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3414-2023 黑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23/T 3414-2023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3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60.99
CCSP32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414—2023
黑龙江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2023-3-20发布2023-6-19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DB23/T3414-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规定............................................................................4
5绿色建筑设计流程....................................................................4
5.1设计流程.........................................................................4
5.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要求............................................................5
6场地规划设计........................................................................5
6.1一般规定.......................................................................5
6.2场地安全.......................................................................6
6.3节约用地与低影响开发...........................................................6
6.4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7
6.5场地环境.......................................................................8
6.6公共服务设施...................................................................8
6.7绿色出行.......................................................................9
7建筑设计...........................................................................10
7.1一般规定......................................................................10
7.2建筑空间......................................................................10
7.3围护结构......................................................................11
7.4物理环境......................................................................12
7.5空气品质......................................................................14
7.6全龄友好......................................................................14
8结构设计...........................................................................15
8.1一般规定......................................................................15
8.2主体结构......................................................................16
8.3地基基础......................................................................16
8.4结构材料......................................................................17
9暖通空调设计.......................................................................17
9.1一般规定......................................................................17
9.2冷源与热源....................................................................18
9.3输配系统......................................................................18
9.4空气质量与舒适................................................................19
9.5监控和计量....................................................................20
10给水排水设计......................................................................20
10.1一般规定.....................................................................20
I
DB23/T3414-2023
10.2给水排水系统.................................................................20
10.3节水节能措施.................................................................21
11电气与智能化设计..................................................................21
11.1一般规定.....................................................................21
11.2供配电系统...................................................................22
11.3照明.........................................................................22
11.4电气设备.....................................................................23
11.5电能计量.....................................................................24
11.6建筑智能化...................................................................24
12室内装饰装修设计..................................................................25
12.1一般规定.....................................................................25
12.2设计要求.....................................................................25
12.3材料与部品...................................................................27
12.4装配式装修...................................................................27
13景观环境设计......................................................................27
13.1一般规定.....................................................................27
13.2种植设计与生态保护...........................................................28
13.3环境设施设计.................................................................29
附录A(资料性)基本级绿色建筑的对应条文.............................................32
II
DB23/T3414-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斯维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设计集团有限公
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哈
尔滨鹏程建筑设计鉴定有限公司、洛科威防火保温材料(广东)有限公司、黑龙江必易建筑科技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虹、姜允涛、乔世军、黄锰、苏万庆、陆明、郭勇、王凤来、陈钧、牛建
国、王力、王玮、邵腾、金雨蒙、李弘范、李毅、陈永江、赵巍、刘春雷、石开明、于大宁、刘永鑫、
梁钊、李春明、盛科研、林峰、颜廷凯、李俊佚、邵志民、周斌琦、王文强、代玉滨、郭瑶、彭子城、
杨光谱、徐梓慧、张玉影、康凯新、王元媛。
III
DB23/T3414-2023
黑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黑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策划与设计流程,及所涵盖的场
地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水排水设计、电气与智能化设计、室内装饰装
修设计和景观环境设计。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新建民用绿色建筑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5763建筑用安全玻璃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T18091玻璃幕墙光热性能
GB18466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83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580~GB1858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1976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76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20052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20145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
GB/T21087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5070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31831LED室内照明应用技术要求
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GB/T35626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
GB39707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
GB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1
DB23/T3414-2023
GB50118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GB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8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55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1192公园设计规范
GB/T51313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GB51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55015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55016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GB55019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
GB5502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
JGJ1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286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
JGJ/T16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JGJ/T285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JGJ/T331建筑地面工程防滑技术规程
JGJ/T440住宅新风系统技术标准
CJJ27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
CJJ179生活垃圾收集站技术规程
CJJ/T102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
CJJ/T294居住绿地设计标准
DB23/1270黑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23/T2706黑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
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来源:GB/T50378-2019,2.0.1]
3.2
绿色性能greenperformance
2
DB23/T3414-2023
涉及建筑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宜居等
方面的综合性能。
[来源:GB/T50378-2019,2.0.2]
3.3
绿色设计greendesign
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
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性能,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适用、高效、宜居
的使用空间。
3.4
建筑全寿命期buildinglifecycle
建筑从立项、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获取,建筑材料与构配件
的加工制造,现场施工与安装,建筑的运行和维护,以及建筑最终的拆除与处置。
3.5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rateofannualrunoffamountcontrol
通过自然或人工强化采取的入渗、滞留、调蓄和回用等措施,一年内场地雨水径流中得到控制的
径流雨量占全年总雨量的比例。
3.6
能效等级energyefficiencygrade
电气设备及器件的能效等级分为3级、2级和1级,其中1级能效最高,能耗最低。
3.7
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integrationsystem
为实现建筑物的运营及管理目标,基于统一的信息平台,以多种类智能化信息集成方式,形成的
具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协同运行、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功能的系统。
[来源:GB/T50314-2015,2.0.4]
3.8
全装修decorated
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的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
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
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来源:GB/T50378-2019,2.0.3]
3.9
绿容率greenplotratio/greenarearatio
场地内各类植被叶面积总量与场地面积的比值。
3.10
乡土植物nativeplant
原产于本地区或通过长期引种、栽培和繁殖,被证明已经完全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环境、生长良
好的植物。
3.11
居住街坊neighborhoodblock
由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边界线围合的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筑组合形成的居住基本单元;居住人
口规模在1000人~3000人(约300套~1000套住宅,用地面积2hm²~4hm²),并配建有便民服务设施。
3
DB23/T3414-2023
[来源:GB50180-2018,2.0.5]
4基本规定
4.1绿色建筑设计应体现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4.2建筑在设计理念、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应积极进行绿色设计创新。
4.3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
发展的场地布局、建筑形式、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等。
4.4绿色建筑设计应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人文等特点,
遵循因地制宜、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等原则。
4.5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运用场地微气候调节、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建筑保温、噪声控制等技术,
营造良好、舒适的场地风环境、光环境、热环境和声环境。
4.6绿色建筑设计应采取措施降低建筑能耗,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的相关规定。
建筑能耗相比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标准宜降低10%及以上水平。
4.7绿色建筑设计在综合分析适宜性的基础上,优先选用绿色建材。不得采用国家和黑龙江省禁止使
用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宜低于30%。
4.8设备、管道等应采用机械固定、焊接、预埋等牢固性构件连接方式或一体化建造方式与建筑主体
结构可靠连接。
4.9建筑应合理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为建筑提供用能,可再生能源系统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4.10绿色建筑设计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4.11绿色建筑设计应体现共享、平衡、集成的理念。规划、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电
气与智能化、装修、景观等各专业均应紧密配合,协同工作。
4.12绿色建筑设计应涵盖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各个阶段。
4.13绿色建筑设计应采用计算机模拟等技术对场地环境、建筑性能、建筑物理环境等进行定量化分
析、评估和优化,并在设计深入过程中进行完善和检验。
4.14绿色建筑设计宜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5绿色建筑设计流程
5.1设计流程
5.1.1绿色建筑设计流程应符合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
阶段,落实建筑的绿色性能,实现建筑的绿色设计目标。各专业设计人员在各阶段应围绕统一的绿色
建筑定位与目标协同工作。
5.1.2方案设计阶段应包括下列内容:
a)进行项目调研与资料分析,设定总体目标与分项目标;
b)进行方案构思与多方案比选,进行绿色性能模拟分析与经济性分析,进行绿色设计方案评价;
c)验证绿色设计方案与总体目标的契合度和技术措施的适宜性;
d)撰写绿色设计方案说明,编制投资估算。
5.1.3初步设计阶段应包括下列内容:
a)根据方案设计确认函与修改意见,进一步明确项目定位与目标;
b)根据设计目标,多专业进行设计协同,确定绿色性能限制条件和技术方案的可能性,确认绿
色设计的技术路线以及优化措施,生成绿色性能设计综合性技术方案;
4
DB23/T3414-2023
c)进行技术适宜性和成本的比较研究与适时评价。整合、集成多专业成果,基本完成绿色性能
技术综合性解决方案;
d)验证技术方案与设计目标的契合度和适宜性。提供经济分析、专项性能模拟报告和计算报告,
进一步验证与调整、优化绿色性能设计技术方案;
e)撰写绿色设计专篇,编制工程概算。
5.1.4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包括下列内容:
a)根据初步设计批复,输入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条件;
b)汇总绿色性能设计技术措施,协同研讨与分析绿色性能问题,界定绿色设计任务。多专业相
互配合,将绿色性能设计技术措施具体化,循环互提条件,逐一解决所有绿色设计问题,落
实达到具体目标的绿色性能技术措施和所有规格参数;
c)验证绿色设计成果与设计目标的契合度和技术的适宜性。提供经济分析、专项性能模拟报告
和计算报告,再次验证与调整、优化绿色设计技术措施;
e)撰写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编制工程预算,输出完整的绿色施工图设计文件。
5.2绿色建筑设计文件要求
5.2.1项目建议书应包括绿色设计专项内容,编制应结合地方情况,提出需达到的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并将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列入项目投资估算。
5.2.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设绿色设计专篇,编制应结合地方情况和项目建议书确定的绿色建筑设
计目标,并依据本标准提出的要求,对绿色设计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分析论证。
5.2.3方案设计应依据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编制绿色设计专篇。
5.2.4初步设计应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对方案报批文件中绿色设计的审查意见进行设计。设计说明中应
编制绿色设计专篇,专篇应体现各专业相关绿色建筑设计内容。项目投资概算应包含绿色建筑经济指
标。
5.2.5施工图设计应编制绿色设计专篇,该专篇应由建筑专业项目负责人综合协调。该专篇分专业说
明本专业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以及在施工和运营中的技术要求。应明确主要材料、部品、部件、设
备的技术指标要求、质量要求和施工安装要求。专篇附有相应的设计计算书或技术论证报告。
6场地规划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场地规划设计应顺应黑龙江省严寒气候特征和自然地理条件,以改善室外环境质量和提高生
态效益为目标,本着科学规划空间、绿色组织交通、合理利用资源、注重生态环境、节约使用土地的
原则,综合分析场地资源,合理控制开发强度,采用适宜技术,优化建筑规划布局。
6.1.2场地应选择安全、适宜的地段,应无危险化学品、自然灾害、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
磁辐射、含氡土壤危害。涉及地质灾害多发或严重的地段,应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灾害、
地质灾害条件的安全性评估。
6.1.3场地规划设计应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效率,并应做到场地内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
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共享。
6.1.4应避免在噪声大于75dB的场地进行规划建设,同时居住建筑应远离机场、铁路线等。
6.1.5场地规划设计应满足传统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应与地区特色文脉、特色城市肌理相适
应,应满足上位国土空间规划、黑龙江省城乡规划的法规及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建设控制
5
DB23/T3414-2023
要求。
6.1.6场地规划设计应调查评估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并结合地形地貌,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确保
利用效率。
6.1.7场地规划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通用规范》GB55019、《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的相关规定,并与城市无障碍系统相衔接。
6.1.8场地规划设计应保证室内外日照环境,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
以及国家与地方相关标准对日照的要求,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6.2场地安全
6.2.1场地应避开洪水、滑坡、泥石流、地下矿产采空区、水土侵蚀区等地质危险地段,应采取措
施以保证场地对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或次生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a)对场地中的不利地段或潜在危险源应采取必要的避让、防护或控制、治理等措施;
b)对于易发生洪涝的地区应设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
6.2.2场地环境质量不应影响人体的健康安全,场地内及周边不应存在未达标排放或者超标排放的气
态、液态或固态的污染源,设计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规定:
a)废气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饮食业油烟排放标
准》GB18483的规定;
b)废水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
准》GB18466、《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的规定;
c)固体废弃物的收集与清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GB39707
的规定。
6.2.3选择废弃地、已开发的再利用地、特殊工程地质用地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对原有的工业用地、垃圾填埋场等可能存在健康安全隐患的场地,应进行土壤化学污染检测
与再利用评估;
b)利用裸岩、陡坡地、塌陷地、沙荒地、沼泽地等场地时,应进行场地安全性评价,采取相应
的防护措施;
c)利用盐碱地时,应进行盐碱度检测与改良评估,建筑基础处理和建筑设计应有预防盐碱侵蚀
破坏的技术措施;
d)选用废弃地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地区环境影响评估和全寿命期成本评价,采取场地改造或
土壤改良等措施;
e)改造或改良后的场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并进行设计复核后方可实施。
6.2.4建筑场地宜选择在市政基础设施良好的地段,并根据市政设施承载能力对场地建设容量进行
复核。
6.2.5场地内宜采取人车分流措施,且针对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应配有充足照明。
6.3节约用地与低影响开发
6.3.1场地规划应紧凑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住宅街坊人均住宅用地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的相关规定,公共建筑容积率不宜小于0.5。
6.3.2合理规划设计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开发宜与地上建筑、停车场库、商业服务设施或人防工程
等功能空间紧密结合、统一规划。住宅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比率不宜小于5%,公共
建筑的地下建筑面积与其用地面积之比不宜小于0.5。
6.3.3机动车停车应满足节约用地的要求,优先采用地下停车,鼓励采用立体停车,停车不占人群活
6
DB23/T3414-2023
动空间,并宜满足下列要求:
a)住宅建筑地面停车位数量与住宅总套数的比率宜小于10%;
b)公共建筑地面停车占地面积与其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率宜小于8%。
6.3.4轨道交通枢纽地区和城市大型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区,应进行地上与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
6.3.5鼓励合理的用地兼容与混合用地开发,宜增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
务业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的混合使用,此类用地上的建筑物宜多功能兼容开发。
6.3.6公共空间资源及配套辅助设施,包括公共步行通道、公共活动场地、公共开放空间、运动健身
场所、停车场等,宜与周边区域共享和互补,且宜全时或错时向公众开放。
6.3.7利用非传统水源及邻近的河、湖水营造室外景观水体时,宜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进行补水,雨水
(包括融雪水)补水量应大于其水体蒸发量的60%,且应采用保障水体水质的生态水处理技术,并宜
符合下列规定:
a)对进入室外景观水体的雨水,宜利用生态设施削减径流污染;
b)宜利用水生动、植物等保障室外景观水体水质;
c)当采用生态水处理技术后水质仍然无法满足要求时,宜采取过滤、循环、净化、充氧等人工
技术措施进行水体净化。
6.3.8应进行场地雨洪控制,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年径流
总量控制率不宜小于55%,并符合下列规定:
a)宜保持和利用河道、景观水系的滞洪、蓄洪及排洪能力;
b)宜采取措施加强雨水渗透对地下水的补给,保持场地自然渗透能力。
6.3.9场地的竖向设计应有利于雨、雪水的收集或排放,合理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有效措
施对雨、雪水实施控制;对大于10hm2场地应进行雨、雪水控制利用专项设计。
6.3.10利用场地空间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并宜满足下列要求:
a)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宜达到
40%;
b)宜衔接和引导不少于80%的屋面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
c)宜衔接和引导不少于80%的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
d)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宜达到50%。
6.4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6.4.1利用可再生能源时,应对其进行资源勘查和评估,宜结合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
再生能源,并满足下列要求:
a)利用太阳能时,应根据场地及建筑条件,确定合理的太阳能利用方式;
b)利用地热能时,应对场地内地热能进行调查和评估,确定合理的利用方案。地热能的开采不
应对邻近的地下空间、土壤、水体、地下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c)利用风能时,应对场地周边风力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风力发电设施的选型及安装应避免噪
声干扰;
d)利用工业余热、废热时,应对场地内及周边的工业余热、废热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合理确
定利用方案。
6.4.2利用地下水、地表水资源时,应取得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并对地下水系和形态进行调查评
估,不得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并宜满足下列要求:
a)宜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增加场地雨水渗透和调蓄,减少地表径流;
b)宜根据低质低用、高质高用的用水原则,对场地用水水量和水质进行调查和评估,合理制定
7
DB23/T3414-2023
水资源利用方案;
c)宜采取适宜的水处理技术和设施,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率;
d)宜在适宜的开阔场地充分考虑对冬季冰雪的储存和利用,减少向场地外的
推荐标准
- DB3707/T 099-2023 生姜基质育苗技术规程 2023-12-04
- DB3707/T 101-2023 规模化鸭场坦布苏病毒病防控技术规程 2023-12-04
- DB3705/T 16-2023 地方党委督查工作规范 2023-11-01
- DB3701/T 44-2023 城市绿地土壤改良技术规程 2023-11-20
- DB2327/T 066-2023 大兴安岭偃松接穗采集与储运技术规程 2023-12-07
- DB2327/T 065-2023 大兴安岭西伯利亚红松同砧嫁接培育技术规程 2023-12-07
- DB3707/T 103-2023 地理标志产品 安丘大姜 2023-12-04
- DB3707/T 102-2023 蔬菜秸秆基质化技术规程 2023-12-04
- DB3707/T 100-2023 畜产品加工环境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监控技术规范 2023-12-04
- DB15/T 3203-2023 大棚番茄套种根用芥菜技术规程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