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9557.7-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水稻

GB/T 19557.7-2004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tests for distinctness,uniformity and stability—Ric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GB/T 19557.7-2022 | 页数:5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9557.7-2004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4-06-11
实施日期
2004-1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
起草人:
王汝锋、崔野韩、朱智伟、魏兴华、陈如明、吕波、刘晓松、堵苑苑
出版信息:
页数:52页 | 字数:9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05Z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557.7-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水稻

Guidelinesfortheconductoftestsfordistinctness,uniformityandstability-

Rice(OryzasativaL.)

2004-06-11发布200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9557.7-2004

目次

前言··················································································································……皿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1

5测试················································································································,·…1

6性状的观测与判别····································································.···……2

7性状···············································································································……2

8测试品种分组···································································································……3

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稻品种测试性状··································································……4

附录B(规范性附录)性状的解释···········································································……16

附录C(规范性附录)水稻新品种测试技术问卷格式···················································……44

GB/T19557.7-2004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汝锋、崔野韩、朱智伟、魏兴华、陈如明、吕波、刘晓松、堵苑苑‘

GB/T19557.7-2004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测试指南水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的技术要求、测试结果的判定原则及技术报

告的内容和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水稻COryzasativaL)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测试和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543.6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的测定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GB/T19557.1-2004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总则

术语和定义

GB/T19557.1-2004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供试品种种子的要求

4.1供试品种种子的质f和数f

4.1.1递交测试的水稻种子质量至少达到GB4404.1中对水稻原种或一级种子的要求,数量至少为

2kg。如果是杂交种,还需提供亲本种子各2kge

4.1.2申请的水稻新品种如具有特殊的用途,则可根据其特点及应用范围,视具体情况确定递交种子

的质量和数量,满足测试的要求。

4.2供试品种种子的处理要求

未经审批机关同意,递交的种子不得进行任何影响水稻植株生长的处理。如果经处理,应提供处理

的详细说明

4.3供试品种种子的保存

测试单位收到供测种子后,应立即分出留存种子,并妥善保存,以备复查。

4.4其他

申请测试者,除递交种子外还应按附录C填写“技术问卷”。

测试

5.1测试时间

测试的时间至少为连续两个相同季节的生长周期。

5.2测试地点

测试点的条件应能满足测试品种植株的正常生长及其性状的正常表达。一般每个测试品种安排在

一个测试点进行测试,如有特殊要求的可进行多点测试。

1

GB/T19557.7-2004

5.3田间设f

每个小区面积为8.16m',行株距为20cmX17cm,测试品种与近似品种相邻种植,至少设置2个

重复,并设置保护行。秧龄4叶1心时移栽,采用单本插。

54田间管理

测试地与大田管理措施基本相同。对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的田间管理要严格一致。

5.5取样和观测

样品的取样、观察、测试按附录B相应性状的要求进行,观测的数据分别取自2个重复。

5.6其他

选择性测试项目的测试条件及测试点的设置,应满足附录B的要求。

第二次相同生长季节测试所使用的种子,常规种、保持系、恢复系为第一次生长季节收获的种子;不

育系和杂交种由申请者提供前一年所配制的种子。

6性状的观测与判别

6.1观测和判别的鑫本要求

品种测试的观测分别按附录A和附录B的要求执行。

观测的记录按GB/T19557.1-2004的要求执行。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别参照GB/T19557.1-2004的要求进行。

6.2特异性的判别

测试品种质量性状有一个性状或数量性状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性状与近似品种达到差异,或数量性

状有一个性状与近似品种相差两个及两个以上代码,即可判定测试品种与近似品种具有特异性。

6.3一致性的判别

不能进行个体测试的性状,不进行一致性判别。

常规种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2写,杂交种的允许变异度不超过40a,不育系的育性允许变异度不超

过。.100,

如果所观测的性状有差异,以表现最多的性状值为准,并报出该值。

6.4稳定性的判别

测试品种同一性状在两个相同生长季节的表现在同一代码内,或第二次测试的变异度与第一次测

试的变异度无显著变化,则表示该品种在此性状上是稳定的,否则,为不稳定。

7性状

71概述

水稻测试性状包含植物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虫性状等四方面,共”个(性状的描

述见附录A),分成必测性状和补充性状。必测性状为每个测试品种必须进行观测、描述的基本性状;补

充性状是在必测性状不能区别测试品种和近似品种时,进一步选测的性状。

7.2必测性状

7.2.1常规种、杂交种、保持系及恢复系(25个)

叶鞘色(基部);叶片颜色;倒数第二叶叶片茸毛;倒数第二叶叶耳色;倒数第二叶叶舌长度;倒数第

二叶叶舌形状;倒数第二叶叶舌色,剑叶叶片卷曲度;茎秆长度;茎秆粗细;茎秆角度;茎秆基部茎节包

露;剑叶叶片长度;剑叶叶片宽度;剑叶叶片角度;穗长度;穗立形状;颖壳茸毛;颖尖色;最长芒的长度;

每穗粒数;护颖色;颖壳色;谷粒形状;谷粒千粒重。

7.2.2不育系(28个)

除必选7.2.1所规定的25个性状外,还增加花粉不育度、不育花粉类型和柱头总外露率.

z

GB/T19557.7-2004

7.3补充性状(49个)

芽鞘色;倒数第二叶叶片长度;倒数第二叶叶片宽度;倒数第二叶叶尖与主茎的角度;倒数第二叶叶

枕色;茎秆茎数;茎秆节的颜色;茎秆节间色;主茎叶片数;穗伸出度;穗类型;二次枝梗;茎秆潜伏芽活

力;芒色;芒的分布;结实率;落粒性;护颖长度;谷粒长度;谷粒宽度;糙米长度;糙米宽度;糙米形状;种

皮色;开颖角度;开颖时间;花时范围;花时高峰;花药形状;花药颜色;柱头颜色;柱头单外露率;柱头双

外露率;不育株率;不育系的可恢复性;恢复系的恢复力;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亲和性;亲和谱;连续不

育期;不育性;可繁性;抗稻瘟病苗瘟;抗稻瘟病叶瘟;抗稻瘟病穆瘟;抗白叶枯病成株期;抗二化螟;抗三

化螟。

8测试品种分组

品种测试按生态区进行,并以品种类型等分组种植,分组如下:

—釉稻、粳稻;

—陆稻、水稻;

—早稻、中稻、晚稻;

—常规种、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杂交种;

—叶鞘色(基部)(表A.l性状2);

—茎秆长度(表A.1性状26),

—糙米长度(表A.1性状58);

—种皮色(表A.1性状61),

GB/T19557.7-200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水稻品种测试性状

表A.1性状衰

性状类别及定义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

白色1

绿色春江202

1.芽鞘色09

紫红色3

深萦色4

绿色春江20、白米谷I

紫色线条元子占稻2

2.叶鞘色’(基部)U)26

紫色中早143

深紫色闷加黑丝4

浅绿色轮回011

绿色春江202

深绿色花澳简稻3

3.叶片颜色’(U,J)45

边缘紫色中早14,紫香糯4

紫色斑点闷加黑丝5

紫色坦紫6

极短1

短春江203

4.倒数第二叶叶片长度

45中中早14、元子占稻5

(U)

长早轮稻、川7号7

极长9

窄3

5.倒数第二叶叶片宽度

45中中早14、春江205

(U)

宽特烦选7

直立坦紫、特矮选3

6.倒数第二叶叶尖与主茎

45平展元子占稻5

的角度(U)

下垂白米谷7

无早轮稻

疏春江20、元子占稻3

7.倒数第二叶叶片茸毛

45中中早14、乌嘴糯5

(U,JJ

密闷加黑丝7

极密起金9

GB/T19557.7一2004

表A.1(续)

性状类别及定义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

浅绿色春江02、元子占稻1

8倒数第二叶叶耳色’(U)45

紫色紫香播2

无l

9倒数第二叶叶舌长度’

45短盘蝶谷3

(U)

长起金5

无1

01.倒数第二叶叶舌形状“尖至渐尖三粒寸2

45

(U)二裂中早41、春江023

平截4

无1

n.倒数第二叶叶舌色白色中早14、春江022

45

(U)紫色线条3

紫色闷加黑丝、紫香擂4

绿色春江02、元子占稻1

21.倒数第二叶叶枕色(U)45

萦色紫香播2

无或很小::元子占稻、春航?01

正卷花澳简稻2

13.剑叶叶片卷曲度(U)65

反卷3

螺旋状4

小3

14.开颖角度(H)65中5

大7

短优IA3

15.开颖时间(H)65中珍汕97A5

长7

极短1

短3

61.花时范围(H)65中5

长珍汕97A7

极长9

早优IA、协青早A3

71.花时高峰(H)65中珍汕97A5

迟7

细小棒状l

81.花药形状(H)65水演状珍汕97A、协青早A2

饱满3

GB/T19557.7-2004

表A.1(续)

性状类别及定义观侧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

白色或乳白色珍汕97A、协青早A1

19.花药颜色(H)65淡黄色2

黄色3

不完全败育1

20.花粉不育度A“(H)65

败育珍汕97A、协宵早A9

无花粉型1

典败型珍汕97A、协青早A2

21.不育花粉类型*A(H)65

园败型3

染败型4

白色春江20、白米谷1

黄色2

22.柱头颜色(H,U)65

浅绿色3

萦色协青早A、元子占稻4

极低1

低3

23.柱头单外尽率'(H)69中珍汕97A5

高7

极高9

极低1

低珍汕97A3

24.柱头双外露率I(H)69中5

高7

极高9

极低1

低3

25.柱头总外露率‘(H)69中珍汕97A5

高7

极高9

短小粒特特普1

中短南农92-6393

26.茎秆长度(不包括圆锥

71中闷加黑丝、中早145

花序,不包括浮稻)(U,J)

中长元子占稻、早轮稻7

长起金、白米谷9

细丛矮2号3

27.茎秆粗细(U,J)71中中早14,春江205

粗矮播7

GB/T19557.7-2004

表A.1(续)

性状类别及定义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

直立中早14,春江201

中间型矮描3

28.茎秆角度71散开5

披散7

甸甸盘操谷9

极少1

少矮擂3

29.茎秆茎数(指单株成称71中乌嘴擂、川7号5

茎数)U)

多丛矮2号7

极多9

包中早14,春江201

30.茎秆基部茎节包礴.69

尽2

浅绿色中早14、春江201

31.茎秆节的颜色(U)69

萦色紫香播2

黄色1

绿色中早14,春江202

32茎秆节间色69红色3

萦色线条元子占稻4

紫色萦香播5

极短1

短春江20,丛矮2号3

33.剑叶叶片长度.71中坦紫、白米谷5

长白芒胭7

极长起金、川7号9

窄盘裸谷3

34.剑叶叶片宽度71中春江20、白米谷5

宽矮播、特矮选7

直立中早14,春江201

中间类型矮播2

35.剑叶叶片角度.(J)77

平展三粒寸3

披垂白米谷4

GB/T19557.7-2004

表A.1(续)

性状类别及定义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

极少1

少中早143

36.主茎叶片数1149中花溪简稻5

多春江207

极多9

极短1

短春江20,紫香糯3

37.穗长度(U,J)87中中早14、闷加黑丝5

长起金7

极长9

紧包1

部分抽出丛矮2号3

38.穗伸出度(J)71正好抽出花溪简稻5

抽出较好中早147

抽出良好元子占稻、白米谷9

密集春江201

39.秘类型(J)87中间型早轮稻、中早142

散开白米谷3

无1

少丛矮2号3

40.二次枝梗87

多春江205

聚集中早147

直立特矮选3

41.稼立形状.91中间春江205

下垂中早14,坦紫7

一低3

42.茎秆潜伏芽活力中5

高中早147

无早轮稻1

43.颖壳茸毛.(U,J)91少中早143

多春江20,闷加黑丝5

GB/T19557.7-2004

表A.1(续)

性状类别及定义观测时期性状描述标准品种代码

秆黄色春江201

顶端红色旱轮稻2

44.颖尖色.(U)91红色红壳老来青3

揭色元子占稻4

萦色中早145

极短1

短元子占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