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375-2015 枣栽培技术规程
DB33/T 375-2015 Jujube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8年08月
-
2015年11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375—2015
代替DB33/T375-2008
枣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cultivationofJujube
2015-11-02发布2015-12-02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375—2015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DB33/T375-2008《无公害枣栽培技术规程》。与DB33/T375-2008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结果枝组、吊果比、环剥、环割四个术语;删除了原来的无公害枣、地径、树高、主干、
主枝、中心干等六个术语;
——增加了经营模式方面的内容;删除了原来的资料性附录《常用叶面肥及其喷施浓度》;
——适当调低了枣树的肥料用量;
——在枣树整形修剪方面增加了“Y”形和柱形两种适用树形以及衰老树的复壮和放任树修剪的技
术要求,删除适宜树形中的“自然纺锤形”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梨小食心虫、吸果夜蛾类等8种(类)主要防除对象及防治技术(附录C);删除了黄刺
蛾及其防治方法;调整了部分防治对象的防治方法。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兰溪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兰溪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兰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童庆元、周顺元、俞志华、陈根祥、王金泉、蒋芝云、吴晓峰、洪庭彪。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为DB33/T375.2-2002,DB33/T375-2008。
I
DB33/T375—2015
枣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枣栽培技术中的主要术语和定义以及建园、水肥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
防治、果实采收、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枣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8407.2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结果枝组
主干及各级主枝上着生健壮结果基枝(二次枝)的枣头一次枝。
3.2
吊果比
枣吊(结果枝)数量与果实个数之比。
3.3
环剥
在树干或主枝的适当部位,环状剥去一圈或螺旋状剥去1圈~2圈树皮。
3.4
环割
1
DB33/T375—2015
在树干或主枝的适当部位环状或螺旋状切断1圈~2圈树皮。
3.5
竹节沟
坡地果园水平带内侧,每间隔2m~3m设一拦水土埂的水沟。
3.6
撩壕
丘陵山地果园建园时的一种整地作业方式。作业时,沿等高线开挖壕沟,先挖开表土并堆放于上坡
方向一侧,再把心土堆在下坡方向一侧筑成土埂,然后将表土填入沟内,相邻两沟的间距按行距确定。
4建园
4.1园址选择与基础设施
4.1.1园址选择
园址环境质量应符合GB18407.2的规定。要求海拔300m以下,光照充足,地下水位低于1m,土壤
pH值为6.0~8.5,质地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坡度在25°以下,
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
4.1.2园区基础设施
根据生产需要,合理配置作业小区、道路、排灌系统、建筑物以及防护林等基础设施。要求生产面
积不低于85%,主干道宽4m~6m,辅助道宽2m~3m。坡坎种植或留养护坡植物,山顶和陡坡保留
原有植被。防护林树种应选择抗风能力和适应性强、速生无根蘖,且不和枣树有相同病虫害的树种,林
带结构选择疏透结构。
4.2经营模式
4.2.1纯林经营模式
枣树鲜食品种通常可采用纯林经营模式。建园时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适度密植,树高一般
控制在2.5m~3.0m。郁闭度未达0.5时,宜林下种植。
4.2.2枣农复合经营模式
枣树加工品种建园可采用枣农复合经营模式,适当稀植,行间因地制宜套种豆科作物、蔬菜、瓜类、
牧草、中药材、观赏花灌木等。
4.2.3枣禽复合经营模式
合理确定养殖密度,科学划分枣园放养区和休牧区,实行轮牧制,当枣园用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时,
养殖对象不能在防治区域内。
4.2.4设施栽培模式
枣鲜食品种建园可采用设施栽培模式,其主要技术参数和关键技术参见附录A。
2
DB33/T375—2015
4.3栽植
4.3.1品种选择与配置
4.3.1.1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和市场需求、经营目的,选择经过审(认)定的优良品种或适合当地栽培
的优良农家品种。加工品种可选用义乌大枣、南京枣、团枣、马枣、淳安大枣、白蒲枣、湖南鸡蛋枣等
品种;鲜食品种可选用山西梨枣、鲁北冬枣、鲁南冬枣、鲜优3号、蜂蜜罐、淳安花红枣、越乡脆枣、
叶家甜枣、湖南鸡蛋枣等品种。枣树主要品种及其特性见附录B。
4.3.1.2不同熟期、不同用途的主栽品种应合理搭配,自花结实座果率低的品种应做好授粉品种的配
置,授粉品种要求花粉量充足,花期与主栽品种同步或比主栽品种稍早。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植株比
例为9:1,且分布均匀。
4.3.2苗木质量
选用苗高≥60cm、地径≥0.6cm、根系完整、主根长度保留在20cm以上、嫁接部位无严重包扎缢
痕的良种壮苗。
4.3.3定植时间
11月初至翌年3月上旬定植;高接换种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实施。
4.3.4定植密度
采用枣农复合、枣禽复合经营模式的枣园,株行距为(4~5)m×(8~10)m;纯林经营枣园株行
距,加工品种为(4~5)m×(5~6)m,鲜食品种为3m×4m;设施栽培的株行距为(1.0~2.0)m×(1.5~
3.0)m;密植枣园为2m×3m。
4.3.5定植方法
4.3.5.1坡度大于5°而小于25°的山坡地建园,先沿等高线筑反坡水平带,水平带内侧开竹节沟,
水平带外侧1/3处挖定植穴或撩壕;坡度小于5°的缓坡地建园,直接按行距撩壕或按株行距挖定植穴,
行向为南北向。定植穴长、宽、深分别为80cm、80cm、60cm,撩壕宽、深分别为80cm和60cm;水稻土
建园,采用挖浅穴、培土墩、深沟高畦方式定植,定植穴深度不能深入犁底层。
4.3.5.2将底肥和表土充分拌匀后填至种植穴(壕沟)深度的2/3,每株施经过充分腐熟的厩肥20kg
和钙镁磷肥0.3kg。将剪去二次枝和过长根、干的枣苗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边填土边向上
轻提枣苗,待深浅适宜时踏实,做好树盘,浇足定根水。定植深度以土壤下沉后,根颈部位露出地面为
准。
5肥水管理
5.1土壤管理
5.1.1深翻扩穴
每年12月初至翌年2月底枣树休眠期深翻扩穴,从定植穴外围开始,每年向外扩展50cm,深度30cm。
结合深翻扩穴,清除根蘖。
5.1.2松土、培土
清耕栽培的枣园,干旱季节来临前,应除草、松土保墒。松土深度8cm~15cm。自近根颈部位至
行间,由浅至深,避免伤及粗根。对裸露在外的根系,应及时培土。
3
DB33/T375—2015
5.2施肥
5.2.1施肥原则
因土、因树制宜,适时适量,以有机肥为主,适当施用化肥。
5.2.2肥料种类与质量
5.2.2.1枣园施肥,可使用人畜粪肥、厩肥、饼肥、堆肥、绿肥等有机肥和商品复合肥、尿素、碳酸
氢铵、钙镁磷肥、硫酸钾等无机肥以及硼酸(砂)、硫酸锌等微量元素肥料。
5.2.2.2人畜粪肥、厩肥、堆肥等有机肥应经高温堆沤后方能使用。商品肥料和新型肥料应经过国家
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和生产的方能使用。不应使用硝态氮肥。
5.2.3施用方法
采用环状沟施法,施肥沟沿树冠滴水线外围开挖,深度20cm以上,施后覆土。
5.2.4幼龄枣园
于10月上、中旬施基肥,用量为猪粪15千克/株~20千克/株;于3月下旬至8月底追肥,宜薄肥勤
施,分4次~5次适量施用,视树体大小,全年追肥总量为三元复合肥0.5千克/株~1千克/株。
5.2.5成年枣园
5.2.5.1成年枣园基肥施用时间同幼龄枣园,常用量为厩肥(30000~45000)kg/hm2,或猪粪(25500~
34500)kg/hm2,或鸡粪(9000~12000)kg/hm2,或菜籽饼(4500~6000)kg/hm2;3月中、下旬追施芽
前肥,常用量为尿素(150~300)kg/hm2;5月上旬追施花前肥,常用量为碳酸氢铵600kg/hm2或尿素
225kg/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6月上中旬追施壮果肥,常用量为碳酸氢铵(375~600)kg/hm2
或尿素(150~225)kg/hm2、过磷酸钙(225~375)kg/hm2、硫酸钾(120~150)kg/hm2。
5.2.5.2用三元复合肥做追肥时,其用量可根据主成分的含量折算。碳酸氢铵要与过磷酸钙充分混匀
后施用。
5.2.5.3成年枣园在各生长发育期,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用相应种类的叶面肥,于叶背面
喷施,全年可喷施5次~6次。萌芽期和采收后喷施0.3%~0.5%尿素,花期喷施0.2%~0.3%硼酸(砂)
和0.3%~0.5%磷酸二氢钾,果实发育中、后期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高温季节晴天在上午10
时前和下午4时后喷施。
5.3水分管理
5.3.1灌溉及覆盖保墒
5.3.1.17月~9月果实发育期,遇干旱,应及时灌(浇)水,有条件的宜滴灌。灌溉用水应符合GB/T
18407.2的要求。
5.3.1.2不具备灌(浇)水条件的枣园,干旱来临前,应及时做好树盘覆盖保墒工作,用间种作物的
秸秆或绿肥、牧草覆盖树盘,覆盖物厚度要求达到15cm~20cm。根颈周边直径20cm~30cm范围内
不覆盖。
5.3.2排水
多雨季节来临前,平地枣园要及时做好排水沟的清淤工作,排水主干沟深度要求达到50cm。
6整形修剪
6.1适用树形
4
DB33/T375—2015
6.1.1疏散分层形
适用于稀植枣园。有主枝6个~8个,分成2层~3层,第一层主枝3个~4个,第二层主枝2个~3
个,第三层主枝1个~2个,主枝基角50°~60°,每主枝配备副主枝1个~3个。要求干高60cm~80cm,
第一、二层间距70cm~100cm,第二、三层间距40cm~60cm,树高3.0m~3.5m。
6.1.2“Y”形
适用于密植枣园和设施栽培枣园。全树主枝2个,分别向行间斜伸,主枝基角40°~60°,每主枝
着生副主枝3个~4个。
6.1.3柱形
适用于密植枣园和设施栽培枣园。主干上不配备主枝,直接培养结果枝组。全树有结果枝组12个~
15个,下部枝组较大,上部枝组较小,树干和中央领导干保持直立,一般树高2.0m~2.5m,设施栽
培的树高控制在2.0m~2.2m。
6.2修剪技术要点
6.2.1修剪原则
枣树修剪应因地制宜,因树修剪,根据有形不死,无形不乱,统筹兼顾的原则和不同季节、不同发
育年龄、不同树形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修剪手法,实现枣树优质、丰产、稳产。
6.2.2幼龄树
采用拉枝、撑枝等手法,培养好分枝角度适中的主枝;生长季节运用摘心手法,培养好结果枝组;
冬季疏除竞争枝、直主枝、交叉枝。经过疏强留弱,或连续换头,解决枣树主枝上强下弱现象。
6.2.3初果树
宜生长结果兼顾。综合运用短截、疏枝、摘心、环剥等手法,调节树势,在保证产量逐年提高的同
时,逐年扩大树冠结果容积。
6.2.4盛果树
宜运用疏、截、回缩相结合的手法,保持树势中庸,防止结果部位快速外移,有针对性地更新、复
壮枝组。
6.2.5衰老树
应合理回缩骨干枝,培养新的骨干枝。
6.2.6放任树
选留分枝角度大,有侧枝,二次枝多的大枝条作主枝,同时疏除直立枝、竞争枝、交叉枝;对保留
的主枝适当回缩,增强树势,培养好各级骨干枝的延长枝。中心干过高的应在适当部位截顶回缩。疏除
内膛病虫枝、徒长枝、细弱枝,保留健壮枝,经短截改造成结果枝组。
7花果管理
7.1保花保果
7.1.1措施
5
DB33/T375—2015
综合运用环剥、环割、摘心、喷施微量元素、枣园放蜂等保花保果措施。
7.1.2环剥
7.1.2.1于盛花初期进行,根据树体大小和树势强弱决定环剥的宽度,一般为0.5cm~1.0cm。环剥
部位可于主干自地面以上25cm处开始,每年上移3cm~5cm,年复一年,直到第一主枝分枝处为止,
此后,又从初次环剥部位开始;也可于每主枝适当部位环剥,但全树应留一主枝不环剥。
7.1.2.2环剥适用于生长健壮的成年树,弱树及树干直径不足5cm的幼树不宜环剥。环剥后应保护好
环剥部位不受害虫危害。
7.1.3环割
于盛花初期,用利刀在主干或主枝适当部位环状(或螺旋状)切断皮层1圈~2圈。环割适用于旺
盛生长的初产树。
7.1.4摘心
枣树花前,除主枝、副主枝的延长枝外,其余当年生枣头留4个~6个二次枝摘心,同时对生长强
旺的二次枝和木质化枣吊摘心。
7.1.5枣园放蜂
枣园花期,按每公顷面积放置15箱的密度,均匀放置蜂群。
7.1.6喷施保花保果剂
盛花初期和幼果膨大期(花后3周~4周),叶面喷施15×10-6赤霉素和3×10-3尿素或3×10-3磷
酸二氢钾、2×10-3硼砂水溶液。
7.2疏果
7.2.1应根据强树多留,弱树少留的原则确定留果量。留果量按平均吊果比计。一般特大型果品种(单
果均重25g以上)吊果比为4:1,大型果品种(单果均重20g~24g)吊果比为3:1,中型果品种(单果
均重10g~19g)吊果比为2:1,小型果品种(单果均重<10g)吊果比为1:1。
7.2.2疏果在生理落果后进行。先反复摆动结果枝组,去掉营养不足和座果不牢的果实,然后再在留
树果实中,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小果、重叠果、并生果以及多余的正常果,并将疏除果实带出枣园处
理。
8病虫害防治
8.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努力改善枣园生态环境,增强枣园自身
对病虫害的自然抵抗和控制能力。采取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将
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
8.2防治技术
8.2.1植物检疫
按植物检疫的相关法规调运苗木。
8.2.2营林防治
6
DB33/T375—2015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抵抗能力;休眠期做好清园工作,改善枣园卫生条件,减
少病虫源。
8.2.3物理防治
应用频振式杀虫灯、信息素、粘虫板、诱饵等诱杀趋性害虫;人工直接捕杀天牛、金龟子、蚱蝉等
害虫。
8.2.4生物防治
保护、繁殖、释放白僵菌、寄生蜂等天敌防治害虫。
8.2.5化学防治
合理选用农药品种,控制农药使用次数和剂量。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有限度地使用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合成农药,使用的农药应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的农药。使用方法按NY/T
1276执行,使用剂量、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按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执行。
8.2.6主要病虫害防治
枣树主要病虫害防治见附录C。
9果实采收
9.1果实质量要求
果实质量要求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按GB2762执行,农药残留按GB2763执行。感官质量要求果面光
洁无斑痕、裂痕,大小及理化指标符合品种固有特性。
9.2采收期
用于加工蜜枣的于白熟期采收,加工南枣(元红)的于全红脆熟期采收,加工南枣(烫红)的于初
红半红脆熟期采收,用于贮藏保鲜的鲜食果实初红脆熟期采收,即采即食鲜食果实于半红全红脆熟期采
收。
9.3采收方法
分期分批采收,鲜食果用手工连同果柄一起采下,加工果则用竹杆击打大枝,震落果实。
10标准化生产模式图
枣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参见附录D。
7
DB33/T375—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枣树设施栽培主要技术参数和栽培技术要点
枣树设施栽培主要技术参数和栽培技术见表A.1。
表A.1枣树设施栽培主要技术参数和栽培技术要点
(1)设施名称:塑料大棚
(2)单栋面积:667m2~1000m2
(3)跨度:12m~15m
(4)长度:60m~70m
主要(5)高度:脊高1.8m~2.2m肩高1.5m
设计(6)跨拱比:(8~10):1
参数(7)方向:南北
(8)通风孔:
①天窗:规格1.0m×1.5m,间距7m;
②地窗:规格1.2m×1.2m,间距10m;
③门:规格1m×2m,位置:南北双向。
(1)立柱材料:木材或毛竹,直径5cm~6cm,埋深40cm,数量6排~8排,间距2m~3m。
材料(2)拉杆材料:毛竹,直径4cm~5cm。
及规(3)拱杆材料:竹竿,直径3cm。
格(4)压杆材料:商品压膜线。
(1)整地:深翻土地,留好作业道,建好排灌水渠。
(2)种植密度:(1.0m~2.0m)×(1.5m~3.0m)。
(3)土壤管理:采果后结合施基肥深翻土壤,其余时间除追肥、补水以外,均用地膜覆盖。
(4)追肥:一年二次,第一次在覆膜增温前,第二次在幼果期。此外,每隔10天~15天喷叶面肥一次,花
前以氮为主,幼果期磷、钾为主,注意补充硼等微肥。
(5)水份管理:每次施肥配合灌水一次。
主要(6)整形修剪:采用Y形树形,加强树体控制,控制树高(2.2m~2.5m),控制树体枝量,控制枣头长度,
技术增加夏剪次数(要求4次~5
推荐标准
- EJ/T 324-1988 压水堆核电厂燃料相关组件设计准则 1988-06-05
- QJ 1082-1986 应变式力传感器特性与试验规范 1986-11-10
- HB 20040-2011 航空用高温合金熔模铸件规范 2011-07-19
- JJG 179-1990 滤光光电比色计检定规程 1990-07-04
- QB 1554-1992 乳酸菌饮料 1992-07-06
- GY 5057-1995 中短波广播天线馈线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995-09-18
- YD/T 872-1996 数据通信网 开放系统互连(OSI)的管理框架 1996-11-12
- HB 3995-1987 切制外螺纹前的光杆直径及偏差 1987-06-27
- JB/T 8904.1-1999 KF 系列气动基地式仪表KFD 型差压指示调节仪 1999-05-14
- QJ 2081-1991 电线电缆端接用手动模压式压接工具通用技术 199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