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616-2024 汽车客运站服务规范

DB36/T 616-2024 Car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service specifications

江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6/T 616-2024
标准类型
江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3-26
实施日期
2024-09-01
发布单位/组织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交通技师学院、江西省公路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昌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赣州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九江市交通执法支队、江西都市城际公交公司、宜春市交通执法支队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20.20

CCSR11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616—2024

代替DB36/T616—2011

汽车客运站服务规范

Servicespecificationsforroadpassengerstation

2024-03-26发布2024-09-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616—2024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环境要求...........................................................................3

5旅客服务...........................................................................5

6行包托运服务.......................................................................7

7交邮融合服务.......................................................................8

8交旅融合服务.......................................................................8

9承运人服务.........................................................................9

10信息服务.........................................................................10

11安全保障.........................................................................11

12岗位规范.........................................................................12

附录A(规范性)旅客禁止、限制携带物品............................................14

附录B(规范性)汽车客运站服务流程图..............................................16

参 考 文 献.......................................................................17

I

DB36/T61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则编写。

本文件代替DB36/T616—2011《汽车客运站服务规范》,与DB36/T616—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规定的总体要求(见1,2011版的1);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2011版的2);

——增加了“综合服务员”“行包”“邮件快件”“招呼站”“客运驿站”“交邮融合”“交旅融

合”“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等术语的定义(见3.4、3.5、3.6、3.10、3.11、3.12、3.13、

3.15);

——修改了“进站承运人”“旅客”“行包流”的定义(见3.1、3.2、3.9,2011版的3.2、3.3、

3.7);

——删除了“汽车客运站”“小件快运”“仪表”“仪容”“仪态”的定义(见2011版的3.1、

3.8、3.11、3.12、3.13);

——增加了交邮融合服务、交旅融合服务功能区域的设置要求;(见4.1.1,2011版的4.1.1);

——增加了为公交车提供临时停靠、通行区域的要求,修改了旅客换乘的表述(见4.1.2,2011

版的4.1.2);

——删除了候车厅应采用封闭形式的要求(见4.1.4,2011版的4.1.4);

——增加了车辆安全例行检查区的相关要求(见4.1.7);

——增加了设置换乘中心、客运驿站的相关要求(见4.1.9);

——增加了拓展站场服务功能的要求(见4.1.10);

——增加了对安全宣传、无障碍服务设施、公共充电设施、充电桩、适老化服务设施、交邮融合服

务设施等的相关要求(见4.2,2011版的4.2);

——增加了对客运站内外标识标志的要求(见4.3.1);

——删除了对中英文双语标识的要求(见2011版的4.3.2);

——增加了设置功能标识和指引标识区域(见4.3.4,2011版的4.3.5);

——增加了配合相关部门在站前广场制止不良现象的要求(见4.4.1,2011版的4.4.1);

——修改了关于标志标识维护、车辆停放相关要求的表述(见4.4.2,2011版的4.4.2);

——增加了公益广告的占比要求及候车环境要求(见4.4.3和,011版的4.4.3);

——修改了垃圾处理要求的表述(见4.5.2,2011版的4.5.2);

——增加了公告消毒记录的要求(见4.5.4,2011版的4.5.4);

——增加了履行卫生防疫责任的要求(见4.5.5);

——修改了回收利用废品要求的表述(见4.6.1,2011版的4.6.1);

——修改了噪声控制要求的表述(见4.6.2,2011版的4.6.2);

——增加了管理发车区尾气的要求(见4.6.3,2011版的4.6.3);

——增加与修改了值班站长的职责要求(见5.1.1、5.1.2、5.1.4、5.1.7,2011版的5.1.1、5.1.2、

5.1.4);

——修改了对信息化查询设施的要求的表述(见5.2.1,2011版5.2.1);

II

DB36/T616—2024

——增加了综合服务员的工作要求(见5.2.2、5.2.3,2011版的5.2.2、5.2.3);

——增加了提供服务指南的要求(见5.2.4,2011版的5.2.4);

——增加了对逾期无人认领物品处理的要求(见5.2.5,2011版的5.2.6);

——删除了综合服务员应用外语和哑语的要求(见2011版的5.2.5);

——标题“售票服务”修改为“票务服务”(见5.3,2011版的5.3);

——修改了联网售票系统与移动支付方式的推广应用要求,增加了购票引导员的设置要求(见

5.3.1,2011版的5.3.1);

——增加了售票相关信息的公示要求(见5.3.2);

——增加了售票流程中售票员的操作规程(见5.3.3,2011版的5.3.2);

——增加了实名制售票的要求(见5.3.4,2011版的5.3.3);

——增加了军人优先的服务要求(见5.3.5、5.4.1);

——增加了免收退票费的条件(见5.3.6,2011版的5.3.4);

——增加了旅客站务费、意外伤害险保费的收取规定(见5.3.7)

——增加了特殊旅客候车室的设置要求(见5.4.1,2011版的5.4.1);

——删除了设置阅报栏、报纸的要求,修改了宣传方式(见5.4.2,2011版的5.4.2);

——增加了候车服务员工作要求(见5.4.3,2011版的5.4.3);

——增加了设立招呼站、客运驿站的要求(见5.4.4);

——删除了开展旅客行包手推车服务的要求(见2011版的5.4.4);

——增加了寄存服务的安检、查验、交付要求(见5.5.1,2011版的5.5.1);

——增加了寄存收费标准的公示要求和逾期无人认领寄存物品的处理要求(见5.5.2,2011版的

5.5.2);

——修改了检票员的工作要求(见5.6.1,5.6.2,5.6.3,5.6.4,5.6.5,2011版的5.6.1,5.6.2,

5.6.3,5.6.4,5.6.5);

——删除了2011版规范关于行包托运服务的要求,增加了关于“行包受理”“行包安全保障”“行

包计费”“行包运输”的相关要求。(见6,2011版的6);

——增加了交邮融合服务要求(见7);

——增加了交旅融合服务要求(见8);

——标题“进站经营”修改为“进站准入”(见9.1,2011版的7.1);

——修改了进站承运人准入的要求(见9.1.1,9.1.2,2011版的7.1.1,7.1.2);

——增加了发班安排中“循环发班”的形式(见9.2.2,2011版的7.2.2);

——修改了争议裁定的管理部门(见9.2.3,2011版的7.2.3);

——增加了邮件快件的托运要求(见9.2.5,2011版的7.2.5);

——增加了运力不足时可采取的措施(见9.2.6,2011版的7.2.6);

——修改了统计报表的报送单位(见9.2.7,2011版的7.2.7);

——删除了报班车辆应查验的车辆装备“卧铺”“卧具”,增加了车载监控设备、安全例行检查合

格通知单及各类证件、电子证件的查验要求(见9.3.1,2011版的7.3.1);

——修改了安排车辆顶班的相关要求(见9.3.2,2011版的9.3.2);

——删除了对误班、脱班及不办理报停私自停班的进站承运人的处理要求(见2011版的7.3.3);

——修改了为司乘人员和进站车辆提供服务的相关要求(见9.4.2,9.4.3,2011版的7.4.2、7.4.3、

7.4.4);

——增加了实时信息系统适时发布其它重要信息的要求(见10.1.1,2011版的8.1.1);

——增加了空气质量实时检测系统中PM10、PM2.5的检测要求(见10.1.3,2011版的8.1.3);

——删除了预计到达时间显示系统的配置要求(见2011版的8.1.4);

III

DB36/T616—2024

——增加了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提供公交出行信息的要求(见10.2.1,2011版的8.2.1);

——增加了信息查询服务中的新媒体传播途径,增加了发布景区相关信息的要求(见10.2.2、

10.2.3,2011版的8.2.2、8.2.3);

——增加了儿童免票政策、“三不进站、六不出站”标语的公示要求(见10.3.1,2011版的8.3.1);

——删除了寄存价目表的公示要求(见10.3.2,2011版的8.3.2);

——增加了线上意见反馈渠道要求(见10.3.3,2011版的8.3.3);

——增加了适时广播其它重要信息的要求(见10.4.2,2011版的8.4.2);

——删除了播放背景音乐的要求(见2011版的8.4.3);

——删除了开通二十四小时热线服务的要求(见2011版的8.5.1);

——增加了鼓励提供电话订票服务的要求(见10.5.3);

——删除了“收费管理”章节(见2011版的9);

——标题“安全管理”修改为“安全保障”(见11,2011版的10);

——删除了安全管理原则和安全组织领导的相关表述(见2011版的10.1、10.2);

——标题“危险品检查”修改为“行包及邮件快件安全检查”(见11.1,2011版的10.3);

——增加了设置安检设备对旅客和行李进行安检的要求(见11.1.1,2011版的10.3.1);

——增加了危险品检查员的工作要求(见11.1.2、11.1.3);

——增加了做好查收解释工作的要求(见11.1.4,2011版的10.3.2);

——增加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的要求(见11.1.5);

——增加了“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车辆安全例行检查流程”的措施(见11.2.2);

——修改了车辆进出站管理要求(见11.3.1、11.3.2,2011版的10.5.1、10.5.2);

——增加了出站检查员的工作要求(见11.3.3);

——增加了使用规范旗笛指挥的要求(见11.4.3,2011版的10.6.3);

——删除了安全基础保障部分要求(见2011版的10.7.1、10.7.2、10.7.3、10.7.4、10.7.5);

——增加了视频监控设备、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配置要求(见11.5.1、11.5.2);

——增加了针对防恐防暴的应急预案要求(见11.6.1,2011版的10.8.1);

——增加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见11.6.3);

——增加了管理制度、服务岗位的相关要求(见12.1、12.2);

——增加了“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服务意识(见12.3,2011版的11.1);

——修改了语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