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951-2015 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DB61/T 951-2015

陕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1/T 951-2015
标准类型
陕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1-04
实施日期
2015-03-01
发布单位/组织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各等级新建和扩建公路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长安大学、铜川市交通运输局
起草人:
董鑫、蒋应军、赵卫东、乔怀玉、张毅、杨秀荣、纪小平、秦楠、尹福伦、梁涛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951—2015

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

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fordesignandconstructionoflime-fly-ashstabilizedmacadambase

VVTM

2015-01-04发布2015-03-01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1/T951—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长安大学、铜川市交通运输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鑫、蒋应军、赵卫东、乔怀玉、张毅、杨秀荣、纪小平、秦楠、尹福伦、梁

涛。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负责解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联系人:董鑫;

电话:029-88869243;

地址:西安市唐延路6号;

邮编:710075。

I

DB61/T951—2015

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垂直振动法二灰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

工艺、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各等级新建和改扩建公路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E51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J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DB61/T529垂直振动法水泥稳定碎石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垂直振动击实仪(VVTE)verticalvibrocompressiontestingequipment

指工作时只产生垂直振动力而没有水平力的振动击实仪。

3.2

垂直振动试验方法(VVTM)verticalvibrocompressiontestingmethod

指采用VVTE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振动击实,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成型圆柱体试件的试验方法。

3.3

垂直振动击实试验方法methodforreferencedensityandwatercontentusingVVTE

指采用VVTE将不同含水率的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振动击实,击实后测试不同含水率无机结合料稳定

材料的密度,绘制干密度—含水率曲线,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的试验方法。

3.4

试件垂直振动成型方法fabricationmethodofspecimensusingVVTE

指采用VVTE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振动击实至规定压实度和尺寸要求的圆柱体试件的方法。

1

DB61/T951—2015

4材料要求

4.1一般规定

4.1.1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就地取材原则,选择原材料。

4.1.2材料运至现场后,应抽样检测。相同料源、品种、规格的原材料作为一批;应分批检测和储存。

4.1.3石灰、粉煤灰应设棚封闭存放。

4.2石灰

4.2.1采用Ⅱ级及以上消石灰,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消石灰技术要求

项目CaO+MgO含量/%含水率/%0.6mm方孔筛筛余/%0.15mm方孔筛累计筛余/%

技术要求≥60≤4≤1≤20

4.2.2消解后石灰存放时间不得少于7d、不得超过15d。消石灰应经4.75mm筛孔过筛后使用。

4.3粉煤灰

4.3.1粉煤灰技术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粉煤灰技术要求

项目SiO2+Al2O3+Fe2O3/%烧失量/%0.3mm筛孔通过率/%0.075mm筛孔通过率/%

技术要求>70<20>90>70

4.3.2干粉煤灰和湿粉煤灰都可以使用。湿粉煤灰含水率不大于30%,料场堆放时干粉煤灰应加入

15%~20%的无污染水。

4.3.3使用前应将粉煤灰统一过53mm的筛孔。

4.4集料

4.4.1粗集料应符合表3的要求。

表3粗集料技术要求

针片状/%

项目表观密度/(t/m3)压碎值/%

大于9.5mm4.75~9.5mm

技术要求≥2.5≤25≤15≤20

4.4.2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宜使用石屑或中粗砂,并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4细集料技术要求

项目表观密度/(t/m3)砂当量/%

技术要求≥2.5≥50

4.4.3集料按粒径分为A料、B料、C料和D料四种规格,并应按表5的要求生产和使用。

2

DB61/T951—2015

表5集料规格

通过下列筛孔尺寸(mm)的质量百分率/%

料号规格/mm

37.531.519169.54.752.360.60.075

A料19.0~37.510070~1000~150~5-----

B料9.5~19.0-10080~100-0~150~5---

C料4.75~9.5---10080~1000~100~5

D料0~4.75----10090~100-30~500~15

4.5水

4.5.1凡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使用。

5VVTM二灰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垂直振动击实仪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1.2采用附录B方法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5.1.3采用附录C方法成型Φ150mm×h150mm圆柱体试件。

5.2技术要求

5.2.1集料级配范围

二灰稳定碎石集料级配应符合表6的要求。

表6强嵌挤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集料级配

筛孔尺寸/(mm)37.531.5199.54.752.360.60.075

质量通过百分率/%10088~10048~6824~348~163~110~60~3

5.2.2压实度和抗压强度

二灰稳定碎石压实度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应符合表7的要求。

表7二灰稳定碎石压实度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

层位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MPa)

基层≥98≥1.8

底基层≥97≥1.6

5.3设计步骤

5.3.1石灰粉煤灰最佳比例的确定

5.3.1.1配制5组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石灰:粉煤灰宜为1:1.5,1:2,1:2.5,1:3,1:3.5。

5.3.1.2采用附录B振动击实法确定不同比例石灰粉煤灰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5.3.1.3采用附录C振动成型法制备石灰粉煤灰混合料Φ150mm×h150mm圆柱体试件,每组试件个数应

符合表8的要求。

3

DB61/T951—2015

表8最少试件数量

偏差系数Cv/%<1010~1515~20

最少试件数量/个6913

5.3.1.4试件按JTGE51要求进行养生,即将试件放入温度20℃±2℃、相对湿度在95%以上养护室内

养生6d,取出后浸于20℃±2℃的恒温水槽中,并使水面高出试件顶约25mm。

5.3.1.5将浸水24h的试件取出,用软布吸去试件表面的水份,并量高称重后,按JTGE51中的方法

测试不同比例的石灰粉煤灰7d无侧限抗压强度,并按式(1)计算强度代表值。

R0.95=R(1−1.645Cv)……………(1)

式中:

R0.95——保证率95%的强度代表值,MPa;

R——该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

Cv——该组试件强度的变异系数,%。

5.3.1.6以石灰粉煤灰比例为横坐标,石灰粉煤灰强度代表值为纵坐标,绘制石灰粉煤灰强度代表值

与石灰粉煤灰比例之间的关系图,曲线峰值对应横坐标即为石灰粉煤灰最佳比例。

5.3.2各规格集料比例的确定

根据工地实际使用集料的筛分结果,确定各规格集料组成比例,合成集料级配应符合表6的要求。

5.3.3二灰稳定碎石最佳比例的确定

5.3.3.1试配二灰稳定碎石的方法如下:

a)石灰粉煤灰:矿料宜为22:78,20:80,18:82;

b)石灰粉煤灰比例按照本标准5.3.1条确定的最佳比例;

c)集料按照本标准5.3.2条确定的最佳比例。

5.3.3.2采用附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