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5838-2008 数字网中交换设备时钟性能测试方法
GB/T 15838-2008 Test methods for the performanc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clocks in digital network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5年12月
-
2008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 起草人:
- 汪建华、徐一军、胡昌军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4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lCS33.040.30
M15
囝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
GB/T
1995
15838
代替GB/T
数字网中交换设备时钟性能
测试方法
Testmethodsforthe
performances
ofclocksinnetwork
switchingequipmentdigital
2008—10-07发布
宰瞀髁鬻瓣警糌瞥星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Ⅸ19
GB/T
目次
前言………………··
1范围………………·……………Ⅱ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缩略语…………………·………1
4频率准确度……l
5牵引入/牵引出范围……………
6漂移产生………
7抖动产生………·2哇5
8抖动/漂移输入容限……………·6
9抖动/漂移传递特性……·………8
10保持性能……·O
11相位瞬变/相位不连续性…·…·2
12监测、告警和控制功能检测…一3
附录A(规范性附录)使用仪表的主要性能要求6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参数定义…………··8
GB/T
刖昌
T
本标准参照ITuG.810《同步网的定义和术语》、G.812《适用于同步网节点从钟的定时要求》和
048
G.823{以2kbit/s系列等级为基础的数字网内抖动和漂动的控制》,对GB/T
修订。
15838
本标准代替GB/T1995{数字同步网中交换设备时钟性能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对GB/T15838—1995的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a)标准名称修改为“数字网中交换设备时钟性能的测试方法”;
b)参照1TUT建议G.812和G.823,以及YD/T10111999,对所有测试项目提出了一套完整
的新的测试方法,并作为基准测试方法;
c)原标准中的测试方法作为替代测试方法保留;
d)原标准中第1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修改为第1章“范围”;
e)原标准中第2章“引用标准”修改为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f)增加了第3章“缩略语”;
065
g)根据YDN1997,增加了第4章“频率准确度”;
h)原标准中附录A“本标准中各测试配置使用仪表的主要性能要求(补充件)”修改为附录A(规
范性附录)“使用仪表的主要性能要求”,并根据所提出的新的测试方法,对附录A作了相应
补充;
i)根据ITU—T建议G.810,增加了附录B(资料性附录)“测试参数定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负责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建华、徐一军、胡昌军。
本标准于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Ⅲ
GB/T
数字网中交换设备时钟性能
测试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程控交换设备时钟的频率准确度、牵引范围、抖动/漂移产生、抖动/漂移输入容
限、抖动/漂移传递特性、保持特性、相位瞬变/相位不连续性等性能的测试方法,以及监测、告警和控制
功能的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程控交换设备时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7611
GB/T200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3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MTIEMaximumTimeIntervalError最大时间问隔误差
STM-NN
Module,Level
SynchronousTransportN阶同步传送模块
TDEVTimeDeviation时间偏差
UIUnitInterval单位时间间隔
4频率准确度
4.1指标要求
7。
对于二级转接交换设备时钟,其频率准确度应优于±4.0E
对于三级本地交换设备时钟,其频率准确度应优于土4.6E一6。
4.2测试原理图
频率准确度测试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频率准确度测试原理图
4.3测试方法及结果
1)按图2连接,在被测交换设备重新上电且时钟处于自由运行状态后,开始测量。
15838--2008
GB/T
图2频率准确度测试
2)设置通用计数器以0,01Hz(即i00s/抽样值)的抽样率测量频率。
000
3)连续测量105,计算频率偏差的平均值。
4)测试结果应满足4.1规定的要求。
5牵引入/牵引出范围
5.1指标要求
对于二级转接交换设备时钟,其最小牵引人/牵引出范围为:14.0E-7。
对于三级本地交换设备时钟,其最小牵引人/牵引出范围为:土4.617;-6。
5.2测试原理图
牵引人/牵引出范围测试原理图如图3所示。
图3牵引入和牵引出范围测试原理图
5.3测试方法及结果
5.3.1基准测试方法
h之后,开始测量,步骤2)~6)测量牵引出
1)按图4连接,在被测交换设备处于锁定状态至少2
范围,步骤7)~11)测量牵引入范围。
甲
图4牵引入和牵引出范围测试
2
2)设置通用计数器以1Hz(即1s/抽样值)的抽样率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
3)将频率综合仪的频偏根据被测时钟类型的不同,可以1.0E9或1.0E一8或1.0E7的步长,每
隔15min调一次。
D000
每改变一次频率综合仪的频偏,至少连续测量1S,从通用计数器上可读出输出信号频偏
已经跟踪上输入信号频偏。
∞当正向调至被测交换设备不再跟踪输入频偏并进人保持工作状态时,记录进入保持工作状态
之前从通用计数器上读出的输出信号频偏即为所要求的正向牵引出范围。
重复步骤1)~5)的方法,可以得到反向牵引出范围。
D"在正向使时钟牵出并进入保持工作状态或人工使时钟进入保持工作状态至少2h之后,开始
测试。
000S。
设置通用计数器以1Hz(即1s/抽样值)的抽样率测量输出信号的频率。连续测量l
一步反向设置频率综合仪输出信号的频偏为正向所牵出的频偏。
曲”加000
观察被测交换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测试数据,在1s内被测设备应跟踪输入信号并进入锁
定状态,此时得到反向牵引入范围,否则减小频率综合仪输出信号的频偏,重复8)~10)。
重复步骤7)~lo)的方法,可以得到正向牵引入范围。
U化测试结果应满足5.1规定的要求。
5.3.2替代测试方法
1)按照图5所示的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
图5牵引入范围测试配置图
2)同步:首先使被测交换设备时钟接受基准时钟源同步。
3)牵引:通过改变频率综合仪的输出频率使输入到被测交换设备时钟的频率变化。
048
在相对输入频率标称值2kHz的正频偏方向改变频率。对于二级转接交换设备时钟,频率变
28
化量为0.819Hz;对于三级本地交换设备时钟,频率变化量为9.420Hz。被测交换设备时钟仍应
处于同步状态。用计数器监测至少2h。
048
按照上述过程,在相对输入频率标称值2kHz的负频偏方向改变频率。
测得牵引入范围是否符合指标要求。
将测量过程记人表1。
表1牵引入范围测试记录表
正偏差负偏差
时间厶|{HZ输出频率时间&f{Hz输出频率
15838--2008
GB/T
6漂移产生
6.1指标要求
在跟踪理想输入频率基准的情况下,对任何大于100s的周期内,转接交换设备时钟、本地交换设
备时钟输出端的最大时间间隔误差(MTIE)应不超过l
究。MTIE和TDEV限值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转接交换和本地交换设备时钟漂移产生(MTIE)
MTIE限值/ns观察时间r/s
FFSo.05<≤100
1000r>i00
further
FFS(Forstudy):需进一步研究。
表3转接交换和本地交换设备时钟漂移产生(TDEV)
TDEV限值/ns观察时问r/sI
FFSooo
o.1<r<10l
FFS(F。rfurther
Istudy):需进一步研究。l
图6漂移产生测试原理圉
6.3测试方法及结果
6.3.1基准测试方法
1)按图7连接,在被测设备处于锁定状态24h之后,开始测量。
048
kbit/s.竺鲨。甲
午.E2
图7漂移产生测试
2)设置漂移分析仪以30Hz(即0、033s/抽样值)的抽样率测量相位。
3)s。
连续测量400
4)s~400ss~133ss~100s
得到0.033MTIE曲线和0.033TDEV曲线,取0.1MTIE曲线
GB/T
和0.1s~30STDEV曲线。
5)设置漂移分析仪以0.1Hz(即10Hz单极点低通滤波
s/抽样值)的抽样率且通过一个等效10
器测量相位。
000
6)连续测量120S。
s~120000s~40000s~30000
7)得到loSMTIE曲线和10STDEV瞌线,取200sMTIE曲
s~10000s
线和60TDEv曲线。
8)s~30000s~10000
由4)、7)可得到0.1s的MTIE及0.1S的TDEV曲线。
9)测试结果应满足6.1规定的要求。
6.3.2替代测试方法
此方法应在被测交换设备的监测点进行MTIE测量。
1)按照图8所示测试配置组成测试电路。
2)选用调制域分析仪的时间域测量功能进行测量。
3)使被测交换设备时钟接受基准时钟源同步。
4)在选择的测量周期内,用调制域分析仪测量在观察时问内的最大时间间隔误差。
图8漂移产生测试配置图
7抖动产生
7.1指标要求
在锁定理想输入参考信号的情况下,当通过一个折角频率分别为20Hz和100kHz的单极点带通
048048
滤波器进行测量时,以60S为测量间隔,在2kHz和2
推荐标准
- GB/T 21509-2008 燃煤烟气脱硝技术装备 2008-03-12
- FZ/T 22005-2008 半精纺毛机织纱线 2008-03-12
- FZ/T 98004-2008 激振式纤维线密度仪 2008-03-12
- GB/T 21508-2008 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2008-03-12
- GB/T 19229.1-2008 燃煤烟气脱硫设备 第1部分:燃煤烟气湿法脱硫设备 2008-03-12
- FZ/T 92075-2008 织机卷取辊用包覆带 2008-03-12
- FZ/T 71008-2008 半精纺毛针织纱线 2008-03-12
- FZ/T 97019-2008 电脑手套编织机 2008-03-12
- FZ/T 42001-2008 柞蚕药水丝 2008-03-12
- FZ/T 92076-2008 弹性针布用底布 2008-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