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3079-2019 大豆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DB22/T 3079-2019 Soil Fertility and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for Soybean: Field Test Technical Procedures for Fertiliz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3079—2019
大豆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
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oybeanfieldtestoffertilizerefficiencyonsoiltesting
andformulatedfertilization
2019-12-25发布2020-02-01实施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
DB22/T3079—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双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柳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延
边州土壤肥料工作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双成、朱明志、杜东明、刘振刚、焦晓辉、陈猛、李刚、潘宇、巩超、顾艳
春、陈怡兵、夏厚禹、李占武、白龙男、李鑫。
I
DB22/T3079—2019
大豆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的试验设计、供试肥料与施肥方式、试验实施、
田间操作、植株样品测试和肥料利用率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大豆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测试的田间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228森林土壤氮的测定
NY/T889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1121.1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1121.2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NY/T1121.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1121.7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1121.24土壤检测第24部分:土壤全氮测定自动定氮仪法
NY/T2419植株全氮含量测定自动定氮仪法
NY/T2420植株全钾含量测定火焰光度计法
NY/T2421植株全磷含量测定钼锑抗比色法
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DB22/T2802-2017玉米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DB22/T2802-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DB22/T
2802-2017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测土配方施肥soiltestingandformulatedfertilization
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
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DB22/T2802-2017,定义3.1]
3.2
常规施肥conventionalfertilization
当地有代表性的农户的平均施肥量(主要指氮肥、磷肥、钾肥)、施肥品种、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
可通过农户调查确定,亦称习惯施肥。
[DB22/T2802-2017,定义3.2]
1
DB22/T3079—2019
3.3
空白对照blankcontrol
不施肥料的处理。
3.4
肥料利用率fertilizerefficiency
作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
4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具体见表1。
表1试验小区设置及施肥方式表
序号处理小区类别施肥方式
1处理1空白对照区不施入肥料。
2处理2常规施肥区按照当地常规施肥量确定氮肥、磷肥、钾肥用量。
3处理3常规施肥无氮区按照当地常规施肥用量确定磷肥、钾肥用量,不施氮肥。
4处理4常规施肥无磷区按照当地常规施肥用量确定氮肥、钾肥用量,不施磷肥。
5处理5常规施肥无钾区按照当地常规施肥用量确定氮肥、磷肥用量,不施钾肥。
6处理6配方施肥区按照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推荐量设计确定氮肥、磷肥、钾肥用量。
7处理7配方施肥无氮区按照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推荐量设计确定磷肥、钾肥用量,不施氮肥。
8处理8配方施肥无磷区按照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推荐量设计确定氮肥、钾肥用量,不施磷肥。
9处理9配方施肥无钾区按照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推荐量设计确定氮肥、磷肥用量,不施钾肥。
5供试肥料与施肥方式
5.1供试肥料
试验所用氮肥、磷肥、钾肥应符合下列要求:
——氮肥:尿素;
——磷肥:过磷酸钙;
——钾肥:硫酸钾或氯化钾。
5.2施肥方式
5.2.1常规施肥区
氮肥、磷肥、钾肥用量和施用方法按当地习惯施肥实施。
5.2.2测土配方施肥区
根据推荐施肥总量,将全部氮肥、磷肥、钾肥做基肥施入。
6试验实施
6.1试验品种与试验周期
2
DB22/T3079—2019
选择当地主推品种,试验周期为一个生长季。
6.2试验地选择
选择试点地块,并进行调查,填写附录A表A.1。试验地块应符合:
——土壤类型应具有当地典型性和代表性;
——试验地块地势平坦、地块整齐、肥力均一、茬口一致,不得重茬;
——避开住宅、路边、沟边、堆肥场所、有土传病害、林带边等场所。
6.3土壤样品采集、制备与测试
6.3.1采集与制备
在整地施肥前进行,采样部位在上年作物两行中间位置,按照NY/T1121.1-2006中规定进行耕层土
壤样品采集,以“梅花形”5点采样为宜,样品处理与贮存按照NY/T1121.1的规定执行。
6.3.2测试
按以下方法进行测试,并填写附录A表A.2。
——全氮。按照NY/T1121.24的规定执行;
——水解性氮。按照LY/T1228的规定执行;
——有效磷。按照NY/T1121.7的规定执行;
——速效钾。按照NY/T889的规定执行;
——有机质。按照NY/T1121.6的规定执行;
——pH。按照NY/T1121.2的规定执行。
6.4试验准备
6.4.1试验小区布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
面积一般为20m2~30m2,形状一般为长方形,长宽比2:1为宜,以垄向为小区长边。每小区
不少于5垄,保护行应为2垄以上,两端保护区宽度应在50cm以上。形状参见图1;
各小区均在一个试验区域内,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保护区
保护行保护行
保护区
图1试验小区示意图
3
DB22/T3079—2019
6.4.2肥料用量确定与施肥配方设计
按照当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要求,结合NY/T2911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填写附录A表A.2。
6.5试验地块处理
6.5.1整地。以翻耙、深松、旋耕、镇压等方式对试验地进行整平耙细。
6.5.2划分试验小区。每小区横向排列,小区重复纵向排列;设置隔离行,宽度在1m以上为宜。
6.5.3施底肥。按照试验设计,每小区均匀施入底肥,作业成垄。
7田间操作
7.1播种方式
播种前,应精选大豆种子,确保出芽率,并进行包衣处理。按照当地的生产条件和种植习惯,选择
合适的播种方式,根据当地土壤肥力和种植品种的特性确定种植密度。
7.2田间管理与观察记载
7.2.1田间管理
各小区除施肥外,其他管理措施应一致,同一项措施应在1日内完成,并填写附录A表A.3。
7.2.2观察记载
做好田间记录观察,内容详见附录A表A.4、A.5。
7.3产量测定
7.3.1区域确定
在每个小区中去掉两边各1个边行,再去掉小区两端各0.5m区域,所余区域作为收获和样品采
集区域,选取无缺植株的10m2区域作为测产区。
7.3.2测定
7.3.2.1收获测产区内全部植株的子叶痕以上部分进行测产调查。测定内容见附录A表A.6。
7.3.2.2测产后,在收获的植株中选取10株具有代表性的植株,作为考种样品和植株养分测试样品。
装入通风透气的样品袋内,并放置样品标签,进行风干。
7.3.2.3样品风干后,脱粒称重,进行考种。填写附录A表A.7。
8植株样品测试
考种后,分别测试植株茎秆(包括荚皮)和籽粒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并填写附录A表A.8。
按下列方法测试:
——全氮。按NY/T2419的规定执行;
——全磷。按NY/T2421的规定执行;
——全钾。按NY/T2420的规定执行。
9肥料利用率计算
4
DB22/T3079—2019
9.1各小区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按式(1)计算:
W×S+W×S
A=籽粒籽粒茎秆茎秆×100............................(1)
W籽粒
式中:
A——形成100kg经济产量的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单位为千克(kg);
W籽粒——籽粒产量,单位为千克(kg);
S籽粒——籽粒氮(磷、钾)养分含量,单位为%;
W茎秆——茎秆(含荚皮)产量,单位为千克(kg);
S茎秆——茎秆(含荚皮)氮(磷、钾)养分含量,单位为%。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9.2各小区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按式(2)计算:
W×A
M=.....................................(2)
100
式中:
M——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单位为千克(kg);
A——施氮(磷、钾)肥下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单位为千克(kg);
W——籽粒产量,单位为千克(kg)。
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9.3氮(磷、钾)肥利用率按式(3)计算:
(M−M)×C
X=无×100.................................(3)
G
式中:
X——氮(磷、钾)肥利用率,单位为%;
M——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单位为千克(kg);
M无——无氮(磷、钾)区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单位为千克(kg);
C——单质氮、磷、钾转化为化合物形态的换算系数。计算氮肥利用率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TAF 206-2024 扩展现实(XR)设备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 2024-02-23
 - T/TAF 204-2024 APP适用年龄分级要求 2024-02-23
 - T/UWA 029-2024 8K 超高清转播车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2024-11-04
 - T/TAF 207-2024 车载终端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 2024-02-23
 - T/SHV2X 3-2025 车联网服务平台风险评估实施指南 2025-01-15
 - T/TAF 205-2024 扩展现实(XR)设备安全能力技术要求 2024-02-23
 - T/TAF 208.1-2024 移动互联网服务数据互通和互操作测评规范 第1部分:个人信息 2024-02-23
 - T/NSZX 007-2025 机载微机电惯性导航系统通用规范 2025-01-17
 - T/SHV2X 2-2025 车联网服务平台符合性评测实施指南 2025-01-15
 - T/GZGQ 0006-2025 超高清视频云制播平台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