5.4.7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承载绳头一边;绳卡间距A(见图8)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倍。

5.5.4.8与楔型套一起使用的钢丝绳夹应当连接在钢丝绳无载荷一端(见图9)。

5.5.4.9钢丝绳固定接头处转弯内径不应小于GB/T5974.1规定的套环槽底半径。

图8图9

5.5.5卷筒

5.5.5.1卷筒上钢丝绳中心的缠绕直径与钢丝绳直径之比值乩不应小于表6的规定。

5.5.5.2卷筒两侧边缘的高度应超过最外层钢丝绳,其高出值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倍。

5.5.5.3卷筒依据GB6067.1对其进行定期检验和报废。

表6选取卷筒、滑轮直径DOmin(DOmin=h;-d)的系数仏

机构工作级别卷筒滑轮加平衡滑轮h3

M]11.212.511.2

m212.51412.5

141612.5

M..,161814

m518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